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基金基金知识文章详细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

外汇网2021-06-21 00:08:09 66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

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1月30号正式发布,清晰了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的要求。这是继2004年后中央“一号文件”又一次锁定“三农”,意在促进中国农业连续发展。

中央 国务院有关更深一步增强农村工作提升农业综合生产量力若干政策的意见

(2004年12月31日)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2004年,在宏观调控中注重增强农业,实施一连串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多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保护和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农村呈现出不错的成长局势。粮食生产显现重要起色,农民收入达到较快上涨,农村改革迈出巨大脚步,农村社会事业获得新的进度。这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维持社会平稳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务必清醒地目睹,农业任然是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情况并没有更改,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并没有建立,制衡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冲突并没有清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显著落后的局势并没有根本改善,农村改革和发展依然处在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维持农村发展好势头的任务非常艰巨。

2005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的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平稳、完善和加深各类支农政策,切实增强农业综合生产量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更深一步深化农村改革,付出达到粮食平稳增产、农民连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增强农业基础,繁荣农村经济,务必继续采取综合措施。目前和今后一个期间,要把增强农业基建,加速农业科技进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量力,作为一项巨大而迫切的战略任务,切实加紧抓好。这既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物质基础,又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必要条件;既是处理目前农业发展突出冲突的急切需要,又是加强农业发展后劲的战略选择;既是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的巨大举措,又是达到农村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抓住了这个着重,就抓住了农业发展的核心;把握了这个环节,就把握了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做好了这项工作,就为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要更深一步调动农民民众务农种粮的积极性和地方政府重农抓粮的积极性,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基础,以增强农田水利建设为着重,以推动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健全服务体系为保障,主张经历几年的付出,使农业的物质技术条件显著改观,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显著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显著加强。

一、平稳、完善和加深扶持农业发展的政策,更深一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一)继续加大“两减免、三补助”等政策实行强度。减免农业税、取清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对种粮农民实施直接补助,对部分地区农民实施良种补助和农机具购置补助,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增强农业和粮食生产采取的巨大措施,对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护和提升粮食生产量力意义巨大。这些行之有效的政策不能更改,给农民的实惠不能降低,支农的强度要持续加大。更深一步扩大农业税免征规模,加大农业税减征强度。2005年,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着重县实施免征农业税试点,在其余地区更深一步减弱农业税税率。在牧区开展取消牧业税试点。国有农垦企业实施与所在地同等的农业税减免政策。因减免农(牧)业税而降低的地方财政收入,由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予以适当补贴。有条件的地方,可自主决定执行农业税免征试点。继续对种粮农民实施直接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可更深一步加大补助强度。中央财政继续增长良种补助和农机具购置补助资金,地方财政也要依据当地财力和农业发展事实安排适当的良种补助和农机具购置补助资金。继续对匮乏的着重粮食品种在主产区实施最低收购价政策,逐渐建立和完善平稳粮食市场价格、保护种粮农民利益的制度和机制。搞好农业生产资恐供应和市场管理,继续实施化肥出厂限价政策,通过税收等手段合理调节化肥进出口,控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严厉冲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生产资料等各种坑农害农举动。

(二)切实增强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为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减轻中西部地区尤其是粮食主产区县乡的财政问题,中央财政要采取有效措施,依据粮食播种面积、产能和商品量等原因,对粮食主产县通过转移支付予以奖励和补贴。建立粮食主产区与主销区之间的利益协调机制,调整中央财政对粮食风险基金的补贴比例,并通过其余经济手段筹集一定资金,支持粮食主产区增强生产量力建设,相关部门要加紧研究提出具体实行方案。

(三)建立平稳上涨的支农资金途径。要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平稳现有各类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新添财政开支和固定资产投资要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渐建立平稳的农业投入上涨机制。针对目前农田水利设施薄弱、亟待增强的情况,从2005年起,要在继续搞好大中型农田水利基建的同期,持续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基建的投入强度。中央和省级财政要在整合相关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从预算内新添财政收入中安排一部分资金,设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贴专项资金,对农户投工投劳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给予支持。预算内经常性固定资产投资和国债资金要增长安排小型农田水利基建项目。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部分和新添建设用地有偿运用费,要结合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市、县两级政府也要切实增长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要赶紧立法,把国家的巨大支农政策制度化、规范化。

二、坚决实施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提升耕地质量

(四)严格保护耕地。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保证基本农田总量不降低、质量不下滑、用途不更改,并落实到地块和农户。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挖塘养鱼、种树造林或执行其余损坏耕作层的活动。修订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提升耕地占用税税率,严格控制减免。搞好乡镇土地利用总的规划和村庄、集镇规划,引导农户和农村集约用地。增强集体建设用地和农民宅基地管理,激励农村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助推新办乡村工业向镇区集中,提升农村各种用地的利用率。加速推动农村土地征收、征用制度改革。

(五)认真落实农村土地承包政策。针对一部分地方存在的随意收回农户承包地、强迫农户流转承包地等困难,多地要对土地二轮承包政策落实情形执行全面检查,对违背法律和政策的要坚决给予纠正,并追究责任。要妥善处理土地承包纠纷,及时消解冲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尊重和保障农户拥有承包地和从事农业生产的权利,尊重和保障外出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运营自主权。承包运营权流转和发展适度范围运营,务必在农户自愿、有偿的前提下依法执行,防止片面追求土地集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赶紧策划农村土地承包法实行办法。

(六)付出培肥地力。中央和省级财政要较大程度增长农业综合开发投入,新添资金首要安排在粮食主产区集中用于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增长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强度,赶紧建立全国耕地质量动态监测和预警系统,为农民科学种田供应指导和服务。改革传统耕作方法,发展保护性耕作。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增长土壤有机质。

三、增强农田水利和生态建设,提升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七)加速实行以节水改造为中心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新添固定资产投资要把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作为着重,并没有断加大投入强度,着力搞好田间工程建设,更新改造老化机电设备,完善灌排体系。开展续建配套灌区的末级渠系建设试点。继续推动节水灌溉示范,在粮食主产区执行范围化建设试点。有条件的地区要加速农村水利现代化脚步。水源条件较好的地区要结合着重水利枢纽建设,扩大灌溉面积。干旱缺水地区要积极发展节水旱作农业,继续建设旱作农业示范区。多地要增强灌溉用水计量,积极实施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从2005年起,选择部分地区开展对农民买入节水设备实施补贴的试点。继续搞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抓好地方中型水源、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建设。

(八)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着重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加大粮食主产区中低产田盐碱和渍害治理强度。加速丘陵山区和其余干旱缺水地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建设。地方政府要切实承受起搞好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责任。在坚决按时取消劳动积攒工和义务工制度的同期,多地要积极探索新事态下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机制、新办法。要严格区分加剧农民负担与农民自愿投工投劳改观自己生造成活条件的政策界限,发扬农民自力更生的好传统,在切实增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的前提下,本着自愿互利、注重实效、控制标准、严格规范的原则,引导农民对直接受益的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投工投劳,国家对农民兴建小微型水利设施所需材料予以适当补贴,相关部门要加紧研究策划具体办法。

(九)坚持不懈搞好生态着重工程建设。继续实行天然林保护等工程,完善有关政策。退耕还林工作要科学规划,突出着重,注重实效,稳健推动。要采取有效措施,在退耕还林地区建设好基本口粮田,培育后续产业,切实处理农民的长期生计困难,更深一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抓好防护林体系和农田林网建设,为建设高标准农田营造不错的生态屏障。切实搞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防沙治沙工程。继续推动山区综合开发。更深一步增强草原建设和保护,加速实行退牧还草工程,搞好牧区水利建设,增强森林草原防火和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继续搞好长江、黄河等着重流域的水土维持工作,采取淤地坝等多种措施推动小流域综合治理,增强南方丘陵红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和西南石漠化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切实防治耕地和水污染。

四、加速农业科技创新,提升农业科技含量

(十)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要大程度增长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加速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普遍参与的多元化农业科研投入体系,形成平稳的投入上涨机制。要持续提升国家科技投入用于农业科研的比重,相关巨大科技项目和攻关计划要较大程度增长农业科研投资的范围。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加紧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增强国家基地的创新能力建设,搞好农业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加速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研究。依据全国农业综合区划,在整合现有资源基础上,依托具有显著优势的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和高等学校,建设区域性的农业科研中心,负责推动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开展巨大应用技术攻关和试验研究。增强农业领域的国家实验室、改良中心、工程中心和着重实验室建设,改观农业科研机构设施条件和装备水平,加速建设国家农业科研高级人才培养基地。

(十一)加大良种良法的推广强度。继续实行“种子工程”、“畜禽水产良种工程”,搞好大宗农作物、畜禽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扩繁推广。从2005年起,国家设立超级稻推广项目。扩大巨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助范围,优先扶持优质高产、节本增效的组装集成与配套技术开发。增强农作物巨大病虫害防治。认真组织实行“科技入户工程”,扶持科技示范户,提升他们的辐射动员能力。继续安排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

(十二)加速改革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依照加深公益性职能、放活运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改革强度。国家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首要承受核心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农作物病虫害、动物疫病及农业灾害的监测、预报、防治和处置,农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测和强制性检验,农业资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业投入品运用监测,水资源管理和防汛抗旱,农业公共信息和培训教育服务等职能。对公益性技术推广工作,各级财政要在经费上给予保证。同期,积极稳妥地将一般性技术推广和运营性服务分离出去,依照市场化方式运转。发挥农业院校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作用。积极培育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和农业科技型企业。探索农业技术推广的新机制和新办法,对农技推广项目实施招投标制度,激励各种农技推广组织、人士及相关企业公平参与申报。在归纳试点经验基础上,相关部门要加紧提出增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五、增强农村基建,改观农业发展环境

(十三)加大农村小型基建强度。要继续增长农村“六小工程”的投资范围,扩大建设规模,提升工程质量。在巩固人畜饮水解困成果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农村饮水安全,处理好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血吸虫病等地区的饮水安全困难,相关部门要加紧策划规划。调整公路建设投资结构,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强度,统筹考虑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标准、质量管理和养护等困难,合理确定农村公路投资补贴标准。加速农村能源建设脚步,继续推动农村沼气建设,积极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型洁净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范围和实行规模,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工程的后续建设和运营管理。增长扶贫开发投入,增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建,引导农民治水改土修路,实行整村推动扶贫规划,完善扶贫开发机制,加速脱贫致富脚步。

(十四)加速农产品流通和检验检测设施建设。在继续搞好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建设的同期,注重发挥期货市场的引导作用,激励发展现代物流、连锁运营、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改造现有农产品批发市场,发展经纪人代理、农产品拍卖、网上交易等方式,加强交易功能。加速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对农产品仓储设施建设用地按工业用地对待。重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农产品流通和生产资恐供应等方面的作用。激励邮政系统开展直接为农民生造成活服务的连锁配送业务。增强农业信息化建设。气象工作要增强对农业的服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速开通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加紧落实减弱或免交车辆通行费的相关规定,并赶紧达到省际互通。积极推动农业标准化。要增强农产品检验检测基建,提升进出境检验检疫装备和检测技术水平,加强防范和处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能力。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实行农产品认证认可,禁止生产、销售和运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加速农产品质量安全立法。

(十五)增强农业发展的综合配套体系建设。搞好种养业良种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动植物保护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与管理体系等“七大体系”建设。相关部门要加紧策划建设规划,增强政策引导,清晰职责分工,多途径增长投入,加速建设脚步。

六、继续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竞争力

(十六)更深一步抓好粮食生产。要坚持立足国内达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改观品种结构,优化区域布局,着力提升单产,付出维持粮食供求总量大体平衡。平稳和增长粮食播种面积,改革种植制度,提升复种指数。实行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建设商品粮生产基地,推动优质粮食产业带建设。增强粮食生产技术、农机、信息和产销等服务,搞好良种培育和提供,促进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完善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也要认真抓好粮食生产,保证必要的粮食储备,维护粮食市场的平稳。

(十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要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多地要立足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和市场前景的品种作为开发着重,赶紧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多地和相关部门要专门策划规划,清晰有关政策,加速发展特色农业。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过滤、繁育优良品种,把传统生产方式与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提高特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水平。加大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强度,加速推行原产地等标识制度,维护原产地生产运营者的合法权益。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名牌产品。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扩大农业对外放开。

(十八)加速发展畜牧业。加强农业综合生产量力务必培育发达的畜牧业。牧区要加速推行围栏放牧、轮牧休牧等生产方式,搞好饲草料地建设,改良牲畜品种,更深一步减轻草场过牧的阻力。农区要充分发挥作物秸秆和劳活力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业,提升范围化、集约化饲养水平。通过小额信贷、财政贴息等方式,引导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养殖小区。要增长投入,支持养殖小区建设畜禽粪便和污水无害化处理设施。从2005年起,实行奶牛良种繁育项目补助。加速建立安全优质高效的饲料生产体系。搞好动物预防疫情是保证畜牧业平稳发展的根本保障,事关人民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公共安全,要下决心增长投入,增强建设,完善制度,健全体系。要加紧策划动物预防疫情体系建设规划,加速建设巨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动物预防疫情检疫监督、兽药质量监察和残留监控、动物预防疫情技术支撑、动物预防疫情物质保障等系统。加速着重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的技术改造。赶紧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治队伍,动物检疫监督机构的人士经费和工作经费全额纳入各级财政预算。

(十九)着重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力扶持食品加工业尤其是粮食主产区以粮食为首要原料的加工业。粮食主产区要立足本地优势,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击穿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地区经济发展。采取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粮食主产区农产品加工企业执行技术引进和技术改造,建设仓储设施。赶紧完善农产品加工业升值税政策。依照升值税转型改革的统一部署,加速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业升值税转型的脚步。

(二十)发展农业产业化运营。继续加大对多种所有制、多种运营形式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强度。激励龙头企业以多种利益联结方式,动员基地和农户发展。农业银行和其余国有商业银行要依照相关规定,加速改进对龙头企业的信贷服务,切实处理龙头企业收购资金紧俏的困难。农业发展银行对符合条件的以粮棉油生产、流通或加工转化为主业的龙头企业,可以供应贷款。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为农户承贷承还、供应贷款担保等有效办法。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对专业合作组织及其所办加工、流通实体适当减免相关税费。集体经济组织要加强实力,搞好服务,同其余专业合作组织一起发挥联结龙头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乡镇企业要加速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体制创新,积极参与农业产业化运营。

七、改革和完善农村投融资体制,健全农业投入机制

(二十一)完善农业投资管理体制。更深一步放宽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投资领域,采取贴息、补贴、税收等措施,发挥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导向作用,激励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开发农业和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逐渐减弱中西部地区对涉农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配套比例,不得采取加剧农民负担的方式执行资金配套。继续加大国家农业资金投入的整合强度,激励以县为单位,通过规划引导、统筹安排、清晰职责、项目动员等方式整合投资,提升资金运用效率。对国家投资和补贴的乡村建设项目,要加速实施公示制度,通过招投标、资金追踪监督和项目后评估等办法,保证管好用好资金,保证项目质量。

(二十二)加速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在归纳经验的基础上,加大改革强度,明晰产权,清晰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投资建设和管好农村小型基础设施的积极性。农户自建或自用为主的小微型工程,产权归个人所有,由乡镇人民政府核发产权证。对受益户较多的工程,可组建合作管理组织,国家补贴形成的资产归合作组织所有。对运营性的工程,可组建法人实体,实施企业化运转,也可拍卖给个人运营。对业主开发建设的农村基础设施,地方人民政府要予以扶持,并规范其收费标准和服务举动。加速小型农村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脚步。推动农村小型基础设施产权制度改革,要充分尊重农民意向,维护工程原受益者的合法权益。

(二十三)推动农村金融改革和创新。要针对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加速构建功能完善、分工合理、产权明晰、监管有力的农村金融体系。加紧研究策划农村金融总的改革方案。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在完善治理结构、加深约束机制、加强支农服务能力等方面获得成效,更深一步发挥其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作用。加紧策划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受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清晰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下方机构、网点新添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采取有效办法,引导县及县下方吸收的邮政积蓄资金回流农村。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强度,增长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款,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加深农业发展银行的支农作用,拓宽业务规模。农业银行要继续发挥支持农业、服务农村的作用。培育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相关部门要加紧策划农村新办多种所有制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和监管办法,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赶紧起步试点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愈加贴近农民和农村需要、由自然人或企业发起的小额信贷组织。加速落实对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实施多种抵押担保形式的相关规定。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规模,激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八、提升农村劳动者素质,促进农民和农村社会全面发展

(二十四)全面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要结合农业结构调整、发展特色农业和生产事实的需要,开展针对性强、务实有效、通俗易懂的农业科技培训。农村中学也要增强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教育。适应产业结构升级和提升竞争力的需要,更深一步搞好农民转业转岗培训工作,扩大“农村劳活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行范围,加速农村劳活力转移。各级财政要大程度增长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投入,采取补贴、培训券、报账制等方式,付出提升培训的实用性和资金的运用效率。普遍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性。

(二十五)更深一步发展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要落实新添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首要用于农村的规定,用于县下方的比例不差于70%。到2007年,争取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承受免书本费、免杂费、补贴寄宿生生活费,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着重县要加速实行脚步。坚持以农村为着重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稳妥推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和农村医疗救助工作,实行农村医疗卫生基建规划,加速农村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增强艾滋病、血吸虫病等着重疾病的防治工作,助推改水改厕等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搞好农村计划生育,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实施奖励扶助制度,抓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加大农村巨大文化建设项目实行强度,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激励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巩固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增强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切实提升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水平,做好送书下乡、电影放映、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等工作。

九、增强和改观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

(二十六)坚持把处理好“三农”困难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历史进度中务必长期坚持的一个巨大方针。全党同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三农”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在目前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好事态下,要始终维持清醒认识,对农业和农村工作不能有丝毫松懈。要适应我国工业化发展阶段和政策趋向的改变,依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切实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到国民经济全局中统筹安排,愈加自觉地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愈加主动地增强农业基础地位,更深一步加大农村改革强度,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强度,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强度。

(二十七)更深一步增强农村党建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依照开展维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要求,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更深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加大农村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强度,扩大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加强他们为民服务、廉洁自律的意识,转变作风,提升实施政策、依法办事、发展经济、维护平稳的能力,树立基层干部的不错形象。要关心农村基层干部,帮助他们处理工作和生活上的问题。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动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切实维护农民的民主权利。推动农村法制建设,增强农村普法教育,搞好农业综合执法。做好新事态下的农村民众工作,妥善处理各种社会冲突,关心农村问题民众生造成活,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搞好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冲击各种犯罪活动。深入推动民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广大农民民众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加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脚步。

更深一步增强农村工作,提升农业综合生产量力,达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意义巨大,任务艰巨。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定信心,奋力开拓,扎实工作,为全面完成农业和农村工作各类任务而付出奋斗。

新华网 2005年1月30号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