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证券证券知识文章详细

国际金本位制

外汇网2021-06-21 23:38:44 83

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以黄金作为国际本位货币的制度,其特点是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黄金可以在各国间自由输出输入,国际收支具有自动调节机制。。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施金本位制度,19世纪70年代以后欧元兑美元各国和日本等国陆续仿效,所以很多国家的货币制度渐渐统一,金本位制度由国内制度演变为国际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按其货币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以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基本简介

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货币金属执行流通的货币制度,它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各国广泛实施的一种货币制度。1816年,英国颁布了《金本位制度法案》,开始实施金本位制,促使黄金转化为世界货币。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称实施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陆续实施金本位制。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各国已经广泛实施了这一货币制度。

金币本位制的首要内容包含:①用黄金来规定货币所代表的价值,每一货币都有法定的含金量,各国货币按其所含黄金的重量而有适当的比价;②金币可以自由铸造,任何人都可按法定的含金量,自由地将金块交给国家造币厂铸产生金币,或以金币向造币厂换回相当的金块;③金币是无限法偿的货币,具有无制约支付手段的权利;④各国的货币储备是黄金,国际间结算也运用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从这些内容可看出,金币本体制有三个特点: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自由输出人。受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其所含黄金的价值就可维持统一,金币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的需要,进而起到货币供求的作用,不会发生通胀和货币贬值。受于黄金可在各国之间自由转移,这就保证了外汇行市的相对平稳与国际金融市场的统一,因此金币本位制是一种比较健全和平稳的货币制度。

首次世界大战前夜,各帝国主义国家为的预案世界大战,抓紧对黄金的掠夺,使金币自由铸造、价值符号与金币自由兑换承受严重降低,黄金的输出入承受严格制约。首次世界大战暴发以后,帝国主义国家军费支出猛烈增长,纷纷停止金币铸造和价值符号的兑换,禁止黄金输出人,从根本向上突破坏了金币本位制赖以存在的基础,致使了金币本位制的彻底崩溃。

实施历史

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

在有记录以来,自从英国于1816年率先实施金本位制以后,到1914年首次世界大战以前,首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实施了金本位制,而且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本位制。

1914年首次世界大战暴发后,各国为了筹集庞大的军费,纷纷发行不兑现的纸币,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金本位制跟随告终。

首次世界大战以后,在1924-1928年,资本主义世界曾显现了一个相对平稳的期间,首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都先后复苏到大战前的水准,并有所发展。各国企图复苏金本位制。但是,受于金铸币流通的基础已经遭到降低,不或许复苏典型的金本位制。当时除美国以外,其余大部分国家只能实施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这就是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受于不具备金币本位制的一连串特点,所以,也称为不完全或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该制度在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也渐渐被各国放弃,都纷纷实施了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这事实上是一种金汇兑本位制,美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允许其余国家政府以美元向其兑换黄金,美元是其余国家的首要储备资产。但其后受美元危机的影响,该制度也渐渐开始动摇,到1971年8月美国白宫停止美元兑换黄金,并先后两次将美元贬值后,这个残缺不全的金汇兑本位制也崩溃了。

特点作用

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度的特点和作用】

(1)黄金充当了国际货币,是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这一期间的国际金本位制度是建立在各首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都实施金铸币本位制的基础之上,其典型的特质是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兑换,以及黄金自由进出口。受于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金币的面值与黄金含量就能始终维持统一,金币的数量就能自发地满足流通中的需要;受于金币可以自由兑换,各种金属辅币和银行券就能够平稳地代表一定数量的黄金执行流通,进而维持币值的平稳;受于黄金可以自由进出口,就能够维持本币汇率的平稳。所以一般觉得,金本位制是一种平稳的货币制度。

尽管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基础是黄金,但是事实上当时英镑代替黄金实施国际货币的各种职能。英镑的持有人可以随时向英格兰银行兑换黄金,而且运用英镑比运用黄金有很多方便和优越的地方。当时英国依靠它的“世界工厂”的经济大国地位和“日不落国”的殖民统治政治大国地位,以及在贸易、海运、海上保险、金融服务方面的优势,使英镑形成全球普遍运用的货币;使伦敦形成世界金融中心。当时的国际贸易中,大部分商品以英镑计 价,国际结算中90%是运用英镑,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国际储备是英镑并非是黄金。在伦敦开设英镑账户,可以得到利息,而储存黄金则非但没有利息,还要付出保管费用,持有英镑比持有黄金既方便又有利可图,所以有的西方经济学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国际金本位制度称作英镑本位制度。

(2)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的含金量比例决定。由于金铸币本位条件下金币的自由交换、自由铸造和黄金的自由输出入将保证使外汇市场上汇率的波动保持在由金平价和黄金运输费用所决定的黄金输送点在内。事实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首要国家货币的汇率平价从1880—1914年间,35年内一直没发生变动,从未增值或贬值。所以国际金本位是严格的固定汇率制,这是个重要的特点。

(3)国际金本位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机制。即英国经济专家休漠于1752年最先提出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为了让国际金本位发挥作用,尤其是发挥自动调节的作用,各国务必遵守三项原则:一是要把本国货币与一定数量的黄金固定下来,并随时可以兑换黄金;二是黄金可以自由输出与输入,各国金融当局应随时按官方比价无制约地买卖黄金和外汇,三是中央银行或其余货币机构发行钞票务必有适当的黄金准备。如此国内货币供给将因黄金流入而增长,因黄金流出而降低。

后来,新古典学派又对金本位的自动调节过程作了一点补充,它强调了国际短时间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国际短时间资本流动将增速国际收支均衡化的过程。首先,当一国国际收支赤字产生汇率下挫时,外汇投机者深知在金本位制度下,汇率只能在黄金输送点之间波动,而黄金的流出最终将使国际收支和汇率复苏均衡,汇率下挫导致临时现象,不久就会回升。所以大批外汇投机性短时间资金就会流向该国。其次,当国际收支赤字引起汇率下挫时,进出口贸易商也预期到汇率不久将回升,于是本国进口商将尽量延迟买入外汇对外付款,而国外出口商则看好于尽量提早付款,这也引起短时间资金的流入。又一次,国际收支赤字引起黄金外流后,国内货币信用缩减,因此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大批短时间套利资金也会流向该国。如此各方面短时间资金的流入将增速赤字国收支复苏平衡。依据新古典学派的理论:贸易盈余的国家必然显现黄金流入,国内货币提供增长,收入和价格水平提升,于是出口降低、进口增长;同期金融市场利率下滑,资金外流。与此相反,贸易赤字国家必然显现黄金流出,国内货币提供量降低,收入和价格水平下滑,于是出口增长,进口降低;同期金融市场利率上升,国外资金流入。总之,休漠的“价格 —铸币流动机制”仅以货币数量论作为根据,而新古典学派则目睹了资本流动对国际收支调节的影响,比休漠前进了一步。

与金汇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国际金本位制

首次世界大战以后,一部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承受通胀、物价上涨的影响,加上黄金分配的极不平衡,已经很难复苏金币本位制。1922年在意大利热那亚城召开的世界货币会议上决定采取“节约黄金”的原则,实施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实施金块本位制的国家首要有英国、法国、美国等。在金块本位制度下,货币单位依然规定含金量,但黄金只作为货币发行的预案金集中于中央银行,而不再铸造金币和实施金币流通,流通中的货币完全由银行券等价值符号所代替,银行券在一定数额以上可以按含金量与黄金兑换。英国以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相等于400盎司黄金的银行券(约合1700英镑),差于限额不予兑换。法国规定银行券兑换黄金的最低限额为21500法郎,等于12公斤的黄金。中央银行掌管黄金的输出和输入,禁止私人输出黄金。中央银行维持一定数量的黄金储备,以保持黄金与货币之间的联系。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其特点是:国内不能流通金币,而只能流通有法定含金量的纸币;纸币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实施该种制度国家的货币同其他实施金块本位制国家的货币维持固定比价,并在该国存放外汇和黄金作为准备金,体现了小国对大国(“中心国”)的依附关系。通过无制约买卖外汇保持金块本位国家货币的联系,即“钉住”后者的货币。国家禁止黄金自由输出,黄金的输出输入由中央银行负责办理。首次世界大战前的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一部分拉美国家和地区,以及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意大利、丹麦、挪威等国,均实施过该种制度。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均为被降低了的国际金本位制。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暴发,致使各国放弃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从此资本主义世界分裂形成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和货币区,国际金本位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金本位制的形式

国际金本位制黄金价格国际金本位制金价

1、金币本位制(Gold Specie Standard)

这是金本位货币制度的最早形式,亦称为古典的或纯粹的金本位制,盛行于1880一1914年间。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及黄金自由输出入是该币种制度的三大特点。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两国货币含金量的对比即为决定汇率基础的铸币平价。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并在输出入过程形成铸币一物价流动机制,对汇率起到自动调节作用。该种制度下的汇率,因铸币平价的作用和受黄金输送点的制约,波动程度不大。

2、金块本位制(Gold Bullion Standard)

这是一种以金块办理国际结算的变相金本位制,亦称金条本位制。在该制度下,由国家储存金块,作为储备;流通中各种货币与黄金的兑换关系承受制约,不再实施自由兑换,但在需要时,可按规定的制约数量以纸币向本国中央银行无制约兑换金块。可见,该种货币制度事实上是一种附有制约条件的金本位制。

3、金汇兑本位制(Gold Exchange Standard)

这是一种在金块本位制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维持外汇,准许本国货币无制约地兑换外汇的金本位制。在该制度下,国内只流通银行券,银行券不能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实施金块或金本位制国家的货币,国际储备除黄金外,仍有一定比重的外汇,外汇在国外才可兑换黄金,黄金是最后的支付手段。实施金汇兑本位制的国家,要使其货币与另一实施金块或金币本位制国家的货币维持固定比率,通过无制约地买卖外汇来保持本国货币币值的平稳。

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这两种货币制度在1970年代基本消失。

经济影响

1929年开始的长达10年的大萧条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世界性.它并不是局限在美国及其首要的贸易伙伴国,而是快速地蔓延到欧洲、拉美和其余地区.大萧条的该种世界性是什么产生的呢?看来的研究显示,国际金本位制在这次20世纪最大的经济危机的开始、加强和蔓延中起了核心的作用。

1929年大部分市场经济国家复苏了金本位制.当时,美国正尝试通过货币紧缩来给其过热的经济遇冷,法国刚刚终结了一个通胀的期间并复苏了金本位制.两国都遇到了大范围的资本流入.自此导致的国际收支盈余使两国以惊人的进展吸收着世界的作为货币的黄金(1932年仅这两国就持有世界作为黄金的70%以上!)。

其余实施金本位制的国家只有卖出国内资产来争取保存他们正持续降低的黄金储备.如此形成了世界性的货币紧缩,再加之10月美国纽约股市崩溃的打击,使世界经济深陷大衰退。

1930年从美国开始的银行倒闭风潮仅仅是加快了世界经济的滑坡,而金本位制在这时又扮演了罪魁祸首的角色.很多国家为了保证本国的金本位制而付出保护自己的黄金储备.这致使它们不愿为银行供应有机会使这些银行继续运营下去的流动资金.由于政府向其本国银行供应的任何贷款全将上涨私人对该国政府宝贵的黄金储备的潜在要求权。

有关金本位制作用的最显著证据也许就是早先脱离金本位制的国家(如英国)和坚决维持金本位制的国家之间产出和价格水平的强烈对比.图18-1画出了一部分国家相对于1929年的1935年工业生产水平和批发价格指数.脱离金本位制的国家可以自由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进而降低(或者阻止)了国内的通货紧缩和产出下滑.因此,图18-1表明出1929-1935年价格水平和产出改变的强烈的正有关关系.通货紧缩和产出下滑最严重的国家包含法国、瑞士、比利时、荷兰和波兰,这些国家直到1936年前都坚持金本位制。

崩溃原因与影响

国际金本位制英国金币国际金本位制英国金币

【金本位制崩溃的首要原因】

金本位制通行了约100年,其崩溃的首要原因有:

第一,黄金生产能的上涨程度远远差于商品生产上涨的程度,黄金不能满足日益扩大的商品流通需要,这就极大地降低了金铸币流通的基础。

第二,黄金存量在各国的分配不均衡。1913年底,美、英、德、法、俄五国占有世界黄金存量的三分之二。黄金存量多部分为少数强国所掌握,必然致使金币的自由铸造和自由流通承受损坏,降低其余国家金币流通的基础。

第三,首次世界大战暴发,黄金被参战国集中用于买入军火,并停止自由输出和银行券兑现,进而最终致使金本位制的崩溃。

【金本位制崩溃的影响】

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对国际金融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1)为各国广泛货币贬值、推行通胀政策打开了方便之门。这是由于废除金本位制后,各国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扩军备战,会滥发不兑换的纸币,增速经常性的通胀,不仅使各国贷币流通和信用制度遭到损坏,而且加重了各国出口贸易的萎缩及国际收支的恶化。

(2)致使汇率价格的强烈波动,打击着世界汇率制度。

在金本位制度下,各国货币的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大体上是统一的,货币之间的比价比较平稳,汇率制度也有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各国流通纸币后,汇率的决定过程变得复杂了,国际收支情况和通胀引起的供求改变,对汇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进而影响了汇率制度,影响了国际货币金融关系。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