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成本的造成背景。标准成本是早期管理会计的首要支柱之一。美国工业在南北战争以后有很大的成长,很多工厂发展形成生产多种产品的大企业。但是受于企业管理落后,劳动生产率较低,很多工厂的产能大大差于额定生产量力。为了改进管理,一部分工程技术人士和管理者执行了各种试验,他们付出把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应用于生产管理,大大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并所以而形成了一套科学管理制度。
为了提升员工的劳动生产率,他们首先改革了薪资制度和成本计算方法,以预先设定的科学标准为基础,发展奖励计件薪资制度,采取标准人工成本的概念。在此之后,又把标准人工成本概念引申到标准材料成本和标准制造费用等。最初的标准成本是独立于会计系统之外的一种计算工作。1919年美国全国成本会计师协会成立,对推广标准成本曾起了很大的作用。1920年~1930年,美国会计学界经历长期争论,才把标准成本纳入了会计系统,从此显现了真正的标准成本会计制度。标准成本法的含义
标准成本一词精准地讲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单位产品的标准成本”,它是依据产品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单价计算出来的。
单位产品标准成本=单位产品标准消耗量×标准单价
它又被称为“成本标准”;其他含义是指“事实产能的标准成本”,它是依据事实产品产能和成本标准计算出来的,即:
标准成本=事实产能×单位产品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是目标成本的一种
目标成本是一种预计成本,是指产品、劳务、工程项目等在生产运营活动前,依据预定的目标所预先策划的成本。该种预计成本与目标管理的方法结合起来,就称 为目标成本。目标成本一般指单位成本来说,它一般有计划成本、定额成本、标准成本和预期成本等,而标准成本相对来讲是一种较科学的目标成本。
计划成本是依据计划消耗定额计算的,表明计划期预定成本;定额成本是依据当前运用的定额计算的。企业应通过各类措施,有步骤地减弱现行定额,以求高达计划中所规定的成本水平。
目标成本管理是目标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而策划目标成本是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必不可少的基础。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可以促使企业增强成本管理,助推全体职员工人关心成本,形成民主管理,进而能够更好地贯彻经济责任制,更深一步减弱成本。标准成本的分类
标准成本按其策划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运营管理水平,分为理想标准成本和正常标准成本;在标准成本系统中普遍运用正常标准成本
西方企业采取的标准成本有多种,依照策划标准成本所根据的生产技术和运营水平分类,分为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
标准成本按其适用期,分为现行标准成本和基本标准成本。受于基本标准成本不按各期事实修订,不宜用来直接评价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的有效性。
理想标准成本是现有生产条件所能高达的最优水平的成本,该种成本难于事实运用;正常标准成本是依据正常的工作效率,正常的生产量力利用程度和正常价格等条件策划的标准成本,它一般只用来预期将来的成本变动趋势;现实标准成本,是依据适用期合理的耗费量,合理的耗费价格和生产量力或许利用程度等条件策划的切合适用期事实情形的一种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法一般采取该种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法的首要内容
标准成本法的首要内容包含:标准成本的策划、成本差异的计算和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其中标准成本的策划是采取标准成本法的前提和核心,据此可以高达成本事前控制的目的;成本差异计算和分析是标准成本法的着重,借此可以促成成本控制目标的达到,并据以执行经济业绩考评。
标准成本的策划
产品成本一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多部分组成,标准成本也应由这三多部分分别确定。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成本,它包含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材料标准用量,首先要依据产品的图纸等技术文件执行产品研究,列出 所需的各种材料以及或许的代用材料,并要表明这些材料的种类、质量以及库存情形。其次,通过对以往用料经验的记录执行分析,采取其平均值,或最高与最低值 的平均数,或最节省的数量,或通过事实测定,或技术面等报告,科学地制订用量标准。
直接人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人工成本。在制订产品直接人工成本标准时,首先要对产品生产过程加以研究,研究有哪些工艺,有哪些作业或操作、工序等。其次要对企业的薪资支付形式、制度执行研究,以便结合事实情形来制订标准。
制造费用可以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这两部分制造费用都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的乘积计算,标准用量一般都采取工时表明。
上述标准成本的制订,可以通过编制标准成本单来执行。
在策划时,其中每一个项目的标准成本均应分为用量标准和价格标准。其中,用量标准包含单位产品消耗量、单位产品人工小时等,价格标准包含原材料单价、小时薪资率、小时制造费用分配率等。具体如下:
(1)直接材料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用量标准×材料的标准单价
(2)直接薪资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的标准工时×小时标准薪资率
(3)变动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其中:变动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变动制造费用预算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4)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每小时固定制造费用的标准分配率
其中: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总数/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
标准成本的差异分析
(一)、变动成本差异分析
1.直接材料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材料事实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是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该项差异形成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材料价格脱离标准(价差),其他是材料用量脱离标准(量差)。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材料价格差异= 事实数量×(事实价格-标准价格)
材料数量差异= (事实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直接材料成本差异= 价格差异+数量差异
材料价格差异是在采购过程中形成的,采购部门未能按标准价格进货的原因首要有:提供厂家价格变动、未按经济采购批量进货、未能及时订货产生的紧急订货、采购时舍近求远使运费和途耗增长、不必要的迅速运输方式、违背合同被罚款、承接紧急定货产生额外采购等等。
材料数量差异是在材料耗用过程中形成的,形成的具体原因有:操作疏忽产生废品和废恐增加、员工用料不精心、操作技术改从而节省材料、新员工上岗产生多用料、 机器或工具不适用产生用恐增加等。有时多用料并不是生产部门责任,如买入材料质量低劣、规格不符也会让用料胜过标准;又如加工艺变更、检验过严也会让数量差 异加大。
2.直接人工成本差异分析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是指直接人工事实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它也被区分为"价差"和"量差"两部 分。价差是指事实薪资率脱离标准薪资率,其差额按事实工时计算确定的金额,又称为薪资率差异。量差是指事实工时脱离标准工时,其差额按标准薪资率计算确定 的金额,又称人工效率差异。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薪资率差异= 事实工时×(事实薪资率-标准薪资率)
人工效率差异= (事实工时-标准工时)×标准薪资率
直接人工成本差异= 薪资率差异+人工效率差异
薪资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包含直接生产员工升级或降级运用、奖励制度未造成实效、薪资率调整、加班或运用临时工、出勤率改变等。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形成的原因,包含工作环境不良、员工经验不足、劳动情绪不好、新员工上岗太多、机器或工具选用不当、设备故障较多、作业计划安排不当、产能太少无法发挥批量节约优势等。
3.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变动制造费用的差异,是指事实变动制造费用与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它也可以分解为"价差"和"量差"两部分,价差是指变动制造费用的事实小时分配率 脱离标准,按事实工时计算的金额,称为耗费差异。量差是指事实工时脱离标准工时,按标准的小时费用率计算确定的金额,称为变动费用效率差异。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 事实工时×(变动费用事实分配率-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费用效率差异= (事实工时-标准工时)×变动费用标准分配率
变动费用成本差异= 变动费用耗费差异+变动费用效率差异
变动制造费用的耗费差异是部门经理的责任,他们有责任将变动费用控制在弹性预算限额之内。
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形成原因与人工效率差异相同。
(二)、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分析
1、二原因分析法。
二原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分为耗费差异和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事实数 -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成本
= (生产量量-事实产能标准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2、三原因分析法。
三原因分析法是将固定制造费用的成本差异分为耗费差异、效率差异和闲置能量差异三部分。耗费差异的计算与二原因分析法相同。不同的是将二原因分析法中的"能 量差异"更深一步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事实工时未高达标准能量而形成的闲置能量差异;另一部分是事实工时脱离标准工时而形成的效率差异。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耗费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事实数-固定制造费用预算数
=固定制造费用事实数-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生产量量
闲置能量差异= 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事实工时×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 (生产量量-事实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异=(事实工时-事实产能标准工时)× 固定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标准成本的账务处理
为了同期供应标准成本、成本差异和事实成本三项成本资料。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处理具有下方特点:(一)"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登记标准成本
无论是借方和贷方均登记事实数量的标准成本,其余额亦反应这些资产的标准成本.
(二)设置成本差异账户分别记录各种成本差异
在需要登记"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时,应将事实成本分离为标准成本和相关的成本差异,标准成本报告记录;原材料"、"生产成本"和"产成品"账户,而相关的差异分别记入各成本差异账户。各差异账户借方登记超支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
(三)各会计期末对成本差异执行处理
各成本差异账户的总计发生额,反应了本期成本控制的业绩。在月底(或年底)对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有两种:
1、结转本期损益法
依照该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所有差异转入"利润"账户,或者先将差异转入"主运营务成本"账户,再随同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一起转至"利润"账户。采 用该种方法的根据是敢肯定标准成本是真正的正常成本,成本差异是不正常的低效率和浪费产生的,应该直接体当下本期损益当中,使利润能体现本期工作成绩的好 坏。另外,该种方法的账务处理比较简便。但是,假使差异数额较大或者标准成本制订得不符合事实的一般水准,则不仅使存货成本严重脱离事实成本,而且会歪曲 本期运营成果,所以,在成本差异数额不大时采取此种方法为宜。
2、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
依照该种方法,在会计期末将成本差异按比例分配至已销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
采取该种方法的根据是税法和会计制度均要求以事实成本反应存货成本和销货成本。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应由存货和销货成本共同负担。诚然,该种做法会增长一部分 计算分配的工作量。另外,有些费用计入存货成本不一定合理,比如闲置能量差异是一种损失,并没有能在将来换取收益,作为资产计入存货成本显著不合理,不如作 为阶段费用在当期参与损益总览。
成本差异的处理方法选择要考虑很多原因,包含差异的类型(材料、人工,或制造费用)、差异的大小、差异的原 因、差异的时间(如季节性变动引起的非常性差异)等。所以,可以对各种成本差异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材料价格差异多采取调整销货成本与存货法,闲置能量 差异多采取结转本期损益法,其它差异则可因企业具体情形而定。值得强调的是,差异处理的方法要维持历史的统一性,以便使成本报告维持可比性,并防止信息运用人发生误解。标准成本的用途
1、作为成本控制的根据
成本控制的标准有两类:一类是以有记录以来曾经高达的水准为根据;另一类是以应当发生的成本为根据,如各种标准成本。
2、代替事实成本作为存货计算的根据
受于标准成本中已移除了各种不合理原因,以它为根据,执行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的计算,可使存货计算建立在愈加健全的基础上。而以事实成本计算,往往同样实物形态的存货有不同的计算标准,不能反应其真实的价值。
3、作为运营决策的成本信息
受于标准成本代表了成本要素的合理近似值,因此可以作为订价根据,并可作为本量利分析的原始报告资料,以及估算产品将来成本的根据。
4、作为登记账簿的计算标准
运用标准成本来记录材料,在产品和销售账户,可以简化日常的账务处理和报表的编制工作。在标准成本系统中,上述账户按标准成本入账,使账务处理及时简单,降低了很多费用的分配计算。标准成本系统
1、标准成本系统简述
标准成本系统是为克服事实成本计算系统的缺陷,特别是不能供应有利于成本控制的确切信息的缺点而研究出来的一种成本计算系统。
依据标准成本的首要用途,标准成本系统又可以分为标准成本控制系统和标准成本会计核算系统。
2、标准成本控制系统
标准成本控制,首要是运用成本会计方法,对企业运营活动执行规划和管理,将标准成本与事实成本比较,以衡量业绩,并依照例外管理的原则,注意对不利差异的纠正,以提升薪资效率,持续减弱成本。
标准成本控制制度包含事先、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
3、标准成本会计核算系统
把标准成本归入会计体系,不仅能提升成本计算的质量和效率,使标准成本发挥更大的功效,而且可以简化记账手续。
标准成本法在成本控制和管理方面,不愧是一种科学可行的方法。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成本法的相同之处
(1)都在事前策划目标成本,执行成本的事前控制;
(2)都依据目标成本执行成本的事中控制;
(3)都执行成本差异的事中和事后分析,并执行反馈,依据反馈的信息,改进工作。所以,两者都能较好地发挥对于成本的控制作用。
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成本法的不同之处
一、制订目标成本的根据不同
1.定额法。定额成本是按现行定额以及计划单位成本、分成本项目(即原材料费用、生产薪资费用和制造费用)来制订的。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的制订比较灵活,一般有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现行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标准成本的制订,一般从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三方面着手执行。但与定额法不同的是,直接材料成本包含标准用量和标准单位成本两方面;直接人工成本包含标准用量和薪资率两方面(计时薪资时);制造费用分为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两部分,均为按标准用量和标准分配率来计算。
二、制订目标成本所根据的定额的平稳性不同
1.定额法。受于定额成本所根据的消耗定额就是现行定额,是企业在当时生产技术条件下,在各类消耗上应高达的标准,所以任何一项生产技术有所改变时,现行定额都应给予修订。也就是说,定额法下的定额是或许改变的,应设计一套定额变动计算方法,以计算定额变动的趋势和金额。如:以按新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费用与按旧定额计算的单位产品费用之比确定系数的方法,来计算定额变动的差异。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是有效运营条件下发生的一种目标成本,也叫“应当成本”。它具有较强的平稳性和约束性,一般在一个会计年度内是固定不变的,所以也不用设计相应方法来计算其变动差异。
三、事实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揭示方法不同
1.定额法。脱离定额的差异是指生产过程中各类生产费用的事实开支脱离现行定额或预算的数额。定额法下的差异是通过每一笔领料或加工零件来揭示并通过差异凭证来反应。如核算原材料脱离定额差异的方法有限额法、切割核算法和盘存法三种,其中限额法下的差异凭证又有超标领料单、代用材料领料单等。定额法工作做得很细,而且工作量相当大。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往往依据一定期间事实产能的事实消耗量和事实价格与事实产能的标准消耗量和标准价格的计算比较来揭示差异,没有专用的差异凭证。如材料成本差异导致通过公式计算,即材料成本差异=事实价格×事实耗用量-标准价格×标准耗用量。标准成本法工作量相对较小,但查明差异原因的工作不是十分细致。
四、事实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设置程度不同
1.定额法。定额法下的差异首要有:脱离定额的差异(即材料、生产薪资、制造费用脱离定额的差异)、原材料或半成品成本差异、定额变动差异等三大类五项,设置口径较粗。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的差异首要有脱离标准成本的差异这一类,具体包含材料成本差异(材料用量差异、材料价格差异),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直接人工薪资率差异、直接人工效率差异),变动制造费用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支出差异、变动制造费用效率差异),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支出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四大项九种,设置口径较细。
五、事实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账务处理不同
1.定额法。定额法下对成本差异的核算较为简单,只核算各成本项目的差异,且不是为各种成本差异单独设置会计科目,而是与定额成本在与一个成本明细账中执行核算。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要为各种成本差异专门设置很多总账科目执行核算,如:对材料成本差异,应设置“材料价格差异”和“材料用量差异”账户;对固定制造费用差异,应设置“固定制造费用支出差异、固定制造费用能力差异和固定制造费用效率差异”等账户,并详列于利润表中。
六、事实成本与目标成本差异的分配方法不同
1.定额法。定额法下,要将成本差异在各种产品之间、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执行分配。具体方法是:脱离定额的差异用定额比例法或在产品按定额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月底在产品之间执行分配。材料成本差异一般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定额变动差异一般按定额比例在完工产品和月底在产品之间执行分配,或在差异额较小时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对各种差异分别设差异账户单独归集,在年终给予处理,或者转为销售产品成本,或者直接计入损益。具体方法是:将本期的各种差异,按标准成本的比例分配给期末在产品、期末库存产成品和本期已售产品;或者将本期发生的各种差异全部计入当期损益。我国和西方国家大都采取第二种方法。
七、供应产品成本资料不同
1.定额法。定额法下,定额变动差异要分摊到产品成本中,将定额成本调整为事实成本。也就是说,定额法下供应的产品成本是事实成本资料,产成品、在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中以事实成本列示。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产品的事实成本是按标准成本列示的。事实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只对改进管理有作用。所以,一般只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不计算产品的事实成本,产成品、在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上以标准成本列示。这是标准成本法与定额法的根本性区别。
八、供应管理信息的详细程度和侧着重不同
1.定额法。定额法下,成本按成本报表的要求划分成各成本项目,强调对材料成本的控制,而且材料数量要采取各种凭证在日常核算中揭示;其余费用是通过对比事实数和预算数求出差异。
2.标准成本法。标准成本法下,成本务必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以分清哪些责任由采购部门负责(如材料成本差异),哪些责任由车间负责(如材料数量差异),哪些责任由生产部门负责(如固定费用产能差异)等。资料详细、系统,强调全面管理,有助于各职能部门、生产车间分清责任、相互配合,有助于经济责任制的建立。
但其中最首要的区别是:标准成本法一般不按产品计算事实成本,而定额成本法则按产品计算事实成本。不计算各种产品的事实成本,只计算产品的标准成本,这是标准成本法的最首要特点。标准成本法术语
1 价格标准是指每单位投入应当支付的单价。
2 用量标准是指每单位产品应当投入资源的数量。
3 数量决策是指生产每单位产品应当投入多少资源的分析和确定。
4 价格决策是指生产每单位产品应当投入多少资源成本的分析和确定。
5 标准单位成本是指给定原材料、人工和间接费用标准情形下应当高达的单位成本水平。
标准单位成本 = SP × SQ
SP = 标准价格
SQ = 标准用量
6 标准成本计算表(标准成本表)是指列出生产单位产品应当运用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间接费用的标准成本和标准用量的一张表。
7 理想标准是指反应完美运营条件下的标准。
8 现行可高达标准是指一个反应了目前有效的运营情况下的标准。它是一个严格的标准,但经历付出是值得高达的。
9 应运用原料标准数量是指生产事实产能应当运用的直接材料数量(单位材料标准 × 事实产能)。
10 应运用人工标准工时(应运用标准工时)是指生产事实产能应当运用的直接人工小时(单位工时标准 × 事实产能)。
11 全面预算差异(总差异)是指已发生的事实成本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全面预算差异是一个总成本的概念。
总差异 = (AP × AQ) - (SP × SQ)
AP = 事实价格
AQ = 事实用量
SP = 标准价格
SQ = 标准用量
12 价格差异是指标准价格与事实价格之差乘以事实投入量。也就是单位投入量的事实价格乘以事实投入量的积与单位投入量的标准价格乘以事实投入量的积之间的差额。
价格差异 = (AP - SP)× AQ 即: = (AP × AQ) - (SP × AQ)
AP = 事实价格
AQ = 事实用量
SP = 标准价格
13 用量差异是指标准产能与事实产能的差额乘以标准价格。也就是事实投入量乘以标准价格的积与标准投入量乘以标准价格的积之间的差额。
用量差异 = (AQ - SQ)× SP 即: = (AQ × SP) - (SQ × SP)
AQ = 事实用量
SP = 标准价格
SQ = 标准用量
14 不利差异是指当事实发生的成本大于预算或标准时所造成的差异。
不利差异 = AP > SP 或= AQ > SQ
AP = 事实价格
AQ = 事实用量
SP = 标准价格
SQ = 标准用量
15 有利差异是指当事实发生的成本差于预算或标准时所造成的差异。
有利差异 = AP < SP 或= AQ < SQ
AP = 事实价格
AQ = 事实用量
SP = 标准价格
SQ = 标准用量
16 材料价格差异(MPV)是指原材料事实价格和标准价格之差乘以事实采购的原材料数量。
MPV = (AP × AQ) - (SP × AQ)= AQ(AP - SP)
AP = 事实价格
AQ = 事实用量
SP = 标准价格
17 材料用量差异(MUV)是指事实运用的直接材料和事实产能下按标准应运用的直接材料数量之差乘以标准价格。
MUV = (SP × AQ) - (SP × SQ)= SP(AQ - SQ)
AQ = 事实用量
SP = 标准价格
SQ = 标准用量
18 标准材料清单是指在适当的产出水平下列出材料的种类和标准用量的清单。
19 变动间接费用支出差异是指事实变动制造费用和按生产事实产出运用的事实小时得出的预算变动制造费用的差额。
变动间接费用支出差异 = (AVOR × AH) - (SVOR × AH)= AH(ANOR - SVOR)
AVOR = 事实变动间接费用分配率
SVOR = 标准变动间接费用分配率
AH = 事实直接人工工时
20 变动间接费用效率差异是指事实运用的直接人工小时和标准小时的差额乘以标准变动制造费用率。
变动间接费用效率差异 = (AH - SH)SVOR
SVOR = 标准变动间接费用分配率
AH = 事实直接人工工时
SH = 标准直接人工工时
21 薪资率差异(LRV)是指事实支付的薪资率与标准薪资率之间的差异乘以事实工时数。
LRV = (AR × AH) - (SR × AH)= AH(AR - SR)
AR = 事实小时薪资率
SR = 标准小时薪资率
AH = 事实直接人工工时
22 固定间接费用支出差异是指事实发生的固定制造费用与已分配固定制造费用的差额。
固定间接费用支出差异 = AFOH - BFOH
AFOH = 事实间接费用
BFOH = 预算间接费用
23 固定间接费用数量差异是指预算固定制造费用与已分配固定制造费用的差额,它是衡量能力利用程度的一个指标。
24 组合差异是指按事实投入组合比例计算的标准成本和按标准组合比例计算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
25 产出差异(产能差异)是指事实产出与标准产出的差异。也就是标准产能的标准原材料成本和事实产能的标准原材料成本的差异。
26 控制极限是指允许脱离标准的最大偏差。标准成本法的适用性
标准成本法适用于产品品种较少的大批量生产企业,而对于单件、批量小和试制性生产的企业比较少用。
标准成本法可以简化存货核算的工作量,对于存货品种变动不大的企业尤为适用。
标准成本法核心在于标准成本的策划,标准成本策划的合理性、的确可行性,要求有高水平的技术人士和健全的管理制度。
标准成本法适用于标准管理水平较高而且产品的成本标准比较精准、平稳的企业。我国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不能采取标准成本法计算;假使平时按标准成本计算,月底务必调整为事实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