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会计会计知识文章详细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

外汇网2021-06-21 01:33:44 56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fixed assets fo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概念

(1)事业单位运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500以上,专用设备800以上,并在运用过程中基本维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2)单位价值虽不足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物资。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特点

1、可长期运用并维持原有实物形态,属于非流动资产;

2、成本一次列为当期开支不再分期计提折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标准

一般设备价值在500元以上、专用设置价值在800元以上且运用年限在一年以上;

单位价值虽未高达规定标准,但耐用时间在一年以上的大批同类资产,亦列为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分类

综合分六类:

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余固定资产;

按形成来源分三类:

购置建造、接受损赠和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要求

1、事业单位应依据规定的标准和分类,结合本单位情形,策划固定资产目录。作为核算根据;

2、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应按规定程序报批;

3、报废和转让一般经单位主管准许后核销(其中大型、精密贵重的设备、仪器报废和转让,应经历相关部门鉴定,报主管4、部门或者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准许),变价收入(国家另有规定者外)应转入修购基金;

5、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比照自有固定资产管理核算;

6、当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执行清查盘点,会计年度终了前,应执行一次全面清查盘点。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证实与计量

1、 按规定设置“固定资产”科目,买入的固定资产按事实支付价款记账;

2、自制的固定资产按事实支出的工、衬、费记账;

3、 改建和固定资产按改扩建开支减改扩建过程中变价收入后净增长值增记原值;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按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和安装费记账;

4、按受损赠的固定资产依照同类固定资产的市场价值或依据所供应相关凭据记账,接受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记入固定资产价值;

5、盘盈的固定资产按重置价值入账;已投入运用但仍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可先按预期价值入账,待确定事实成本后调整。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报表列示

在资产负债中以“固定资产”项目列示账面价值。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在报表附注中称明。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中存在的困难、原因及影响

(一)固定资产会计核算中存在的困难

现行固定资产购建时的核算方法是:借:经费(事业)开支贷:银行存款 ;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该种典型的政府会计收付达到制下的核算方法,在计划经济期间财政统收统支管理的模式下,存在的困难还不是很显著,但是伴随中国经济的转型,我国财政体制的持续变革,行政事业固定资产投资范围的扩大,开支阻力过大的情形下,则暴露出了很多困难,首要表当下下方方面。

在财权分散,单位“自创”财力未统一的情形下,尤其是单位负债购建固定资产时,该种核算方法(按收付达到制核算)很难使单位的事实开支与政府总预算开支维持统一,不能精准地反应政府真实的财务经营情况,严重影响了政府会计信息的质量。同期从理论上讲,该种核算方法会让整个政府的开支表现出间断较大的锯齿波动状态,不利政府对固定资产执行有效的投资决策和预算。

行政事业固定资产核算存在的又一困难是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折旧一面反应的是固定资产因自然损耗或经济发展的原因此发生了价值减损,另一面也反应固定资产投资后将来现金流量的价值弥补,是产品成本的一个部分。无论如何,从前者来看,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以反应经济资源价值的真实改变情形。

现行固定资产核算困难的根源在于,收付达到制下的收入与开支概念已不适应新事态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讲,收入和开支反应的是不同会计主体间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结果,收入是供应产品或服务后,等价交换原则下以货币为媒介的价值流入,而开支则是一个会计主体获得收入的同期,另一会计主体以货币为媒介的价值流出,即是某一会计主体获取产品或接受服务时对等的货币价值的流出,而在某一会计阶段可与收入相配比的开支与一般开支概念是有区别的,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导致按收付达到制的原则,将一切非清晰投资或负债致使的货币流入或流出记作收入或开支,同期又将按此办法核算的开支简单地与收入配比,混淆了收入与开支的概念的不同内涵,尤其是没有区分即期开支与长期开支的概念,即是没有区分资本投资性开支与收益性开支。致使单位盈余不平衡,甚至乱支出的现象。购建固定资产时“借:经费(事业)开支贷:银行存款”的分录恰好表明对开支概念的混淆,很难反应价值流转的真实情形,同期再补充作“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更让人废解,在事实核算时,很多单位除建筑物等价值较大的固定资产购建外,其余固定资产的购建导致“一支了之”,形成了大批的账外资产,如此处理也是受以上核算方法影响的。此外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负债购建资产时,因缺乏完善的核算方法,很多公共设施的固定资产也导致执行报支性核算,如公路、桥梁及有关辅助设施等未列为政府相关部门账上。

(二)固定资产财务管理中存在的困难

受于财政预决算的约束软化,财权分散,政府收入结构不合理,由财政集中控制的以税收为主体的收入占整个政府性收入比重较低,各单位部门自行控制的预算外收入(非税收入)则较高,各级财政内收入非集中的情况,致使本该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的各单位固定资产购建,呈现出显著的“单位制度”的特色,受于缺失了对固定资产执行统一(较全面的)预决算如此一个重要的部分,集中的科学规范的财政预决算很难达到,现行的财政预决算不能反应整个政府的收支情形,固定资产购建条块分割,苦乐不均,资源配置不合理。

政府部分收入“所有权”的单位化,致使政府部门,尤其是一部分实权较大的行政事业单位利用权力设租的偏好持续加强,社会资源流到单位控制,非规范财力支撑了单位固定资产的购建,甚至对非规范财力过高预期值促使单位负债购建固定资产。多地各部门固定资产的购建与投资失控,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资源浪费,形象工程、面子工程比比皆是,所以致使的债务困难很严重。一旦对乱收费以及其余非规范财权加以治理,就会显现支付风险,结果是一届的政绩,几届的包袱。最终扰乱了经济秩序,对经济关系造成不利的影响。

固定资产的购建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制,单位设租的同期,也伴伴随大批的寻租现象,固定资产筹资计划不足,缺乏民主决策,个别领导说了算,而且缺乏来因为单位外的约束,购建工程的预决算也不真实,招投标等公开的竞争机制引入落后,县乡下方的政府采购控制仍未走上正轨,固定资产价值失真。固定资产购建中显现非法违规举动,致使国有资产流失,腐败滋生漫延,常有“楼房建起,官员倒下”的现象发生。

购建后,固定资产的存量及流量管理不严,广泛存在“重购建轻管理”的现象,固定资产的运用维护、处置、出租出借,以及调拨和报废等方面管理不规范,资产运用效率不高,这些环节也极易产生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当前地方财政及部门因购建固定资产引起的负债窘境的首要原因是,事权多出了应有的规模,对开支缺乏应有的控制,以及应有的事权多出了事实财力的规模,显现地方财政开支的溢显现象,同期为吃饭财政所困。

二、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改革的理论基础

(一)公共财政理论-公共品买入原则

建立公共财政框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公共需要决定了政府公共事务的规模和范围,政府通过公共事务活动供应不同公共产品,社会通过税收或其余支付形式来买入公共产品,这些是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公共品的买入则是一个公共选择的过程,通过公共选择以确定公共品买入的规模和范围,并在此基础上对公共开支活动加以约束,同期在政府经济活动的边界,即是在经济交易的具体举动中,以市场为参照对开支执行控制和绩效评估,以确定公共品的定额标准和价值规模。公共品买入理论会对固定资产购建开支管理造成深远的影响。

(二)会计如果理论-主体原则和分期原则

每一个行政事业单位在行使公共管理或组织公共品生产的过程中,具有不同的职责权限,这是社会分工在公共管理领域中的体现,也是社会分权治理的需要。每一单位是一独立的会计主体,是部门预算的基础,当前实行的会计集中核算改革,不能淡化单位会计主体的概念。

分期原则是收付达到制下已有会计如果,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及财务管理改革中强调分期原则,愈加体现了分期原则本质,首要原因在于市场经济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公共管理领域的财务活动愈加复杂,依照价值的运作特点,执行分期核算,才可更好地反应经营绩效。

(三)权责发生制理论-配比原则

会计除具有技术规范方面的属性外,从会计举动的目标看,会计的本质特质是受托责任。在现代社会,政府会计的受托责任的特点更显著——受众人之托,为众人理财。收付达到制下的收入、负债和各种性质的开支混杂在一起,所供应的首要是现金流量情况的信息,更深层的会计信息则比较模糊。权责发生制则是提升信息质量,执行政府预算和会计技术性改造的理论基础,更是实行效益财政管理,正确评价财政效益的前提。

权责发生制下的会计信息可以更好地反应政府经济活动中的财务情况和价值运作情形,尤其是一般可比的政府经营成本可以反应出来。引入权责发生制后,收付制下的现金流量管理则应形成中长期财政预算的重要方法之一,结合权责制供应的会计信息,以决定政府中长期负债筹资、税收收入、投资及一般开支间的相互关系。

(四)可连续发展理论-资产价值弥补原则

固定资产的投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政府基础设施投资的可连续性自身就是社会可连续发展的一个部分,首先在基础设施初始投资时,就应该对一个渐变的需求结构做出预期,其次还要对将来的回报做出预期,搞清价值弥补的时间序列规律,以规避不必要投资风险,保证社会各经济主体间良性的连续关系。

三、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与管理改革的建议

(一)增强政府信用建设,加深政府财政风险防范意识。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一个信用缺失的社会和国家是无论如何不能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在购建社会信用体系时,政府信用则起作重要的作用。不错的信用是以完善的制度作保证的,我国当前社会信用缺失情况正是各类制度不完善的结果。政府在整个社会信用中也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比如各种数据统计失真,乱担保、乱搞政绩工程等。

财政体制及事实管理中存在的困难是影响政府信用的重要方面。首要表现是分税制的财政体制不完善,各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够匹配,地方政府事权多出财力,存在实际上的开支溢显现象,长期得不足调整,事实开支时控制监督又不力,政府理财的风险意识渐渐降低,相反财政风险在放大,现实的财政困难与财政风险并存。

科学理财,加深风险意识,加大财政管理改革的强度是搞好政府信用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处理财政本身困难的核心。在地方财政开支或整个财政的目前开支存在显著溢出事实面前,必然存在上级财政收入的溢出,或是将来财政收入的溢出,如此才可维持财政收支周期性平衡,所以务必科学规划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或者作好中长期的收支预案,以将将来的未知性预期得愈加充分,否则务必对开支范围从新认识,压缩和控制不必要的开支,这些是针对目前存在的困难执行财政风险管理和风险预算的重要内容。

(二)增强政府及部门负债管理

从政府资金收支流量的规律来说,除了经济上涨及其周期调节的需要外,政府收入以及能与收入相配比的开支一般是均匀的,但是正由于受经济上涨原因的影响,尤其是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市场化的进度中,投资上涨的特点很显著,政府投资也不例外地受其影响,投资所需资金的流量是很大的,政府一般财政收入在某一时段或时点是无法满足投资需要的,所以政府必然存在筹资举动。一般开支与投资开支的现值,应当通过将来的财政收入及其上涨额得到弥补。

政府举债要作为负债而不应作为收入反应到财政预决算中去,政府负债也务必要有规范的收入预期作为保证。政府及单位的负债要作为重要部分纳入部门预算的管理当中,在部门预算中实施固定资产项目专项预算,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开支管理及与固定资产购建项目有关的筹资举动都要以专项预算为基础,否则有关单位风险自担,行政事业单位及相关部门的主管也应承受连带责任。在具体管理中,务必建立和实施严格的程序控制制度。

增强政府及部门的负债管理务必与各级政府间财权事权的划分结合起来,与完善分税制财政体制结合起来,清晰用于偿还负债的收入弥补级次。在偿债方式上有两种模式可以选择,一是本级负债,本级将来收入弥补,二是本级负债,其余级别的收入转移弥补。当前,我国各级权力和事权的划分还不够清晰,分税制下的转移支付正处在完善当中,规范性收入尤其是税收收入的设置权高度集中,政府公开举债的权力也是高度集中,伴随宏观调控的需要,收入亦在向中央集中,在该种体制下,受于事实建设需要,而财力不足致使的地方合理的负债困难,中央应该通过偿债性转移支付的办法加以处理,再由将来上涨的集中财力偿付国债。

(三)整合财政开支管理机制

预算、行财、预算外、统评、会计核算中心、再加之政府采购,财政系统内的这么多部门,在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管理中,很多职能是重叠的,设置这些部门过多地强调了分块和分工,忽略了财政系统内部门间的内部控制、协调沟通和信息共享。

要环绕如何在公共财政框架下做好财政收支管理如此一个大的目标,将现有的职能重叠的财政系统内大量机构从新整合。在财政开支管理方面,财政系统内要在内部牵制和创建透明公开的机制作为工作着重,谨防分散腐败变集中腐败等新的管理困难的显现。在具体工作中强调必要的手续和程序,通过权力的分散控制,各部门间形成有效的控制链条,降低内部摩擦成本,以形成业务控制、权力分散、运作高效、互动协作、管理透明的开支管理机制。只有对财政系统内部开支管理工作精准定位,科学合理地设置内部机构,涵盖固定资产以内的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开支管理才可有效开展。

(四)改革固定资产有关的会计核算方法

财政预算及会计应由收付达到制改为权责发生制,在权责制下,购建固定资产导致价值形态的改变,不作为与收入相配比的开支处理,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通过折旧反应公共品生产过程中的相应成本。其余一般开支也采取应计制核算,不论款项支付与否。下方暂以地方财政及部门无负债权,而且地方财政存在开支溢出的事实,同期固定资产的一切购建举动在部门预算和政府采购的控制下执行作为基本的如果条件,列举权责制下单位及财政间与固定资产购建核算有关的首要会计分录。

1、预算单位会计核算:

购建仍未付款时:借: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贷:应付款 。

购建并付款时:借: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

支付应付款时:借:应付款贷:银行存款 。

财政拨款时:借:银行存款贷:与本级财政往来。

按预算标准计提折旧时:借:经费(事业)开支 贷:折旧 。

年终将经费开支转入结余并以部门预算核定的开支额将“与本级财政往来”账户转入结余:借:结余贷:经费(事业)开支; 借:与本级财政往来贷:结余 。

财政将购建应付款直接拨付受款单位时,预算单位的分录为:借:应付款贷:与本级财政往来。

2、财政对单位开支的核算与控制:

对单位拨款时:借:与预算单位往来 贷:国库存款 。

期末按部门预算核定的开支作分录:借:一般预算开支 贷:与预算单位往来 。

代单位将固定资产购建应付款直接付给受款单位,作分录:借:与预算单位往来 贷:国库存款 。

3、财政间有关的会计核算:

上级财政对下级财政调剂资金,或对下执行偿债性转移拨款,上级财政应作分录:借:与下级财政往来 贷:国库存款 。下级财政应作分录:借:国库存款 贷:与上级财政往来。

地方财政溢出开支的处理,依然作为本级财政开支,上级财政对溢出的开支空缺予以补贴时:借:国库存款贷:上级补贴收入 。上级财政作相反分录处理:借:下级补贴开支 贷:国库存款 。以上款项的拨付均应以分税制下预算为根据。

(五)改革财政预决算及政府财务数据编制框架

1、编制盈余预算及绩效数据

财政预算及会计实行权责发生制后,环绕提升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其会计要素和财务数据框架都需要调整。依据权责制下的收支概念编制盈余预决算报表,可以反应政府真实的经营绩效,收付制的财政赤字将被权责制下的收支情况替代。

2、编制政府资产负债表

传统的政府预算会计及财政赤字的概念没有反应政府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情形,而且政府负债下投资形成的资产,很多是有显著经济价值的,无论可否卖出兑现,基本的理论应该是通过政府投资,动员经济的上涨,导致将来收入的溢出。有些资产投资后,就具有准公共品的性质,可在经济运用期内得到一定回报,如高速公共及桥梁的收费。所以编制政府合并资产负债表可以反应政府经济活动和政府经济资源的全貌,

3、编制政府现金流量表

将收付制下的收支核算结果,通过真实的现金流量表以反应各预算年度的资金平衡情形,并结合国库集中收付改革,严格控制收付制下的虚收空转和列支空转的现象发生。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