美元和大宗商品之间联系紧密,尤其是以美元计算的大宗商品,如原油。假使美元相对其余货币走高,对应商品的事实买入成本就会上升,进而压抑边际需求上涨,在提供不变的情形下,供需失衡致使商品价格走跌,反之亦然。这是最经典的汇率影响商品价格的传导路径
经典理论回顾
一是类汇率理论。美元相对外币增值,等价于外币相对美元贬值,假使将商品想象成一种货币,那么美元增值,也就代表着商品的贬值。经济学的解释就是美元增值产生商品事实买入成本增长,致使需求降低,而提供相对宽松,最终供大于求,商品价格下挫。所以,在汇率理论下,美元的动向可以意味着商品价格的涨跌。
二是汇率决定理论下的国际收支说。在价格上涨阶段,商品出口国通过贸易可以得到大批的美元和投资,进而让经常账户显现顺差,致使本币兑美元增值,也就是美元的贬值。所以依据国际收支理论,商品价格上涨可以意味着美元兑本币的贬值。但也有案例不符合这个理论,比如,俄罗斯作为原油出口国,其本国经济依靠外汇来买入大批以美元计算的农业产品和消费品,所以在得到大批石油美元的同期俄罗斯会大批买入美元计算商品,这致使了美元短时间内的增值。国际收支理论下美元和商品相互影响。
美元指数和原油价格的关系
美国次贷困难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被觉得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美联储为防止危机的扩散和提升低迷的经济,从2007年9月开始到2008年12月接连9次降息,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5.25%向下调整到0.25%,共向下调整500个基点。
但是金融危机给美国的冲击过大,低利率的状态一直保持到2015年。2010年到2014年的利率给美国贸易商给予了很好的交易机会,仓储成本减弱,提升了货物流转的信心。同期,原油生产商尽管得到大批且便宜的融资,但远期开采的折现价值更高,让生产商即期开采的活力不足,再加上价格曲线的贴水结构让远期套保的成本过高,补库存的积极性承受抑制,最终的结果是,尽管原油价格保持每桶100美元左右的高点,但原油的库存未显现显著阻力。这个短期低利率对高原油价格的解释强度最强。
随后美联储在2015年开始加息,这个阶段的油价却显现上涨趋势,而且库存也高速上涨,首要原因是,以前页岩油企业的投入开发成果渐渐显现,美国从原油进口国变为原油出口国,而且在加息环境下,原油生产商更愿意即期增产。但库存增长的后面不仅是增产所致使的,2015年以后开始的备库周期也承受远期套保的吸引,尽管库存成本增长,但价格曲线导致的红利弥补了上涨的租赁成本,所以库存在2017年高达了前期高位,增长了提供阻力。油价在2017年6月才真正进入上涨周期,而此时依旧是美国加息的大环境,但顾虑到外部原因,如欧佩克减产开始发力、地缘政治等不定原因致使市场对提供匮乏的忧虑增长,油价上涨无法又一次被利率理论所解释,所以,仍需要考虑其余原因。
一般来看,美国利率上升会致使美元增值,首要原因是高利率吸引了外国资本投入美元计算的资产进而让美元增值。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美元指数与基准利率短时间内行情并无规律,但从中长期来说,2015年后的加息周期与美元指数走高有适当的同向性,然而从2017年下半年开始,美元指数一路走跌,而美联储加息的进度无法更改美元指数创4年来新低的局势,利率和美元指数显现了背离。
依据利率平价理论,伴随金融改革和利率市场化的执行,国内外利率差会持续收窄,但利率往往会作为政府宏观调控的工具,受政策的影响较大,不能很好地反应本文想要的指标,所以依据费雪效应理论,当民众的预期收益率不变,即事实利率不发生改变时,假使通胀率上升一定比例,名义利率也上升同样的比例。所以,通胀率差指标不仅可以较好地从事实供需来衡量一国内部均衡的情况,而且可以取代利率差,从需求侧反应国内的投资环境与世界平均水准的差异。
美元指数欧中元为首要组成成分,所以本文首要对比美国和欧元区的经济情形,总的来说欧美通货膨胀差与美元指数有显著的负有关性。从2010年到2015年的加息开始以前,美国经济一直处在低利率的经济扩张阶段,经济恢复显著,5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为2.16%,而且在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高达经济危机后的高峰,为2.9%,经济刺激效果显著。
反观欧洲在经济危机后持续承受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国的债务牵累,其中希腊债务危机最为显著,让整个欧元贬值,甚至在2012年和2013年经济显现倒退,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0.9%和-0.3%,5年平均增速为1.09%显著差于美国的2.16%。所以欧美通货膨胀差尽管处在宽幅振荡阶段,但波动率的首要贡献却来自欧元区的扰动。高通货膨胀差的原因是美国优于欧洲的良性通货膨胀,显示美国经济的不错运行。
但2015年后美国相对于欧洲通货膨胀上升,并没有能表明美国的经济要优于欧洲,反而是经济扩张的末期。2017年,特朗普大幅减税和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让市场觉得将来美国经济会好转,比如美国美政府最新预期将来3年1.5万亿美元的减税会令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3%—1.6%,同期预期美国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会高达3.1%。但2017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为2.3%,才刚达及格线,再加上2018年初,标普500指数急速跳水,更证明了经济泡沫的严重性,所以这一轮通货膨胀的上升完全是美国经济最后的挣扎。反观欧洲经济恢复显著,自从2013年欧债危机致使经济摸底后,欧元区的经济改革加速,近两年的欧元区经济基本回到了欧债危机以前,并处在经济扩张中期。
欧美通货膨胀差在最近的反弹已经给出将来美国经济疲软的信号,预示经济转折点的显现,而这正是致使美元走软的根本原因,所以美元指数的连续跳水,是内忧外患的结果,弱势美元支撑商品走高的逻辑才渐渐显著。
通过分析美元指数与原油价格的行情可以发现,第一阶段,2010年1月到2014年7月,原油价格下挫以前处在高点振荡,而且美元指数也是波动行情,所以很难发现美元指数对原油价格有任何预期作用,而且这个阶段的两者的有关性仅为-0.31,表明美元指数对原油价格的影响不强。如上文所分析的,坚挺这段原油价格在高点的逻辑是低利率水平下的增产意向不强,库存流转速度加速,即期抛货收割利润的情绪为主导。
第二阶段从2014年7月到2016年6月,这个时间段的美元指数与原油价格的行情迈出一轮很强的负有关,为-0.91。美元指数走高代表了这个阶段美国经济的强势恢复,加息预期开始酝酿,页岩油辉煌就此开始,美国从依靠原油进口转为原油出口,就在这个阶段完成。利率从低上升,刺猛涨产信心,美国经济恢复加之欧洲经济倒退双击美元指数致使采购成本增长,让油价受尽抑制,进而造就了高利率和强美元的低原油价格局势。
第三阶段,美元指数在2016年创造前期高位,但进入2017年后,行情一泻千里,即使美联储多次加息但都无法更改弱势美元的悲剧,美国经济相对于欧洲已是强弩之末。利率连续上升,但增产高达极限,前期价格曲线红利弥补仓储成本上升,让库存在2017年创世纪新高,幸运的是欧佩克减产发力,更改价格结构,即期抛货锁利的情绪在2017年下半年扮演主导。美联储多次加息,但增产已达上限,欧佩克减产减轻提供阻力,弱势美元刺激需求回升,产生供需预期失衡,价格最终强劲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