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金融金融理论文章详细

过度反应理论

外汇网2021-06-18 22:43:57 57

过分反映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

金融学的四大研究成果,即过分反映理论(Overreaction Theory)、视野理论(Prospect Theory)、后悔理论(Regret Theory)及过分自信理论(Overconfidence Theory)。

什么是过分反映理论

过分反映理论是西方投资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表明了市场总是会显现过分反映的现象,民众受于一连串的情绪与认知等心理原因,会在投资过程中表现出增强的投资心理,进而致使市场的过分反映。

过分反映理论的非理性原因

经典的经济学和金融理论觉得,个体在投资活动中是理性的。他们在执行投资决策时会执行理智的分析,当股票价格差于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时,投资人开始购入股票;而当股票价格好于上市公司的内在价值时,开始出售股票。证券市场也自此形成了一种价值投资的氛围,但事实并不是这样。投资领域中存在着价格长期严重偏离其内在价值的情形,首要原因是上市公司将来的价值自身具有很多未知性,正是受于该种未知性导致了投资人的心理上的非理性原因,投资人共同的非理性投机形成了市场的大涨和崩盘现象。

过分反映理论的首要内容

耶鲁大学的Robert Shiller教授是这一领域的专家。他在2000年3月出版了《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一书,将当时一路涨升的股票市场称作“一场非理性的、自我驱使的、自我膨胀的泡沫”。一个月后,代表所谓美国新经济的纳斯达克股票指数由最高峰的5000多点跌向3000点,又经历近两年的下挫,最低跌向1100多点。互联网泡沫相似于荷兰郁金香、南海公司泡沫,在投资领域中屡见不鲜。为何民众总会重犯同样的错误呢?Robert ShiUer觉得:人类的非理性原因在其中起着首要作用,而历史教训并没有足够让民众变得理性起来,非理性是人类根深蒂固的局限性。Shiller教授曾在一个研究中发现: 当日本股市到顶时,只有14%的人觉得股市会大跌,但当股市大跌以后,有32%的投资人觉得股市还会大跌。投资人一般是对于近期的经验考虑过多,并从中推导出近期的趋势,而很少考虑其与长期平均数的偏离程度。换句话说:市场总是会显现过分反映。

Richard Thaler和Werner De Bondt在1985年的一个研究中发现,投资人对于受损失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悲观,而对于获利的股票会变得越来越乐观,他们对于有利于消息和利空消息全将表现出过分反映。当牛市(bull market)到来时,股价会持续上涨,涨到让人不敢相信,远大超出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而当熊市(bearmarket)到来时,股价会持续下挫,也会跌到大家无法接受的程度。除了从众心理(herd mentality)在其中起作用外,仍有人类非理性的情绪状态,以及自此造成的认知偏差。当市场连续上涨时,投资人看好于越来越乐观。由于事实操作造成了盈利,该种成功的投资举动会加强其乐观的情绪状态,在信息加工上将产生选择性认知偏差,即投资人将对有利于消息过于敏感,而对利空消息麻木。该种情绪和认知状态又会增强其举动上的购入操作,形成一种相互增强效应:当市场连续下挫时,情形刚好相反,投资人会越来越悲观。由于事实操作造成了亏损,该种失利的投资操作会增强其悲观情绪,同样也产生了选择性认知偏差,即投资人将对利空消息过于敏感,而对有利于消息麻木。因此,市场也就形成了所谓的过分反映现象。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