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院外汇交易外汇投资文章详细

回顾当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

外汇网2021-06-18 23:38:05 209

汇外网 - 全球专业的黄金外汇门户导航行情资讯网站

欧洲货币体系中存在的冲突

存在的困难与冲突:

1.欧洲货币体系各首要成员国的经济发展不均衡

2.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存在局限性

3.欧洲货币单位确定的自身就孕育着冲突

4.欧洲货币基金未能建立

欧洲货币单位确定的自身就孕育着适当的冲突。欧共体成员国的实力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旦改变到一定程度,就要求对各成员国货币的权数执行调整。虽规定每隔五年权数变动一次,但若未能及时发现实力的改变或者发现了未能及时发现实力的改变或者发现了未能及时调整,通过市场自发地执行调整就会让欧洲货币体系暴发危机。

危机的直接原因——德国实力的加强

1992年9月中旬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发生的一场自二战后最严重的货币危机,其根本原因就是德国实力的加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力量的均衡。当时德国经济实力因东西德统一而大暴涨强,即使德国马克在欧洲货币单位中用马克表明的比例不高,但受于马克对美元汇率上升,马克在欧洲货币单位中的相对份额也持续提升。由于欧洲货币单位是欧共体成员国商品劳务交往和资本流动的记账单位,马克价值的改变或者说德国货币政策不仅能左右德国的宏观经济,而且对欧共体其它成员的宏观经济也会造成更大的影响。而英国和意大利经济则一直不景气,上涨迟缓,失业增长,他们需要实施低利率政策,以减弱企业借款成本,让企业增长投资,扩大就业,增长产能,并刺激居民消费以振作经济。但当时德国在东西德统一后,财政上显现了巨额赤字,政府担忧自此导致通胀,引起习惯于低通膨胀的德国人不满,暴发政治和社会困难。所以,通胀率仅为3.5%的德国非但婉拒上次七国首脑会议要求其降息的要求,反而在92年7月把贴现率升为8.75%。如此,过高的德国利息率引起了外汇市场显现抛售英镑、里拉而抢购马克的风潮,致使里拉和英镑汇率暴跌,这是92年欧洲货币危机的直接原因。

危机导火索——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脱钩

对德国利率提升首先做出反映的是北欧的芬兰。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自动挂钩,德国提升利率后,芬兰人纷纷把芬兰马克换成德国马克,到九月芬兰马克对德国马克的汇率连续下挫。芬兰中央银行为保持比价必须抛售德国马克买入芬兰马克,但芬兰马克仍狂跌不止,芬兰中央银行的德国马克有限,在9月8号芬兰政府忽然宣称芬兰马克德国马克脱钩,自由浮动。当时英法政府就深感困难的严重性而向德政府建议减弱利率,但德国觉得芬兰马克脱钩微不足道,婉拒了英法政府的建议,德国中央银行行长施莱辛格在9月11号公开宣称,德国绝不会减弱利率。货币市场的投机者得到这个消息后就把投机的目标肆无忌惮地转向持续坚挺的德国马克。

欧洲货币体系比价的首次调整

9月12号,欧洲货币体系内一直是软货币的意大利里拉告急,汇率一路下跌,跌到了欧洲货币体系汇率机制中里拉对马克汇率的最大下限。在该种情形下,尽管意政府曾在7日和9日先后2次提升银行贴现率,从12%提升到15%,同期还向外汇市场抛售马克和法郎,但也未能使局外缓和。9月13号意政府必须宣称里拉贬值,将其比价向下调整3.5%,而欧洲货币体系的此外10种货币将增值3.5%,这是从1987年1月12号以来欧洲货币体系比价的首次调整。到了此时,德国政府才出于保持欧洲货币体系的运行而做出细微的让步,于9月14号正式宣称贴现率减弱半个百分点,由8.75%降到8.25%,这是德国五年来的首次降息。

英意两国脱离欧洲货币体系

德国的这一举运承受美英法的高赞赏,但为时过晚,一场更大的风暴在英国的外汇市场上刮起。就在德国宣称降息的第二天,英镑汇率一路下挫,英镑与马克的比价冲破了三道防线高达1英镑等于2.78马克。英镑的狂跌使英政府乱了阵脚,于16日清晨宣称提升银行利率2个百分点,几小时后又宣称提升3个百分点,把利率由10%提升到15%。一天2次提升利率在英国近代史上是绝无只有的。英国做出该种失常之举的目的是要吸引国外短时间资本流入,增长对英镑的需求以平稳英镑的汇率。但是,市场的改变是微妙的,一旦信心动摇,大势已成,汇率变动趋势就很难遏阻了。

从1992年9月15号到16日,各国中央银行导入上百亿英镑的资金支持英镑,但也无济于事。16日英镑与马克的比价又由前一天的1英镑等于2.78马克跌向1英镑等于2.64马克,英镑与美元的比价也跌到1英镑等于1.738美元的最低水准。在一切机关用尽之后,9月16号夜间,英国财政大臣拉蒙特宣称英国退出欧洲货币体系并减弱利息率3个百分点,17日上午又把利率减弱2个百分点,复苏到原来10%的水准。意大利里拉在13日贬值之后,仅隔了3日又一次在外汇市场上处在危机,马克对里拉的比价又一次胜过了从新调整后的汇率下浮的界限,意政府为了挽救里拉下挫花了价值为40万亿里拉的外汇储备终未奏效,只好宣称里拉退出欧洲货币体系,让其自由浮动。欧共体财政官员召开了长达六小时的紧急会议后宣称答应英意两国临时脱离欧洲货币体系,西班牙比赛塔贬值5%。从1987年1月到1992年9月,五年多时期内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只执行过一次调整,而在92年9月13号到16日,三天之内就执行了二次调整,可见这次欧洲货币危机的严重性。

欧洲货币风暴的平复

直到1992年9月20,法国公民投票通过了其中心思想是把在文化政治上仍有很大差别的国家建立成一个近似欧洲合众国的政治实体,其成员国不仅要运用同一种货币,而且还得奉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的《马斯特赫条约》,才使欧洲货币风暴临时平复下来,英镑、里拉趋向贬值后的均衡的状态。

欧洲货币危机的教训

这场货币危机有不少深刻的教训,仅就保证香港金融市场平稳来说,也有重要的启示,这就是要增强国际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和配合。西欧金融九月风暴,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欧共体首要工业国家货币金融政策的不协调。当时德国在其经济实力持续加强,马克坚挺的情形下,还偏执于本国利益,不顾英意两国经济一直不景气,而为了他们本国经济发展要减弱利率的要求,不仅婉拒了七国首脑会议要求其降息的号召,反而提升利率。在芬兰马克被逼与德国马克脱钩的情形下,还意识不足保持欧洲货币体系运行机制的急切性,甚至公然宣称其绝不会减弱利息率。等到外汇市场风暴骤起,才宣称将其贴现率减弱半个百分点,但这只能给外汇市场上的投机者以如此的预期,即他们觉得德国以往提升利率是为了压抑通胀,当下减弱利率仅仅是对通胀的让步。诚然,这场危机的过错不能全部归罪于德国,然而,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一体化、世界化的今天,即使各国间各种经济冲突日益加重,但任何国家都不能一意孤行,各国只能在合作与协调中才可求得平稳的成长。世界正在朝着国际合作与政策协调的方向发展,这一趋势当下已经形成不可扭转的潮流。所谓政策协调就是要对某些宏观经济政策执行共同的调整,对相互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执行联合的干预,以高达互助互利的目的。这首要是受于各国经济政策的溢出效应(spill-overeffect),即一国所采取的政策往往会影响其它国家的经济运行。自此,各国采取协调的经济政策就会促进世界经济的成长,而各行其是,往往会造成不利的后果。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