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经济理论经济理论知识文章详细

边际主义

外汇网2021-06-20 21:05:52 126

起源

边际主义约翰·霍布森

约翰·霍布森在《工业与财富》(1914年)一书中首创“边际主义”一词,用以概括经济专家们所接受的边际效用论和边际生产力论。它第一次显现在“‘边际主义’在学术界已被广泛接受”这句话中。诚然,接受的是思想并非是“边际主义”这个词。从上下文来说,霍布森是在贬义上用这个词的,由于他发现这个概念有缺点,而且其政治结论也不受欢迎。他在《工业与财富》中用了7次“边际主义”这个词。霍布森在1909年曾把运用边际分析的经济专家叫做“边际主义者”。

“边际主义”这个词在霍布森首创之后的25年中不常被运用。在评论霍布森《工业与财富》的人中,没有人视“边际主义”一词为新词。该词得以流传,完全是受于霍布森独自一人之功,他在自己的著作《社会科学中的自由思想》(1926年)中,插入了题为“新古典经济学中的边际主义”一章。两年后,《国家学说袖珍词典》第四版的整个索引中,在“边际主义”主题条目下只有一处提及霍布森。“边际主义”和“边际主义者”这些词在《社会科学百科全书》(1930-1935年)中很少见到。

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替代率以及边际消费倾向等概念在1930年代的普遍运用,引起理查德·莱斯特的抱怨,他在1946年的一篇文章中称:“边际主义的详情细节”充斥着美国教科书的1/3到1/2。他的抱怨标志着“边际主义”

边际主义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

这个词又一次作为贬义词被运用。翌年,莱斯特在一篇文章的标题中用了“边际主义”一词,使它更显突出。麦克洛普为反边际主义者准备了最长的答复,他在答复的第一部分采取了这个词,进而接受了它。

莱斯特在1946年发起的那场边际主义论战,到1961年告一段落。“边际主义”一词经此论战而有了新的含义。比如,在美国经济协会编制的《经济论文索引》(其前身是《经济刊物索引》)的主题索引中,“边际主义”只限于指研究边际成本或边际生产力在经济分析中的作用,此项索引在“边际主义”项下没有列出1925-1945年间的任何一篇文章,却大批列举了1946-1961年间有关莱斯特论战的文章,从1962-1966年在“边际主义”项下又没有列出任何文章。但起码有两名作者表示,“进际主义”是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精髓。

“边际主义”一词之新颖,从词典中可以显著看出。这个词第一次进入普通的英文词典是在1966年,当时《韦伯斯特词典》第3版把“边际主义”解释为“一种经济分析,它强调边际特性在决定均衡中的作用”。在其余文种的词典中,只有葡萄牙文词典不是仅仅用其“特性”之一来解释“边际主义”。

边际主义门格尔

公认的和接连的边际主义史,是伴随现今被称为“边际效用”的该种“特性”的显现而开始的。已经有了若干相关边际效用起源(进而相关边际主义的诸种起源之一)的研究著作问世。依照一般的说法,以后来经济专家可以接受的形式来看,边际效用学说是在1862-1874年间,由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第一次成功地和各自独立地提出来的。民众一般也都答应说,1871年是这些年中最富裕成果的一年,在这一年杰文斯和门格尔分别发表了他们有关这个困难的著作。

边际生产力是霍布森的“边际主义”所包含的第二种“特性”,它也有很多的先兆。但是直到1890年以后它才被民众完全发现和认识,也就是说,直到边际效用已被大量的有潜在影响的经济专家接受了以后,边际生产力理论才承受有系统的考虑。

该种接受是极为重要的。边际主义的第一种“特性”并没有迅速被民众接受,它需要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故意识的付出以争取支持者,但遭到相当多人的冷遇和一部分人的反对。当下,也许最终成功的机会已经来临。1870年以后,在以往作为流行边际主义的惟一场所的大学,边际主义得到了快速发展,而且被接受为经济学研究的一项课题。

钻石与水悖论

边际主义亚当·斯密

钻石与水悖论指的是如此的事实:水对人的生命很重要,可是水的单价相对来看就很低。钻石对于人的生存是在没有什么意义,可是价格却很高。著名的经济专家亚当·斯密在他的划时代的著作《国富论》里提及了这个悖论。

该悖论第一次由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里提出,也称作价值悖论。 此一理论在台湾教科书中常被称作,钻石与水的冲突。

众所周知,钻石对于人类保持生存没有任何价值,但是其市场价值非常高。相反,水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其市场价值却非常低。该种强烈的反差就组成了这个悖论。为何会有如此的现象呢?若不考虑市场上的其余原因,沙漠地区的水比钻石贵,或者是需求面的原因。就供给面来看,水的数量非常大,且差不多随处可见(假使不考虑荒漠干旱地区,地球上差不多处处都有水,包含大气层中的水汽);而钻石呢,是蕴藏在地表底下,且务必经历时间与适当的条件造成(假使不考虑人工钻石而单纯考虑自然钻石),供给非常的少,所以水供给大,而钻石供给少,故会造成如此的现象。

对此,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表示:没什么东西比水更有用;能用它交换的货物却非常有限;很少的东西就可以换到水。相反,钻石没有什么用处,但可以用它换来大批的货品。

钻石与水的悖论,台湾所称的钻石与水的冲突,即是中国俗谚中的:物以稀为贵。

凯恩思经济学对此作出了解释,凯恩思觉得物品的单价是由它的不光是由它的价值决定,还由边际价格决定的,即在目前情形下再增长一份该物质所需花费的单价就是该物质的单价,水尽管很宝贵,可是水在地球上很多.于是它的单价相对于数量的边际价格就很低.而钻石刚好相反!所以水很便宜,钻石很贵.

生产成本

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建立了生产成本的理论。斯密觉得产品的经济价值取决于投入的人工,所以他对钻石昂贵的解释是,生产钻石需要很多劳活力去发现和开采(参看:劳动价值说)。在均衡状态下,价格反应了每单位产品的成本,而且各个部门的收益率统一。一部分经济专家迄今坚信这个结论,尤其是古典经济专家。

边际主义的起源来自于李嘉图的地租理论,他觉得土地的单价取决于生产力最低的耕地--边际土地的单价,所以当其余条件不变时,对于农作物的需求增长,则土地价格也会上升,由于农民会开辟低生产力的土地。

主观价值

安·罗伯特·亚克·杜尔哥成功地处理了钻石和水悖论。他注意到价格是主观的--是位于个人心目中的东西,也就是说,事物没有固有价值,价值来自于民众的需求:“不同事物的估价伴随民众的需求而改变。”水的数量很多,民众更看重钻石;当有人在沙漠中进退不得时,水的价值就胜过钻石了。

承认主观价值理论的几个经济专家(包含现代主流经济专家)觉得这个解释反驳了固有价值理论,比如作为马克思主义基石的劳动价值论。举动经济学理论清晰地对个人评价产品和成果的主观过程执行研究和建模。

奥地利学派的卡尔·门格尔和奥伊根·冯·庞巴维克将主观价值理论发展为边际主义理论。

边际效用

边际主义奥尔根·冯·庞巴维克

边际效用或者边际收益,指的是消费者从一单位新添商品或服务中得到的效用(满意度或收益)。这个概念是从19世纪的经济专家们处理价格的基本经济意义发展而来。奥地利学派的弗里德里希·冯·维塞尔定义了这个术语。

奥地利经济专家奥尔根·冯·庞巴维克对于边际价值理论给了一个很精彩的描述,经常被经济学教科书所引用,简单地翻译为:

一个农民开拓者拥有五大袋的谷物,不能卖掉,也买不来许多。他有五个或许的用途:做主食,长力气,喂养小鸡来改观伙食,酿造威士忌和喂养鹦鹉娱乐。但是他丢了一袋谷物,他不会降低每一个用途的量,而是让鹦鹉少吃点,由于它对比其余的用途导致的效用小,换句话说,这就是边际。正是基于边际,民众作出经济决策,并非是其余的什么美妙东西。

边际效用递减指每一新添的货物的边际效用要差于前一个的。比如每一块新添面包的效用给拥有很少面包的人来看很大,当他拥有的面包很多时,效用就小了。

边际效用递减是经济学中的基本如果,但并没有总是要这么如果,这取决于无差异曲线的凸度。

新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从无差异曲线推出需求曲线,其中一个如果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即使产品要素的稀缺性被觉得相当重要,但是更为核心的是个体的需求和他们从得到商品的边际收益。

奥地利学派

边际主义米塞斯—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

奥地利学派完全接受了边际主义,同价值的要素投入理论完全决裂。他们把边际效用理论作为出发点,比如,劳活力的供给反应了闲暇的主观边际效用(仍有劳动的边际效用)。

奥地利学派建立了边际效用定律,而那时的心理学家对韦伯-费希纳定律很感兴趣,该定律是说,刺激是等比级数时,感觉的力度才可高达等差级数。比如,在一个安静的氛围中,人类可以注意到噪音的一个很小的改变,而当噪音非常大的时机,比较大的改变才可使人有所察觉。

冯·维塞尔的开创性著作《自然价值》出版于1889年。1890年,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斯·詹姆斯写出了他的《心理学原理》,应用了韦伯·费希纳定律,而该定律从维塞尔的思想中承受不少启发。詹姆斯把该定律看作是神经机器的一个简单概括。

“假使由神经元导致的感觉(比如重量,视觉,声觉等)需要的刺激要持续加大的话,我们的感觉对比刺激的增长会渐渐地不敏感,”他写道,“后来的刺激要持续加大,而导致的感觉却持续降低。”

不论神经学原理,边际效用递减致使民众不会期望某一种东西有很多,而是期望两者都有适量的。完美替代的情形下,这个结论就不适合,由于两种商品完全一样,而在完全补充的情形下最为适用。

马克思主义

边际主义卡尔·马克思

卡尔·马克思逝世后,边际主义形成广泛的经济价值解释理论,而新古典经济学取代了政治经济学。他的理论的基础是劳动价值说,将效用和运用价值区别开来。

一部分经济专家深受马克思思想的影响,比如奥斯卡·兰格,W.布鲁斯和米歇尔·卡莱茨基,他们尝试将传统的政治经济学的洞见和新古典经济学结合起来。这么做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马克思缺乏成熟的单价理论,而新古典经济学缺乏对社会活动的社会框架理论。

马克思主义者批评资本主义的“商品崇拜”和“竞争导致的幻想”,说资本家占有员工阶级并剥削他们。在马克思的理论中,个人的经济视角和决策起了适当的作用,但是理解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全貌是更有必要的(《资本论》第一卷),如此才可去理解个人的觉悟和举动(《资本论》第三卷)。一部分马克思主义者觉得边际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没有矛盾:可以在理解了资本家剥削劳工的大环境下,运用供给和需求的边际主义理论。

边际主义在经济学中,边际主义指由边际效用和边际成本(参看:边际)发展而来的经济学理论。边际效用理论是在1870年左右,是由英格兰的威廉姆·斯坦利·杰文斯、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和瑞士的利昂·瓦尔拉斯各自独立发展起来的,他们最终使边际主义普遍流传,但是赫尔曼·海因里希·戈森(HHGossen)早就表示了交换价值和边际效用之间的关系。经济学思想的这次变革被称作新古典主义革命或边际革命。

边际主义的表示了在决策中最重若是边际,即最后一单位的消费品或是产品。比如,有一辆车可以方便旅行,假如它要维修或作为备用车,第二辆车也相当有用,但不如第一辆车有用,第三辆车就愈加不如前面的两辆车了。给定汽车的单价,没有人会相信会有人去买入三辆车,由于第三辆车的收益或许差于其价格。

边际分析

边际主义学派在方法论上反对德国历史学派,他们力争抽象演绎法,觉得经济生活反应民众无限的需求与有限的资源之间的冲突及其选择关系。觉得人在经济方面的举动及其后果是由需求决定的,并假定每个人举动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即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最大的满足。

边际主义觉得个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从个人的需求以及如何满足这些需求出发,就能够解释整个社会经济现象。个人为了追求需求的满足,就要适当地处理同周围有限资源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的主观心理活动和举动,就形成该学派执行理论分析和数学论证的根据和典型模式。

边际效用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边际效用价值论。依据这个理论,商品的价值是一种表明人对商品的感觉和评价的主观心理,首要关注于商品给人导致的满足程度。商品首先要能给人导致效用,否则没有人会需要;同期也务必具有适当的稀缺性,否则就没有必要用其余物品来执行交换。

价值的尺度是边际效用,即便是不能直接导致效用的生产资料,其价值也由其参与生产的最终消费产品的边际效用来决定。价格则是买卖双方对物品的效用执行主观评价、彼此竞争和均衡的结果。所以,各种商品的单价之比就应当等于他们的边际效用之比。

分配理论

边际主义克拉克

美国经济专家克拉克系统地阐述了边际生产力论,为现代经济学中的分配理论奠定了基础。他还提出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的差别,这一区分大大丰富了现代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克拉克以边际生产力论来分析和论证薪资与利息,他的边际生产力论是“生产要素论”、“边际效用论”和“报酬递减规律”理论的混合。克拉克笃定:不仅土地报酬是递减的,而且劳活力和资本的报酬也是递减的。而且强调“最后生产力”决定薪资和利息。

克拉克的边际生产力论可简略概括为三点:(1)在静态条件下,自由竞争(生产要素无障碍地流动)将使薪资趋向劳活力要素的边际生产力(他称之为“最后生产力”),利息则趋向于资本要素的生产力;(2)受于资本和劳活力的边际生产力递减,所以当劳活力(或资本)在资本(或劳活力)不变时渐渐增长,致使薪资(或利息)的下滑;(3)在静态条件下,资本边际生产力决定的利息乘以资本要素的总收入,劳活力的边际生产力决定的薪资乘劳动量等于劳活力要素的总收入,两种要素收入之和等于两种要素在一起所生产的收入总和。

克拉克还觉得,产品的价值是由社会来决定的,所以,财富的分配情况自然也会影响商品的价值,而商品的价值和价格是没有区别的。克拉克觉得,价值里面完全没有劳动的原因,价值是市场上双方竞争并高达均衡时的结果。换言之,克拉克觉得价值并没有是自然的或者先定的,而是伴随市场上买卖双方情形的改变而持续改变的,受于价格和价值是统一的,我们又无法直接去观察或者测量到价值,那么只能将商品的单价作为价值。

边际主义对新古典经济学有着普遍而深远的影响。边际效用论和边际生产力论是以马歇尔为代表的英国剑桥学派的理论支柱之一,又是现代微观经济学的重要构成部分。凯恩斯接受了包含边际生产力分配论以内的边际分析原理和方法,并将它推广应用到宏观经济分析范畴,进而使边际分析原理形成现代宏观经济学的首要工具之一。

有关条目

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主义

边际效用

边际成本

参考资料

边际主义的起源

夏业良:边际主义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基础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