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输出
正文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资本家、资本家集团以及其余货币持有者,为获取高额利润、利息或其余利益对外国执行的投资和贷款。 基本形式由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及其所属机构对外输出的资本叫国家资本输出。包含军事赠与、经济技术赠与、贷款、政府出口信贷等形式。由资本家、资本家集团以及其余货币持有者对外输出的资本叫私人资本输出,包含私人直接投资、证券投资、私人出口信贷以及国外银行存款等形式。 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大类:①生产资本输出。又叫直接投资。指资本所有者在国外投资直接兴办工厂、开采矿山、修建基础设施、运营其余企业,或与当地政府和私人合营各种企业。②借贷资本输出。也称间接投资。首要由政府、银行或企业贷款给外国政府、银行、工商企业,坐收利息和红利。一般说来,对外直接投资大多为长期投资,而对外间接投资,有的属于长期投资,如买入外国政府和企业的长期债券,有的属于短时间投资,如普通商业贷款。 基础和目的资本输出的物质基础在于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着大批“过剩”资本。该种“过剩”资本,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看,是绝对的,马克思说:“假使资本输往国外,那末,该种情形之所以发生,并没有是由于它在国内已经绝对不能运用。该种情形之所以发生,是由于它在国外能够按更高的利润率来运用。但是,该种资本对就业的员工人口和这整个国家来看,均为绝对的过剩资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285页)。马克思还说:“资本的该种过剩是由引起相对过剩人口的同一部分情形造成的,因此是相对过剩人口的补充现象,尽管二者处在对立的两极上:一面是失业的资本,另一面是失业的员工人口”(同前,第25卷,第280页)。可见,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过剩、相对人口过剩和生产过剩是三名一体的难兄难弟。资本过剩是资本主义积攒的一般规律和平均利润率趋朝下降的规律作用的必然产物,而这些规律,又是被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冲突所决定的,所以,只要资本主义制度存在一天,这些规律就要发生作用。 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以后,伴随工业垄断资本和银行垄断资本混合生长为金融资本,资本的积聚和集中以空前的范围发展,生产的无限扩张同人民民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减之间的冲突更趋尖锐,经济危机频繁发生,过剩资本已形成首要资本主义国家经常存在的现象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伴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长,资本主义的基本冲突更深一步激化,也显现了空前范围的过剩资本。根据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的预期,受于“失业过多和资本闲置”。在1958~1965年,美国“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同“事实的”国民生产总值之差为2600亿美元;在1974~1978年,这个差额增为3028亿美元。这“事实的”国民生产总值既大大差于“潜在的”国民生产总值,就足够反应美国的生产过剩、相对人口过剩和资本过剩的严重程度了。 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首要资本主义国家输出资本的国际经济条件已经具备:一面,很多落后的国家已经卷入世界资本主义流通的规模,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成长,首要的铁路线已经建成或已经开始兴建,发展工业的起码条件已有保证,使“过剩”资本的输出在客观上有了或许。另一面,资本主义在少数国家里已经“成熟过分了”,“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已经不够了,而在一部分落后的国家中,受于资本少、地价贱、薪资低,原料又便宜,资本家能够(也容易)得到比国内高得多的利润。于是,首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大批“过剩”资本,就向落后国家源源输出。也可以说,国际贸易和生产的国际分工已有了很大的成长,各国经济相互依靠的程度更深一步加强。很多经济落后的国家已为更深一步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做好准备条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输出资本,既有了必要,又有了更大的机会。所以列宁说:“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质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质是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成了"帝国主义最重要的经济基础之一"(《列宁选集》第2卷,第782、818页)。 在经济方面,资本输出的根本目的,就在于从国外投资中平稳地获取尽或许高的利润率和尽或许多的利润量。就私人对外直接投资而论,一般要得到尽或许高而平稳的利润率,才可保证资本的快速增殖。在1974~1977年,美国制造业纳税后的利润率为13.7%;在与一期间,美国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纳税后的平均利润率则为14.5%。这就反应出来:国外投资的利润率显然要好于国内投资的利润率。 对于以间接投资形式来看,尽管利息率要差于产业资本所能供应的利润率,但该种形式的资本输出能为大批过剩资本寻到使之增殖的市场,使利润率的下滑能通过利润量的上涨而得到弥补。马克思表示:“胜过了适当的界限,利润率低的大资本比利润率高的小资本积攒得更快速”(《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 270页)。所以,在高利润率的投资市场容量有限的情形下,过剩资本也会涌向利润率较低但资本容纳量较大的投资场所,进而能够保证资本平稳地增殖。 资本输出对于帝国主义国家来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资本输出,不仅可以得到胜过在国内投资所得的利润和利息,还能通过资本输出动员许多的商品输出,而且使帝国主义更深一步控制经济落后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一连串社会主义国家的显现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帝国主义已经不能再按旧殖民主义的方式来统治世界了。为了在世界规模内抵制社会主义的影响,为了尽或许把新兴国家纳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势力规模,资本输出就形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对外经济扩张的重要工具之一。这就是说,资本输出使垄断资本集团的势力规模从国内扩张到国外,形成一个金融资本的剥削网,产生了金融资本对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这就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部分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这就是极少数最富国家的资本主义寄生性的坚实基础”(《列宁选集》第2卷,第 784页)。 发展过程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伴随商品输出的扩展,借贷资本的输出日益增多,在19世纪60年代,该种资本输出的范围还不大:1862年英国的国外投资总共折合只有36亿法郎,法国和德国此时差不多没有海外投资。根据美国政府统计,1843年美国在海外还没有投资,外国在美国的投资也只有 2亿美元。1869年,外国在美国的投资增长到15亿美元,但没有直接投资。同年,美国对外投资只有 1亿美元。也没有直接投资。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首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资本输出有了长足的成长。在1914年,首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总额为440~480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在这一期间开始显现,它在资本输出总额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比如,这一年的 6月,外国在美国的72亿美元投资中,直接投资占13亿美元;同期,美国对海外的50亿美元投资中,直接投资占27亿美元。在两次世界大战阶段,首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范围无显著的改变:1938年,资本输出总额为528亿美元,1945年则为510亿美元。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输出有了突飞猛进的成长,显现了一部分新的情形。首要有下方五个方面: 第一,资本输出的总量剧增。美国形成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在1945年,首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输出总额为 510亿美元,1970年增到3000~3200亿美元。到1984年,仅美国一国的海外投资总额,就达9146.93亿美元。 战后期间,在首要资本主义国家里,美国的对外私人直接投资一直居于首位,但在各发达国家全部对外直接投资中所占的比重,却渐渐下滑。在1960年,首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私人直接投资总计总额约为 580亿美元,其美中国占55.1%,西欧占37.1%,日本占0.5%;到1937年,总额增长到2069亿美元,其美中国的比重降为49.0%,西欧增长到41.0%,日本上升为5%;1981年时,总额增到5250亿美元,其美中国的比重再降为43.3%,西欧增长到42.7%,日本猛升到8.8%。战后40年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进展,远好于这些国家经济上涨的进展和外贸上涨的进展。 第二,国家资本输出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战前,国家资本输出很少,战后,国家资本输出成了发达国家对外扩张的重要工具。战后初期,美国是唯一执行国家资本输出的国家,通过“马歇尔计划”,给予了 145亿美元的经济“援助”,其中124.7亿美元用于“欧洲复兴”。50年代初期,伴随欧洲经济的复苏,美国国家资本输出的着重转向了低收入国家。其余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复苏以后,也开始输出国家资本,它在发达国家对低收入国家的资本输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在60年代初约占60%,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约占1/2,70年代中期以后,受于经济停滞不前和国际收支情况的恶化,它所占的比重已下滑到1/3左右。 第三,资本输出的地区分布发生改变。在战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 2/3流向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战后,该种情形逐渐发生了改变,到70年代中期以后,资本输出的3/4左右输往工业发达国家,只有1/4 流向低收入国家。以美国为例,在1950~1984年间,对外私人直接投资从117.88亿美元上涨到 2334.12亿美元,输往工业发达国家的比重从48%上涨到75%,流向低收入国家的比重则从49%下滑到23%。其余发达国家资本输出的地区分布,也显现相似的改变。原因是:①受于垄断制约了资本在国内的自由流动,加之各国科技发展的不均衡等原因,进而加重了结构性的部门资本过剩。在该种情形下,工业发达国家间在资本流动方面的相互渗透,既有必要,又有机会。②受于低收入国家的市场容量有限,基础设施又不完备,而发达国家正好在这方面拥有优势。③经济周期的非同步性和贸易壁垒的森严,也助长了资本在发达国家之间的流动。④在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以及国有化运动的打击下,投资人觉得把资本投放到政局比较平稳的西欧和北美要安全得多。 诚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对流的趋势,不仅存在于美国同西欧各国和日本之间,还显著地表当下其余工业发达国家资本输出的过程中。以英国为例:进入70年代,英国很多部分的资本也是输往工业发达的国家,首要是流向西欧、澳大利亚和美国(约占英国海外直接投资的80%左右);同期,西欧各国和美国的资本也大批地流入英国。 这一新情形的显现,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标志着首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政治发展不均衡的更深一步加强,代表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的前程愈加动荡和不平稳。 美国原是战后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如今不仅大批输入资本,而且有增无已。在1970年,美国对外输出资本的总额为 1653.85亿美元,外国向美国输入资本总额为1069.12亿美元,占美国输出资本的64.6%;到1984年,美国对外输出资本的总额为 9146.93亿美元,而输入资本总额达8864.48亿美元,已占美国输出资本的96.9%,两者差不多相等。而到1985年上半年,外国对美国的投资已逾过了美国对外国的投资。尽管就单个国家来讲,美国依旧最大的资本输出国,但事实上美国已形成资本的净输入国。这是从1914年至今的首次。当前,西欧各国和日本在美国的投资总额,已经胜过了美国在西欧各国和日本的投资总额。美国在资本输出领域里的霸主地位已经动摇,这显示战后发达国家自己的市场,也成了彼此激烈争夺的对象。 第四,资本输出的部门结构同样发生了改变。在战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输出的资本中,对石油业和采矿业的投资比重较大,这一情形,从50年代起逐渐发生了改变。以美国为例,从1950年到1984年,美国对外私人直接投资总额中,石油业和采矿业的比重已从39%下滑到30%;制造业的比重则从32%上升到40%;交通、公共事业、贸易、银行保险等行业的比重也从29%上升到30%。 发生该种改变的原因:①受于科技革命的成长,使发达国家对矿产品、农业原料的需求上涨有所放慢,这方面的投资比重也相应下滑。②发达工业国家之间相互投资在资本输出中的比重显著上升,而这些国家在国际分工领域中的着重以制造业为主(尤其是那些新兴工业部门和尖端技术部门),使制造业在全部投资中的比重上升最快。③低收入国家努力于工业化建设,也激励外资流向制造业、加工业。而工业发达国家为了把一部分污染严重、原材料消耗多或劳动密集型的工业转移到海外,也大暴涨加了这些制造业部门在低收入国家的投资。 第五,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成了资本输出的重要工具。战后期间,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私人对外直接投资,首要是通过跨国公司执行的。1968~1969年,首要资本主义国家共有跨国公司7276家,控制着 27300家以上的国外子公司。到1980年,全球的跨国公司已增到11000家,拥有11.2万个子公司等分支机构,其产品和劳务约占资本主义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 1/3,其贸易额则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2。 战后期间,巨额的国际借贷活动首要是通过跨国银行执行的。跨国公司对海外的直接投资及其在世界规模的各种经济活动,往往也要依靠跨国银行的参与才可达到。据联合国统计,仅世界上50家最大的银行,从1971~1976年,资产总额就从6030亿美元增长到 14480亿美元;它们在全球拥有的支行,已从1819家增长到2912家。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在1983年末,跨国银行债权总额已达17539亿美元,净额达10850亿美元。跨国银行一面在全球吸收游资,同期又将吸收来的资金贷放到最有利的投资场所。到1985年,低收入国家的外债总额已达到9700亿美元,其中多部分是由跨国银行贷出的。 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的对外扩张,往往是相互依靠、相互渗透、彼此交织在一起执行的,所以,很多跨国公司往往同期运营跨国银行,很多跨国银行往往也运营跨国公司。战后跨国公司与跨国银行的快速发展,显示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溶合或混合生长的产物──金融资本,正在击穿国界的约束,在全球多地快速扩张。 后果资本输出对当代国际经济、政治关系造成了深远的影响。首要是:①资本输出使资本输出国攫取了巨额的利润和利息。1981年,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对外私人直接投资总额已达5250亿美元,预期可净得利润近 700亿美元。战后发达国家对外私人直接投资的年收入量,早已逾过了海外资本的年输出量。以美国为例,从1950~1976年,美国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净输出总量为 715亿美元,而同期从海外私人直接投资所得到的利润总额则达到1198亿美元(尚不包含用于利润再投资的收入),两者相抵,收入大于开支竟达 483亿美元。至于对外的间接投资,即使利息率较低,受于投资总量很大,它依然能为资本输出国导致巨额的收益。在1984年,美国对外投资总额为9146.93亿美元,扣除对外私人直接投资2334.12亿美元,各种间接投资为6812.81亿美元。如以平均利息率8~10%计算,美国每年就可得到五六百亿美元的收入。可见,资本输出在今天依然是“帝国主义压迫和剥削世界上大部分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列宁选集》第2卷,第784页)。 ②资本输出已形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有海外市场的首要手段之一。一面,巨额的商业信贷往往形成助推商品输出的强大杠杆;另一面,对外私人直接投资把工厂设在国外,可以利用当地的廉价劳活力,绕过关税壁垒,并可降低运费。所以,通过对外私人直接投资所占有的海外市场,对某些国家来看,甚至胜过了正常情形下商品输出的总量。在1976年,美国拥有多数股权的海外子公司的销售额为5147亿美元,相当于同年美国出口总额1076亿美元的447%,约占当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0%。另外,对外私人直接投资也动员了资本输出国的商品输出。比如,对 298家美国跨国公司的调查显示:在1970年,这些公司对它们拥有多数股权的海外子公司的出口额为 86.23亿美元,约占该年美国出口总额433亿美元的1/5。 ③资本输出加速了生产国际化的进度,同期加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冲突。在1980年跨国公司聘用了2550万人,约占资本主义各国制造业就业人口的1/4。该年跨国公司的净产值预期为8791亿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达到28%。这些数字尽管包含了母公司所在国所占的比例,但是受于跨国公司的业务是依照世界战略来运营的,其中必然包含私人对外直接投资的部分,它在不同程度上也加速了生产国际化的进度:一面,助推了首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技术发展上的互相依靠;另一面,也使工业发达国家的生产力得到快速的成长,更深一步加强了它同人民民众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之间的冲突,致使战后经济危机的频频暴发。受于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空前增强,一个国家的危机每每会快速波及其余国家,结果,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稳性有增无已。加以发达国家是资本输出的首要受益者,伴随资本输出的增长,这些国家同大部分低收入国家在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也拉大了。所以,资本输出加重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各种冲突。配图
有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