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再分配的分类
按目的和性质分类
资本转移、
经常转移按形式分类
现金转移、
实物转移国民收入执行再分配的原因
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民收入之所以务必执行再分配,有下列原因:
第一,满足非物质生产部门发展的需要。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过程中,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者得到了原始收入,而非物质生产部门要得到收入,务必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处理。通过对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把物质生产部门创造的一部分原始收入,转给不创造国民收入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形成“派生收入”,以满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国家行政和国防安全等部门发展的需要和支付这些部门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第二,增强着重建设和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需要。国民经济各部门、多地区、各企业的成长往往是不均衡的,它们的成长速度、生产上涨范围、技术结构等互不相同,不可避免地会显现某些比例不协调现象和薄弱环节。同期,各物质生产部门、多地区、各企业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得到的收入份额,往往同它们各自的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不相统一。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务必从宏观调控的全局出发,有计划地将国家集中的纯收入,通过再分配,在不同部门、地区和企业之间调节运用,以增强着重建设,克服薄弱环节,保证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发展。
第三,建立社会保证基金的需要。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证基金,以及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优抚安置等基金,除企业、个人负担外,有一部分也需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会保证基金来处理。这是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四,建立社会后备基金的需要。为了应付各种突发事故和自然灾害等,需要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建立社会后备基金,来满足这些临时性的应急需要。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渠道
国民收入再分配,首要通过下列渠道来执行:
(1)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国家策划的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它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首要渠道,首先把各个部门上缴的税金集中起来,形成国家预算收入,然后通过预算开支形式,用于经济建设、文教卫生、国防建设、福利设施、行政管理等各方面。
(2)银行信贷。银行信贷在不更改资金所有权的条件下,把社会闲置的资金和货币集中起来,然后向单位、企业或个人发放贷款。这就更改了资金运用的主体、运用的方向、运用的时间,进而对国民收入执行了再分配;同期,通过差别利率,信贷机构得到了利润,可用于充实信贷资金、提留信贷企业基金、支付职工薪资。存款者和贷款者的收入也受于差别利率得到调整,使一部分国民收入在工商企业、职工、居民之间执行了再分配。
(3)劳务费用。在社会主义分工体系中,有一部分劳动者用自己供应的劳务,来满足人民生活的需要。享受各种劳务的劳动者,用自己的收入支付各种劳务费用。供应劳务活动的单位,在得到劳务费用后,用于支付职工薪资、支付管理费用、提留基金和上缴国家税金。因此,通过劳务费用的支付,一部分国民收入达到了再分配。
(4)价格变动。价格变动不能增长或降低国民收入总量,但会更改国民收入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各阶层居民之间的分配。价格的调整和市场价格的改变,影响着交换双方的事实收入,引起国民收入的再分配。比如,提升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和减弱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就会增长农民收入;消费品销售价格提升,就会让居民的事实收入降低;工业生产资料价格变动,就会引起国民收入在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转移等等。自此,国民收入在国家、部门、企业、职工、农民之间达到了再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