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发展战略
正文
相关人民生活消费的全局性、长期性困难的总谋划和总方针。包含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阶段、战略着重和战略对策等内容。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的消费战略指导思想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产与消费的同一性原理,把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作为整个经济活动的最高目标和最终目标;破除自然经济和小生产者封闭式的消费观,树立商品经济的、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放开式的消费观;提倡合理消费,积极引导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在国民经济良性循环中的作用。 消费发展战略目标是指人民生活将要高达的范围与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生活消费发展的总战略目标。在每个历史阶段上,又有从属于总目标的具体目标。小康生活水平是中国人民生活在20世纪末将要高达的战略目标。战略目标既有量的规定性,又有质的规定性;既有物质的方面,又有精神的方面 依据消费发展总战略目标在各个历史阶段上达到程度的不同,可以将消费发展的总过程区分为不同的战略阶段。中国人民生活消费的成长过程,大体历经四个战略阶段:饥寒阶段、温饱阶段、小康阶段、富有阶段。在每个大的阶段中,又可划分若干小阶段。这些阶段的划分有相对性,它们互相渗透。比如,在小康阶段,既有继续处理前一阶段上仍未处理的一小部分人的温饱困难,又有使一部分人的生活高达富有水平、完成下一阶段上的一小部分任务。 在消费发展的每个战略阶段上,既要全面安排生活消费的方方面面,又要着重处理适当的困难,这些困难就是消费发展的战略着重。伴随战略阶段的推动,战略着重也发生改变。在温饱阶段上,吃、穿、用困难是着重。在小康阶段,住房困难和服务的社会化将形成新的着重。 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和服务业,破除平均主义,合理分配国民收入和消费基金,改观流通环节,维持零售物价的合理升降与基本平稳,是处理中国人民生活困难的战略对策。其中,最首要的是生产的成长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务必使消费与生产互相促进、协调发展。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使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水平日益提升。 在西方国家,尽管没有消费发展战略的提法,但在不少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和计划中都有居民生活消费的内容,如日本的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中,规定了居民收入和消费在计划期中将要高达的目标,这实质上也是一种消费发展战略。配图
有关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