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权益论
外汇网2021-06-21 01:37:48
91
什么是余下权益论首先提出该理论的是美国著名会计学家威廉姆·佩顿(William Paton)。这一理论介于业主权论和实体论之间。在实体论下,股东像其余权益持有人那样在企业拥有权益,但不是企业所有者。佩顿则强调了余下权益持有人与会计工作的特殊关系,由于余下权益持有人的权益形成很多会计工作的重心。资产计算的改变,利润的改变,留存利润的改变,以及其余权益持有人权益的改变。均会在普通股股东的余下权益中得到反应。但是,在实体论下,债权人、优先股东和普通股东的权益尽管要分别列示,却均为权益。余下权益论理论的目的为普通股股东执行投资决策供应更有价值的会计信息。在连续运营的股份有限公司里,普通股的现行价值首要取决于将来的股利;而将来的股利,又取决于将来的现金流入减去特定契约的义务、向特定权益持有人的付款以及对公司再投资所需之后的余下额。对一家公司的投资价值的趋势往往可以通过以现行价值为基础而计量的余下权益价值来衡量。余下权益论分析在余下权益论下,会计等式应表述为:“资产-特定权益=余下权益”。特定的权益包含债权人的要求权及优先股东的权益。余下权益即普通股股东的权益,但当企业发生较大损失,或处在破产诉讼程序时,普通股股的权益已丧失殆尽,优先股东或债券持有人可以形成余下权益的持有人。
依照余下权益论组织会计工作,可以为普通股股东做出投资决策供应较好的信息。连续运营的公司,其普通股的现行价值首要取决于对将来股利的预期,而将来的股利倒过来又依靠于将来现金流入减去特定合约的义务,支付给特定权益持有人的付款,以及对再投资的要求。投资价值变动的趋势,部分地可通过观察按现行价值计量的余下权益的价值的成长趋势加以衡量。
依照余下权益论,普通股股东一般被觉得对企业的利润及最终清算时的净资产拥有余下权益,而财务报表要有利于普通股股东预期将来的股利,所以,利润表或合并利润表以及留存利润表应当反应所有优先权利,包含优先股东的股利后的余下权益持有人可得到的利润;在资产负债表上,普通股东的权益应该与优先股东的权益和其余特殊权益持有人的权益分别列示;现金流量表也应该反应可供企业支付普通股股利的现金。应用实例在处理股东权益业务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显著接纳了余下权益论,它将股东权益定义为“会计个体的资产减去其负债后的余下权益”。在非营利组织,它将资产与负债的差额称为“净资产”,并觉得净资产与余下权益可交替运用。
公司会计报表中披露的每股收益与每股净资产信息是最能体现余下权益论的看法。特别是每股收益指标中的首要(基本)每股收益和充分匀减(稀释)的每股收益,体现了余下权益证实与计量的重要意义。这一理论在我国企业会计实务中也有所体现,如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规定公开发行股票公司要披露相关每股收益(分别加权平均、全面摊薄两种)和每股净资产的信息。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推荐文章
- 黑马在线:均线实战利器 8412 阅读
- 短线交易技术:外汇短线博弈精讲 3799 阅读
- MACD震荡指标入门与技巧 3947 阅读
- 黄金操盘高手实战交易技巧 4273 阅读
- 做精一张图 3057 阅读
热门文章
- 港币符号与美元符号的区别是什么啊? 23567 阅读
- 我国各大银行汇率为什么不一样啊? 13779 阅读
- 越南盾对人民币怎么算的?越南盾对人民币汇率换算方法是什么 9597 阅读
- 百利好环球欺诈,不给出金,无法联系。 8951 阅读
- 黑马在线:均线实战利器 8412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