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资本治理(Economic Capital Management)
什么是经济资本治理
经济资本治理基于资本的稀缺性和高成本性,具有效益约束和风险约束的双效应,不仅可以提升商业银行的资本治理水平,而且通过发挥经济资本在商业银行运营治理中的预算治理、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作用,助推我国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从长远看,推行经济资本治理会对商业银行和银行监管当局造成巨大的深远影响。
经济资本治理体系的应用
经济资本治理基于资本的两个特质而建立:资本是稀缺的,所以务必将有限的资本有效地配置到最能增长银行价值的环节;资本是有成本的,所以务必强调对资本的回报,也即对股东达到价值创造,并充分考虑资本所承受的风险,达到收益与风险和成本的统一。经济资本治理体系首要由三个部分组成:一是经济资本的计量,二是经济资本的预算分配制度,三是以经济增长值(eva)和经风险原因调整的经济资本回报率(raroc)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制度。
1.经济资本的计量
从计量经济学的角度衡量,非预期损失是指银行事实损失胜过平均损失以上的损失,是对预期损失的偏离-标准偏离。经济资本从数量上等同于非预期损失,应覆盖商业银行的全部风险。
普华永道对世界银行业的调查显示,信用风险占到商业银行风险总量的65%,除此之外,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也是商业银行面对和关注的首要风险,《新资本协议》有关银行资本务必覆盖上述三类风险的规定即印证了这一看法,所以,尽管经济资本应覆盖商业银行面对的首要风险,但在实践中首要是对此三类风险的计量。
(1)信用风险的计量。计量信用风险时,首要考虑违约几率(pd)、违约损失率(lgd)、风险敞口(ead)和期限(m)等风险因子。另外,还应考虑信用资产的有关性以及风险集中度。当前流行的信用风险计量模型首要有creditmetrics信贷组合模型、穆迪kmvedfs信贷组合模型、csfp creditrisk模型、麦肯锡cpv信贷组合模型,以及《新资本协议》规定的irb(内部评级法)模型等。
银监将对国有商业银行经济资本体系建设情形的调查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大多是在参照《办法》规定的基础上,以资本足够率8%为基准,依据各种业务的历史风险情况和本行的运营发展战略,采取内部系数法计量信用风险。比如,《办法》规定个人住房抵押贷款的风险权重是50%,有的行对此类贷款的经济资本系数则设定为4%(即为资本足够率8%的50%,等同于50%的风险权重);对某些属于激励发展类业务,商业银行则设定较低的经济资本系数,使之相对应的风险权重差于《办法》规定的风险权重,比如《办法》规定银行承兑汇票的风险权重为100%,而有的行对银行承兑汇票的经济资本系数为3%,相当于风险权重为 37.5%,充分地体现出了商业银行对此类业务的激励导向。
(2)市场风险的计量。var(风险价值)是计量市场风险最常用的技术,它是指在适当的持有期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下,因利率、汇率等市场要素发生改变而或许对某项资金头寸、资产组合或机构产生的潜在最大损失。当前常用的var模型技术首要有方差—协方差法、历史模拟法和蒙特卡罗法。
市场风险经济资本=var*乘数因子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计量市场风险的常用技术有空缺分析、久期分析、外汇敞口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等,少数商业银行(如建行)运用var计量市场风险。
(3)操作风险的计量。相对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的量化更为问题,这是由于一是现有的报告不足,二是模型构造存在技术问题,三是在计量操作风险时极易因很难与其余风险区分而重复计算。当前,对操作风险一般采取简单的系数法,即依据历史年度发生的损失报告,将商业银行的业务依照操作风险的程度分配不同的风险权重,乘以该类业务的余额。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计量操作风险的常用模式是:
操作风险经济资本=前三年度主运营务收入的平均值*设定系数
2.经济资本的预算分配
经济资本的配置区分为对存量风险资产的经济资本配置和对增量风险资产的经济资本配置,前者考虑的是对资产组合所面对的未预期风险的抵御,后者则是通过对不同的产品、部门和区域设定不同的经济资本系数来传导总行的运营发展战略。商业银行在策划经济资本预算计划时,着重是对增量经济资本的配置。
从我国当前实行经济资本治理的经验看,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经济资本,年初依据资金交易风险控制计划和财务收支计划计算并分配。对信用风险的经济资本,建行采取增量配置法,通过三个环节完成:首先,由总行年初依据全行发展规划和资本补充计划,清晰资本足够率目标,提出全行的经济资本总量和增量控制目标,对分行执行初次分配;其次,总行依据各分行反馈的情形,在总行各业务部门之间执行协调平衡分配;最后,总行依据战略性运营目标,对信用风险经济资本增量的一定百分比执行战略性分配。
3.以eva和raroc为核心的绩效考核
以eva和raroc为核心的绩效考核引入了资本的成本概念,更真实地反应了商业银行的利润,克服了商业银行传统的绩效考核以利润的绝对额为指标的缺陷,有助于商业银行的运营者更清醒地权衡运营风险及其回报,进而作出更符合商业银行事实利益的决策。
绝对量指标:eva=经风险调整后税后净利润-经济资本*资本期望回报率=(经济资本回报率-资本期望回报率)*经济资本
相对比率指标:raroc=经风险调整后税后净利润/经济资本=(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经营成本-预期损失预备开支-税项)
我国实行经济资本治理的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的绩效考核已逐渐采取eva和raroc概念,导致对具体参数的设置(比如对经济资本的期望回报率)各行稍有不同。建行等在经济资本治理实行方面走得更快的商业银行,已试图将raroc技术应用到具体产品的定价决策。伴随我国商业银行经济资本治理能力的提高,经济资本治理将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运营治理活动中发挥更大作用。
实行经济资本治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1.加深资本约束意识
经济资本治理强调了资本的有限性和高成本性,伴随外部监管部门资本足够率监管强度的增强和股东对资本回报要求的提升,商业银行在运营决策时,不仅要顾虑到资产扩张的进展、业务发展的范围以及所导致的收益,还要充分顾虑到自此而导致的风险及其资本占用,将收益与风险和成本相统一。资本约束意识的加强将有力地逆转我国商业银行传统的重范围轻治理的运营思想,促使商业银行将运营治理的重心放在转变运营治理方式,优化资产结构和业务结构,提升运营效益之上。
2.培养全面风险治理意识,提升风险治理水平
作为运营风险的企业,商业银行需要对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执行合理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经济资本强调的是对银行所承受的所有风险(而不仅仅是商业银行面对的最大风险—信用风险)所或许导致的非预期损失的抵御和弥补,实行经济资本治理可以加深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治理意识。同期,经济资本治理要求对各种风险执行精确的计量,并激励商业银行开发适合自己的风险计量技术和模型,将促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治理水平的提升。
3.精准计量各类业务的成本,完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存在突出的制度性缺陷:
一是以利润、资产范围的绝对量考核为主,忽略资本占用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激励了片面追求账面利润和资产范围而漠视潜在风险的短时间举动;
二是现行的绩效考核评级体系未充分顾虑到风险原因,运营收益未经风险调整;
三是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以横向为主,无法具体量化具体产品和业务条线的运营绩效,很难为运营决策供应支持。
经济资本治理克服了上述缺陷:eva强调了资本占用的成本,有利于商业银行特别是其分支机构树立成本意识;raroc强调的是经历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并扣除了为预期风险所计提的专项预备金,更真实地反应了利润和资本回报率;同期,raroc技术还可以衡量具体的交易和账户,有利于真实反应各类业务给银行所创造的价值。
4.提升商业银行科学决策和产品定价能力
raroc技术通过对具体产品、业务和区域的经济资本回报率的量化,为商业银行在策划运营发展战略时供应支持。比如,依据历史报告判定某项业务的经济资本回报率较高,商业银行在编制运营计划和经济资本预算时,可以通过资源配置、系数设定等方式,向全行传达总行对于此类业务的倾斜支持导向。
同期,raroc技术强调了风险原因,商业银行在为产品定价时,可以通过raroc技术推算出该项产品在什么价格水平才可高达预期的回报率,进而促进商业银行自主风险定价水平的提高。
5.推动金融改革深入开展,更深一步助推国有商业银行加强独立的市场主体意识
经济资本治理加深了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意识和成本意识,使以往因具有国家信用而忽略资本足够的国有商业银行深刻地熟悉到,资本是稀缺的和有成本的。伴随股份制改革的深入,国有商业银行将面对着监管当局越来越严格的资本约束和市场越来越高的资本回报要求,这会督促国有商业银行切实转变运营理念,加强独立市场主体意识,助推股份制改革深入开展,真正将国有商业银行建设成资本足够、内控严密、经营安全、服务和效益不错的现代金融企业。
6.经济资本具有风险约束和效益约束的双效应,有利于激励商业银行改进运营治理经济资本不仅要抵御非预期损失,而且仍在运营治理和资源配置中居于核心地位:不仅可以衡量一家银行的整体抗风险能力,而且还可以形成评价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或业务条线运营绩效的标尺;将收益与风险、成本结合起来,有利于商业银行依据事实承受的风险为产品合理定价;支持和激励商业银行改进风险治理技术,积极开发内部计量模型,完善资本治理,进而更科学地维持合适的资本持有量,激励商业银行改进资本治理。
实行经济资本治理对我国银行监管当局的影响
1.促进监管当局对经济资本与监管资本区别的熟悉
在实行经济资本治理的过程中,银行监管当局有必要,而且会逐渐熟悉到监管资本和经济资本之间的不同:
(1)经济资本是商业银行依据本身承受的事实风险计算出来的资本,是一种应有“虚拟资本”,在数量上等于商业银行所面对的非预期损失额;监管资本是监管当局要求商业银行持有的最低资本,属于“法定资本”,是一种实有的资本。从风险的角度说,经济资本代表的是风险,越小越好;监管资本则是抵御风险的屏障,越多越好。经济资本是从商业银行的视角看资本,而监管资本则是从监管当局的视角看资本。
(2)经济资本具有更好的风险敏感性。监管资本是监管当局基于整个银行业的风险情况而划定的粗线条的最低资本足够要求,在统一的资本足够要求下,既或许显现资本足够率高达法定要求而仍不足够覆盖风险的情形,也或许显现对资产情况不错的银行的过高的资本足够约束。与监管资本对比较,经济资本更好地反应了特定商业银行的事实风险情况及资本真实需求,因此对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更好的敏感性。
(3)经济资本覆盖的风险规模更广。依据《新资本协议》规定,监管资本首要是覆盖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而我国《办法》规定监管资本首要是抵御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自此可见,监管资本覆盖的是商业银行面对的首要风险而非全部风险。普华永道的研究显示,经济资本治理覆盖的风险规模更为宽广,不仅包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还包含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等。
2.助推监管当局增强在风险计量、资本足够监管等方面能力建设
《办法》是我国监管当局依据商业银行资本治理能力和监管水平的事实情形,全面借鉴1988年巴塞尔资本协议和马上出台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策划而成,但是在风险敏感度、资本标准及计量等方面与《新资本协议》仍有适当的差距,对商业银行的分类也是粗线条的。与《办法》规定对比,经济资本治理激励商业银行开发适合自己的风险和资本计量模型,从长远看,与《新资本协议》的内部评级法的成长方向趋同。伴随我国商业银行及监管当局资本治理和监管水平的提升,经济资本将于我国商业银行中得到更大量的应用,这就对监管当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进监管当局增强对资本计量和资本足够监管技术等方面的追踪、学习,提高相应的监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