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静态会计等式
静态会记等式是反应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情况的会计等式,是由静态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合而成。其公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会计等式
动态会计等式是反应企业在一定会计阶段运营成果的会计等式,是由动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组合而成。其公式为“收入-费用=利润”。
综合会计等式
综合会计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会计等式是指明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基本关系的恒等式,所以也称为
会计恒等式或
会计平衡式。
(1)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称为财务情况等式,它反应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情况。整体来说,它显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所拥有的各种资产以及债权人和投资人对企业资产要求权的基本情况,显示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均为由投资人和债权人供应的。
(2)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一会计等式,称为财务成果等式,它反应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个会计要素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阶段的运营成果。
(3)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这一等式综合了企业利润分配前财务情况等式和运营成果等式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的财务情况与运营成果之间的相互联系。
商务印书馆
《英汉证券投资词典》解释:
会计等式 英语为:accounting equation。在会计记账过程中资产和负债之间的等恒关系。如公司资产减去负债等于股东权益。基本会计等式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运营活动,必定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而每一项资产,假使我们一分为二地看,就不难发现,一面,任何资产只然而是经济资源的一种事实存在或表现形式,或为机器设备,或为现金、银行存款等。另一面,这些资产均为依照适当的途径进入企业的,或由投资人投入,或通过银行借入等,即必定有其供应者,显然,一般民众不会无偿地将经济资源(即资产)让渡出去,也就是说,企业中任何资产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谁给予了资产谁就对资产拥有索偿权,该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如此就形成了最初的会计等式:
资产=权益
这一等式显示,会计等式之所以成立就是由于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面是归企业所有的一连串财产(资产),另一面是对这些财产的一连串所有权(权益)。而且,受于权益要求显示资产的来源,而全部来源又必与全部资产相等,所以全部资产务必等于全部权益。
而权益一般分为两种:一是以投资人的身份向企业投入资产而形成的权益,我们称为所有者权益;
其他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供应资产而形成的权益,我们称之为债权人权益或负债。
如此,上述等式又可表促成: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就是基本的会计等式。
但是上述等式仍存在不足。一面,企业一旦进入正常的运营活动循环,其资产就会持续地变换形态。这时,再尝试区分哪部分资产是业主投入形成的,哪部分资产是通过借款等途径形成的,相当问题。对范围较大的企业来看,差不多是不或许的。另一面,从性质向上瞧,债权人和业主对企业的要求权(权益)也是不同的。债权人期望借款人到期能顺遂偿还本金,并能支付预定的利息;业主则期望通过有效的运营等活动,尽或许多地赚取利润。另一面,企业赚得再多,债权人也只能得到约定的本息,多余的就归所有者了,如此,上述资产负债表等式也可以表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这一等式一面显示,负债的求偿能力好于所有者权益,另一面,显示所有者权益是企业全部资产抵减全部负债后的余下部分,所以,所有者权益也被称为“余下权益”。这一术语,形象、贴切地表明了企业所有者对企业所享有的权益和风险:当企业运营成功、持续达到利润时,余下权益就越来越大;反之,假使企业运营失利,持续显现亏损,余下权益就会越来越小;当企业资不抵债时,余下权益就为零或负值。
对基本会计等式,我们要理解、牢记的是:任什么时候点,企业的所有资产,无论其处在何种形态(如现金、银行存款、固定资产等),都务必有相应的来源。或者是借入的,或者是所有者投入的,或者是运营过程中所赚取的(这一部分也归所有者)。换言之,企业的所有资产都必定有相应的来源,如此,“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任何情形下,其左右平衡的关系都不会被损坏。会计等式的含义
在会计核算中反应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称为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会计平衡公式。会计等式包含:
(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一个企业的资产和权益(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事实上是同一资金的两个不同方面,是从资金的占用形式和来源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的结果。有一定数额的资产,就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反之,有一定数额的权益,就有一定数额的资产。资产和权益该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了在数量上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与权益总额必定相等。即:
资产=权益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
上述会计等式,表明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在关系,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根据,所以,又称之为资产负债表等式。
有时资产负债表等式也表述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资产和权益(包含所有者权益和债权人权益)事实是企业所拥有的经济资源在与一时点上所表现的不同形式。资产显示的是资源在企业存在、分布的形态,而权益则显示了资源获得和形成的途径。资源来因为权益,资产与权益必然相等。
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每天全将发生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经济业务,进而引起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但并没有影响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
(二)收入-费用=利润
收入、费用与利润的关系表明如下:
收入-费用=利润(2)
上述会计等式表明了收入、费用和利润三大会计要素的内在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理论根据。所以,又称之利润表等式。
(三)资产负债等式与利润表等式之间的关系
等式(1)反应的是企业某一时点的全部资产及其相应的来源情形,是反应资金运动的静态公式。等式(2)反应的是某企业某一期间的盈利或亏损情形,是反应资金运动的动态公式但仅从这两个等式还不能完整反应会计六大要素之间的关系。
等式(1)与等式(2)可合并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或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3)
企业定期结算并计算出获得的利润,获得的利润在按规定分配给投资人(股东)之后,余下的部分归投资人共同享有,也是所有者权益的构成部分。所以上述等式又回复到: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自此可见,等式(1)是会计的基本等式,一般称之为基本会计等式或会计恒等式。等式(2)和等式(3)虽不是基本会计等式,但等式(2)是对基本会计等式的补充;等式(3)是基本会计等式的成长,它将财务情况要素,即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和运营成果要素,即收入、费用和利润,执行有机结合,完整地反应了企业财务情况和运营成果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