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12月6号全面降准后,12月7号再迎结构降息。中央银行发布从12月7号起向下调整支农、支小再贷款3个月、6个月、1年期利率0.25个百分点,分别为1.70%、1.90%、2.00%。
结构降息的信号意义大于直接影响。降息的作用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节省资金成本,一类是刺激新添信贷。具体来说:
1)成本节约或远差于全面降准。截到2021年3季度,支小再贷款余额为9937亿元,支农再贷款余额为4747亿元,二者合计1.47万亿元,向下调整25bp将直接为银行节省资金成本37亿元,从节省资金成本看,相当于昨日定向降准节约成本150亿元的一半。但受于上次降准后,即使短端利率上下震荡,但是长端利率,如1年期同业存单利率约下滑了10bp附近,亦有利于银行成本下滑,若此次降准后中央银行缩表并没有快,对银行资金成本的下滑帮助或更大。因此结构降息节约成本或大幅差于降准。
2)在刺激新添信贷层面,其效果或许依然很难检验,以往两年支农贷款、支小贷款迅速上涨,同期承受银行机构普惠金融改革、信贷考核需求以及再贷款资金的共同影响,我们很难将每个原因独立开来执行计算。但适合关注的困难是,当前小微企业贷款利率已经差于一般贷款利率、新添小微企业贷款的量能已经显著降低,本轮准确降息的直接影响或许总体有限。
3)结构降息或难动员LPR调降。上一次再贷款利率向下调整是在2020年7月1号,当时中央银行向下调整再贷款、再贴现利率0.25个百分点,最多引起了市场对LPR调降的探讨,但最终确认当时的货币政策仍未偏宽松,也从其他角度表明从单一政策来说,该种准确降息的影响或许总体有限。
尽管直接影响有限,但是我们需求跳出这一政策自身去理解其出台的背景。在12月6号宣称降准后面,中央银行于12月7号又一次宣称准确“降息”,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以前,中央银行接连的宽松举动清晰了稳上涨已经从政策信号转为事实行动。12月6号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政策“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着力平稳宏观经济大盘”,稳上涨的意图也已经异常清晰。且从货币政策稳上涨放出的信号大小来说,再贷款<定向降准/定向降息<降准<降息。2020年7月结构降息发生在利率从低位开始正常化的过程中,全面降准降息没有再做,尽管疫后恢复仍不稳固。所以,我们觉得本轮降准后执行结构降息,一面是表达稳上涨、稳预计的决心,同期也放出了货币政策并不是大水漫灌的信号。我们预期2022年仍有降准机会,而降息的机会性也不消除,但顺序或许总体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