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南模式
外汇网2021-06-18 23:22:16
69
什么是苏南模式 苏南模式,一般是指江苏省苏州、无锡和常州(有时也包含南京和镇江)等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达到非农化发展的方式。苏南地区位于太湖之滨、长江三角洲中部,人多地少,但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苏南地区毗邻上海、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发达的大中工业城市和市场,水陆交通便利。苏南地区的农民与这些大中城市的产业员工有紧密的联系,接受经济、技术辐射能力较强。同期,苏南地区依旧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祥地。早在计划经济期间,苏南地区就有搞集体经济的传统和基础,为发展乡镇企业积攒了宝贵的经济和必要的资金。苏南地区通过发展乡镇企业,走的是一条先工业化,再市场化的成长路径;温州模式则通过发展个体民营企业,通过市场化来促进工业化。两种路径的形成各有其主客观原因。 苏南模式的历史回顾 早在1958年人民公社化期间,苏南多地在集体副业基础上办起了一批社队企业,首要为本地农民供应简单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到20世纪70年代,这些小型社队企业渐渐发展形成农机具厂,为集体制造一部分农机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将对社队企业发展的清晰支持,促使社队企业步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它们利用这一地区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抓住市场空隙,快速壮大起来。改革放开初期,上海大批技术员工节假日到苏州、无锡等地,给苏南导致了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所以,有记录以来的积攒和接受上海的辐射为苏南地区工业化的启动创造了不错的条件,而当时的匮乏经济,以及一部分偶然原因,如80年代中期的信用扩张,对工业化的成长也起了助推作用。到1989年,苏南乡镇企业创造的价值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已经占到了60%。 苏南模式的首要特质 1、农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乡镇企业。2、乡镇企业的所有制结构以集体经济为主。3、乡镇政府主导乡镇企业的成长。 苏南模式的评价 苏南地区采取以乡镇政府为主组织资源方式。政府出面组织土地、资本和劳活力等生产资料,出资办企业,并由政府指派所谓的能人来担任企业主管。该种组织方式将能人(企业家)和社会闲散资本结合起来,迅速逾越和资本原始积攒阶段,达到了苏南乡镇企业在全国的领先发展。不可否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初期,政府直接干涉企业,动员和组织生产活动,具有速度快、成本低等优势,因此形成首选形式。如此做的好处是:1、乡镇企业可以从不多的社区积攒中获取原始资本,并可以依靠“政府信用” 从银行获得贷款,还可以无偿或低成本占用社区内的土地资源,廉价运用社会区内的劳活力,进而导致创业成本的节约。2、地方政府可以利用其身份和信誉,为企业获得计划外的原料,促进产品销售和处理商务纠纷,并帮助管理人士规避来自于财产转移和国家政策歧视方面的风险,这也是很多民营企业宁愿放弃部分财产控制权和收益权,争当集体企业的一个首要原因。3、政府组织资源,企业范围一般比较大,可以生产一部分资本密集型的产品。4、在乡镇企业发展初期,民众的产权意识、竞争观念比较淡薄,平均主义思想严重。此时兴办社区成员名义所有、地方政府事实控制的集体所有制企业,社会比较容易接受。另外,政企关系不明、社区成员共担风险的特性,客观上也使社区政府和企业制定人敢于大范围举债,上一部分技术含量高但风险大的项目,使苏南地区在产业结构高级化、企业组织范围化方面领先温州地区。但该种模式导致的长期结果是,集体资源实质上形成政府的资源,个人的财产权得不足应有的尊重,私营经济、基层企业家的力量得不足发展,市场动力长期承受抑制。在苏南,由乡村集体支配资源,它们同期也是财富积攒的主体。而在温州,由个人积攒财富和支配资源。有人觉得苏南模式是资源共享,但如何保证在资源分享前提下的共享,是一个重要困难。这是由于,假使不能保证绝大部分人都能分享到资源,那就是少数人独享资源。苏南模式是“地方政府公司主义模式”、“能人经济模式”和“政绩经济模式”,本质上是“政府强劲干预模式”。有学者把苏南村乡镇政权对乡镇企业的事实干预和控制看作是一种乡镇的“地方产权制度”、实际上存在着政企不分的困难,同期造成低激励和负激励效应。但改革初期大批经济空隙的存在为包含苏南地区以内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给予了历史机遇,致使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苏南地区政府强劲干预模式获得了辉煌的成果。那段时间,企业的部分利润被用来建学校、建乡村养老院,农地也被集中到种田大户。政府干预的结果,使乡镇企业承受了大批社会政府职能和“公共企业家”职能。即使该种结果在一段时期内或许是积极的,但政企不分的集体产权制度计划的隐患最终受于外部宏观环境和竞争环境(如买方市场的显现)的改变而致使苏南经济滑坡,民众对苏南模式开始提出了疑问。企业制度创新的活力一般有两种:一是“利益导向”,二是“危机导向”。苏南模式的制度创新基本是出于危机导向,是迫于经济事态的要求。但受于政府利益的存在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方式,改制远不是一帆风顺。1998年,伴随我国进入买方市场和国际经济环境的改变,经济空隙的数量、形式和分布发生了本质改变,使在与一个空隙中生存的企业遇到从来没有过的竞争,苏南乡镇企业历经了首次改制。当时的做法大多是把乡镇企业改成集体控股的企业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但这次股份合作制化以后,乡镇村的地方产权制度困难依然存在,政企不分的弊端依然没有根本的改善。受于设置“不可分配给个人的集体股”以及地方政府通过集体股掌握决策权等做法,地方产权制度以此外一种形式制度化和合法化了。首次改制仍未高达建立起企业内部治理规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或者说,产权清晰了,但集体控股的存在又产生了新的政企合一,致使很多县市在考虑执行必要的“二次改制”。二次改制的方向是政企分开,打破地方政府的地方产权制度,确立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市场中的自主地位,以及私人作为独立产权主体的地位。二次改制的实质是让市场内生的成长力量发挥作用。二次改制转移出来的乡镇企业的社会政策职能需要政府来承受。自此显现一种趋势,那就是苏南的经济路径将与温州模式的趋同。也就是说,事态的成长或许致使根本没有独立的“后苏南模式”。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推荐文章
- 黑马在线:均线实战利器 8451 阅读
- 短线交易技术:外汇短线博弈精讲 3826 阅读
- MACD震荡指标入门与技巧 3983 阅读
- 黄金操盘高手实战交易技巧 4306 阅读
- 做精一张图 3072 阅读
热门文章
- 港币符号与美元符号的区别是什么啊? 23755 阅读
- 我国各大银行汇率为什么不一样啊? 14066 阅读
- 越南盾对人民币怎么算的?越南盾对人民币汇率换算方法是什么 9704 阅读
- 百利好环球欺诈,不给出金,无法联系。 9105 阅读
- 黑马在线:均线实战利器 8451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