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债券债券知识文章详细

垃圾债券

外汇网2021-06-20 19:50:59 52

简述

垃圾债券一词译自英文Junkbond。Junk意指旧货、假货、废品、哄骗等,之所以将其作为债券的一项形容词,是由于该种投资利息高(一般较国债高4个百分点)、风险大,对投资者本金保障较弱。

垃圾债券(又称劣等债券),指信用评级甚低的企业所发行的债券。一般来说,BB级或下方的信用评级属于低。信用评级低的企业所发行的债券的投资风险较高,所以,须以较高的息率吸引投资人认购。以标准普尔(Standard& Poors)的信用评级计,投资于BB级、B级、CCC级、CC级或C级的债项或发行人,具有适当的投机性,而在不平稳的情形下,即便发行人或公司为投资人给予了一部分保障,相关保障的作用也会被抵销。质素最低之债券,即标准普尔评级BBB及下方,或穆迪投资的BBB及下方,所获评级一般较低及不能履行偿还本金之风险较高。在baA或BBB下方的债券,是属于违约风险较高的投机级债券。

发展情况

垃圾债券最早起因为美国,在本世纪20及30年代就已存在。70年代以前,垃圾债券首要是一部分小型公司为开拓业务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受于该种债券的信用承受怀疑,问津者较小,70年代初其流行量还不足20亿美元。70年代末期以后,垃圾债券渐渐形成投资合狂热追求的投资工具,到80年代中期,垃圾债市急剧膨胀,快速高达鼎盛期间。在整个80年代,美国各公司发行垃圾债券1700多亿美元,其中被称作“垃圾债券之王”的德崇证券公司就发行了800亿美元,占47%。1988年垃圾债券总市值达到2000亿美元。1983年德崇证券收益仅10多亿美元,但到了1987年该公司就形成Wall Street盈利最高的公司,收益胜过40亿美元。有“垃圾债券之神”、“魔术师”之称的该公司主管米尔根1987年的薪俸达到5.5亿美元,“寻求资金就要找米尔根”形成当时市面的流行语。

垃圾债券80年代在美国能风行一时,首要有下方几个原因:

一是80年代初正数美国产业大范围调整与重组期间,自此导致的更新、并购所需资金单靠股市是远远不够的,加之在产业调整期间这些企业风险较大,以盈利为目的的商业银行不能完全满足其资金需求,这是垃圾债券应时而兴的重要背景。

二是美国金融管制的松懈,反应在证券市场上,就是放松对有价证券发行人的审查和管理,产生素质低下的垃圾债券纷纷出笼。

三是杠杆收购的普遍运用,即小公司通过高负债方式收购较大的公司。高负债的途径首要是向商业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筹到充足资金后,便将不被看好而股价较低的大公司股票大批收购而获得控制权,再执行分割整理,使公司形象改观、财务数据中反应的运营情况转好,待股价上涨到一定程度后全部抛售大捞一把,还清债务后,拂袖而去。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1988年末,亨利·克莱斯收购雷诺烟草公司,收购价达到250亿美元,但克莱斯自身动用的资金仅1500万美元,其余99.94%的资金均为靠米尔根发行垃圾债券筹得的。

四是80年代后美国经济步入恢复,经济景气使证券市场愈加繁荣。在经济连续强盛期间,民众对前景抱有美好憧憬,许多地注意到其高收益而忽视了风险,商业银行、证券承销商及大量投机者都趋之若鹜,收购者、被收购者、债券持有者和发行人、包销商都有利可获。

但是,巨额的垃圾债券像被吹胀的大气泡,终有破灭的一天。受于债券质量日趋下滑,以及1987年股灾后潜在熊市的阻力,从1988年开始,发行公司无法偿付高额利息的情形屡有发生,垃圾债券很难克服“高风险—>高利率—>高负担—>高拖欠—>更高风险……”的恶性循环圈,逐渐迈向衰退。

垃圾债券在美国风行的十年尽管对美国经济造成过积极作用,筹集了数千亿游资,也使日本等国资金大批流入,并使美国企业在强大外力压迫下刻意求新,改进管理等,但也遗留下了严重后果,包含积蓄信贷业的破产、杠杆收购的恶性发展、债市的严重混乱及金融犯罪增多等等。

著名人物

“垃圾债券”之父迈克尔·米尔肯

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驰骋Wall Street的“垃圾债券大王”迈克尔·米尔肯,是自J.P.摩根以来美国金融界最有影响力的风云人物,曾经影响并轻轻改写了美国的证券金融业发展的历史。他的成就秘诀就是寻到了一个无人竞争的资本市场,先入为主并形成垄断者。

米尔肯生于1946年,父亲是一名会计兼律师,从小他就帮助父亲执行支票的分类、编制银行的报表和会计账目。 1970年,米尔肯在美国著名的费城大学沃顿商学院得到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随后加入费城的德雷克斯投资公司当分析专员。他研究发现传统的Wall Street投资人在选择贷款或投资对象的时机只看重那些以往业绩优良的企业,往往忽略了它们将来的成长势头,并自此开始了他的“垃圾债券”的投资之路。

慧眼淘金“垃圾债券”

1974年,美国的通胀率和失业率升高,信用严重紧缩,刹那间,很多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中的高回报债券都被债券评级机构减弱了信用等级,沦为了 “垃圾债券”,在投资人眼中,它们成了不能导致任何回报的垃圾。很多基金公司都急于将手中的低等级债券出手,以免影响基金的质量形象。

但米尔肯却敏锐地发现:“受于美国在二战后逐渐完善了很多监管措施,旨在保护投资人不会由于企业的破产或拖欠债务而遭到损失,如克莱斯勒汽车公司这类大公司是不准许破产的,它的股票并没有会停止交易。因此债券的信用等级越低,其违约后投资人得到的回报越高。”他把这些垃圾债券形象地定义成值得拥有的“所有权债券”,而且觉得,这些债券在利率风险很大的期间反倒能维持平稳,由于其回报是与公司的成长前景相连,并非是同利率挂钩的。

当时,拥有大批“垃圾债券”的“第一投资人基金”接受了米尔肯的意见,坚定地持有了这些“垃圾债券”,结果1974年到1976年,“第一投资人基金”接连3年形成全美业绩最佳的基金,基金的销售量暴涨。

米尔肯在德雷克斯投资公司成立了专门运营低等级债券的买卖部,自此开始了他的“垃圾债券”的投资之路。他四处游说,寻求愿意买入“垃圾债券”的人,德雷克斯公司再把这些人变成“垃圾债券”的发行人,迅速经他推荐的机构投资人投资的“垃圾债券”的年收益率高达了50%。米尔肯和德雷克斯公司则所以声名鹊起,并形成了“垃圾债券”的垄断者。

形成“垃圾债券”之王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末期,受于米尔肯的引领,该种高回报的债券已经形成非常紧俏的投资产品了。受于“垃圾债券”的数量有限,已经无法满足大量基金公司的买入欲望。

米尔肯灵机一动:与其坐等那些拥有“垃圾债券”的公司信誉滑坡,信用降级,不如自己去找一部分正在发展的公司,若放债给他们,他们的信用同那些高回报债券的公司差不多,但正处在发展阶段,债券质量比那种效益下跌、拼命减亏的公司的债券好得多。

于是,米尔肯成了替新兴公司甚至是高风险公司包销高回报债券融资的财神爷,其中与MCI公司的合作堪称经典之笔。MCI公司创立于1963年,仅靠 3000美元起家,当MCI向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公司美国电报电话公司(AT&T)发出了考验的时机,米尔肯为MCI筹得了20亿美元的垃圾债券,致使 MCI成功地打破AT&T对长途电话市场的垄断。

1977年到1987年的10年间,米尔肯筹集到了930亿美元,德雷克斯公司在“垃圾债券”市场上的比例上涨到了2000亿美元,让米尔肯形成了全美“垃圾债券大王”。

在金融市场呼风唤雨

1982年,德雷克斯公司开始通过“垃圾债券”形式发放较大比例的贷款来兼并企业,即杠杆收购。

伴随米尔肯成了中小企业和投资公司的财神爷,他个人的收入也跟随飚升,如1986年一年的交易佣金收入就曾高达5.5亿美元。

他在金融界的影响也如中日天。1984年12月,米尔肯策划了使他名声大振的皮根斯攻击海湾石油公司的标购事件。标购虽未获成功,却证明了米尔肯有在数天内筹集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美元的能力。

受于企业收购需要米尔肯的债券部配合,假使米尔肯答应为收购该项目包销债券的话,德雷克斯公司就为客户发一封信,声明“有高度信心”为收购企业供应必需的资金。这封信的威力无比,一旦发出,没有一家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能避免被收购的命运。所以,不愿被收购的公司的管理人士对米尔肯“有高度信心”的信,莫不胆战心惊。

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就持续有人状告米尔肯违法运营。法庭于1990年证实米尔肯有6项罪名,这些罪名均为没有先例的:掩盖股票头寸、帮助委托人逃税、隐藏会计记录,但均与内部交易、操纵股价以及受贿无关。

米尔肯最终被判处10年监禁,赔偿和罚款11亿美元,并禁止他再从事证券业,进而终结了米尔肯作为“‘垃圾债券’大王”的传奇历经。

身为一位平台商,米尔肯开创并占领了整个“垃圾债券”业。米尔肯虽被关入监狱,但他的理论未被金融界抛弃。“垃圾债券”作为一种金融工具已被普遍接受,形成中小企业筹措资金的重要渠道,也是收购企业的重要手段。

“变身”教育产业巨头

1993年,米尔肯被提早放出。1996年,他与家人和朋友一起,投资5亿美元,以教育服务为目标,创建了知识寰宇(Knowledge Universe)公司,然后开始收购和联合有关企业。他收购了制造智能玩具的跳蛙公司,第二年就将其年产值从1700万美元增到8000万美元;他又收购了有不错声誉的学前教育连锁机构——儿童发现中心,作为其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基地。当下,知识寰宇公司已有下属企业13家,年产值15亿多美元。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