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会计/会计知识/文章详细

会计利润

外汇网2021-06-20 19:14:41 102

会计利润会计利润(AccountingProfits)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会计利润是依据会计准则计算的结果。计算的基本方法是,依照达到原则证实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依照配比原则确定在与一阶段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有关的费用成本相减,即为企业在这一会计阶段的利润。

简述

会计利润是由财务会计核算的,其证实、计量和数据的根据是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

会计利润会计利润

度。对收益的证实是严格遵循会计制度确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成本和费用的证实是严格遵循与收入配比的原则。为了使企业财务报表真实反应企业期末的财务情况和阶段的生产运营成果,企业可以在遵循统一性及可比性原则的前提下,自由选择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允许的会计处理方法。为收减去费用成本后的差额。

会计利润是依据企业平时事实发生的对外交易计算而得的。企业每发生一笔对外交易,就加以记录。每笔经济业务在记录时都涉及定时和计算的困难,首要困难是如何将某一特定阶段的费用成本与相关收入执行恰当配比,以鸽时计算利润。企业在计算会计利润时,要运用诸如应计原则、达到原则、配比原则等会计基本原则。依照这些基本原则计算而得的会计利润,可以反应出多种会计信息,如销售收入、费用成本、销售利润、运营利润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评价企业的运营业绩,预期企业将来的损益,都有较大的帮助。有由于此,除非面对大程度的个别或一般物价水准变动,各国会计广泛采取会计利润概念,中国也是这样。

差异

税前会计利润是指依据会计准则的规定,通过财务会计的程序证实的、在扣减当期所得税费用以前的收益。证实税前会计利润的目的是尽或许精确地计量企业的运营成果。与税前会计利润相对应的概念是纳税所得,它是依据国家税法及其实行细则的规定计算确定的收益,是企业申报纳税和国家税收机关核定企业应纳税额的根据。

受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确定的目的有所不同,致使两者之间存在适当的差异。该种差异分为两类:一类是永久性差异,另一类是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受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的计算口径不统一产生的。该种

会计利润差异形成以后,在以后各期不能转回。如买入国库券的利息收入,在税前会计利润中作收入处理,而在纳税所得中则不被作为收入。时间性差异是受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证实收入和费用的时间不统一产生的。其特点是在以后各期可以转回,如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方法与纳税法规不统一时造成的差异。

(一)差异原因

尽管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但是,受于会计和税收是经济领域中的两个不同的分支,分别遵循不同的原则,规范不同的对象,中国会计改革后策划的《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和税制改革后的一连串税收法规,都体现了会计与税收各自相对的独立性与适当分离的原则。所以,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是两个不同领域内的概念,分别作为依照会计与税收两种不同规定计算的结果,就或许存在和显现差异。该种差异首要体当下企业会计核算的税前会计利润的证实和计算上,即企业依照会计核算的原则计算的应交所得税前的利润总额(或亏损总额),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行细则等相关规定计算的一个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受于包含的内容和计算的时间不同而造成差异,自此而致使税收和会计上对应纳所得税的计算也显现差异。

(二)差异的状况形式

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首要是受于会计核算原则和税法的相关规定所包含的内容不同(即计算口径不同)和计算期间不同所产生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造成的差异,就其原因和性质的不同,可分为两类。

(1)永久性差异。

永久性差额,指某一会计阶段,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纳税所得(或亏损)之间受于计算口径不同而造成的差额。该种差额在本期发生,将不会在以后各期转回。当企业依照会计原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包含的内容不同期,即所证实的收支口径不同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就会显现差异,该种差异包含两种情形:

①税前会计利润差于纳税所得。比如:企业违法运营的罚款和被没收财产的损失等,依照会计核算原则的规定,应在计算税前会计利润时给予扣除。由于这些开支属于企业发生的费用开支的范畴,所以应体当下运营损益中。但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其实行细则的规定,这些开支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从中扣除。在该种情形下,税前会计利润就会差于纳税所得。造成该种永久性差异的事项仍有:利息开支(计 会计利润入损益的部分):税法规定,企业发生的非金融机构的利息开支,不好于依照金融机构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数额在内的部分,准予在纳税时扣除;依照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无论是从金融机构依旧从非金融机构借款的利息,无论利率的高低,均应依照事实发生数计入损益。

薪资:依照税法的规定,企业支付给职工的薪资,应依照计税薪资(即计算应纳税昕得额时,允许扣除的薪资标准,包含企业以各种形式支付给职工的基本薪资、浮动薪资、各种补助、津贴、奖金)扣除;依照会计核算的规定,依照应付给职工的事实薪资计入成本、费用,如此,计税薪资与事实应付薪资之间也会存在差额。

捐赠:依照税法的规定,企业用于公益、非救助性的捐赠,在年度内应纳税所得额3%在内的部分,准予扣除。胜过国家规定允许扣除的公益、救助性的捐赠,以及非公益性、救助性的捐赠和不通过规定的组织直接向受赠人的捐赠不得扣除;依照会计核算的规定,无论能否属于公益、救助性的捐赠,也无论能否通过规定的组织捐赠,都可直接计入损益。

赞助开支:依照税法的规定,各种广告性的赞助开支可以在所得税前扣除;依照会计核算的规定,无论是广告性质的开支依旧非广告性质的赞助开支,均可在当期计入损益。

业务招待费:依照税法的规定,企业依照财政部的相关规定开支的与生产、运营相关的业务招待费,由企业供应

的确的记录或单据,经核准准予扣除;在会计核算中,业务招待费按事实发生数额列支,计入当期损益。

提取坏账准备:依照税法的规定,企业依照财政部的规定,提取的坏账准备,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依照会计核算的相关规定,坏账准备可以依照财务制度规定的方法和比例计算提取,也可以依照其余方法和比例计算提取,依照其余方法计算提取的坏账准备与依照财务制度规定的方法和比例计算提取的差额都可以计入当期损益。另外,企业发生的其余相关费用开支胜过国家规定标准的,在会计核算中应据实列支,但在纳税时应依照税法的相关规定执行调整。此外,升值税实行细则中规定的某些视同销售的举动,如用货物对外投资,将货物用于非升值税应税项目等,在会计核算中不作为销售达到处理,但依照税法的相关规定应交纳所得税。

②税前会计利润大于纳税所得。比如:企业买入债券等获得利息收入,依照会计核算原则的规定,无论何种债券 会计利润的利息收入均属于企业的一项收益,组成税前会计利润的构成内容。但是,出于激励企业买入国债等原因,税法或许规定企业的某些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如买入国库券和特种国债获得的利息收入)可以从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在该种情形下,税前会计利润就会大于纳税所得。造成该种永久性差异的事项仍有:对外投资分回利润:依照税法的规定企业从其余单位分回的、已经交纳所得税的利润,其已交纳税额可以在计算本企业所得税时给予调整;依照会计核算的规定,企业从其余单位分回的已缴纳所得税的利润要并人本企业的利润总额。

来因为国外的所得:依照税法的规定,企业来因为国外的所得在国外事实交纳的税款,依照规定可以从本期或以后各期的应纳税额中按实扣除;依照会计核算的规定,企业获得的国外所得也应计入利润总额。

企业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这两种差异情形,均是由所证实收支的口径不同所造成的。该种受于企业一定期间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受于计算口径不同而造成的差额即称为“永久性差异”,该种差异的造成不仅限于本会计阶段,以后会计期也或许造成,而且该种差异造成以后,不能够在以后阶段转回。

(2)时间性差异。时间性差异,指某一会计阶段,受于有些收入和开支项目计入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计入纳税所得(或亏损)的时间不统一,所造成的税前会计利润(或亏损)与纳税所得(或亏损)之的差额。时性差额发生于某一阶段,但在以后的一期或若干期内将令转回。时性差额可分为应纳税时间性差额和可抵减时间性差额。其中,应纳税时间性差额,指在将来会计阶段内将造成应纳所得税金额的时性差额;可抵减时间性差额,指在将来阶段内将造成可抵减所得税金额的时间性差额。

表现

对于某些收入与开支,尽管企业在按会计原则计算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税法规定计算纳税所得时采取的口径统一,但假使两者采取的计算期间不同,即证实的时间不同,也会让得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造成差异。比如:某企业的某项固定资产,依照会计核算的规定,其运用期限为20年,假使按直线法计算折旧,则年折旧率为5%;

会计利润而国家出于激励投资,进而刺激经济上涨,就业增长,税源扩大等目的,在税收上规定企业对该项固定资产采取增速折旧的方法。假如:税收上规定该项固定资产的运用年限为10年,按直线法计算,则年折旧率为10%;假使该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金额为10000元,则企业会计核算每年计提的折旧额为500元,按税法规定计算每年计提的折旧额为1000元。计提折旧额的不同,致使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造成500元的差异额。假使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0%,则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500元差异,会致使应纳所得税额显现150元(500×30%)的差异。如此,从一个会计年度看,该项固定资产受于会计核算和税收计算所采取运用年限和年折旧率的不同,进而致使按会计原则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和按税法规定计算的纳税所得之间造成差异,并自此致使从当期损益中扣除的所得税和当期应交所得税的计算之间造成差异。该种企业一定期间的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受于计算时间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即称为"时间性差异".该种差异在某一期间造成以后,可以在以后一期或若干期内转回。这500元的差额在将来会计阶段内将造成可抵减应纳所得税的金额,所以,它是可抵减时间性差额。反之,假使,该企业的该项固定资产,依照会计核算的规定,其运用期限为10年,假使按直线法计算折旧,则年折旧率为10%;假如税收上规定该项固定资产的运用年限为20年,按直线法计算,则年折旧率为5%。假使该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金额为10000元,则企业会计核算每年计提的折旧额为1000元,按税法规定计算每年计提的折旧额为500元。计提折旧额的不同,致使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造成500元的差异额。假使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0%,则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问的500元差异,会致使应纳所得税额显现150元(500×30%)的差异。这500元的差额在将来会计阶段内将造成应纳所得税金额,所以,它是应纳税时间性差额。

缺点

会计利润也存在着缺陷。受于会计利润在其计算过程运用了大批的预期和分析,比如,固定资产折旧就需要依据相关资料预期和分析其运用年限;再如应收账款的坏账费用,也需要依据客户的信用情形做出预期和分析等,这致使计算出的会计利润在很大程度上是主观预期和分析的结果。又受于会计利润在其计算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会计准则均允许的会计方法,如存货的计算可以采取先进先出法,也可以采取后进先出法;固定资产的折旧可以采取直线法,也可以采取增速折旧法等,这致使计算出的会计利润更带有人为的色彩。对于会计利润的上述缺陷,一般觉得可以通过完善会计准则等办法加以克服。

有关词条

会计职业分析 会计计量 会计证实 会计恒等式 会计记录 会计机构 会计寻租 会计信息 会计数据

参考资料

1.http://www.jlbaoda.cn/tag/360/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