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经济经济知识文章详细

非排他性

外汇网2021-06-24 11:01:52 166
什么是非排他性

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不或许将婉拒为它支付费用的个人或厂商消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规模之外。也可以说,公共物品或服务不能由于婉拒付款的个人或厂商而停止,任何人也都不能用婉拒付款的办法来把自己所不喜欢的公共物品或服务消除在其享用规模之外。

受于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使其不能像私人产品一样生产和供给,一般只能无偿供应。一般,公共产品是由公共支出安排生产的。诚然,并不是所有由公共支出所生产的产品均为公共产品,也并不是只有政府才供应公共产品。比如,邮政或许仅仅由公共支出保持,但受于邮政业务既不具有非竞争性,又不具有非排他性,所以并没有是公共产品;同期,除政府以外某些社会团体也可以供应公共产品。

非排他性内涵的扩展

(1)没必要排他。当增长一个消费者未产生供给成本增长,不将对其余消费者的效用造成影响,这时就没有必要排斥不付费的消费者。

(2)排他成本太高。这和经典意义上的非排他性相同,一旦公共产品供给出来,很难排斥其余消费者“搭便车”,排他成本太高以至排他是低效的,甚至受于处理排他技术困难的成本太高致使很难从技术上做到排他。

(3)不应当排他。即便物品具有竞争性质,但从社会公平、道德伦理考虑不应当排他;或受于多增长消费者没有增长任何成本,排他产生总的效益的损失较小,在效率上不应当排他。

非排他性的特点

1.物品的非排他性是历史的、持续改变的。同物品的竞争性一样,物品的非排他性也是持续更改的。

(1)受于要素相对价值的改变,致使物品竞争性程度发生改变,进而也会致使排他性程度发生改变;原先不值得排他的物品变得值得排他,没必要排他的物品变得有必要排他。

(2)受于技术的进步,减弱了排他的技术成本,使原来不或许排他的变为或许。

(3)受于社会伦理价值观的改变,致使不应当排他的物品规模发生改变。如社会持续发展或许产生伦理道德标准提升,造成很多福利性公共产品。

2.非排他性致使物品的共用性。从消费者的角度看,一个物品是不是私人产品首要是看对该物品能否拥有完整的产权,一个人只要能够有效、方便地排斥其余人的运用,这一物品对这个人来看就是私人产品;相反,假使不能将其余人排斥在消费之外,即使支付了价格,也不会将该产品当作私人产品,起码可以看作准公共产品。所以,物品能否具有消费上排他性决定了物品是由个人运用依旧由一部分人共同运用,非排他性与共用性是统一的(闫龙飞,2006)。务必存在非排他性或者局部的非排他性,才可使物品共用。相反,非竞争性却和共用性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便物品具有很高的竞争性,只需增长成本同样可以使很多的消费者共用,比如自然资源等。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