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景将来,货币维持宽松是共识。但是什么样的宽松?这是市场需求理解和合理预计的。
二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数据体现了中央银行的初心和苦心。中央银行的天职是币值平稳,但是促使经济上涨和就业又责无旁贷。有的时机这两者是平衡共存,但也有时这两者或许有对应的冲突。尽管中央银行在关注经济量能的可连续性,降准支持企业降成本,但就在此时,依然需要斟酌合理引导社会预计,管控通货膨胀阻力。这就代表着在政策运用中,方向是经济决定的,但是中央银行会斟酌一个度的困难。降准不直接增长基础货币,导致影响货币乘数,进而影响货币总的提供,逻辑上,从两个钱袋子角度斟酌,避免财政赤字货币,代表着银行越配合,财政越乐观,中央银行就会控制后续宽松的节奏和强度。反之则反是。
如何理解不松不紧、合理充足?
首先,在跨周期和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角度,斟酌流行病和外围,总的上流动性差不多前提是维持平稳,甚至充足。
其次,合理充足的同期如何做到不松不紧?中央银行表述是既不显现流动性紧俏,也然而多投放流动性致使资金淤积。
我们觉得不松不紧具体显现为两点,一是价格,二是超储。从资金利率的加权价格改变观察,总的控制偏离政策利率的程度,不高也不低,有一个区间或者下限;平稳投放控制金融机构的预防性动机后面,保持超储率在一个低点。
前景下半年,市场着重关注地方债发力导致的供给和MLF大范围到期阻力,依照上述表述,预期中央银行会有预测的安排执行流动性对冲。在对冲的同期,结合中央银行反复强调要关注价格而非数量,在当前政策利率保持平稳的情形下,预期具体体现就是资金利率仍有下限,下限打平于二季度。
所以,市场利率环绕政策利率震荡应当就是中央银行言行统一的状况,这也代表着当市场利率由于特定原因连续偏离政策利率时,后续的回到总是在所难免。
降成本的政策红利在于中央银行降准以及通过存款利率定价改革引导负债成本控制,假使银行负债成本能够通过上述方式得到减弱,那么中央银行就会督促银行将政策红利传播至实体经济,这或许代表着将来LPR仍有调降的机会,方式上体现为压缩LPR加点来达到,这也就代表着降准仍有机会,但MLF利率或许不变。
在政策引导之下,银行对于着重区域的信贷投放强度预期会有增长,对非标和信用债净融资缩减形成对冲,下半年需求更深一步关注这项政策运用与信用的影响。
归纳二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数据》,中央银行整体保持政治局会议的看法,强调预测性、有效性和自主性,而且突出预计管理。尽管斟酌流行病和外部原因,在跨周期设计之下将来货币维持数量宽松差不多清晰,但是我们团队基于后续宏观经济与宏观政策的组合运用分析将来更大或许是量宽价平,中央银行价格工具或许依旧会审慎运用。
后续观察两点:一是后续显现政策能否发力几家抬?二是观察就业。
流行病以来中央银行多次强调“愈加重视就业计划”。整体来说,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是核心。假使此次流行病致使就业阻力加大高达甚至多出年初水平,就在此时几家抬的效果仍未体现,预期降息机会才会上涨。
2021年8月9号,中央银行公布2021年二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数据》。降准以后市场有诸多困难,这次货币政策实施数据正好是一次阐释:
将来货币政策怎么看?受制于经济事态和物价走势
中央银行怎么看当前的经济事态和物价行情?
依照中央银行的表述,经济事态为:
最近冠状肺炎变种毒株在多国肆虐,多个经济体流行病显现回弹,将来流行病演进仍有未知性。首要发达经济体超宽松货币政策溢出效应愈加彰显,通货膨胀显著上升,若其货币政策倒向脚步加速或许引起世界跨境资本流动和汇率震荡加大、金融市场估值大幅调动等困难。境内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稳固,出口受高基数影响增速或许减缓,部分行业投资上涨偏空,餐饮旅行等接触型消费仍未完全修复,经济上涨量能的可连续性面对一定考验。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上升抬升企业成本,一部分中小微企业问题较大。不良资产、影子银行回弹阻力依然需要关注,经济潜在增速下探、人口老龄化加速、绿色转型等中长期考验也难以忽略。
物价行情为:
2021年第二季度,居民旅行旅行复苏、汽柴原油价格格上升和猪肉价格下滑等原因共同作用,CPI升幅处在1%附近的低点,预期下半年继续会在合理区间内稳定运行。受大宗商品价格上升和低基数等原因影响,生产价格指数升幅有所扩大,对此宜客观、历史看待。一面,这是去年低基数上的高报数,对此可以用去年、今年和明年接连三年的整体视角来观察生产价格指数的改变;另一面,生产价格指数自身震荡总体较大,在数月内阶段性下探或冲顶的现象也并没有少见。总的看,我国生产价格指数上升大约率是阶段性的,短时间内或许保持总体高点,伴随基数效应减退和世界生产供给复苏,将来生产价格指数有希望趋于回调。中长期看,劳动生产率增速下滑、人口老龄化会压抑通货膨胀,碳排放成本显性化会一定程度推升物价,相互对冲,整体上有助于平稳物价。
显然,中央银行经济看法是关注上涨量能的可连续性,企业成本上涨以及中小微企业问题较大。对于通货膨胀的看法是CPI预期下半年继续会在合理区间内稳定运行,生产价格指数上升大约率是阶段性的,将来生产价格指数有希望趋于回调。
两总体比,将来经济量能的连续性和企业成本与运营问题是货币政策目前的关注重心,也就是关注上涨,从这个角度斟酌,宽松是差不多取向。这就可以更深一步理解7月降准的背景。
为何此时中央银行要谈正证实识货币与通货膨胀?
孙国峰司长在年初《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1]一文中谈到优化货币政策计划系统时,是如下表述:
一是坚持币值平稳的最终计划。
以币值平稳为首要计划,愈加重视就业计划。依据《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银行以“维持货币币值的平稳,并以此促使经济上涨”为计划,这代表着首先要维持币值平稳,对内维持物价平稳,对外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差不多平稳,为经济发展供应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期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将就业纳入考量。坚持体系观念,增强预测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动,在多重计划中谋求动态平衡。
我们可以仔细琢磨一下上述措辞,最终计划、首要计划、愈加重视、首先、同期、平衡。
表明什么?中央银行的天职是币值平稳,但是促使经济上涨和就业又责无旁贷。有的时机这两者是平衡共存,但也有时这两者或许有对应的冲突矛盾。
中央银行的初心和苦心就在于此。
初心在于,币值平稳始终是中央银行首要计划,苦心在于仍需要小心审慎管控好通货膨胀预计、维系好多计划动态平衡。
这就是此时中央银行需求跟市场沟通如何正证实识货币和通货膨胀的背景。毕竟7月生产价格指数依旧9%,毕竟中央银行降准了。
中央银行具体是怎么说的?
(1)基础货币上涨自身不必然导致通货膨胀,需求依靠银行信用传播
2008年后面海外首要中央银行大范围量化宽松增长基础货币,体当下M1增速的大幅提高,但受于当时海外首要发达经济体并没有显著的财政赤字货币化(中央银行首要买入的是市场上的存量国债),加之银行信用扩张乐观性不高,因此致使广义货币提供(M2或M3)增速显著差于M1。
这些海外首要发达经济体广义货币提供增速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大体相当,这是没有导致显著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而这也正好符合孙国峰司长在《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2]提及的“货币政策中介计划要维持广义货币提供量(M2)和社会融资范围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差不多匹配”。
(2)财政货币双宽松或财政赤字货币化容易推升通货膨胀
在此之前孙国峰司长在多个场合提及要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或批判现代货币理论:
坚持中央银行和财政两个“钱袋子”关系定位,既合理分工,又高效协同,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维护银行货币创造的正常市场化功能《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
切断财政与中央银行的直接融资关系,防止财政赤字货币化,是银行信用货币制度得以正常运作的差不多原则。一旦抛弃这一原则,银行信用货币制度就将崩溃。
现代货币理论力争的财政统治货币创造,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生产过程存在严重脱节,政府与银行共同作为货币创造主体、合并中央银行和财政部资产负债表的看法更是存在严重逻辑错误,有记录以来早已付出过重大的社会代价,若又一次用于政策实践,其后果必然是重蹈覆辙。
在制度上,以通货膨胀约束为计划的财政预算制度是不或许达到的;在实践上,财政赤字货币化均酿成了严重通胀的恶果。
从1978年到1998年二十多年里,我国遭受过三次通货膨胀,都与财政赤字货币化相关。中央银行假使在二级市场大批买入国债,与在一级市场直接买入国债本质上是一样的,容易显现严重的财政赤字货币化困难,适合高度小心。
上述论述其中一个重要结论便是财政赤字货币化或者中央银行大批买入国债、同期财政利用国债资金加大政府开支会导致通货膨胀。
二季度数据也提及,流行病后面首要发达经济体实行了及其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范围财政刺激的政策组合,即财政赤字货币化。这尽管通过政府主动助推了货币上涨,但其扩张速度显著好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这也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通货膨胀上涨困难,而目前美国通货膨胀高企困难最为显著。
(3)维持M2、社融增速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差不多匹配有助于稳物价
中央银行还提及,去年5月后面M2增速已经逐渐回到正常,今年6月底M2增速为8.6%,与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差不多匹配,这从宏观上稳住了物价。
结合孙国峰司长《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来说,M2与社融增速与(反应潜在增速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差不多匹配不只有利于宏观稳杠杆,仍有利于宏观稳物价。
据此,也不难理解去年流行病以来我国财政货币发力节奏的差距。
2020年2-4月,流行病初期由于流行病防控的需求,财政仍未发力,首要依靠货币宽松先驱。
2020年5-2021年1月,流行病得到初始控制,全国两会召开,特别国债和地方债大范围发行,财政发力,货币政策对应逐渐复苏常态。
2021年2月-2021年7月,专项债发行减缓,财政控制发力,货币稳字当头以及最近降准。
诚然,一般在地方债发行高峰阶段,中央银行全将有流动性对冲,但该种流动性对冲一般导致合理适度。
我们可以合理预计,在下半年地方债显现供给阻力的时机,在流动性上中央银行会有适当对冲,但是在财政发力以及几家抬时货币政策或许未必会宽松加仓,由于要保持常态操作、避免大水漫灌以推升通货膨胀阻力。
所以从上述几点出发,尽管中央银行在关注经济量能的可连续性,降准支持企业降成本,但就在此时,还会斟酌合理引导社会预计,管控通货膨胀阻力。这就代表着在政策运用中,中央银行会斟酌一个度的困难。降准不直接增长基础货币,但是会影响货币乘数,进而影响货币总的提供,逻辑上,银行越配合,财政越乐观,中央银行就需求控制后续宽松的节奏和强度。反之则反是。
贷款利率处在历史低位,降成本诉求不减,LPR或许向下调整
今年迄今MLF利率和LPR均维持不变,但贷款利率持续下探。其中,一般贷款加权利率为5.2%,创有统计以来最低;企业贷款加权利率为4.58%,为历史较低水平。
即使贷款利率创新低,但二季度数据对于降成本的需求不减:“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播机制,连续放出LPR改革潜力,完善中央银行政策利率系统,畅通利率传播途径,助推事实贷款利率更深一步减弱。”
回顾历史,自从2019年8月LPR改革以来,LPR只调降了5次,其中LPR加点压缩两次(其中2019年9月或许与降准相关),MLF利率调降3次,贷款利率差不多都在持续下探。这表明在LPR不变的情形下中央银行还通过其余方式降成本,具体包含:通过改革减弱贷款利率加点(即贷款利率与LPR之差),减弱融资附加费用,新冠时期的发放优惠利率贷款、实行中小微企业贷款缓期还本付息等。
尽管当前贷款利率加点(即贷款利率与LPR的差值)已经降到LPR改革以来的低点,仍有两层面原因有助于减弱银行负债成本以及LPR调降:
降准。
存款利率定价改革。
此次数据提及“优化存款利率监管,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维持银行负债成本差不多平稳,督促银行将政策红利传播至实体经济,加强小微企业贷款市场竞争性,切实做到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政策红利在于中央银行降准以及通过存款利率定价改革引导负债成本控制,假使银行负债成本能够通过上述方式得到减弱,那么中央银行就会督促银行将政策红利传播至实体经济,这或许代表着将来LPR仍有调降的机会,方式上体现为压缩LPR加点来达到,MLF利率或许不变。
流动性预期不松不紧,市场利率环绕政策利率上下波动
本轮中央银行提及二季度流动性不松不紧,去年5月货币政策逐渐正常化以来,2020年二、三季度数据和今年一季度数据都曾提到不松不紧的有关表述。
其中,去年三季度面对地方债发行高峰,当时中央银行曾提及“在债券市场层面,支持地方政府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顺遂低成本发行”[7],事实上三季度中央银行有较大范围的增量MLF执行对冲,然而数量上仍不能与政府债券净融资范围相抵,资金面真相上亦在持续趋紧。
阶段永煤后面流动性最多改观,但是1月即有更改。稳字当头不是一句空话显现在春节后面,保持迄今。
如何理解不松不紧、合理充足?
首先在跨周期这个角度,斟酌流行病和外围,总的上货币政策很难缩紧,所以流动性差不多前提是维持平稳,甚至充足。
其次,合理充足的同期如何做到不松不紧?中央银行表述是既不显现流动性紧俏,也然而多投放流动性致使资金淤积。
我们觉得不松不紧具体显现为两点,一是价格,二是超储。从资金利率的加权价格改变观察,总的控制偏离政策利率的程度,不高也不低,有一个区间或者下限;平稳投放控制金融机构的预防性动机后面,保持超储率在一个低点。
前景下半年,市场着重关注地方债发力导致的供给和MLF大范围到期阻力,依照上述表述,预期中央银行会有预测的安排执行流动性对冲。
在对冲的同期,结合中央银行反复强调要关注价格而非数量,在当前政策利率保持平稳的情形下,预期不松不紧的具体体现就是资金利率仍有下限,下限打平于二季度。
更重要的是,不同于在此之前提到的“引导市场利率环绕政策利率为中枢震荡/稳定运行”,二季度数据调动为“引导市场利率环绕政策利率上下震荡”,这或许代表着4、5月DR007连续差于7日OMO利率以及目前CD利率连续大幅差于MLF利率的情形或许很难连续。
最后是市场本身的杠杆举动需求关注。
中央银行二季度数据披露:上半年,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总计成交471.4万亿元,日均成交3.9万亿元,与去年同期大体打平;同业拆借总计成交58.1万亿元,日均成交4761亿元,同比降低26.6%。从期限结构看,隔夜回购交易量占回购总量的83.6%,占比较上年同期下滑1.2个百分点,隔夜拆借交易量占拆借总量的89.2%,占比较上年同期下滑1.4个百分点。
中央银行始终关注市场杠杆情形,回顾余额和隔夜占比决定了后续或许的流动性震荡。
如何看待货币政策增强预计管理、言行统一?
首先,预计管理体当下货币政策框架透明度上,对此中央银行已经清晰表示首要包含三慷慨面:
维持货币提供量和社会融资范围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差不多匹配的中介计划
以政策利率作为操作计划,引导市场利率环绕政策利率震荡
深化LPR改革,建立政策利率→LPR→贷款利率的传播机制,提高政策传播效率
其次,完善与市场的沟通机制,不仅包含定期的公开市场操作、MLF操作、金融数据统计新闻公布会、货币政策实施数据、货币政策委员会季度例会等,还包含不定期的参与国务院或其余部位的新闻公布会、接受专访、发表署名文章等。
最重要的,货币政策预计管理的有效实行,根本在于中央银行的“言行统一”。中央银行给出的案例是今年初中央银行强调关注利率而非数量,后面每天中央银行都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放出短时间政策利率信号,而事实上DR007也都差不多维持稳定,在月底、季末也没发生大的震荡,这表明中央银行有效地平稳了市场预计。
真相上,从去年二季度数据以来,中央银行已经在多个场合提及市场利率环绕政策利率震荡,尽管在不同阶段资金利率行情或者分析机构感受仍会有所差距,比如2020年二、三季度受于地方债发行高峰、经济基本分析逐渐复苏等原因资金利率有显著上涨并胜过政策利率;而今年春节后到5月末,资金面维持稳定偏宽松,DR007则差不多维持在政策利率以下。6月迄今资金面震荡稍有加大。但从中期来说,市场利率环绕政策利率震荡应当就是中央银行言行统一的状况,这也代表着当市场利率由于特定原因连续偏离政策利率时,后续的回到总是在所难免。
区域信贷仍会有支持
3月22号中央银行召开的全国首要银行信贷结构优化调动座谈会[8]提及:“因地制宜增长经济问题省份信贷投放,支持区域协调发展。”
4月中央银行新闻公布会[9]持续提及:“依据地区的事实情形清晰支持的动作,指导各种金融机构在有效管控风险的前提下增长调查分析,通过分辨考核指标、经济资本、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等针对性举措合理增长对贷款和社融上涨迟缓省份的信贷投入,促使其增速逐渐回到正常,激励全国性银行发挥本身范围和管理优势,从这些省份风险较低的好企业、好项目入手,加大信贷投放。”
5月14号国常会也提到:“引导金融机构环绕市场主体有针对性做好区域融资支持,促使有关地方改观营商环境和金融生态。有效防范消解金融风险。”[10]
二季度数据也提及:“目前,部分地区经济下探与金融困难相互交织,经济金融循环不畅,信贷上涨较为迟缓。”从报告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今年迄今部分省份贷款增速显著差于全国水平,非标和企业债券净融资显现了显著回调。
对此中央银行执行信贷投放引导,具体包含:
指导政策性银行补足区域短板。
发挥国有行信贷支持排头兵作用。
对10省份新添发放2000亿元再贷款(上半年已发放1600亿)。尽管中央银行没有清晰表明是哪10个省份,但假使结合信贷上涨较慢且非东部沿海发达省份来说,我们预期或许会包含东三省、河南、山西、天津、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中某些省份。
在政策引导之下,银行对于着重区域的信贷投放强度预期会有增长,对非标和信用债净融资缩减形成对冲,下半年需求更深一步关注这项政策运用与信用的影响。
防风险从建机制到抓落实,信用仍有平稳基础
有关防风险,一季度数据提及“健全金融风险问责机制,建立地方党政首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对巨大金融风险严肃追责问责”,二季度则更新为“落实地方党政首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加深地方党政风险处置属地责任,助推做好着重省份高风险机构数量压降工作。落实巨大金融风险问责、金融风险报道等制度”。
对比之下可以发现,防风险逐渐从机制建立、健全倒向抓落实,这事实上与7月政治局会议的需求差不多统一。在此环境下,结合永煤事件以来各级政府部门和地方行动,我们觉得信用仍有平稳基础,大型地方国企和城投有关债券依然存在安全边际。
另外,二季度数据新提及“助推做好着重省份高风险机构数量压降工作”。从《2020年中国金融平稳数据》来说,农合机构(农商行、农信社、农合行)风险最高,高风险机构数量分别为178家、189家、11家。此外,从地分辨布来说,多地区风险情况差距较大。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区无高风险机构或数量较少,胜过70%的机构评级为1-5级,表明中西部金融机构风险总体更大。
至于这些高风险机构数量如何压降,当前是以地方为主执行区域内重组整合,中央银行辅之以再贷款等金融工具支持以及财政部配合发行中小银行资本补充专项债。
小结
前景将来,货币维持宽松是共识。
但是什么样的宽松?这是市场需求理解和合理预计的。
二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数据体现了中央银行的初心和苦心。中央银行的天职是币值平稳,但是促使经济上涨和就业又责无旁贷。有的时机这两者是平衡共存,但也有时这两者或许有对应的冲突。尽管中央银行在关注经济量能的可连续性,降准支持企业降成本,但就在此时,依然需要斟酌合理引导社会预计,管控通货膨胀阻力。这就代表着在政策运用中,方向是经济决定的,但是中央银行会斟酌一个度的困难。降准不直接增长基础货币,导致影响货币乘数,进而影响货币总的提供,逻辑上,从两个钱袋子角度斟酌,避免财政赤字货币,代表着银行越配合,财政越乐观,中央银行就会控制后续宽松的节奏和强度。反之则反是。
如何理解不松不紧、合理充足?
首先在跨周期和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角度,斟酌流行病和外围,总的上流动性差不多前提是维持平稳,甚至充足。
其次,合理充足的同期如何做到不松不紧?中央银行表述是既不显现流动性紧俏,也然而多投放流动性致使资金淤积。
我们觉得不松不紧具体显现为两点,一是价格,二是超储。从资金利率的加权价格改变观察,总的控制偏离政策利率的程度,不高也不低,有一个区间或者下限;平稳投放控制金融机构的预防性动机后面,保持超储率在一个低点。
前景下半年,市场着重关注地方债发力导致的供给和MLF大范围到期阻力,依照上述表述,预期中央银行会有预测的安排执行流动性对冲。在对冲的同期,结合中央银行反复强调要关注价格而非数量,在当前政策利率保持平稳的情形下,预期具体体现就是资金利率仍有下限,下限打平于二季度。
所以,市场利率环绕政策利率震荡应当就是中央银行言行统一的状况,这也代表着当市场利率由于特定原因连续偏离政策利率时,后续的回到总是在所难免。
降成本的政策红利在于中央银行降准以及通过存款利率定价改革引导负债成本控制,假使银行负债成本能够通过上述方式得到减弱,那么中央银行就会督促银行将政策红利传播至实体经济,这或许代表着将来LPR仍有调降的机会,方式上体现为压缩LPR加点来达到,这也就代表着降准仍有机会,但MLF利率或许不变。
在政策引导之下,银行对于着重区域的信贷投放强度预期会有增长,对非标和信用债净融资缩减形成对冲,下半年需求更深一步关注这项政策运用与信用的影响。
归纳二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数据》,中央银行整体保持政治局会议的看法,强调预测性、有效性和自主性,而且突出预计管理。尽管斟酌流行病和外部原因,在跨周期设计之下将来货币维持数量宽松差不多清晰,但是我们团队基于后续宏观经济与宏观政策的组合运用分析将来更大或许是量宽价平,中央银行价格工具或许依旧会审慎运用。
后续观察两点:一是后续显现政策能否发力几家抬?二是观察就业。
流行病以来中央银行多次强调“愈加重视就业计划”(如易纲行长《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孙国峰司长《健全现代货币政策框架》等)。整体来说,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是核心。6月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报5.2%,接连三个月打平,假使此次流行病致使就业阻力加大高达甚至多出年初水平,就在此时几家抬的效果仍未体现,预期降息机会才会上涨。
风险提示
风险提示:货币政策边际缩紧,经济上涨未知性,海外风险
数据来源: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数据公布时间:2021年 8月11号
本资料为格隆汇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公布,未经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发、转载、复制、发表、许可或仿制本资料内容。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审慎。本资料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推荐(专家、嘉宾或其余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员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看法),亦不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本身的独立分析,应自主作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受风险。依据《证券期货投资人适当性管理办法》,若您并不是专业投资人,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本资料中的信息,本资料很难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产生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形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运用本资料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资料授权公布旨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本平台不是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数据的公布平台,所公布看法不代表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看法。任何完整的研究看法应以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公布的数据为准。本资料内容仅反应作者于发出完整数据当日或公布本资料内容当日的分析,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资料内容不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分析或投资推荐,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