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点评央行动态文章详细

管涛:全面、超预期降幅,新年降息背后三大信号不容忽视

外汇网2022-01-21 15:41:38 快审 526

尽管新一年里货币政策趋向宽松已是“明牌”,但一周之内,中央银行接连两次出手,速度之快、程度之大,依旧略超市场预测。中银证券世界首席经济专家管涛觉得,在经济下探的阻力下,这代表着中央银行已经开始落实“靠前发力”的政策手段,加紧做事,预测操作,走在市场曲线前面。管涛不答应市场上流传的“美联储加息以前是中国货币宽松的重要时间窗口”的讲法。他表明,任何选择都有好处有弊,要解决好接受自主性货币政策导致的后果。

正文

继星期一(1月17号)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和7日逆回购利率各向下调整10个基点后,星期四(1月20号)1年和5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也按计划向下调整。新年伊始,中央银行起步全面降息,首要有下方三层面的政策考量。


落实中央对稳上涨政策靠前发力的需求


2021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肯定中国经济发展和流行病防控维持世界领先地位,“十四五”达到不错开局的同期,也表示境内经济发展面对需求缩减、供给打击、预计走弱“三重阻力”,世纪流行病打击下,百年变局增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会议需求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多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平稳宏观经济的责任,有助于经济平稳的政策发力要适当靠前。

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冠状肺炎流行病打击,中央银行乐观运用数量与价格工具、总量与结构工具,支持抗疫工作和企业复产复工。从当年5月份起,伴随本土流行病传播差不多得到控制,转入流行病防控常态化,统筹流行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特殊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到期自然撤出,中央银行倒向以专款专用的结构性工具为主,如6月份创设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缓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规划。

即使是2021年下半年中央重提要解决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维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后,中央银行也是在持续运用结构性工具的同期,分别于7月和12月两次全面降准却没有全面降息,而导致在12月份有一次0.25个百分点支农支小再贷款专项贷款的定向降息。在维持MLF利率不变的情形下,当月1年期LPR利率也微调了5个基点。

依据星期一公布的报告,2021年中国经济事实上涨8.1%,两年复合平均上涨5.1%,经济连续平稳恢复。但是,从季度同比看,经济增速逐季下跌,三四季度同比增速接连跌出5%-6%的运行区间,彰显了经济下探阻力。与财政政策对比,货币政策可以相机选择,灵活性更强。故自去年末开始,中央银行降准降息举措密集出台,而财政部门首要出台了1.46万亿地方专项债额度提早下发和一部分给市场主体持续减税降费的安排,大招还要等3月份“两会”审议通过预算后才可出手。

中央银行在年度金融报告新闻公布会上表示,货币政策稳上涨要从三个层面发力,其中之一是要靠前发力,即加紧做事,预测操作,走在市场曲线前面。否则,“市场关切落空了,就不关切了,不关切就‘哀莫大于心死’,后面的事就难办了”。

这次全面降息甚至降幅略超预计,算是回应了2021年下半年迄今市场的广泛关切,有利于提升市场的信心,逆转预计走弱的态势,有利于减弱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改观经济恢复展望,促使资本市场稳定运行。本星期一至星期四,受降息消息提升,A股克服外围股市震荡的影响差不多收盘持平;陆股通接连四天总计净购入,日均成交额较上周上涨2.43倍;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和国内外交易价再创下三年半来的高峰。


反应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的有机结合


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稳上涨的七大政策时表示,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

从2020年7月末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一次提议完善宏观调控跨周期设计和调节以来,逆周期调节在具体经济工作部署中就再未被提到。直到2021年初“两会”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提纲中提议,要完善宏观调控政策系统,搞好跨周期政策设计,提升逆周期调节能力,才清晰跨周期是逆周期调节的补充而非替代。11月份,刘副总理公开发文中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宏观经济平稳性加强的成长,尤其要针对经济震荡,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接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一次提议了逆周期调控的工作部署。

12月末召开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第四季度例会更深一步表示,要加大跨周期调节强度,与逆周期调节相结合,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愈加主动有为,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强度。

而前期货币政策首要以结构性工具为主。如2021年下半年,新添3000 亿元支小再贷款额度,实行好两项直达实体经济货币政策工具的缓期工作,用好2000亿元再贷款额度支持区域协调发展,落实好碳减排支持工具,设立2000亿元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等着重行业、薄弱环节的支持。

中央银行在前述公布会上还提议,货币政策稳上涨的另两个发力点是,一要足够发力,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部分,维持总量平稳,避免信贷塌方;二要准确发力,既要迎客上门,还要主动出击。也就是说,下一步,中央银行既要更深一步运用和创新结构性工具(如年初清晰将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缓期支持工具转换为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且并入支农支小再贷款管理),还要充分发挥总量工具的作用。

近年来,中央银行一直强调尽或许长时间地维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空间。但正常的货币政策是资产而非负债,是留着用而非攒着看的。正由于在流行病应付中,中国财政货币政策均维持了克制,这不仅节约了政策弹药,还避免了全面通货膨胀。面对目前经济发展面对的内外部考验增多,加大宏观政策支持强度,有利于加强经济发展韧性,平稳宏观经济大盘。

相反,美国由于前期财政货币刺激火力全开,致使通货膨胀阻力死灰复燃。为避免通货膨胀预计脱锚,美联储必须加速货币减缩脚步。货币宽松撤出再加上财政刺激降低,恐会更深一步压抑美国经济恢复。依据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期,2022年美国经济上涨预计值被一次性向下调整0.5个百分点到3.7%。


体现大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态度


2021年11月份,美联储正式起步削减购债进度。伴随通货膨胀连续“爆表”,12月份美联储更是改口通货膨胀“临时论”,表明有机会2022年1月份加速削减购债,且点阵图表明2022年有机会加息三次。而且,此前披露的这次议息会议纪要愈加劲爆,表明会议还谈论了缩表事项,导致了最近美国股市震荡。

受通货膨胀上涨和货币减缩预计影响,2022年迄今,10年期美债收益率再次攀升,美中利差迅速收窄。截至1月19号,10年期美债收益率较上年末上涨31个基点,10年期美中国债收益率差收敛35个基点到90个基点。有人据此觉得,美联储加息以前是中国货币宽松的重要时间窗口。该种观点适合商榷。

中国一直强调大国货币政策对内优先,即基于境内上涨、就业和物价平稳情形实行货币政策操作,而不会过于斟酌外部经济政策和跨境资本流动的改变。诚然,任何选择都有好处有弊。我们也要解决好接受自主性货币政策导致的后果。2018年,中国迎着美联储四次加息并缩表的阻力三次降准稳上涨,10年期美中国债收益率差由年初的近百个基点降到年末的四五十个基点,人民币汇率再次跌倒7左右,就是一个异常典型的案例。

当前,中国民间货币不匹配改观、汇率双向震荡扩大、基础环球收支顺差,国内市场主体对于跨境资本流动和人民币汇率震荡的承受力和适应性增显著强,这为自主的货币政策给予了制度保障。事实上,从2018年迄今,无论人民币汇率升贬值,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该松松、该紧紧,除了启用逆周期因子、远期购汇外汇风险准备金、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系数等宏观审慎举措外,没有引进新的资本外汇管制举措。

而且,从可比口径的季度同比经济增速看,此次疫后中国经济恢复的高位在2021年一季度,美国在2021年二季度,反应了中国本轮流行病先进先出的差不多经济特质。2021年下半年迄今,美中两国经济增速均显现下探。美中货币政策从新分裂,根本原因不是两国经济周期错位,而是由于通货膨胀环境的不同。

目前,世界经济尽管连续恢复,但奥密克戎病毒变异,冠状流行病死灰复燃,世界经济恢复态势降低。正如2021年10月份环球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前景中表示的,一般情形下,中央银行能够不囿于临时性通货膨胀阻力,贸然缩紧货币政策。但假使通货膨胀连续上涨,通货膨胀预计改变的风险加大,那么或许需求通过缩紧货币政策来限制价格阻力,即便这会致使就业复苏得更慢。由于若等到就业事态转好后再缩紧货币政策,通货膨胀或许会以自我达到的方式上涨,这会损害货币政策公信力并增长未知性,牵累私人投资,致使就业恢复脚步减慢。相反,在通货膨胀阻力得到控制、通货膨胀预计仍差于中央银行计划、劳工市场任然不景气的情形下,货币政策可以持续维持宽松。

显然,目前美联储遭遇的是第一种情形,而中国中央银行遭受的是第二种情形。中国货币政策的底线在于避免产生物价广泛上升,以及刺激信贷和资产泡沫,并非是美联储的一举一动。我们既不会为了货币宽松而宽松,产生大水漫灌,也不会牺牲境内上涨和就业,与美联储维持同步。增长人民币汇率弹性,就是吸收内外部打击的“减震器”。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