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
外汇网2021-06-18 23:03:46
139
索罗斯带你迈出金融危机作者:(美国)乔治.索罗斯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111254386
·开本:16
·英语:英语
·外文书名:The New Paradigm for Financial Markets: The Credit Crash of 2008 and What It Means内容简介本书是索罗斯的最新著作,也是他自从写作以来第一本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他从美国席卷世界的次贷危机入手,继续阐述自己的金融理论——反射论。一开篇,索罗斯就来了一个下马威:“这是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在书中,索罗斯对近来国际经济热点困难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觉得过于依靠自由市场的陈旧模式累积出了大批的泡沫,如今将世界经济拖入窘境。但是,新兴国家如中国、印度等的强势上涨,将使世界市场避免崩溃,政府务必在市场中有所作为。他的观点先后引起了美国美政府、世界金融界的重视。作者简介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现任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长, 世界金融界呼风唤雨的人物,在中国的影响力尤其深远,曾任量子基金创立者之一。
乔治·索罗斯1930年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1947年移居英国,并毕业于伦敦经济学院。1956年,索罗斯前往美国,开始建立和管理国际投资资金。历经几次动荡和危机,他以自己成功的预期和业绩、独一无二的投资风格著称于世。著有《金融炼金术》、《易犯错的年代》、《世界资本主义危机》等书。编辑推荐不论民众觉得乔治·索罗斯是乱世英雄依旧枭雄,他都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举足轻重的人物。当他准备说些什么的时机,民众一定会洗耳恭听。这次,索罗斯说我们正在历经20世纪30年代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它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结束;以往美国打一个喷嚏,全球全将感冒,以后不再这样了。
本书既是索罗斯的最新著作,也是他第一本名副其实的畅销书。他从美国席卷世界的次贷危机入手,愈加通俗明了地阐述自己的自反性理论,并站在从来没有过的高度注解了此次危机的来龙去脉、与每次危机的异同、对将来的影响。索罗斯觉得,正是过于依靠自由市场的陈旧范式累积出了大批的泡沫,如今将世界经济拖入窘境。但是,新兴国家如中国、印度等的强势上涨,将使世界市场避免崩溃,监管部门也务必在市场中迅速反映并有所作为。他的观点先后引起了美国美政府和世界金融界的重视。专业书评这是一本索罗斯非常想写的书,但其内容也许不是很多读者愿意读到的书。这本书显示,在对市场运行的深层次思考中,索罗斯领先了他的时代好几十年。.
——《金融时报》
整部金融发展史的两个主旋律就是繁荣与衰败,而索罗斯对二者都了如指掌。
——《经济专家》
下一代的经济专家将必须了解金融泡沫,并非是像格林斯潘和他的中央银行家们那样对其视而不见。对他们来看,认真地考虑索罗斯的反身性理论是一种明智之举。
——《泰晤士报》
“亿万富翁、对冲基金管理人索罗斯礼拜一在伦敦证券交易所说,当前的股市反弹导致一个熊市中的反弹,由于金融主管部门不或许有能力处理当前的信贷危机。”
——路透社目录作者简介
前言
背景
第1篇 我的看法
第1章 核心理念
第2章 一个失利哲学家的自传
第3章 自反性理论
第4章 金融市场的自反性
第2篇 目前的危机和政策建议
第5章 超级泡沫假说
第6章 一个成功投机者的自传
第7章 我对2008年的展望
第8章 政策建议
归纳
致谢
……书摘第一篇我的看法
第1章核心理念
我阐述理论的出发点在于:从一开始我们就对赖以生存的世界缺乏正确和完整的认识,原因在于,我们尝试去认识世界,但是我们本身又是这个世界的构成部分。诚然,妨碍我们了解世界的原因并没有止于此,但当你去理解人间诸般言行事物时,我们是世界的构成部分这一事实,便形成一同不可跨越的阻碍。
存在认知缺陷的人类与真实的世界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一面,人类冀望了解所生存的世界,我称之为认知功能(cognitivefunction)。另一面,人类企图影响世界并谋求生存状态的改观,我曾经称其为参与功能(participating function),但出于某种目的,我认为在这里称其为操控功能(manipulative function)更合适。两种功能假使可以彻底分开,就可以分别高达各自的理想效果:参与者的认识变为知识,其行动亦可高达预想目的。所以,民众很容易笃定:这两种功能的确能各自发挥作用。该种如果也的确大行其道,特别是在经济学理论界。但这一如果仍未经历证明,实际上只在极个别的情形下,经历参与者(participants)的特殊付出才可使这两种功能分开,这很像是一部分头脑简单又一门心思追求知识的社会科学家们所做的事情。但假使社会科学家们深入研究的话,结果就不一定是如此了。社会科学家尤其是经济专家往往对这个事实不加理睬,其原因我在后面会有所涉及。
当认知功能和操控功能同期运行时,二者之间就会相互影响。在经由认知功能造成知识的过程中,务必把各种社会现象看做彼此之间相互独立,只有如此,现象才会被当做事实,观察者才将对事实作出相应的分析。相似地,决策也需要基于知识才可造成理想的结果。但是,当两种功能同期作用时,现象就不仅仅包含事实了,其中还含有对将来的目标和预期。以往发生的事实是唯一确定的,但将来如何则要看参与者作出什么样的决定。所以,参与者无法把其决策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原因在于他们不仅要考虑目前和以往,还要面对将来的未知性原因。在社会环境中,对将来抱有的目标和预期会在参与者的思维和他所处的环境之间建立一个双向的连接通道,而这对思维和环境都产生了不好的影响:既把未知性糅入了事实过程,又使参与者的看法无法形成知识。
在函数唯一性的确定困难上,因变量的值要由自变量决定。在认知功能函数中,事实事态(actual state of affairs)可看为自变量,参与者的看法则是因变量。在操控功能函数中,情形恰好相反。在交互影响下,每种功能都因对方的存在而丧失了用于求解的自变量。我把该种交互影响命名叫“反身性”(reflexivity)。参与者的看法和事实事态之间假使缺乏共性(Lack of correspondence),那么自反情形就会显现。以股票市场为例,民众基于对将来股价的预期而买卖股票,但股价的涨跌却要看投资人有什么样的预期。该种预期不能形成知识。在没有知识的情形下,参与者务必在其决策过程中引入主观分析或倾向性意见,其结果很或许与预期相左。
经济学理论一直竭力把反身性消除在学科体系之外。起初,古典经济专家简单假定市场参与者的决策是基于对事实的完全认知:完全竞争理论的前提如果之一就是对事实的完全认知。基于这些如果,经济专家构建了需求曲线和供给曲线,并声称参与者的决策取决于这两条曲线。当这一说法面对攻击时,他们就说这是历来公认的方法论,以此作为挡箭牌。我在伦敦经济学院读书时的教授莱昂内尔·罗宾斯(Lionel Robbins)觉得,经济学只关心需求和供给之间的关系,而不管需求和供给是如何形成的。他把需求和供给看为给定的常量,如此就不存在二者之间的反身性互动困难了。该种提法后来在理性预期理论那里发展到极致。理性预期学派想方设法得出一个结论:将来市场价格的决定是值得不受其余变量支配的,也不给市场参与者的偏见和错判所左右。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推荐文章
- 黑马在线:均线实战利器 7829 阅读
- 短线交易技术:外汇短线博弈精讲 3297 阅读
- MACD震荡指标入门与技巧 3433 阅读
- 黄金操盘高手实战交易技巧 3646 阅读
- 做精一张图 2585 阅读
热门文章
- 港币符号与美元符号的区别是什么啊? 20321 阅读
- 我国各大银行汇率为什么不一样啊? 9043 阅读
- 越南盾对人民币怎么算的?越南盾对人民币汇率换算方法是什么 8673 阅读
- 黑马在线:均线实战利器 7829 阅读
- 小白经济学 7410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