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波浪理论
波浪理论(WavePrinciple)的创立者—拉尔夫.纳尔逊.艾略特(R.N.Elliott)提出社会、人类的举动在某种意义上呈可认知的型态(Patterns)。利用道琼斯工业平均(DowJonesIndustrialAverageDJIA)作为研究工具艾略特发现断改变的股价结构性型态反应了自然和谐之美。依据这一发现他提出了一套有关的市场分析理论精炼出市场的十三种型态(Pattern)或谓波(Waves)在市场上这些型态重复显现但是显现的时间间隔及程度大小并没有一定具有再现性。尔后他又发现了这些呈结构性型态之图形可以连接起来形成同样型态的更大的图形。如此提出了一连串权威性的演译法则用来解释市场的举动并特别强调波动原理的预期价值这就是久负盛名的艾略特波动理论。
(1)股价指数的上升和下挫将令交替执行;
(2)助推浪和调整浪是价格波动两个最基本型态,而助推浪(即与大市迈向统一的波浪)可以再分割成五个小浪,一般用第1浪、第2浪、第3浪、第4浪、第5浪来表明,调整浪也可以划分成三个小浪,一般用A浪、B浪、C浪表明。
(3)在上述八个波浪(五上三落)完毕之后,一个循环即告完成,行情将进入下一个八轮浪循环;
(4)时间的长短不会更改波浪的形态,由于市场仍会依照其基本型态发展。波浪可以拉长,也可以缩细,但其基本型态永恒不变。
总之,波浪理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八浪循环”。
波浪的形态
那么,如何来划分上升五浪和下挫三浪呢?一般说来,八个浪各有不同的状况和特性:
第1浪:(1)差不多二分之一以上的第1浪,是属于营造底部型态的第一部分,第1浪是循环的开始,受于这段行情的上升显现在空头市场下跌趋势后的反弹和反转,买方力量并没有强大,加之空头继续存在卖压,所以,在此类第1浪上升之后显现第2浪调整回跌时,其回档的程度往往很深;(2)此外二分之一的第1浪,显现在长期横盘完成之后,在这类第1浪中,其行情上升程度较大,经验看来,第1浪的升幅一般是5浪中最短的行情。
第2浪:这一浪是下挫浪,受于市场人员误以为熊市仍未终结,其调整下挫的程度相当大,差不多吃掉第1浪的升幅,当行情在此浪中跌向靠近底部(第1浪起点)时,市场显现惜售心理,抛售阻力渐渐衰竭,成交量也渐渐缩减时,第2浪调整才会宣布终结,在此浪中经常显现图表中的转向型态,如头底、双底等。
第3浪:第3浪的上涨趋势往往是最大,最有暴发力的上升浪,这段行情连续的时间与程度,经常是最长的,市场投资人信心复苏,成交量大幅上升,常显现传统图表中的击穿讯号,比如裂口跳升等,这段行情行情非常激烈,一部分图形上的关卡,非常轻易地被穿破,尤其在击穿第1浪的高位时,是最强烈的买进讯号,受于第3浪上涨趋势激烈,经常显现“延长波浪”的现象。
第4浪:第4浪是行情大幅劲升后调整浪,一般以较复杂的型态显现,经常显现“倾斜三角形”的行情,但第4浪的底点不会差于第1浪的顶点。
第5浪:在股市中第5浪的上涨趋势一般差于第3浪,且经常显现失利的情形,在第5浪中,二,三类股票一般是市场内的主导力量,其升幅常常大于一类股(绩优蓝筹股、大型股),即投资者士常说的“鸡犬升天”,此期市场情绪表现相当乐观。
第A浪:在A浪中,市场投资者士大部分觉得上升行情仍未扭转,此时仅为一个临时的回档现象,事实上,A浪的下挫,在第5浪中一般已有警示讯号,如成交量与价格行情背离或技术指标上的背离等,但受于此时市场仍较为乐观,A浪有时显现平势调整或者“之”字型态运行。
第B浪:B浪表现经常是成交量不大,一般来说是多头的逃命线,但是受于是一段上升行情,很容易让投资人误以为是另一轮段的上涨趋势,形成“多头陷阱”,很多人员在此期惨遭套牢。
第C浪:是一段损坏力较强的下挫浪,下跌趋势较为强势,降幅大,连续的时间较长久,而且显现全面性下挫。
从以向上瞧来,波浪理论疑似颇为简单和容易运用,事实上,受于其每一个上升/下挫的完整过程中均包含有一个八浪循环,大循环中有小循环,小循环中有更小的循环,即大浪中有小浪,小浪中有细浪,所以,使数浪变得相当繁杂和难于把握,再加之其助推浪和调整浪经常显现延伸浪等改变型态和复杂型态,致使对浪的精准划分愈加很难界定,这两点组成了波浪理论事实运用的最大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