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证券证券知识文章详细

证券市场国际化

外汇网2021-06-21 23:37:18 129
内涵

学术界对证券市场国际化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有的学者从投资人投资举动的角度来理解:“所谓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参与市场交易的借款人和投资人都不受国界的制约,他们买卖的证券既可以是市场所在国发行的证券,也可以是外国发行的证券”,仍有学者从资本国际流动的角度来定义:“所谓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以证券形式为媒介的奖金在国际上自由流动,即证券的发行、证券的投资证券交易和证券市场超越国境,达到国际间的自由化”,以上定义均从不同的角度反应了证券市场国际化的一个侧面,但都务必不够完整,也有欠精准。

事实上,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证券市场运转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投资人的参与,也包含证券中介机构作为媒介所供应的服务,同期证券监管当局也要适应国际化的趋势调整监管策略。另外,证券市场的国际化是个双向的过程,它既有一国证券市场走势国际市场的困难;又有世界上其余国家证券市场走进本国证券商场即放开本国的证券市场的困难。

由于此,可以觉得,证券市场国际化是指以证券为媒介的国际间资本流动,即证券市场主体能够不受国界的制约,使证券资本达到跨国自由流动,进而能够使整个的国际证券市场互相融合,互相渗透,形成一个一体化的世界证券市场。这个定义具体包含四层含义:

第一,证券发行的国际化,即一面本国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在适当的规则下在外国的证券市场上发行本国的证券;另一面外国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也可以在本国的证券市场上发行其证券,这也可以称之为融资的国际化。

第二,证券交易的国际化,即本国的投资人、投资机构可以迈出国门投资于国外证券市场上的证券并执行交易,同期国外的投资人、投资机构也可以进入本国的证券市场执行投资和交易,这也可以称为投资的国际化。

第三,证券商及中介机构业务的国际化,即允许本国证券运营者以及从事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的证券中介服务机构在完善自我的情形下可以迈出国门从事国外证券业务,同期国外的相似的证券服务机构可以进入本国参与证券业务。

第四,证券监管国际化,即借鉴运用国际通行的国际惯例和规则,而且通过国际间证券监管机构的协调共同完善对证券市场的管理。总体来看,证券市场国际化是一种过程。该种过程,从静态上讲达到了一国与其余国家证券市场的一体化;从动态上讲,致使以证券为媒介的国际资本能够自由的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流动并使一国的证券市场活动规模执行了国际化的扩张。有关背景

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世界化

世界经济一体化是一种趋势,是世界各国、多地区之间经济依存关系日益加强,经济规则更深一步协调乃至同一,资源配置、产品销售规模愈益普遍,逐渐形成统一的国际经济体系的过程。金融世界化是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放开金融市场、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便资本在世界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世界同一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现货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金融世界化给予了技术保障;贸易和投资范围的扩大则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原活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总额上涨率是国内生产总值上涨率的三倍,范围快速扩大。贸易范围的扩大动员了生产和投资的国际化。贸易、投资以金融为基础,贸易、投资的世界化要求金融业发展的自由化、世界化。所以跨国对外直接投资的成长动员了金融资本的跨国流动和证券投资、外汇交易范围持续膨胀。1991年至今,全坏金融市场每日交易量已逾过世界艺当年贸易总额20%.金融资本在世界艺规模内的自由转移淡化了各金融市场之间的界限,金融产品价格趋于统一,呈现出很强的一体化特性。

国际投融资证券化

证券市场国际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金融市场的一大发展趋势,其本质是国际资本跨国间的自由流动这是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必然结果,从世界规模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债券、股票交易日益具有世界化的性质。伴随各国金融市场的放开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交易所逐渐形成世界性的金融中心,国外上市公司的数量日益增长年代以来伴随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持续发展,发达国家渐渐放松了对金融的管制,低收入国家亦加速了金融自由化的脚步,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的应用助推了世界金融市场的创新和迅速发展,融资证券化形成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逐渐增多的企业、机构直接或间接的进入有价证券市场,通过发行各种证券筹集和融通资金;银行等金融机构也痴迷于从事证券的安排和交易业务。国际融资的证券化过程体当下下方两个方面:

一是金融体系的证券化。显现为通过银行和其余金融机构借款的比重相对下滑,而利用发行可对第三者转让的金融工具(股票、债券等)的比重相对来说提升。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流动的格局充分反应了金融市场证券化的趋势:国际银行贷款数量和上涨速度减缓,从80年代年平均2000亿美无下滑为90年代的1000亿美元,相反国际债券发行大程度增长从200亿美元上涨到1000亿美元,同期直接投资与证券投资快速增长,从500亿美元上涨到3000亿美元。1995年至今,世界证券市场年交易量一直维持在70000亿~80000亿美元之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股市股指连攀高峰的现象无疑是这一善和发展趋势的最好证明:美国道琼斯30种工业股价平均指数1995年升幅为33.5%,1996年达26.5%,1997年22.6%,1998年16.1%,到1999年末以11497.12点的前期高位收盘,升幅达25.2%.欧盟首要国家股指同期也连续高涨,在1999年末英国伦敦金融时录得100指数,法国CAC40指数,德国DAX指数分别以16.2%、50%、37%的升幅创下前期高位而收盘。

二是金融工具证券化。资本市场的成长借助于金融中介人依照市场的具体需要,创造出灵活的、可转换、可选择的金融工具,满足投资者和借款人专门偏好,即通过创造一连串新的证券型金融工具来直接融资。利用证券融资,对于借款人来看其筹资成本差于向银行借款所付利息;对金融机构来看,证券化满足了其资产流动性的需要。所以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国际资本市场上执行了一连串环绕融资工具证券化为中心的金融创新活动比如,80年代以后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流行的资产证券化,把传统银行和证券机构的资产如住房贷款、抵押,应收帐款、基础设施收费等转换为存款机构和非银行投资人买入的可转让的证券并使之形成当今国际资本市场中发展最快、最具动力的金融产品。

证券交易所及证券交易国际化

20世纪90年至今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迅猛发展,世界性生产、贸易、金融、信息网络的建立使资本劳活力、自然资源在世界规模内达到了自由配置,助推了世界经济金融一体化的进度,各国之间的服务和商品市场日趋放开,金融资本市场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世界经济一体化使资本市场一体化形成必然趋势。同期便于规模内新的网络化电子化交易方式所导致的变革,对现代资本市场提出了新的考验,它击穿了传统的证券交易市场依靠带地域所形成的时空制约,使建立真正的世界一体性的证券交易市场形成或许。在新的事态下,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和确立优势,世界各国的证券交易所一面纷纷从传统的会员制证券交易所改制为以营利为导向的公司制商业机构,另一面从新调整了竞争和发展战略,加速了合并重组的脚步。第一个“吃螃蟹”的是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它于两年前首先改制并成功上市,近期又在策划与新西兰证券交易所的合并;在美国队,纳斯达克的科技股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引起了国际证券市场的极大关注。不久之后,德国法兰克福交易所和英国伦敦证券交易所宣称合并,并命名叫“国际交易所”。合并后的国际交易所形成欧洲最大的证券交易所,以及继Wall Street后世界第二大的股票交易所,欧洲53%的股票将于这里交易。这被除数称做是走向欧洲交易所、甚至是世界交易所的第一步。国际交易所还会与米兰和马德里股市相连。更有趣的是,为了有效对抗英、德证交所合并成国际交易所,世界著名的纽约证券交易所拟与欧洲、加拿大及拉丁美洲的证交所构成联盟,并计划再与纳斯达克股票市场联手。纽约证交所主席格拉索表明,意欲与他们合作的证交所仍有多伦多、墨西哥、圣地亚哥及巴西、香港及东京证交所。

金融监管的国际化

在金融国际化趋势下,各国金融监管机构持续增强合作,逐渐形成统一的国际金融监管体系。首先,不同国家金融监管的手段,监管内容显现趋同趋势。在监管方法上,各国广泛强调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管理,特别是实时清算系统在金融监管中的运用,而且促进金融机构日常监督、现场检查和外部审计的有机结合。在金融监管内容方面各国监管体系也呈现了一部分共同特质;如逐渐统一的相关资本足够性的国际监管标准,流动性管理也广泛强调区别对待,强调监管灵活性和信赖经验执行监督的重要性。其次,以市场约束为基础的监管标准逐渐统一。信息披露是市场约束的基础,国际组织正付出策划将对所有金融机构采取同样的会计和披露标准,以增强对金融机构的市场约束作用假使这个标准为国际证券委员会和各国在此委员会中的代表所接受,这会会为跨国的上市股票、证券买卖和其余国际资本流动铺平道路。1999年11月22号欧洲委员会发布了一部分有关新的资本足够性规定的建议,比巴赛尔资本协议所针对的规模更大,涉及到所有的银行和证券公司,该规定尝试将真实风险与资本金更紧密地联系起来。最后,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持续增强。西方发达国家造成了“金融平稳论坛”,而且还建立了召开七国首脑及财政部长一年一度研究和探讨金融困难会议的机制;中、日、韩与东盟每年也召开中央银行行长、财政部长会议以讨论地区金融困难另外,巴塞尔委员会通过商量策划的一连串合作协议和规则,助推了逐渐增多的国家加入金融监管国际合作的行列中。有关特点

证券市场国际化目标的达到是一个历史的渐进过程。具体到国际化进度中的某一个阶段,一般具有两个特点:

一是具有相对性。纯粹意义上的不作任何制约的证券市场国际化,不仅在低收入国家无法达到,即便是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也很难达到。任何国家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过程中总是在自觉或不自觉地采取一部分制约性政策与措施,以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和损失。

二是具有阶段性。受于证券市场国际化具有全局性和复杂性,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很多国家的证券市场在迈向国际化时,都持有较为审慎的立场,在实行步骤上一般采取小步前进、分步推动的策略。假使说发达国家仰仗其强大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调控能力,可以将其证券市场放开的步子放快一部分的话,那么,对于多数不具备上述两个条件的成长中国家来看,依旧应当采取相对审慎的放开政策与步骤为佳。有关风险

证券市场国际化进度在导致重大利益的同期,也蕴涵着适当的风险。

市场范围扩大增速甚至失控的风险

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的大批流入和外国投资人的普遍参与,在增长金融市场深度、提升金融市场效率的同期,将致使金融资产的快速扩张。在缺乏充足严格的金融监管的前提下,该种扩张或许形成系统性风险暴发的根源。另外,受于国内金融市场发育程度较低,金融体系不成熟,有关的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资本流入致使其金融体系范围的迅速扩张,而资本流入的忽然扭转,则使其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大程度上升。

金融市场波动性上升

对于范围狭小、流动性较低的新兴金融市场来看,与国际化相伴随的外国资本大批流入和外国投资人的普遍参与,增长了市场的波动性。特别是在一部分机构投资人形成这类国家非居民投资主体时,国内金融市场的不平稳性表现得更为明显。

受于新兴市场缺乏完善的金融经济基础设施,在会计标准、公开性、交易机制、票据交换以及结算和清算系统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无法承受资本大批流入的打击,致使价格波动性上升。新兴金融市场股票价格快速下滑以及流动性忽然丧失的危险,大大地增长了全局性的市场波动。

与国外市场波动的有关性明显上升

外国资本的流入和外国投资人对新兴市场的大批参与,潜在地增强了资本流入国与国外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致使二者有关性的显著上升。存在困难

中国证券市场国际化刚刚进入有制约的直接放开阶段,证券市场国际化市场结构、产品结构和制度安排等方面还存在着种种困难和考验。

市场体系还不完善

市场的放开必然致使国际资本直接或间接地流入国内市场,而一个多层次的证券市场是吸引国外资本的前提条件。

1.中国证券市场当前只有现货市场,没有金融衍生品市场,无法通过衍生交易产品来规避市场潜在的投资风险。

2.中国证券市场缺乏市场层次,无法满足上市要求和交易机制各异的多层次市场结构,既无法满足不同的投资人风险要求差异,也无法满足不同范围企业的不同融资要求。

3.债市范围小、市场化程度不高,无法满足国际资本投资管理的需要。

证券中介机构竞争力不强

在证券市场国际化过程中,中介机构不论在资产实力、运营范围、从业经验,依旧在管理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重大的差异。

1.中国证券公司广泛资本金范围小、资产质量差、资产扩张基础薄弱。截至到2004年年末,中国118家公司的资产总范围3319亿元,平均资产范围为28亿元,其中,客户资产(含代买卖证券款与受托资金)共1862亿元,刨去客户资金的资产总额为1457亿元。公司总负债2645亿元,刨去客户资金的负债总额782亿元,公司的净资本为674亿元。公司净资本相当于总股本1161亿元的58%,整个行业显现了严重销蚀资本金的程度,大部分证券公司的净资产都差于实收资本。中国证券公司与美国最大投资银行对比,总资产、净资产和运营收入等分别是其5.26%、28.57%和5.26%。即便是与各类指标最大的国内证券公司对比,各类指标的相应比例分别是O.32%、2.33%和O.58%。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国内证券公司与国际同行对比,资产范围无法相提并论。

2.中国证券公司的机构数量过多、行业集中度低,难于形成范围效应。中国当前有120家证券运营机构,各机构分散运营,各自为战,致使了低效的无序竞争。据统计,中国各类指标前3位的证券运营机构的总资产、总负债、净资产和运营收入占行业总量的比例分别是:17.62%、21.64%、18.68%和22.62%。受于显现了全行业的亏损,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前10位的证券公司的总和分别是16.80亿元和8.76亿元。

当国内证券公司还处在幼稚的成长阶段,放开市场会致使国际投资银行对市场的垄断。香港地区证券服务业放开后本地机构承受的重大打击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证券市场的法律法规仍需要更深一步完善

证券市场完善的制度环境是保证证券市场放开顺遂的核心原因,中国《证券法》尽管于1998年12月颁布实行,但在实践中,法律法规的阶段性特质还比较显著,已有的《公司法》、《会计法》以及与证券有关的管理条例中,既有不协调统一、甚至相互交叉矛盾的现象,还存在不符合国际惯例和中国事实情形的现象。中国的证券市场还缺乏一套包含针对证券交易、投资人保护、投资公司等的法律和各阶段配套的法律条款构成的健全的法律体系。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也代表着国内市场要接受世界统一的技术标准和制度安排,而中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方式、交易机制、会计规则等制度安排与国际惯例还存在显著的差异。中国金融监管差不多以市场准入、业务划分、分支机构设立、资本足够性等审批性监管手段为主,具有显著的行政化特质,而在公司治理、资产负债管理和风险预警与防范等方面仍有待提升。战略选择

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度中,从战略向上瞧,既要顾虑到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也要考虑提高市场整体的运行效率,在放开过程中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手段保证市场和行业的承受程度、发展速度和运行效率的统一协调,考虑效率和风险的综合平衡。从国际化的形式向上瞧,首要考虑规则和制度对接、运营模式上的对接以及对外放开的过程。基于国际经验和中国证券市场的事实情形,中国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要采取的是稳健推动的渐进放开模式,就在此时,积极推动市场的规范化和市场化建设,为成功达到国际化奠定基础。

循序渐进的对外放开策略

在新兴市场国家,证券市场国际化一般历经了封闭—间接放开—有制约直接放开—完全放开的四个阶段,中国当前还处在有制约的放开阶段,证券发行量快速上涨,市场交易活跃,运营机构大量,机构投资人群体渐渐形成,有条件地允许外资进入国内证券市场,立法和监管手段进一步完善。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首先需要助推国内市场的规范化和市场化。逐渐放松对证券市场放开的管制,由适当的保护向实施国民待遇过渡;逐渐放宽对合格国外机构投资人的制约;逐渐提升国内证券市场所有外国投资资金总和的最高额度、单个投资人的最高投资数额、外资投资于一只股票的最高数额等,吸引许多的外资进入市场,激励许多的合格国外机构投资人参与到国内经济中;逐渐调低国外机构投资人的进入门槛,缩短对投资资本回笼期限的制约;逐渐放宽中外合资运营机构外资方的持股比例,减弱其进入市场的关口,激励外资进入市场;适时推出合格的国内机构投资人,允许其通过特许的机构投资人投资国外市场,加强中国证券运营机构的诚信意识,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提升竞争力。完全放开证券市场,需要在利率自由化和汇率浮动的前提下,放开资本项目的可兑换,达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进出,基本取消对国外投资人和证券运营机构的各种制约,达到由放开投资市场、放开中介服务直至最终达到证券市场的全面国际化。

证券市场规范化和市场化建设策略

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进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证券市场的范围和效率、监管水平、投资人的素质等多种原因的影响,所以,中国证券市场的对外放开和国际化只能在改观市场运行方式和监管能力等条件的基础上逐渐实施。

一是完善市场组织制度和市场结构,达到国内证券市场一体化。

差不多70%的国有股和法人股不能流通的股权分置情况,不仅使国有资产存量优化重组的目标很难达到,而且使证券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扭曲,很难改观上市公司的治理机制。所以,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进度中要达到同股同权,在此基础上达到AB股并行,达到国内证券市场的一体化。

二是建立统一的、多层次的证券市场体系。

在继续发展和完善股票市场的同期,加速建立创业板市场、场外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为不同融资企业和交易需求不同的投资人供应融资途径和交易机制;大力发展债市,特别是企业债市,引导企业拓宽融资途径;同期放松对金融创新的管制,稳妥地推出金融衍生产品,发展衍生品市场,满足投资人投资和规避风险的要求。

三是增强建设法律法规,改进金融监管,与国际接轨。

在国际化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国际惯例法律规范,提升金融法规的透明度、公开性和统一性,着重是加深信息披露程序和内容的统一性,各类会计核算标准的统一性。加强国际监管合作,着重监控资金外流、资本转移以及国外机构的自我操纵,加深对国外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的监管。顺应世界金融业的成长潮流,在法律上为混业运营留有余地,为最终达到金融一体化和集团化发展建立基础。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