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货币政策或许是2021年的“镜像”
2022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数据公布,与一年前的202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数据对比,可以发现两次数据呈现镜像关系。
在2021年5月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数据中,面对持续上升的生产价格指数和美联储加息机会,中央银行表明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
而在2022年5月发布的一季度数据中,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关注点开始改变,表明要“紧密关注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同期“紧密关注物价困难”。
我们觉得,2022年货币政策或许是2021年的“镜像”,同期2022年债券市场恐怕也是2021的“镜像”。
货币政策在“以我为主”的同期,开始关注发达经济体
2021年初,伴随美国经济渐渐恢复,彼时市场担忧美联储会在2021年下半年开放减缩周期,将致使中国中央银行缩紧货币政策,对债券市场造成打击。
在202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数据中,中央银行对此忧虑执行了回应,表示“核心是把自己的事办好”,“以我为主”,觉得美联储加息以及美债收益率上涨对境内的影响可控,同期人民币汇率平稳,具有较强的汇率弹性。
在“以我为主”的总的思路下,中央银行在2021年7月到2022年1月阶段多次降准降息,而美联储在2021年11月开始taper,开放减缩周期,2021年中国货币政策与美联储迈出了总体独立的行情。
而今时美联储的加息趋势及程度大超市场预计,美债收益率也跟随迅速上涨,人民币也已经显现了较大程度贬值,可贬值空间持续压缩,完全无视海外中央银行和债券市场的局势很难连续。
所以中央银行在2022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数据中提议“紧密关注首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动,以我为主兼顾内外平衡”,其中“紧密关注首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调动”放在了“以我为主”以前,彰显出中央银行对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的重视程度。
中央银行开始紧密关注物价行情改变
2021年后,世界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升,受此影响境内生产价格指数也开始一路上涨,导致市场对通货膨胀的担忧。
在2021年一季度数据中,中央银行觉得当时的通货膨胀是“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上升或许阶段性推升我国生产价格指数,但输入性通货膨胀的风险总的可控”、“不存在长期通货膨胀或通缩的基础”,中央银行觉得生产价格指数高企是因为是海外的需求+海外供给+低基数效应导致,同期,中央银行觉得生产价格指数很难向CPI传播,所以不存在全局性通货膨胀。所以2021年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整体宽松,并没有太多担忧生产价格指数上涨的扰动,中国的CPI也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
如今低基数效应已经不复存在,但受世界流行病反复及俄乌矛盾影响,境内大宗商品价格及生产价格指数依然居高不下,大宗商品的单价上升并不是临时性困难,输入性通货膨胀风险必须引起许多重视。同期CPI也开始显现上涨阻力,粮食价格、猪肉价格阻力开始抬头,稳上涨发力后需求大约率会回弹上涨,这些原因的再加上均代表着境内CPI很难长期差于2%。
所以,在2022年,生产价格指数居高不下与CPI上涨阻力再加上,一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数据中,中央银行开始强调关注物价,维护物价平稳。
2022年债券市场或许也是2021年的“镜像”
在2021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数据中,中央银行对生产价格指数和美联储都不担忧;
但伴随诸多内外部原因的改变,在2022年一季度货币政策实施数据中,中央银行不仅开始关注发达经济体,同期也开始关注物价改变。
所以,我们觉得,2022年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是2021年的镜像:
2021年市场广泛预计中央银行偏紧,但事实上中央银行偏松;
2022年市场广泛期望中央银行宽货币,而事实上或许落空。
在2021年,受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始终“以我为主”,货币政策结合境内经济情形,坚持适度宽松的主风格,所以债券市场在2021年收益率连续下探,面临了一次牛市(我们在2021年3月提议“债牛已至”,详见附录)。
在2022年,受于中央银行开始关注发达国家经济体,同期紧密关注物价改变,压缩货币宽松的区域,增长宽货币难度,所以2022年债券市场与2021年也将出现现镜像关系,后续债券市场收益率大约率上涨。
就现在来说,当市场又一次预计宽货币、低资金利率长期化之时,与2022年1月末、4月中相似,依然是“债券市场卖点”。
风险提示: 政策推动差于预计;境内流行病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