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经济贸易文章详细

普莱维什的保护贸易新论

外汇网2021-06-19 00:12:17 102
普莱维什的保护贸易新论简介

当代阿根庭著名经济专家普莱维什(R·Prebish)经济理论的核心是他的著名的“中心—外围论”,他的保护贸易理论和政策力争则是环绕这一理论展开的。

(一)中心—外围论

普莱维什的觉得国际经济体系事实上被分成了两个部分:少数工业化国家处在国际经济体系的中心,广大的非工业化低收入国家处在外围地带。他觉得,中心国家享受着国际分工的绝多部分好处,外围国家则差不多享受不足好处。

所以,普莱维什觉得,低收入国家假使依然依靠传统的比较利益原则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将永远无法清除自己的贫穷落后状态。

(二)旧的国际分工格局是低收入国家经济落后的首要原因

普莱维什觉得,低收入国家深陷了一种受工业中心国剥削和控制的境地,该种局势的显现并没有是国际分工所产生的,而是受于旧的国际分工格局不合理所造成的。

他觉得,在旧的国际分工格局下,低收入国家经济承受三个方面的侵害:

(1)得到投资多部分利益的是资本输出国家并非是资本输入国家。

(2)出口生产的专业化(比如只出口初级产品)影响了经济落后国家的成长。

(3)经济落后国家的贸易条件长期恶化。普莱维什表示:“在这个格局中,并无新兴国家工业化的地位。”

(三)低收入国家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

他以英国1876~1938年的进出口统计资料为基础做了如下分析:设定这60多年的英国进出口商品的平均价格指数分别代表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的世界价格,而且以1876~1880年的世界价格为100。60年后,1936~1938年世界平均初级产品价格已降为工业制成品价格的64.1%。

这就是说,低收入国家在19世纪70年代用一个单位的初级产品可以交换一个单位的工业制成品,到20世纪30年代,一个单位的初级产品只能换回0.641单位的工业制成品。

上述结果有悖常理:在价值规律调节下,单位产品的单价会伴随生产率的提升而持续下滑,生产率的改变则首要受科技发展水平的制衡。工业化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远远好于低收入国家,按理说工业品的单价水平就应越来越差于初级产品的单价水平。但是,普莱维什的计算结果却恰好与此相反。

普莱维什的分析数据发布后,引起世界各国的震动。为何按传统的比较利益原则执行的国际分工会让低收入国家的贸易条件持续恶化呢?一部分经济专家对此困难执行了分析,提出了下方几点解释:

1、科技进步的利益得不足平均分配。

传统理论觉得,当一项技术得到普及并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升后,技术进步的利益便会通过使产品价格减弱的方式,或者通过提升收入的方式,平均地分配到世界各国去。但事实却并不是这样。

现实的情形是:

1)中心国家通过广泛提升资本家和员工收入的方式获取技术进步的好处,产品价格差不多不变(假使收入提升的程度大于生产率提升的程度,产品价格还会上涨);

2)外围国家则是通过减弱产品价格的方式获取技术进步的好处,收入差不多不变。即便外围国家提升收入,也会受于差于生产率提升的程度而使产品价格趋于下滑。

假使没有国际贸易,两类国家技术进步的利益全将留在国内。有了国际贸易,则会受于两类国家价格水平的相反变动,使外围国家的贸易条件趋于恶化,所得技术进步利益的一部分通过商品交换流向了中心国家。

2、工业制成品价格的垄断性。各种产品的单价全将随经济周期的波动而波动,但波动的程度却很不统一。经济繁荣期间,工业制成品的单价会显现大程度上涨趋势。萧条期间,受于工业制成品价格的垄断性,比如通过企业裁人、限产以及大公司间的单价协议(卡特尔、托拉斯等)方式,维持价格水平不变,即便下滑,其程度也不会太大。

反观初级产品,尽管经济繁荣期间其价格亦在上涨,但萧条期间价格下滑的程度要比工业制成品严重得多。随经济周期的反复波动,初级产品的单价便显现了长期相对下挫的趋势。

3、工会组织的作用不同。中心国家的员工保护自己利益的意识较强,代表员工利益的工会组织独立于政府和公司董事会之外,为提升员工的收入,经常向资方施增强大的阻力。与此相对照,外围国家工会的力量则很弱小,很难对员工薪资的上行起到作用。

4、需求的收入弹性不同。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相对于收入来看的需求变动情形。比如,伴随民众事实收入的增长,对工业品(比如汽车、家电)的需求会有较大的增长,而对初级产品(比如棉花、粮食)的需求则增长较小。也就是说,工业品需求的收入弹性比初级产品要高。受需求增长程度的影响,工业品价格的上行程度必然会好于初级产品。

5、技术革新使原料的耗费减弱,各种初级产品的代用品被持续地发明出来。这也对初级产品市场产生较大威胁,形成低收入国家贸易条件长期恶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普莱维什的政策力争:利用保护贸易政策改观外围国家的被动处境

1、利用保护贸易政策改观需求弹性。

1)利用高关税和数量制约等措施,可以减弱进口工业制成品的需求弹性。

2)利用出口补助、出口退税等措施使出口产品价格便宜,可以提升初级产品的需求弹性。

2、利用保护贸易政策提升本国工业化程度,以彻底更改“外围”的地位。各国在国际经济体系中处在“中心国”依旧“外围国”,是以各国的工业化程度为划分标准的。民族工业在建立和发展初期很难经受外来产品的强大竞争阻力,自由放任的外贸政策将令把这些工业扼杀在摇篮中,所以,外围国家务必推行保护贸易政策 。

3、建立区域性共同市场,以利于外围国家的工业化发展。普莱维什力争低收入国家建立区域性共同市场,觉得这会导致两方面的好处:一个方面是值得使几个低收入国家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工业化国家的商品入侵;其他方面,共同市场内部的商品流动和商品竞争,有助于提升幼稚工业的动力和效率,可以弥补实行保护贸易政策所造成的某些负效应。

4、力争中心国家向外围国家放开市场。普莱维什觉得,外围国家的保护贸易政策“不会妨碍世界贸易的上涨速度。他表示,中心国家应当向外围国家放开市场,这会起到一种事实上的互惠作用:外围国家向中心国家的出口上涨后,跟随而来的便将是增长从中心国家的进口。由于外围国家外汇收入增长后,便会从工业国进口机器设备以提升本国的劳动生产率。

普莱维什的保护贸易新论评价

(一)保护贸易新论揭示了南北方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不平等本质。

(二)以保护贸易手段推动工业化进度的经济力争是合理的。

(三)普莱维什保护贸易新论的局限性

普莱维什觉得,旧的国际分工格局是低收入国家经济落后的首要原因。该种提法有失偏颇。客观地说,旧的国际分工格局的确存在很多不合理之处,它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低收入国家的经济成长,是致使低收入国家贫穷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它只然而是事物改变的外因,低收入国家要想真正彻底解脱贫困,首要应从本身内部找原因。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