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管理管理知识文章详细

随机报酬价值模型

外汇网2021-06-22 14:28:23 48
随机报酬价值模型简述

1985年,弗兰姆?霍尔茨(Famholtz)在他的《人力资源会计》一书中介绍了“随机报酬价值模型”。他觉得人对于组织的价值在于他能够供应将来的用途和服务,人对组织供应的服务量是由人的生产量力、调动、晋升及作为该组织成员的机会性等原因决定的,这些服务量取决于人在组织内当前或将来所担任的角色和事实担任该角色的机会性,而该种机会是随机的,在该种过程中人所供应的服务是对组织的报偿。所以弗兰姆霍尔茨把该种过程称为有报偿的随机过程,所以计算人力资源价值时,只能综合考虑预计服务年限、服务状态、特定服务状态下的价值及其几率来预期。

随机报酬价值模型的计算[1]

该模型的计算方法为:

V=sum_{t=1}^n left[frac{sum_{t=1}^{m}R_i	imes P(R_i)}{(1+r)^t} ight]

其中:V人力资源的价值;

R表明第i种工作状态下预期服务的货币表现;

P(Ri):职工处在Ri职务下的几率;

m:工作岗位状态数(含离职状态,其预期服务的货币显现为零);

n:期间数;

r:贴现率。

随机报酬价值模型的特点

与薪资报酬折现模型、调整后的将来薪资报酬折现模型对比特点在于:

首先,该模型是用人力资源为组织供应的服务所创造的价值(收益)来计算人力资源的价值,而后两种模型是用组织支付的薪资来计算人力资源的价值。

其次,该模型在计算过程中所考虑的原因愈加系统全面,报告比较客观,用其估算的人力资源价值更容易被接受。

但是该种方法也有一部分局限性:

其一是,Ri值是人力资源的价值,自身是一个未知数,以未知数估算未知数显然是问题的;

其二是,忽视了其余资产对组织收益的影响,将组织的全部收益归结为人力资源所创造的价值,所以有机会高估人力资源的价值。

有关条目

将来收益或薪资报酬折现模式

企业将来收益模式

调整后的将来薪资报酬折现模式

薪资报酬折现模型

参考文献

↑ 人力资源价值计量模式及其评价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