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学派税收思想
正文
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资产阶级经济学流派的税收理论与政策力争。该学派因强调“供给创造需求”而得名,又称提供学派。它觉得一个国家国民生产上涨率首要决定于劳活力和资本等首要生产要素的供给及其有效运用;企业和个人供应生产要素和从事生产运营活动,均为为了谋取利润和报酬,获得事实收入。力争充分发挥自由市场对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的调节作用;政府的税收应当形成刺激提供、增长生产和事实收入的工具。
造成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J.M.凯恩斯依据30年代的经济现实,提出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不会让社会经济趋向充分就业均衡,不会将社会供求自动调节到完全统一,而务必经由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尤其是运用财政、税收和货币政策刺激需求,才可达到充分就业、社会平稳和“清除”经济危机。很多西方国家依据凯恩斯的理论策划经济政策,获得一定成效,资本主义生产同市场的冲突临时被掩盖起来。但是进入60年代以后,西方经济又显现生产停滞、严重失业和通胀的“停滞性通胀”局势,凯恩斯主义对处理如此的局势软弱无力,西方各种经济学派的理论与政策向其提出考验,于70年代兴起的供给学派便是其中之一。
税收理论 供给学派造成以后,中外经济专家大都觉得它的经济理论和政策力争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都承认它有两个突出的特点:①这一理论和政策力争显现不久即被英、美等国政府所接受,并据此快速策划政策加以贯彻实施,这在经济学史上是少见的。②供给学派对政府支出、经济管制,尤其是对税收等方面存在的弊端有独到的理论分析和政策见解。所以,它的税收理论承受民众格外重视。供给学派的税收思想同凯恩斯主义税收思想对比有三个显著的改变:由强调刺激需求更改为强调刺激供给;由强调实施“收入再分配”更改为强调激励生产、工作效率和扩大收入差距;由强调政府干预更改为强调运用市场机制缩减政府经济职能。
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关系的理论 该种理论一般以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美国经济专家A.B.拉弗的名字命名的“拉弗曲线”来图解。
拉弗觉得,美国在70年代初发生通胀和严重失业的首要原因是供给不足。造成供给不足的原因是政府在税收、支出和规章制度等方面的政策失误:税收负担过重,政府支出过大,规章制度过繁。这些错误政策冲击了民众增长供给的积极性,进而形成经济停滞性通胀的局势。1974年,拉弗在华盛顿一家饭店的餐巾上画出一条潦草的曲线(见图),在阐明自己的上述看法。
![汇外网 - 全球专业的黄金外汇门户导航行情资讯网站]()
图中横轴x代表税率,纵轴y代表由税率和生产决定的税收收入。在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存在一种函数关系,采取高税率,不一定会得到高收入。从图中可以看出,当税率为零时的税收不干预生产,这时尽管或许会让生产扩大,但政府的税收收入却是零,结果会让政府的全部活动停止,整个社会生产处在无政府状态,对生产不利,所以,该种税率不足取。当税率由零点沿x轴向右推动亦即税率上升渐渐增长至C点时,税收收入增至A,生产状态为最佳。所以,可以说C点是最佳税率。假使税率胜过C点继续提升时,那么,因高税率障碍经济主体的生产运营积极性,使税基缩减,税收收入不仅不会增长,反而会下滑。假使税率提升到B(100%)时,货币经济中所有的生产运营活动全将停止,民众会被逼转而采取以物易物或“地下活动”的方式从事生产运营活动,以逃避税收负担,这时税收收入也会降到零。所以拉弗觉得图中的阴影部分ABC是税收的“禁区”规模。而美国的税率早已进入禁区。但也有人觉得这一论断缺乏历史和现实的验证。对于一个国家的决策部门来看,鉴别税率是处在禁区或非禁区是重要的,而决定C点的位置愈加重要。诚然C点也并不是一成不变。
应当表明的是,拉弗曲线中的税率是指所得税类的税率,不包含流转税类税种(如烟税、酒税、奢侈品税等)的税率,由于对后者的税率有时规定为100%,也会有税收收入。
税负对消费与投资决策影响的理论 该种理论一般以美国财政部前副部长P.C.罗伯茨的"相对价格理论"来阐释。
相对价格理论觉得,消费与投资、闲暇与工作均为有代价的,并有一定“价格”的。税收负担也是一种代价,一种价格,在适当的条件下,税收负担价格的高低,决定消费与投资、闲暇与工作价格的高低,进而影响民众对消费与投资、闲暇与工作的决策。在商品交换过程中,商品价格发生改变不仅会引起买卖双方所得的改变,而且也会造成“替代效应”。税收负担的改变同样会造成替代效应。该种替代效应在消费与投资、闲暇与工作等方面全将发生。在经济的供给方面有两种重要的相对价格:①支配着民众决定其收入在消费、积蓄或投资之间如何分配的相对价格。即一个人把一个单位的收入用于眼前的消费所付出的代价,便是受于没有把这一单位的收入用于积蓄或投资而放弃的将来的收入来源。这一收入来源的价值,决定于边际税率。边际税率是指每一单位的收入增量中税收所占的比率。边际税率越高,其价值就越低。所以,高税率使消费相对于被放弃的收入来说显得比较合算,致使积蓄下滑,进而使投资降低。②支配着民众决定他在工作和闲暇之间,或在闲暇和通过提升技术而增长人力资本之间如何分配时间的相对价格。即一个人每增长一个单位的闲暇所付出的代价,就是因不工作而放弃了一笔眼前的收入,或者因未参与为提升技术的学习而放弃了一笔将来的收入。这笔被放弃的收入的价值,取决于对新添收入征税的税率。边际税率越高,闲暇代价就越小,因此旷工增长,加班降低,民众用于提升技术水平的时间也相对降低。
相对价格理论的提出,为供给学派的减税力争给予了理论根据。税率越高,工作报酬就越低,闲暇代价就越小,那么,高税率自然就会激励闲暇,冲击民众工作积极性。同样,税率越高,消费的代价就越小,投资的报酬就越低,高税率自然就会激励消费,冲击民众投资的积极性。所以,在劳动者、积蓄者和投资人对较高报酬的反应“弹性”较大时,减税的“自偿”能力也越大。这时减税不仅可以把闲暇的时间和闲暇的资金转化为生产要素,而且税收收入也不会降低甚至还会增长。
相对价格理论是对凯恩斯主义财政政策的否定。凯恩斯觉得财政政策是通过更改政府支出在需求方面起作用的,而供给学派觉得,财政政策是通过更改相对价格从而更改对生产的刺激,在供给方面起作用的。凯恩斯强调平均税率,由于税收是通过更改可支配收入从而更改总需求来影响经济的。供给学派强调边际税率,由于税收是通过更改对工作、积蓄、投资和承受风险的刺激来影响经济的。
减弱累进税率与边际税率 在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多数经济专家觉得经济中的根本困难是通胀,但供给学派觉得根本困难是税收制度,是所得税的“税率结构”不合理,也就是对富人征税适用的税率太高,富人的负担太重。力争减弱税率,尤其是减弱边际税率。由于边际税率越高,替代效应越大,对民众创造新添收入积极性的伤害也越大。所以,特别强调减弱对额外收入具有重要刺激效果的边际税率。供给学派觉得,实施高累进税率制度的弊端有:①影响富人投资的积极性。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富人投资的数量和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税收负担,对富人的消费支出没有多大的影响,而影响的却是富人投资的数量和质量。由于消费支出在上层阶级的财富中只占相当小且较平稳的一部分。②促使地下经济发展。③增长逃税现象。④“经济外移”即资本外逃和人才外流,窒息经济的上涨。
降低政府干预和税收减免 供给学派尽管推崇法国经济专家J.-B.萨伊自由放任的经济理论,但并没有一般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而是反对过多的干预。它觉得在美国受于长期推行凯恩斯主义有关增强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力争,政府干预已经膨胀到损害经济的程度。
供给学派觉得政府对某些税收项目实施减免也是干预经济的状况。由于它不是市场规律作用的结果,而是握有减免税权力的部门主观意志的体现。减免税项目越多,范围越大,越会让税基缩减,并会降低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增长纳税人对税负不公平的担忧。同期,税收减免还常常是只能刺激需求,不能增长供给。所以,供给学派力争用降低减免税的办法换取减弱税率,用低税率去刺激投资、积蓄和工作的积极性。
对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供给学派的税收思想对20世纪 8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的影响很大。1981年和 1986年R.W.里根总统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和税制改革方案,均为以供给学派的经济理论和税收思想为首要根据的。但是,供给学派是否真正彻底处理美国的经济困难,很多经济专家持怀疑立场。同期,仍有些经济专家觉得推行供给学派政策使美国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贫富悬殊在以空前的进展加强,在政治上“已经种下了灾难的种子”。
参考书目 G.吉尔德著,储玉坤译:《财富与贫困》,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P.C.罗伯茨著,杨鲁军、虞虹、李捷理译:《提供学派革命:华盛顿决策内幕》,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H.斯坦著,刘景竹译:《总统经济学──从罗斯福到里根以及将来总统经济政策的策划》,中国计划出版社,北京,1989。
配图
有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