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会计审计文章详细

重要性水平

外汇网2021-06-17 23:28:56 104
简介

一般来看,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明的会计信息错报与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报错弊未被揭露足够影响会计信息运用者的分析或者决策。只有在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对会计报表真实性、公允性发表意见”的情形下,才需要确定重要性水平。

在计划审计工作时,cpa应该确定一个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以发当下金额上巨大的错报。cpa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需要考虑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审计目标、财务报表各类目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变动程度。同期,还应该从性质和数量两个方面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AR)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原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AR)=固有风险(CR)*控制风险(CR)*检查风险(DR)

现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 = 巨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有关文献

中国审计录得2005 年6 月8 日 重要性水平应用中的几个困难 刘力云 重要性水平是财务审计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概念。重要性水平的应用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对于科学地策划审计计划、确定抽查的样本范围和提出审计评价意见都有重要影响。如 何恰当理解和应用重要性水平对于提升审计效率,防范审计风险举足轻重。 近期一段时间,一部分地方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士在贯彻落实《审计机关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 评价准则》过程中,在重要性水平的确定和分配、在审计评价时如何运用重要性水平等等方面, 都不同程度地遇到了一部分困难。下方就针对这些困难,谈一部分个人的观点。 应用重要性水平的前提条件 一般来看,重要性水平是指用金额额度表明的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该错弊未被揭露足 以影响会计信息运用者的分析或者决策。只有在确定的审计目标是“对会计报表真实性、公允性 发表意见”的情形下,才需要确定重要性水平。目前,我们审计机关开展的审计业务类型很多, 包含预算实施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仍有其余类型的审计,但不论何种审计业务类型,只要审计 目标中包含了要对报表及其会计信息真实性发表评价意见,就要应用重要性水平。重要性水平这 一概念,不适用于以合法性和效益性为审计目标的审计项目。 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只有一个 在与一个年度,被审计单位或许有很多会计报表,比如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等。 应当注意的是,对于同一年度的会计报表,只能有一个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也就是说,对于这一个年度的被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来看,能够接受的会计信息错弊的严重程度标准只有一个,也只能有一个。由于所有报表上的会计信息均为相互联系的,不同的会计报表导致对同样的一部分 信息执行了不同角度的归纳,反应了不同方面的信息而已,对于同样的信息不能规定不同的分析 标准。 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士可以应用不同的方法和计算基础,对同一被审计单位的会计报表确 定出不同的重要性水平,但审计人士务必做出选择,将其中一个较低者作为本轮审计报表层次的 重要性水平,以便该重要性水平能够涵盖利用其余方法和其余条件下证实的重要事项。当前,一 些审计组在为审计项目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对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分别确定重要性水平,产生 对同一个单位的同一次审计确定了两个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这是不正确的。 确定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 运用什么样的方法来确定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首要取决于该种方法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 不是科学的、恰当的。我们一般运用的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首要有两种,即固定比率法和变动 比率法。但这并没有是说,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只有如此两种。在事实工作中,审计人士应该运 用专业分析,充分考虑被审计单位的内外环境、报表运用者的需求以及影响重要性水平的原因,选择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只要审计人士能够有充分的理由证明运用该种方法确定的重要性水 平是恰当的,该种确定重要性水平的方法就是值得运用的。比如,一部分世界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 在审计计划阶段运用一套相似于个人所得税计算体系的复杂的重要性水平计算方法,他们首先在 被审计单位的总资产和总收入中选取一个较大者作为基数,然后将基数分成不同的区段,各个区段依照不同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计算乘积, 最后对这些乘积执行加总,得出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该种方法显然不属于我们所介绍的一般意义上的固定比率法和变动比率法。如何确定账户和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取决于审计人士的专业分析 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人士确定账户和交易层次审计程序的重要根据。对账 第1页 共2页 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可以采取分配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办法确定,也可以采取不 分配的方法单独确定。 究竟怎样确定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取决于审计人士的专业分析。 采取分配的方法时,分配的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账户,损益表一般不参与分配。理由有二,一是所有损益表上账户记录的业务,差不多都能在资产和负债账户记录的业务规模内得到反应;二 是损益表的账户一般情形下都要详查。 即便在采取分配法的情形下,资产负债表各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之和也不一定要等于 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我国的很多审计学教材中之所以作出“各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 之和应等于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如此的表明,是出于对我国会计环境的考虑,强调应用审慎性 原则的结果。实际上,资产负债表各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之和究竟应当限定在什么样的范 围之内,伴随不同国家的不同审计机关对于审计实践的要求不同,规定也不同,有的甚至完全取 决于审计人士的分析。比如,美国审计署的财务审计手册中就清晰规定,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 性水平就是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 1/3。 即便在要求 “各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之和应等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 的情形下,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账户所分配的重要性水平之和实际上也是会计报表层次重 要性水平的两倍。其道理在于,复式记账体系下,一笔业务的错误记录,一定会致使起码两个或 两个以上账户的错报。 务必用总的错误数与重要性水平对比较执行评价 除了在计划审计和实行审计过程中确定抽样范围时要应用重要性水平之外,在执行审计评价 和数据时也要应用重要性水平。审计数据阶段应用重要性水平应注意的一个困难是,务必用总的 错误数与重要性水平对比较,才可得出审计结论。实践中,审计人士经常直接将样本审查中发现 的错误数执行总览,并根据该总览错误数与重要性水平对比较的结果来选择审计评价意见类型,该种做法会大大低估总的中的错误数,进而产生审计评价结论的错误,因此是不正确的。审计人士应当用样本审查结果来推断总的情形,即用样本审查的错误率,推断总的中的错误数,然后用总的的错误数与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执行比较得出审计结论。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