鸵鸟理论来自于原联想集团的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原文如下:“当两只鸡一样大的时机,人家肯定认为你比他小;当你是只火鸡,人家是只小鸡,你认为自己大的不行了吧,小鸡会认为咱俩一样大;只有当你是只鸵鸟的时机,小鸡才会承认你大。所以,千万不要把自己的力量预期得过高,你一定要站在人家角度的去想。你想获得优势,你就要比别人有非常显著的优势才行。所以,当我们还不是鸵鸟时候,说话口气不要太大。”
联想提出“鸵鸟理论”,即只有比别人有非常显著的优势时,才具有竞争优势。这个理论是为警示自己应有自知之明,警示我们从别人的角度考虑困难,虚心学习,取长补短,使自己持续得到提高。做大一个公司,的确是一件高度复杂和极具考验事情。然而,正由于有考验性,也是非常带劲的。核心是,要时时刻刻学习。
鸵鸟理论的事例验证
“我们很多人和别人交往,总认为自己吃亏了,但事实上,旁人看来,你们彼此得失相当,你既没吃亏也没占便宜。假使你认为自己不亏也不赚,那么旁人看来,你一定占便宜了;假使你认为自己占便宜了,而对方没有跳起来,那么要么对方很伟大,要么你很伟大!”
在该智慧的农民悟出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很多年之后,张瑞敏发现了他的“鸵鸟理论”:一个人在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贡献的时机总认为自己是鸵鸟,别人是鸡。若有一天他有幸目睹真的鸵鸟的时机,他会说,噢,这只鸡比我大点!
假使有两个人下棋,不管象棋依旧围棋,你站在边向上瞧,发现他们旗鼓相当,下了7盘,或许一个人赢了3盘,其他人赢了4盘,用统计学来说他们的水准也的确旗鼓相当。但假使你分头问他们,他们都一定认为自己比对手水平高,假使自己不是某地方不小心,肯定赢得多!
假使两个人打球。不管是乒乓球依旧羽毛球,你站在边向上瞧,发现他们输赢差不多,水平不相上下。但假使你问他们,他们一定认为自己水平更高位,假使自己不是昨天没睡好,肯定把对手打趴下了!
你去观察你熟悉的两个同事,你证实他们水平差不多,你可以解析一下他们对自己的观点,他们大抵全将觉得自己能力更强一部分。除非其中一个的确差得很多,多到了鸡和真的鸵鸟的差别,否则,他是不会认为自己差一点的。
环顾你的四周,你看看有几个人能觉得自己所得比自己付出的多,哪怕是觉得自己所得和自己付出基本相当的都没有几个人!
社会学中有一个“归因理论”,是说一个人常常把自己的成就归为自己付出,常常把自己的失利归咎于运气不好。这个理论和“鸵鸟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以有很多的事例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