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外风险简述
价外风险是权证投资五大风险之一。
权证的价值可以拆分为内在价值和时间价值两部分。内在价值是指权证立刻行权可以得到的收益;时间价值则可以理解为从当下至权证到期日这段时间,正股上升(下滑)或许对认购(认沽)权证产生的增值。
依据正股价格与行权价的关系,可以将权证分为价内权证、平价权证以及价外权证三类。以认沽权证为例,当正股价格差于行权价格时,若即刻行权,二者之差便是所得收益,该收益大于零,故称其为价内权证;当正股价格等于行权价格时,即刻行权所得收益为零,称其为平价权证;当正股价格大于行权价格时,若即刻行权会产生亏损,所以不具有内在价值,称其为价外权证。平价权证和价外权证内在价值为零,所以,其市场价格完全是权证时间价值的体现。
深度价外
依据权证立刻行权所得到的收益或亏损的程度,可以更深一步提出深度价内权证和深度价外权证的概念。当前,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认沽权证绝大部分属于深度价外权证。比如,招行认沽权证将在2007年9月1号到期,行权价为5.48元。截止2007年6月28号,招商银行收盘24.74元,正股的单价远远好于认沽权证的行权价。招商银行股价起码要跌到5.48元,招行认沽才具有行权价值。显然,该种机会非常小。
那么,为何我国会显现这么多深度价外的认沽权证呢?实际上,很多认沽权证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处在深度价外的。我国当前流通的这批认沽权证的发行时间都比较早,多部分汇聚在2006年的上半年,而当时相应正股的单价都比较低,跟权证的行权价比较靠近,权证仅仅是轻度价外状态。在历经了一年多的大牛市之后,正股的单价早已今非昔比,远大超出了当时设定的行权价格,进而致使这些认沽权证全部变为深度价外。
价外风险
价外权证包含权证的一类特殊风险,即价外风险。对于深度价外的认沽权证,特别是也快到行权期时,投资人应当尽量避而远之。这是由于,一面,权证在到期日总会回归自己的真实价值,而也快到到期的深度价外的权证理论价值靠近零,到期后很或许形成废纸一张。另一面,深度价外权证的市场价格仅仅是其时间价值的体现,而也快到到期权证时间价值减弱得迅速,极易给投资人导致较大损失。比如,茅台认沽权证从5月9号到5月22日这7个交易日间,价格从0.428元跌向0.003元,降幅胜过99%,致使不少投资人损失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