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证券证券知识文章详细

债权凭证

外汇网2021-06-21 23:38:50 67

简介

债权凭证债权凭证

受于债权凭证是项新的规定,多地操作有所不同。依据浙江高院的规定,债权凭证是指在实施程序中,被实施人无财产可供实施,或现有财产经强制实施后仍不足清偿债务的,由实施法院向申请实施人发放的、用以证明申请实施人对被实施人尚享有债权的权利证书。实践中基本操作程序是:在实施期限届满前后,实施法院觉得被实施人无财产可供实施,或现有财产经强制实施仍不足清偿债务的,征求申请实施人意见后,制作、发放债权凭证,同期结束原判决的实施。在申请实施人有证据证明被实施人有财产可供实施时,权利人根据债权凭证向法院申请实施债权凭证中登记的权利。

特质

债权凭证债权凭证

1、债权凭证是法院在实施过程中发放的,它没有严格的审判程序。

2、债权凭证是在被实施人无财产可供实施,或现有财产经强制实施后仍不足清偿债务时发放的。

3、债权凭证是法院向当事人发放的法律文书,具有法律效力,在权利人有证据证明被实施人有履行能力时,可以依据该债权凭证直接向法院申请实施。

4、债权凭证的内容是债权人据以申请实施的法律根据。

从上可以看出债权凭证与实施中止极为类似,它的上述特质与实施中止的特质完全相同。但二者又有本质区别。

首要区别如下:

1、适用规模不同。实施中止适用规模广,任何性质案件只要显现应该中止情形,都适用实施中止,而债权凭证仅适用于金钱给付案件。如涉及人身权实施案件均不能发放债权凭证。

2、发放期限不同。对实施中止只要显现应该中止的情形,在任什么时候间内均可中止实施,不受实施期限的制约。而债权凭证原则上要在法定实施期限届满后发放,期限未满不能发放。

3、结果不同。债权凭证发放后案件结束实施,原判决效力被废止。债权人的权利以债权凭证上登记的内容为准。而案件中止实施后,实体权利义务未发生改变,仍依原判决确定的权利义务实施

4、发放条件不同,债权凭证原则上须申请实施人自愿申领,而实施中止法院可依职权发放。

从上可以看出债权凭证是在实施中止制度基础上发展而来而又完全不同于实施中止的一项全新的法律制度。

弊端分析

债权凭证债权凭证

债权凭证制度的出台曾一度被觉得是医治“实施难”的良方,但是受于它存在本质上的缺陷,它的弊端在实行不长时期内就暴露出来,首要体当下实体上、程序上和社会效果三方面上,具体如下:

1、实体上存在两项弊端。

(1)债权凭证制度缺乏法律和理论根据。依据“最高法院有关转发浙江高院的意见”表示,浙江高院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相关精神及《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人民法院实施工作若干困难的规定(试行)》而策划。但事实上不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依旧《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人民法院实施工作若干困难的规定(试行)》均无债权凭证的规定或相关精神。债权凭证制度是一种案件结束实施的制度。“民诉法”第235条规定,案件实施结束类型有:申请人撤消申请;据以实施的法律文书被撤消;作为被实施人的公民死亡无遗产可供实施;追索赡养费、抚养费、抚育费案件的权利人死亡;作为被实施的公民因生活问题无力偿还借款又丧失劳动能力的。这些规定都从责任自负原则出发,指明结束实施的基本条件是权利义务已经消灭。前两种类型是因权利被撤消消灭,第三、四种类型是因主体不存在而消灭。第五种是由于保护人道主义的需要而消灭。这些规定都以权利义务根本消灭为特质。而债权凭证是在权利义务尚存在的情形下、在被实施人暂无法履行的情形下发放的,不符合权利义务根本消灭的特质。有一种看法觉得民诉法仍有“其它应该结束实施的情形”规定。但是从结束实施是权利义务根本消灭的精神的出发,法院尽管可以对“其它应该结束实施的情形”列出愈加具体的类型,但是法院做出的规定也都务必符合权利义务根本消灭的特质,否则,就属越权的解释与做法,缺乏法律根据。

同样债权凭证亦缺乏理论根据。中国民诉法有关法律文书的称谓有着严格的界定,各种法律文书都有特定的含义。判决书处理实体困难,裁定书处理程序困难,决定书处理其它困难。债权凭证的显现从理论上打乱了法律文书的体系,使法律文书的内涵显现混乱。有一种意见觉得债权凭证的性质属公证文书,但法院作为公证文书的发放主体更是值得怀疑。所以债权凭证亦没有理论依据。

(2)债权凭证剥夺了当事人依法享有力争利息的权利。依据中国《合同法》等实体法的规定被实施人迟延履行的应该支付双倍利息,最高人民法院为此策划了“有关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困难的意见(试行)”。该意见第293、294条规定,迟延履行阶段的利息或迟延履行金自判决、裁定和其它法律文书指定的履行阶段届满的次日起计算;加倍支付迟延的债务利息按同期贷款利率计付的债务利息上增长一倍。而一旦法院发放了债权凭证,原已生效判决被法院结束实施,一方当事人据以要求对方履行的根据被撤消,申请实施人就不能根据上述规定要求对方当事人支付利息。受于法院发放债权凭证的举动,不可避免地侵害了申请实施人原先享有力争利息的权利。实践中为了对当事人原先享有的权利执行救助采取了一种做法是在债权凭证中直接注明利息依法计算或按双倍计算。对于依法计算,基于一方当事人据以要求对方履行的根据被撤消的同样道理,依法计算的结果是利息为零。而对债权凭证可直接赋予双倍计息的做法,又缺乏理论与法律上的根据。有一种看法觉得,实践中是先发债权凭证后结束实施,所以根据未被撤消,仍可按民诉法双倍计息。该种看法名义上看似有道理,但事实上是不或许存在的。由于从理论说,哪怕债权凭证允许发放,债权凭证与结束实施也务必同期执行。道理很简单,假使先发债权凭证后结束实施,在结束实施前发放债权凭证之后这个阶段内,申请实施人就享有双份权利,既享有依债权凭证的权利,同期也享有依判决确定的权利;假使先结束实施后发债权凭证,在结束实施后发债权凭证前这一时期内就彻底剥夺了申请实施人的权利。所以,债权凭证剥夺了当事人依法享有力争利息的权利,侵犯申请实施人的合法权益。

2、程序上存在两项缺陷。

(1)债权凭证的发放缺乏应有的程序。应当表示的是债权凭证的发放不仅是将原判决的内容照抄到债权凭证中的简单举动。它还要对被实施人的履行情形执行证实,将原来判决的金额扣除履行金额,最后在债权凭证中记载仍未履行金额,债权凭证的发放实属审判举动。但是受于债权凭证的发放是法院单方的举动,所以未经审判程序所作的审判举动,很难保证其公正性。也就是说债权凭证由实施人士合议或个人决定,常常产生记载金额的出错。这里并不是说实施人士主观上是马虎或是不公正的,而是指哪怕实施人士主观上非常公正,但受于客观上缺乏造成公正的必要程序,也会造成不公正的结果。由于债权凭证的发放从制度上表达不需要当事人参与,所以从理论上表达对被实施人或许已经部份或全部履行义务的情形、对申请实施人或许部份或全部放弃权利的情形就不或许查明。实践中很多法官为了查清当事人的履行情形,都通知申请实施人来询问实施情形,但受于没有另一方当事人的有利制衡,不能保证申请实施人陈述与举证的真实性。哪怕法院同期通知被实施人询问,受于法院在实施程序中着重强调的是申请实施人权利的达到,以及发放债权凭证自身程序的非规范性,也常造成认定的错误。自此司法实践常造成如此一种针对债对记载错误的凭证债权能否要承认其效力的“两难”情形:一面,假使承认原债权凭证具有法律效力,那么它就违悖了有错必纠原则,侵犯当事人合法权益;另一面,假使不承认债权凭证的效力,更侵犯了当事人的权益,从根本上动摇了债权凭证制度。

(2)实施期限自相冲突。首先,实施债权凭证的重要目的就是要提升实施效率,但债权凭证制度规定债权凭证的发放条件之一是实施期限届满,人为减弱实施效率。其次,中国实施法律要求实施案件务必在实施期限届满前实施完毕,而债权凭证却要求等到实施期限届满后再行发放。债权凭证制度的实行严重违背实施期限。

3、债权凭证制度的实行造成了不良的社会效果,表当下三方面:

(1)债权凭证没有更改民众对法院出具“法律白条”的认识。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里,广大群众甚至很多法官都觉得法院对实施案件中止实施是法院向当事人开具“法律白条”。多地法院渐渐以债权凭证代替实施中止,案件大批结束实施。法院系统内部尤其是法院领导逐渐形成债权凭证是处理“实施难”良方的意识。但反观广大群众,受于民众注重的是实施结果,而非实施措施,不管法律文书名称叫债权凭证依旧实施中止裁定书,民众都不会更改法院任然在开具“法律白条”的观点。同期受于法律文书名称的随意改变,更给当事人一种法院在糊弄人的感觉。影响法院形象和司法权威。

(2)债权凭证的实行增长了法院的工作量。依据民诉法第234条的规定中止实施务必查明的事实是如下之一:申请实施人表明答应缓期实施;案外人对实施标的提出有理由的异议;作为一方当事人的公民死亡需要等候继承人继受权义;被实施人暂无财产可供实施。法官查清该事实之一后执行合议、制作中止合议笔录和中止实施裁定书,最后归档。在权利人有证据证明被实施人有财产可供实施时再向法院登记或立案手续。与此对比较,债权凭证的办理一点也不简便。实施中止上述手续在办理债权凭证时一样也不能少,同期发放债权凭证还要解决笔录、制作结束裁定、填写内容繁杂的债权凭证。在制作债权凭证前又常要通知申请实施人核对债权数额。工作量比实施中止大暴涨加。

(3)债权凭证的实行增长诉讼成本。首先法院发放的债权凭证要便于携带、保存,自此增长法院制作债权凭证的工本费。有些法院以该工本费系实施的事实费用向当事人收取,将费用转嫁给申请实施人承受,在权利未达到时又增长一项费用,对申请实施人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其次,受于债权凭证只能发一份由权利人自己保管,这无疑增长当事人保管债权凭证的精力与负担。第三,假使债权凭证遗失或毁损,权利人又要申请公告注销,增长当事人的公告费用与时间。甚至或许使当事人的实体权利丧失。影响当事人权益的达到。

从上可以看出债权凭证弊端繁多,但力争并积极鼓吹债权凭证的人觉得,债权凭证尽管存在弊端,但优点亦显著,首要表当下四点:第一、债权凭证的实行对实施案件可以裁定结束实施,降低法院积案,减轻法院的社会阻力。第二、债权凭证的实行可以使债权人承受风险,是责任的回归。第三、债权凭证的实行可以避免债务人逃避实施,致使债务人早日主动履行。第四、当事人依债权凭证申请实施时无需办理立案手续,方便当事人。

1、对降低法院积案,减轻法院的社会阻力困难。首先实施积案的多少不是衡量法院与法官工作优劣的重要标准,甚至不是标准。对案件事实全额实施了多少除了跟法院的付出程度相关外,最根本的是受被实施人履行能力的制衡,一个社会经济基础不错,其案件相对也少,在进入司法程序案件的结案率必然也高;反之结案率必然也低。其次债权凭证没有更改法院事实的实施案件数量。也就是说,不管发债权凭证依旧中止实施裁定,在客观上事实全额与部份执结的案件数量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导致法院内部自行统计困难。如法院将发债权凭证的案件看为未结案,结果与实施中止统一;反之如将中止实施案件看为结案,则实施中止与发债权凭证的结果统一。所以债权凭证也好,实施中止也好,都没有更改实施的客观情形,这就是为何法院自觉得实施案件数量大大减弱而社会阻力任然如故的原因。

2、债权凭证可使责任回归当事人、又一次立案时无需办理立案手续方便当事人困难。这两项功能无意否认,但困难是采取如此一种实体弊端繁多、总的程序复杂又缺乏理性的制度,无异是舍本求末,既不经济也不公正。由一斑而盖全貌的做法实难可取。

3、债权凭证可以避免债务人逃避实施困难。该种说法更无从谈起,纯系信口雌黄。法院发放债权凭证后,案件已被法院推回当事人,法院已无实施职责。一面,法院在权利人又一次申请实施前,对当事人权利的达到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另一面,哪怕法院发现被实施人人已有财产,也无权主动再予实施,由于原判决已被结束实施。权利人的根据是债权凭证,对债权凭证,依法理也遵循不告不理原则。也就是说发债权凭证的结果不仅不能避免债务人逃避债务,相反,债权凭证常使被实施人逍遥法外。等权利人又一次申请实施时,丧失实施的机会性大暴涨加。

与实施中止的比较

1、实施中止的优点

与债权凭证对比较,实施中止优点显著,首要体现如下:

(1)实施中止制度有清晰的法律根据。中国“民诉法”已经列举了实施中止的几种情形,最高人民法院依据这个原则策划的《最高人民法院有关人民法院实施工作若干困难的规定(试行)》第102条对此作了愈加可操作性的解释与补充。实施中止根据清晰。

(2)实施中止不会侵犯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施中止导致临时停止对案件的实施,导致一个程序性困难,对案件的实体权利义务未作实体性变更,利息依原判决照算。

(3)实施中止不会显现金额错误。对当事人放弃的权利或已经履行的义务都可以在实施中体现,若金额有出入均可在实施完毕前得以纠正。

(4)实施中止不会增长诉讼成本。实施中止无须制作精美凭证,只须制作普通的裁定书,当事人无须特意保管。如遗失,当事人可凭复印件申请复苏实施。

2、影响实施中止制度重树的原因与对策分析

综上所述,实施中止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弊,债权凭证有百弊而无一利,但各级法院均置实施中止不用而另起炉灶,这就让人深思:法院有部门利益?法官素质差?答案均为否定的。法官经历多年来的政治和业务培训,整体素质已相对较高;实施中止与债权凭证自身就不含有经济利益,同期在法院实施收支两条线的情形下,法院与法官更无利益可言。究其原因,有二:

(1)实施中止本质不清晰。中国广大群众、法官甚至很多法院领导都有如此一种思想:案件进法院,法院应全额实施。否则实施员要么“无能”,要么“腐败”。“中止实施裁定书”成了“实施不力”、“法律白条”的标志。该种观点是中国要根除中止实施的思想根源。但是该种传统观念又是极其错误的。实施中止不仅不是法官“无能”、“腐败”的标志,相反实施中止反应了社会的成长规律,它实质是商业风险在实施中的反应。理由是:

第一、商业有风险。中国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水平低,被实施人的履行能力相对有限,尤其是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形下,商业风险大批存在,这就决定了被实施人的履行能力的不全,这个履行能力不因当事人提起诉讼的更改而更改。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实施案件不或许全部全额实施完毕。

第二、诉讼有风险。也就是说法院不或许查清被实施人的全部客观情形。一面中国法律仍未也不或许赋予法官完全查清客观情形的权力。另一面,因各种原因被实施人或许逃避或规避债务,相关机关也或许找出各种原因不协助法院的实施,法院也或许因本身人力、物力、财力的不足,无法查清被实施人的所有财产、债权、债务情形。要求法院做到案件实施结果与被实施人的客观情形相统一是不现实的。

第三、人道主义风险。最大程度达到债权人合法权益是法律的基本精神。但是各国法律在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同期,也都体现了保障被实施人人道主义的精神。对产生差于最低基本生活标准的任何实施措施。不得采取。为此,不可避免显现被实施人尚可生活,但案件不能实施的法律后果。

为此,树立部分案件甚至很多案件不能实施是正常的社会规律该种法律意识,极其重要。债权凭证尽管反应了停止实施必然性的社会规律,但它却割裂了法律的内在联系。如上述的实体、程序等存在的种种弊端,侵犯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而实施中止就是该种风险在法律上的最佳体现。自此法院应理直气壮、堂而皇之地坚持:凡符合法律不能实施的,就坚决中止实施。而非回避困难、躲躲闪闪、做着实质停止实施而拒不承认实施不能的客观现实。

(2)实施中止曾一度被滥用。依照民诉法规定只有显现了程序上的阻却或实体上暂无财产实施的原因,案件才可中止实施。但是受于传统上考核法院与法官的标准是案件数。自此法院与法官不能不追求结案数。又受于实施中止曾一度被统计为结案,自此当案件未能全部执结又不符合实施中止条件时,以中止实施来结案成了法官及法院无奈的选择。一大批不符合中止实施的案件被中止,自此广大群众对实施中止极其仇恨也就不难想象。

但是实施中止被滥用不能形成否认实施中止优越性的理由。由于权利被滥用属执法环境范畴,再好的法律假使没有好的法制环境,其效力全将大打折扣。为此法官不是另辟奚径,而是要增强司法监督,对不符合中止条件而中止的按违法举动给予追究,同期更改对法院工作的衡量标准。以此促进执法环境的改观。但无论一个制度的效力达到了多少,制度自身的优越性与其价值是难以置疑的。只要坚持好的制度,它的优越性就能持续表现出来。最后应当表示的是说实施中止具有优越性,并不是指其能够保证债权人权利的及时达到,而是说它是对客观现况的真实评价,该评价不会侵害权利人本该享有权利的最终达到。

债权凭证既不合法也不合理,应坚决摒弃;实施中止既合法又合理,它是对客观现况的真实评价。诉讼应稳固树立实施中止的观念,但中止实施应严格依法执行。[1]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