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续运营能力的分析与评价
企业连续运营能力是影响报表运用者合理决策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连续运营的未知性的会计信息是企业有关利益各方最为关心的困难。假使企业在面对无法挽回的破产清算局势以前,在财务数据中对影响连续运营的巨大原因执行充分的披露,各有关利害集团就可以尽早采取措施,避免或者降低巨大损失。所以,假使连续运营存在巨大疑问时,会计人士有必要在报表及其附注中及时充分有效地披露。但从我国当前公司治理的具体情形来说,管理层依然缺乏披露的动机。甚至还显现过恶意掩盖公司无法连续运营的案例,其中比较典型的是红光虚假上市的例子。而注册会计师评价被审计单位依照连续运营如果编制会计报表合理性的直接根据是被审计单位能否还能够连续运营,也就是说只有当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的连续运营能力执行评价之后才可分析其根据连续运营如果编制会计报表能否合理。我国新审计准则对连续运营的分析规定依然比较粗略,仅列举了财务、运营和其余三方面的信息,很难涵盖影响公司连续运营能力的全部内容。面对企业持续扩大的运营风险原因规模和披露的有限信息,审计人士急需科学的方法和工具来更有效地获取信息,评价连续运营困难。
一般来看,不管什么情形致使的非连续运营,很少无前期迹象或征兆显现,有人称之为红旗(Red Flag)或警讯(Warning Signal)。美国Coopers & Lybrand会计师事务所列举了29个警讯,其中比较重要的摘抄如下:(1)现金匮乏、负的现金流量、营运资金及/或信用匮乏,影响营运周转;(2)融资能力(包含借款及增资)减低,运营扩充的资金来源只能依靠盈余;(3)为保持现有债务的需要必需得到更多的担保品;(4)订单明显降低,预示将来销售收入的下滑;(5)成本上涨胜过收入或遭受低价进口品的竞争;(6)对单一或少数产品、顾客或交易的依靠;(7)现有借款合约对流动比率、额外借款及偿还时间的规定缺乏弹性;(8)存货大批增长,胜过销售所需,特别是高科技产业;(9)盈余品质渐渐恶化,比如折旧由年数总和法改为直线法而欠正值理由。
财务理论的成长也为审计人士评价连续运营能力给予了新的工具。如“破产预期模型”、“平衡计分卡模型”可以帮助审计人士注意到那些传统审计程序很难探测到的公司发生连续运营困难时表现出的财务情况困难。
有关词条
审计单位 融资 破产清算 破产预期模型 会计核算 平衡计分卡模型 财务会计 财务情况参考资料
[1]、 中国会计视野 http://baike.esnai.com/ListFolder.aspx?w=知识点&page=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