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金融金融知识文章详细

货币战争

外汇网2021-06-20 18:05:25 70
编辑推荐

谁是真正的世界首富?谁拥有美联储?谁在[妖魔化]黄金?

破译世界财富密码,揭秘国际金融骗局;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网络超百万热度点击。

星云棋盘,波云诡谲的政治风波与经济危机中,谁在翻云覆雨?

以史为鉴,逐渐与国际接轨的中国金融市场,应当怎样迎敌?

300万亿内容简介

内容介绍

为何你不晓得美联储是私有的中央银行?

为何美总统遇刺的比例好于美军诺曼底登陆一线部队的伤亡率?

为何房地产贷款增长越快,你手中的人民币就越不值钱?

为何美国的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债券是在给中国人民“打白条”?

……

从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以来的300年间,差不多每一场世界巨大变故后面,都能目睹国际金融资本势力的身影。他们通过左右一国的经济命脉掌握国家的政治命运,通过煽动政治事件、诱发经济危机,控制着世界财富的流向与分配。可以说,一部世界金融史,就是一部谋求主宰人类财富的阴谋史。

通过描摹国际金融集团及其代言人在世界金融史上翻云覆雨的过程,本书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成长与国家财富的分配,通过再现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在政治与经济领域持续掀起金融战役的手段与结果,本书旨在告诫民众小心潜在的金融冲击,为迎接一场“不流血”的战争做好准备。

伴随中国金融的全面放开,国际银行家将大举深入中国的金融腹地。昨天发生在西方的故事,今天会在中国重演吗?

历史的经验显示,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冲击绝不是会否的困难,而是何时和以什么方式执行的困难,任何侥幸的心理全将产生致命的后果。有感于此,作者将自己多年来对美国金融内幕的研究整理成文,期望能给中国的制定人们提个醒,不要丧失金融方面的小心性。

诚然,中国有句古话话说的挺好“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既要目睹本书的亮点,也要目睹本书的不足之处。比如美国白宫筹措资金的途径并不是如宋鸿兵先生所说的那样完全是向美联储发行国债,美国的发行国债是面向美国所有公民甚至于面向世界的。美国白宫是强大的,他拥有世界最强大的军事冲击能力,美联储绑架不了他。其余国家也不是傻子,美联储也绑架不了世界经济。美联储没有本书所说得那么强大。可以肯定地说,本书有很大的不真实性与夸张性,但它同期也警示我们国人对金融方面要小心。假使要细读本书,建议先学习一部分经济学,金融经济学方面的书,以免被本书一部分看法误导。作者简介

宋鸿兵,1968年出生于四川,毕业于东北大学自动控制系;1994年赴美留学,主修信息工程和教育学,获美利坚大学(American University)硕士学位。长期关注和研究美国历史和世界金融史。1996年后在美媒游说公司、医疗业、电信业、信息安全、联邦政府和著名金融机构供职。2002年开始先后担任美国最大的非银行类金融机构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的高级咨询顾问,首要从事房地产贷款自动审核系统设计、金融衍生工具的税务计算分析、抵押贷款支持债券(资产抵押债券)的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工作。2007年末出任宏源证券首席国际金融战略分析专员,结构融资部总经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内蒙古大学客座教授。

《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是一位长期关注中国金融业发展的行业人士,曾在美国最大的一家金融机构担任高级咨询顾问,从事金融衍生产品分析和研究工作,现定居美国。作者表明,《货币战争》应当是“集体的智慧”,由于该书的内容源自很多人。这些“隐形”作者中有些人长期在国际金融机构任职,有些在Wall Street摸爬滚打,有些在美国的银行机构(包含美联储)从事技术支持和报告处理,仍有一部分在美国联邦政府从事与中国有关的事务。图书目录

★前 言 起航的中国经济航母,会一帆风顺吗?

★第一章
罗斯柴尔德家族:“大道无形”的世界首富

拿破仑的滑铁卢与罗斯切尔德的凯旋门

罗斯切尔德起家的时代背景

老罗斯切尔德的第一桶金

内森主宰伦敦金融城

杰姆斯征服法兰西

所罗门问鼎奥地利

罗斯切尔德盾徽下的德国和意大利

罗斯切尔德金融帝国

★第二章 国际银行家和美总统的百年战争

刺杀林肯总统

货币发行权与美国独立战争

国际银行家的首次战役: 美国第一银行(1791-1811)

国际银行家死灰复燃:美国第二银行(1816-1832)

“银行想要杀了我,但我将杀死银行”

新的战线:“独立财政系统”

国际银行家再次出手产生 “1857年恐惧”

美国内战的起因因为欧洲的国际金融势力

林肯的货币新政

林肯的俄国同盟者

谁是刺杀林肯的真凶?

致命的妥协:1863年国家银行法

★第三章 美联储:私有的中央银行

神秘的哲基尔岛

Wall Street七巨头:美联储的幕后推手

策立美联储的前哨战:1907年银行危机

从金本位到法定货币(Fiat Money):银行家世界观的大转变

1912年大选烽烟

B计划

美联储法案过关,银行家美梦成真

谁拥有美联储?

美联储第一届董事会

不为人所知的联邦咨询委员会

★第四章 一战与大衰退:国际银行家的“丰收时节”

没有美联储,就没有首次世界大战

战争中的美联储

“为了民主和道德原则”,威尔逊走入战争

美国战时的重要人物

凡尔赛和约:一份为期20年的休战书

“剪羊毛”与美国1921年农业衰退

国际银行家的1927年密谋

1929年泡沫破裂: 又一次“剪羊毛”行动

策划大衰退的真正图谋

★第五章 廉价货币的“新政”

凯恩斯的 “廉价货币”

1932年总统大选

谁是富兰克林. 德兰诺.罗斯福

废除金本位:银行家赋予罗斯福的历史使命

“风险投资”选中了希特勒

Wall Street资助下的纳粹德国

昂贵的战争与廉价的货币

★第六章 统治世界的精英俱乐部

“精神教父”豪斯上校与“外交协会”

国际清算银行:中央银行家的银行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与世界银行

统治世界的精英集团

彼尔德伯格俱乐部

三边委员会

★第七章 诚实货币的最后抗争

总统令11110号: 肯尼迪的死亡证书

白银美元的的历史地位

银本位的结束

“黄金互助基金”

特别提款权

废除黄金货币的总攻

“经济刺客”与石油美元回流

里根:离心脏仅一毫米的子弹打碎了金本位的最后期望

★第八章 不宣而战的货币战争

1973年中东战争: 美元反击战

保罗.沃尔克:世界经济“有控制地解体”

世界环保银行: 要圈地球30%的陆地

金融核弹:目标东京

索罗斯:国际银行家的金融黑客

狙击欧洲货币的“危机弧形带”

亚洲货币绞杀战

中国将来的寓言

★第九章 美元死穴与黄金一阳指

部分储备金体系: 通胀的策源地

债务美元是怎样“炼成”的

美国的“债务悬河”与亚洲人民的“白条”

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霸盘生意”

房利美和房地美: “第二美联储”

黄金:被软禁的货币之王

一级警报:2004年罗斯切尔德退出黄金定价

黄金一阳指

★第十章 谋万世者

货币:经济世界的度量衡

金银:价格动荡的定海神针

债务货币脂肪与国内生产总值减肥

金融业: 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空军”

将来的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金银中国元:走向世界储备货币之路

★后 记 对中国金融放开的几点观点媒体评论

[他们眼中的货币]

只要我能控制一个国家的货币发行,我不在乎谁策划法律。

——梅耶·罗斯柴尔德

我坚信银行机构对我们自由的威胁比敌人的军队更严重。

——托马斯·杰斐逊

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晓得何为爱国和高尚,他们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利。

——拿破仑

在没有金本位的情形下,将没有任何办法来保护(人民的)积蓄不被通胀所吞噬,将没有安全的财富栖身地。

——格林斯潘

通过接连的通胀,政府可以秘密地、不为人知地剥夺人民的财富,在使多数人贫穷的过程中,却使少数人暴富。

——凯恩斯精彩章节

1932年的总统大选在一片经济萧条的肃杀当中拉开了序幕,1 300万的失业人数、25%的失业率,让时任总统胡佛备感阻力。面对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罗斯福对1928年至今经济政策的猛烈抨击,以及对胡佛总统与Wall Street银行家势力的紧密关系的严厉指责,胡佛总统维持了耐人寻味的沉默,但是他在自己的备忘录中如此记录了他的真实想法:

在回应罗斯福对我应当为(1929年的)投机风潮负责的声明时,我思忖再三,不晓得能否应当把美联储1925年到1928年在欧洲势力的影响下有意实行通胀政策的事情曝光,我当时是反对该种政策的。

胡佛总统的确有些冤枉,他尽管贵为美总统,但是对经济政策和货币政策却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受于政府没有货币发行权,假使私人拥有的纽约美联储银行不配合,任何政策均为空谈。

胡佛总统在Wall Street失宠,始于在德国赔款的困难上偏离了银行家的既定方针。原来,在1929年由摩根策划的杨计划(Young Plan),以增长德国债务负担为代价,通过在Wall Street发行德国债券的方式为德国募集战争赔款,借此在承销债券发行的过程中大赚一笔。

1931年5月,不曾想该计划开始实施不久,就赶上德国和奥地利的金融危机,罗斯柴尔德家族银行和英格兰银行的拯救行动未能遏制危机的蔓延,摩根等Wall Street银行家不愿目睹刚开了个好头的杨计划中途夭折,立刻由摩根的合伙人拉蒙给胡佛总统打电话,要求美国白宫答应给德国政府偿还战争债务放个短假,等德国金融危机消停一部分再复苏。拉蒙还警示说欧洲金融系统一旦崩溃,美国的衰退也会加重。

胡佛总统早已同意法国政府,任何涉及德国战争赔款的事,要先征求法国政府的意见。作为政治家的胡佛岂能出尔反尔,所以胡佛立刻不客气地回答:“我会考虑这件事,但从政治的角度考虑,这件事不太现实。你呆在纽约是不能了解作为一个国家整体来说,对这些政府之间债务的情绪的。”

拉蒙也毫不客气地撂下话:“这些天你肯定听到了不少传言,有人准备在1932年的(共和党)大会上,让你的班子靠边站。假使你照着我们的计划来做,这些传言就会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最后,拉蒙还递上一根“胡萝卜”,假使事成,功劳全归总统。总统考虑了一个月,最后只得低头。

到了1932年7月,拉蒙又一次派人前往美政府,告诉总统应当从新考虑德国的战争赔款困难。这一次胡佛忍无可忍,他充满怨愤和沮丧地吼道:“拉蒙把事情整个搞错了。假使有一件事情是美国人民所痛恨和反对的话,那就是该种合谋(豁免或延迟德英法对美国的债务)触犯了他们的利益。拉蒙并没有理解席卷全国的(对银行家的)愤怒情绪。他们(银行家)是想我们(政治家)也形成‘黑帮’的同谋。恐怕他们(银行家)已经和德国人就赔款促成了协议,但却是以最糟糕的方式完成的。”结果胡佛婉拒了Wall Street的要求,法国显现了偿付拖欠。

更令Wall Street银行家怒不可遏的是胡佛总统对股票市场做空举动的穷追猛打所牵出的一连串金融丑闻,再加之空前的失业率、凋敝的经济和惨遭股市洗劫的人民,各种力量集聚成一股对Wall Street银行家的强烈愤怒。胡佛总统自恃民意可用,于是与银行家撕破面子,一心要把困难搞大。胡佛直斥纽约股市是一个由银行家操盘的大赌场,市场做空的投机分子影响了市场的信心的复苏。他警示纽约股票交易所总裁惠特尼,假使不制约股市做空举动,他将起步国会调查行动并对股票市场执行监管。

Wall Street对总统的要求回答得简单而干脆:“荒谬!”

准备拼个鱼死网破的胡佛总统于是下令参议院银行与货币委员会开始调查股市做空举动。气急败坏的Wall Street立刻派拉蒙到美政府与总统和国务卿共进午餐以求中止调查行动,总统不为所动。

当调查扩大到20年代末的股票操盘黑幕后,大案要案纷纷被抖落出来,Goldman Sachs集团、摩根公司等诸多股市丑闻被大白于天下。当股市大跌与经济大萧条的逻辑关系被清晰地展当下公众面前时,人民的怒火终于聚焦在了银行家的身上。

而胡佛总统和他的仕途也同期断送在银行家和人民的双重怒火当中。代之而起的就是被称为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总统的富兰克林·德兰诺·罗斯福。货币战争有关问答

回答者:张宇燕

困难一:中信出版社近期出版的《货币战争》一书,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在书中,作者宋鸿兵先生讲述了以罗斯切尔德家族为代表的“国际银行家”操纵世界300年工业化历史的故事。他所讲的那些听上去让人震惊的故事均为真的吗?

答:对你提出的困难的一个简单回答是:我不晓得。在世界近代金融史上,罗斯切尔德家族的确曾有过很大的影响力。他们一度呼风唤雨,左右逢源,这 些均为有案可查的。然而这个家族当前的情形如何,则不太好说。宋鸿兵先生觉得,假使仅依照每年6%的收益率来计算其家族资产,到今天大概有50万亿美元之 巨。这样庞大的资产以什么形式存在呢?应当首要是金融资产。可是依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算,截至到2006年末包含各种衍生品以内的世界金融资产总值为 350万亿美元左右。如此算来,仅罗家族就拥有世界全部金融财富的七分之一。坦率讲,对这个数字我将信将疑。

即使数字或许与事实有出入,但说西方世界是由为数极少的精英所运转,我大体上依旧赞成的。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就曾经表示,任什么时候期、任何国家 的上层均为由5%的人口组成的。该种被称作“布罗代尔5%法则”的现象,在美国和欧洲表现得特别显著。而少数上层成员中就一定包含罗斯切尔德那样的家族。 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认为《货币战争》所根据的逻辑框架看上去依旧正确的,更重要的是,它谈了一个相当核心的困难。在这本书的扉页上我写的那两句推介语, 应当说基本表达了我对此书及此困难的总的观点:“这本书印证了我多年研究所形成的一个观念,即谁控制了货币谁就能支配一切;然而,我也同样期望作者讲述的 故事纯属臆想,由于如此我们便可以守在住以往的信仰,即人类大差不差生活在一个诚实的世界中,没有被一小撮国际银行家玩弄于股掌。”

我越来越感觉到,以前很多人对货币困难的重要性过于低估了,以为货币然而是附在物质生产“肌体”上的“一张皮”,是派生物,其基本功能是服务于 物质生产,也就是说要方便贸易、加速流通、增进分工。就经济学来说,不仅微观经济学中没有货币的位置,在宏观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中涉及货币及汇率政策的场 合,货币均为作为一个外在物存在的,其自身并不是整个生产过程的一部分。有趣的是,在觉得“唯有货币是重要的”货币主义经济专家弗里德曼看来,货币政策至多 在短时间能够对生产过程施加些影响,而长期看货币是中性的。值得指出的是,近期流行于中国的制度经济学,其中也差不多看不足货币的踪影。对此,宋鸿兵先生则反 其道而行之,在《货币战争》中清晰提出,在资本主义社会,真相是金融资本不仅主导整个物质生产过程,而且控制整个人类历史进度。

对接受主流经济学的人来说,货币作为一种权力并被国家或国家后面的金融大亨用来作为达到本身目标之工具,这一逻辑很新鲜,甚至有些振聋发聩。其 实这并没有是全新的或具有独创性的看法。列宁在一百年前就曾在《帝国主义论》中称过,资本主义的高级阶段之一便是金融寡头的垄断。希法亭于列宁以前在《金融 资本》中也深入地刷新了这一命题。除此之外,一部分非主流经济专家和历史学家也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过货币本质困难。德国经济专家南普在其1924年出版的《货 币的国家理论》中就曾清晰表示,货币和国家密不可分,脱离了国家的货币便形成无源之水,而没有以货币表现的征税权力的国家则形同虚设。古德哈特在1998 年的一篇题为《货币的两重含义》论文中,更是喊出了“货币即权力”的口号。而当今走红的金融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在六年前出版的《金钱联系》中论证说,货币 的首要功能并没有在于使世界运作起来,它自始至终均为使支撑现代经济生活的各种制度得以形成、并与战争紧密有关的政治事件。顺带提一句,弗格森大约是对罗斯 切尔德家族史了解最多、也是最深入的人了。遗憾的是我没读过他得以成名的罗斯切尔德家族史论著。我对这部书很感兴趣,但又实在是无暇阅读。看来只有等将来 再读了。

困难二:对于“国际银行家”这个群体,我们见底应当如何看待?

答:读了《货币战争》,普通读者会很惊愕,世界怎么能是如此呢?由几个大老板在幕后控制,甚至经济危机和世界大战等灾难竟然均为他们精心策划 的,用作者的话讲叫做“金融定点爆破”,他们有那么大的能量吗?他们真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吗?要回答如此的困难,首先要对“国际银行家”下个定义。从狭义 的角度看,他们只包含那些大的商业银行家和投资银行家以及其余金融机构的领袖等人。虽说能量的确重大,但假使不和国家结合起来,这些人便永远只能做世界政 治经济舞台上的配角。广义地讲,“国际银行家”还包含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家。一旦把中央银行家包含进来,也就是把国家权力引入其中,“国际银行家”就足够 形成世界主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一个世界金融资产快速膨胀的世界里,广义“国际银行家”的主导地位还会得到更深一步增强。

从人的本性向上瞧,银行家们一定是想通过金融权力来控制世界的,由于做到这一点会导致重大的利益,而逐利又是他们达到本身价值的最终渠道。然而靠 一两个家族的力量达到这一愿望的难度是很大的。世界金融市场毕竟不是一个完全垄断的市场,而是一个寡头市场,也就是说有一批实力雄厚的金融集团。如此一 来,为了控制世界,就需要银行家们形成团队,采取集体行动。依照奥尔森的集体行动理论,除了存在共同利益之外,结盟或共谋还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人数 要少,否则会显现“搭便车”现象;二是要有所谓“选择性激励”,也就是中国人常说的“胡罗卜加大棒”。再有一个条件是各集团之间相互博弈的时间或次数要足 够长和充足多。满足了这些条件后,“国际银行家”作为一个群体便会应运而生。世界银行家在以往几百年间结成了一个同盟并将世界玩弄于股掌当中,如此的局势 在《货币战争》作者看来是真实的存在。我的观点是,从逻辑向上瞧,只要条件满足,“国际银行家”就一定会显现。

接下去的困难有这么两个。其一,他们的能量能否真有那么重大?对此我并没有怀疑。当把中央银行家也算作“国际银行家”的一分子时,特别是把中央银 行所代表的国家权力看为“国际银行家”高达目标的工具时,其能量之大是难以置疑的。这一点在今天要比百年前或三十年前更为显著。依据金融资产与事实产出之 比在以往半个世纪中快速提升这一事实,《金融时报》的马丁·沃尔夫称今天的世界已经进入了所谓“金融资本主义”时代。其二,“国际银行家”们是否真正团结 起来?即使经济世界化持续深入,但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却没有同比例地降低,利益也更加分散。换言之,他们之间既相互共谋又激烈竞争恐怕是一种常态。自此看 来,美国、欧洲、日本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家构成一个坚固、持久和默契的联盟,是很难想象的。眼下欧元兑美元国家对日趋壮大的主权财富基金的恐惧,以及为约 束这些主权基金所做的付出,起码从一个侧面反应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那种既有共谋又激励竞争的现实。

困难三:在《货币战争》一书中,美联储被描绘成一家私人银行,这让很多人感觉到诧异。事情真是这样吗?

答:记得经济专家萨缪尔森在1988年的一篇论文中提及,人类三项最伟大的发明是:火、轮子和中央银行。顾虑到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民众关 注美国中央银行、也就是美联储便再自然然而了。《货币战争》一书最有争议性的一个分析,在于给出了如此一个说法:美联储与其说是一家公共机构,不如说是一 家私人银行。如此说的理由如下:美联储的股东是私人银行家,十二个大区的美联储地区主席由这些股东推举,而且联邦储备委员会的相当一部分委员又来自于这些 大区主席;即使美联储主席由总统提名国会任命,但美国货币政策的真正制定人还不是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而是依据《美联储法》而成立的美联储政策顾问委员 会,且后者的成员则是清一色的私人银行家。美联储是一家私人银行的说法产生了重大打击,并在很大程度上考验了很多人习以为常的认知。

颠覆常识的东西一般也是争议较大的东西。事实上,在讨论美联储时,书的作者在细节描述上依旧有很多值得更深一步推敲的余地,起码有些故事没有讲得 很完整。实际上,美联储导致在成立初期一段时期内是纯粹私人银行性质的。伴随时间的推动,美联储总的来说依旧在实施公共职能。此外,美元钞票由美联储的十 二个地区委员会印制不假,其私人股东按年分红也是事实,但是印量多少、股息高低等等,又均为被严格规定的。再有,印钞所得的铸币税收入,绝多部分都给了美 国财政部而仍未流入私人股东之手。在所有这些细节中,容易造成误解的转折点在于美联储与财政部的关系。仍有一点需要提到的是,“私人”这个词的确切含义。 英语 “private”这个词在用来看明公司或机构性质时,指的是不对外和非公开,私募基金中的“私募”,用的便是这个词。它对应的词是“public”,即 “公共”。上市公司有时也叫公共公司,其含义是对公众放开,谁都可以参与,所以公司上市英文也叫go public,但公共公司和在中国语境中一般理解的“公有”或“全民所有”,则差异很大。

据说在Wall Street常年流行着一句话:美联储主席导致一个木偶。今年格林斯潘出版了他的回忆录《繁荣的年代》。9月18号《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书 评,题为“经济专家的生活,由爵士乐主题伴奏”。对于格林斯潘的一生,书评作者的基本评价是一曲主题音乐的伴奏者而非主角,并写道:“作为中央银行行长, 他也算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留下来的困难是,我们大家为何不能实事求是地看待格林斯潘,而听任他被增大很多倍?”假使事实真是这样,也就是说美国货币金融 这台大戏的真正主角躲在了幕后,那么后台老板是谁呢?依照《货币战争》的逻辑,他们只能是那些“国际银行家”们。不无遗憾的是,宋鸿兵先生尽管把那层罩在 美联储上的面纱给揭开了,却没有把有关细节讲全说透,故事选取也多少有些支离破碎。我记得著名金融题材作家马丁·迈耶写过一本名叫《美联储》的书,很不错 的,并已经被翻译成中文。阅读此书多少可以弥补《货币战争》的某些细节欠缺。

困难四:这部讨论金融的著作一经面市便形成畅销书,并引起轰动,其原因何在呢?

答:依我看来,《货币战争》承受这样普遍而热烈的关注,其成功的核心,在于作者讨论的困难触动了当今中国读者的神经。中国实施改革放开政策快30年 了,而对外放开的重要内容就是参与经济世界化进度。应当讲,我们对外放开的重心是放在了贸易与投资之上,而在金融领域的放开则十分审慎。实践证明如此做在 策略上是正确的。但是时迄今日,既有主动的一面也有被动的一面,中国已经开始迎接金融世界化的浪潮。我们的金融服务业正在逐渐放开,外国银行的战略投资人 在进入中国,外汇储备累积到天文数字且仍在飞速上涨,国际国内显现资产泡沫和市场调整,人民币增值阻力重大,不知不觉中我们走到了一个历史的十字路口:究 竟是积极参与创建亚洲单一货币,依旧使人民币形成独立的国际货币。假使把金融自由化比作一条河,那么我们一只脚已经踏进去了。水究竟有多深我们不清楚,河 有多宽也不太清楚,过河途中会否风平浪静,水中的生物能否危险凶残,这一切均为困难。恰恰是针对上述困难,《货币战争》给出了警示,因此给读者导致了巨 大的打击。

诚然,要想形成畅销书,仅仅靠讨论严肃而巨大的困难依旧不够的,而是要用畅销书的手法去写作。这就需要有引人入胜的故事,有多出想象的情节,有 让读者着迷的人物。我之所以能一口气读完这本书,首要原因就在于在于宋鸿兵是一名讲故事的好手。他以“国际银行家”为主角,以一个个历史事件为依托,穿起 来一个逻辑框架,并辅之以很多历史进度中鲜为人知的幕后故事。银行家们挑选普林斯顿大学国际政治学教授出身的威尔逊担任美总统,并利用其对货币金融的无 知瞒天过海,通过于己有利、最终又让威尔逊本人追悔莫及的《联邦储备体系法》,读来妙趣横生;犹太银行家和希特勒密谋并资助后者上台,以期达到犹太国家的 建立,此等故事于我可谓闻所未闻。受于它们都很好地印证了很多政治经济学命题,因此我在阅读时很是兴奋。

引起争议是一本书吸引读者眼球的其他不可或缺的元素。作为一本著作,引起普遍争议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大差不差有下方这么三个方面。首先是资料和 报告的真实性和足够性,其次是逻辑结构的严密性,最后是核心看法或政策导向在不同读者群心中激起的某种“对立”情绪。恰恰是在这三个困难上,《货币战争》 都很好地满足了形成一本畅销书的“导致争议之条件”。

相关资料和报告困难,我事实上前面已经回答过了。对《货币战争》一书中涉及到的很多具体史实,争议是比较大的,我现有的知识积攒还不允许我对其 真伪作出分析。对此,或许很多读者和我有同感。然而话也要说回来,起码对相当一部分历史哲学家来说,什么是历史“事实”或“证据”这一困难,始终苦恼着他 们。《历史是什么》一书的作者卡尔是这样,《历史故意义吗》的作者波普尔也是这样,《历史的观念》的作者柯林武德依旧这样。即使在怀疑“证据”这一点上后 两者观点相近,但柯林武德不答应波普尔据此声称“历史无意义”的论点,而是代之以“一切历史均为思想史”的力争,也就是说历史学家的基本工作,在于挖掘出 影响历史进度之巨大事件制定人在作出选择时的真实想法。

一旦讨论举动者的想法,我们便开始讨论动机,而动机及其导致的一切举动后果,便组成了历史叙事的逻辑。《货币战争》的基本逻辑结构是说:时迄今 日两百多年的人类近现代历史是“国际银行家”攫取财富并支配世界的历史,我们历经的所有巨大历史事件以及人类日常生活的演进,都可以根据严密的逻辑还原为 “国际银行家”的“动机”。如此一种逻辑框架的优点在于简洁明了,缺点在于在追求简洁的过程中或许会忽视掉一部分重要的变量或环节。这里我仅举政府与国际银 行家之间的关系为例。自十八世纪以来,尤其是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之初,资本主义国家就总的来说,其根本特质是经济主导政治,是资本家或金融家操纵政治 家。但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尤其是小罗斯福形成美总统之后,国家的权力快速扩大,政治家掌控国家权力的能力快速提升,结果在包含立法、行政、司法以内 的广义政府中,形成了具有独立意识和特定利益的政治家集团。受于该种改变,政治家集团与商人集团的关系就不再是一种主仆关系,而是一种大差不差平等的博弈关 系,换句话说,政府不再是“国际银行家”的玩偶了,而“国际银行家”的个人利益只有同国家利益交合在一起时才可充分达到。我总体感觉是,《货币战争》一书 最大的逻辑弱点就在于它对政府的作用考虑的太少。

见仁见智可以说是《货币战争》形成畅销书的一个核心原因。我们不妨把读者做一个粗略的分类。第一类是对货币金融困难感兴趣的普通读者,第二类为 政府官员,第三类由货币金融研究与教学者组成,最后一类乃货币金融机构的从业者。面对宋鸿兵先生讲述的触目惊心的故事,给出的振聋发聩的警示,提出的清晰 大胆的应对政策,以及这本书长时间高踞畅销书排行榜之首的情形,不同类型的读者对《货币战争》的内心感受与言辞回应千差万别,甚至赞颂与诋毁并存,均为再 自然然而的事情了。这倒让我想起了一句话:对社会科学研究来说,毁誉参半往往代表着价值的存在。说这句话的人是几年前去世的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金德尔伯 格。他留下的那部厚重的学术著作《西欧金融史》,是很值得那些想更深一步了解货币战争背景的读者阅读的。

困难五:世界金融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与黄金彻底脱钩之后的美元开始了超量发行的历史。宋鸿兵觉得,1971年至今洪水般泛滥的美元,正在悄然地剥夺全球各国劳动者的钱财,而且加重了世界规模的贫富不均。这个困难怎么看待?

答:宋鸿兵先生的这个分析没错。凡是在机场免税店买过商品的人大约都有如此的印象,那里卖出的商品中电子产品是日本和韩国制造的,手表首要是瑞 士的,香水和威士忌酒等首要产自法国,皮革制品和太阳镜等则分别由法国、英国和意大利等国生产,除了一部分品牌的香烟外,差不多见不足美国商品。我也曾感觉到纳 闷,在如此一个竞争性的大市场上,“美国制造”怎么会这样之少?仔细再一想,我就明白了,在这个市场上,美国供应的最有竞争力的产品是美元。所有的商品都 是由美元计算和结算的,民众不仅运用美钞,而且信用卡上也都印有醒目的美国信用卡公司VISA或MASTER标志。这就应了好像是克鲁格曼讲过那句话,大 意是说二战后到今天的世界经济格局,大差不差可以被描述形成:全球都在付出生产美元能够买入的商品,而美国生产美元。怎么会如此?这就要回答你刚才提的问 题。

在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前,美元按固定的比价与黄金挂钩,同期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显然,布雷顿森林体系代表着美元等同于黄金,持有 美元就等同于持有黄金。为了执行贸易,各国务必持有一定量的美元。而为了拥有美元,这些国家就务必维持对美国大批出口,换言之,美国只有通过贸易逆差或对 外援助的渠道才可够为世界供应国际贸易所需的硬通货。各国供应商品与服务,美国供应美元的基本交换格局,就是在如此的大环境下造成的。该种为美国向全球 攫取利益供应方便的机制,其可连续性是有疑问的。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经济专家特里芬写过一部题为《黄金与美元危机》的书。正是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著 名的 “特里芬两难选择”,其含义是靠美国贸易赤字为世界供应世界货币,很或许会遇到两个局势:或是由于美国贸易赤字不足而致使“美元荒”并最终殃及世界贸易与 经济上涨,或是由于美国贸易赤字过大而引起美元过剩并迟早危及美元与黄金比价。历史事实进度相符了特里芬的预言。受于欧洲各国纷纷用手中的过剩美元按固定 比价向美国兑换黄金,这致使美国黄金储备大程度降低,1971年尼克松总统宣称美元脱离黄金自由浮动。

为了表明的方便,我在这里引入一个概念,叫铸币税。在金属货币时代,西欧各国金币或银币的铸造权掌握在国王手中。在铸币过程中,他们常常利用降 低金银成色的办法获取额外好处。对铸币的接受者或运用者来看,铸币的标值和事实含金量之差,无异于向国王又交了一笔税。这就是铸币税的来历。进入纸币时 代,受于纸币印刷成本大大差于金银价值,铸币税的获利前景极其拓展。依据劳伦斯·怀特在1998年出版的《货币制度理论》中所说,美国小面值纸币的印刷成 本为3 美分,新版20美元和100美元纸币即使采取了先进防伪技术,其印制成本也只有区区的6美分。在让别国持有美元过程中铸币税数量之大,自此可见一斑。

然而用收取铸币税的方法牟利也是有条件的,其中基本条件是别人愿意持有你发行的货币,而且持有者的数量持续增长。从这个角度看,布雷顿森林体系 的坍塌其实就是一场美元信用危机。美元过多,民众不愿意让美元砸在自己手里。当时对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存废争议很大,像弗里德曼和蒙代尔如此的货币困难专 家,据说都被请到美国国会出席听证会。大家关心的实质困难,是现行体系寿终正寝后世界对美元的需求究竟会增长依旧会降低。增长代表着美国得到的铸币税增 多,反之反是。后来的历史疑似显示,对美元的需求伴随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而放大。其中的原因,恐怕首要是在一个浮动汇率的世界中,各国为了维持本国币值 的平稳而必须储备许多的美元。

隐蔽地、疑似又是在自愿基础上的让别国持有美元,是美国以征收铸币税的方式占有别国资源或财富的一个重要手段,而这无疑加重了世界规模内的贫富 不均。说到这我认为有必要补充两点。其一,美国的确在以往的和现行的国际货币体中获取了重大的利益,但假使换了其余任何一个国家,当拥有美国那样的权势 时,恐怕也会像美国那样行事的。其二,古人讲“人无衅焉,妖不妄作”。那些让美国或欧洲凭借货币占据很大便宜的国家或地区,其本身的货币金融体系的脆弱性 和不当政策是要负一定责任的,即使有些弱点带有命定的色彩,比如国小,再比如经济落后。

困难六:如何看待美元的贬值,以及它与欧元、黄金之间的关系?中国能否应当抛弃连续贬值的美元,或者如《货币战争》所倡导的复归“金本位”?

答:美元贬值的原因依我看来首要由下方三点。一马当先的就是民众反复阐明的、也是宋鸿兵先生强调的美元超量发行。美元贬值的其他表述是以美元 计算的商品价格的广泛上涨,也就是通胀。在讨论通胀困难时,我总的上接受弗里德曼在《美国货币史》中得出的结论,即通胀仅是一种货币现象,根 源在于无节制地滥发钞票。诚然,美国超量发行美元也是有理由的:既然可以通过让世界持有美元来获取铸币收入,那为何不做?外国人持有的美元假使永远在美 国经济体外流通,那么这部分美元便形成美国的铸币收入。假使它们有朝一日还或许被用来买入美国产品与服务,那么这部分美元便是一种对美国的债权。这样一 来,作为获取铸币收入结果的美元贬值,同期也代表着美国对外债务的缩水。换言之,只要美国铸币收入的绝对量没有降低,美国对外债务可以大幅缩水,并能够给 自己的首要国际竞争对手产生损害,那么美元贬值对美国来说,不啻为一笔一石三鸟的好买卖。

恐怖主义对美国的攻击是美元贬值的一个直接的、带有突发性质的原因。“9·11”事件之后的十天,我在接受记者专访时称到,本轮事件将令对美元 将来国际地位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民众一直把美国看作是投资天堂,把持有美元资产看为保值的最佳渠道,由于美国实力强大,市场放开。但是这一切转瞬间被 “9·11”的爆炸所摧毁。跟随而来的反恐战争迅速变成了一场持久战,更让人忧虑的是恐怖主义分子的数量疑似不降反增,攻击方式和对象日趋多样化,美国和 其盟国因反恐政策不和而关系紧俏,美国自打建国以来头一次被一张重大且无形的恐怖主义之网所笼罩,而且还望不足网破云开的那一天。所有这一切都让美元持有 者心存疑虑、忐忑恐慌,接下去的投资结构调整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以往七年多美元贬值的第三个原因在于欧元的创立。在欧元创立以前,欧洲各国的货币尽管也都做到了完全可兑换,甚至德国马克亦在一定程度上扮演 了储备货币的角色,但就整体来说,欧洲各国的货币影响力过于分散,不足够对美元组成考验。在世界规模内分享更大份额的铸币税,应当是欧元造成的一个核心因 素。欧元的创立对美元的打击是重大的。在这以前,对美元的霸道和毛病大家是值得、或必须容忍的,比如美元因超量发行而引起的币值不稳等等,由于舍此之外 别无选择。而一旦有了欧元这一美元的竞争者或替代品,美元的脆弱性就不再为民众所能完全容忍和迁就了。很多国家的中央银行纷纷在外汇储备中减仓美元而代之 以欧元,仍有一部分国家在大宗商品交易中婉拒继续运用美元计算和结算,都可以被看作是欧元对美元霸权产生打击的状况。伊朗总统内贾德已经宣称,伊朗将来的石 油交易将以欧元结算,俄罗斯的普京总统也要建立用卢布计算和结算的石原油市场场。无疑这些举措全会在世界规模内降低对美元的需求,并损害美元的霸权地位。

在讨论美元与欧元关系和国际地位困难时,有必要引入一个重要概念,那就是所谓的“货币的流通域”。据我所知,这个概念最早是由哈耶克于1937 年在《货币民族主义与国际平稳》一书中提及的,其基本含义是指某一特定货币的流通广度或被接受和被运用的规模。显而易见的是,假使某一货币流通规模越广, 对它的需求就越大,该币种的发行者得到的铸币税也就越丰厚。欧元和美元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一种相似“零和”的博弈。大家暗中较劲的对象就是货币流通域。从 以往几年欧洲债权市场的迅猛扩张,到伦敦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创立,这些均为欧元侵蚀美元流通域的最好例子。我隐隐约约认为,真正的货币战争,与其说 是宋鸿兵先生眼中的那种战争,不如说是国家间争夺国际货币流通域的战争。

有关抛弃美元并代之以储备黄金困难,坦率说我没有深入思考过。直觉上讲,这是一个利弊权衡的困难。把外汇储备全部用黄金替代,好处是黄金毕竟是 实实在在的东西,比起美元来起码感觉上更安全,价值也或许更平稳,我们的潜在金融风险也可以得到较有效的管理。尽管《货币战争》书中没有详细论证,但我觉 得储备黄金的其他好处在于,这可以于无形中削减美元的流通域,并从而冲击美元霸权,为建立更为公正、合理、有效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创造条件。但与此同 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目睹,达到这样大的政策转换,成本或风险也是不小的。历史地看,金价波动相当强烈,谁有把握精准预期一年或三年后的黄金价格较之今天是高 是低呢?作为储备货币的黄金流动性较差,不但没有利息而且保管成本还很高。即便下决心用黄金替代外汇储备,也有个机会和方法困难。中国现有外汇储备 14000 亿美元。可世界的黄金可交易总量是多少?一旦这么大的一笔现钱哪怕导致其中的一部分冲入黄金交易市场,黄金价格那时会飚升到什么水平?同期我们还务必顾及到美中之 间的战略关系。中国抛售美元产生美元的雪崩会引起美国何种反映?美国的反映对中国会造成什么影响?所有这些困难均为民众在思考“美元-黄金转换”措施时躲 避不开的困难。我们需要算账,需要精确地算细账。

困难七:对于普通大众读者,应当如何阅读《货币战争》?如何看待来势汹汹的金融世界化或金融自由化?

答:目睹普通大众读者这样关注《货币战争》,而且渐渐明白货币困难事关国家兴衰和民族盛败,我感觉到十分欣慰。这要特别感激宋鸿兵先生。以往的几 百年间中国经济步履蹒跚、起伏跌宕,基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我们对货币金融困难理解不深不透不全面,以致吃了大亏。当下我们需要在认识方面急起直追。至于金融 世界化,尤其是助推它的后面力量,我们也不必把它们都看成是洪水猛兽。目睹风险和考验,就婉拒参与世界分工,拒斥金融自由主义,走极端民族主义和排外主义 的老路,是完全行不通的。金融世界化是一个大的游戏。对于中国来看,被逼也好,自愿也罢,我们都要参与其中。中国当下面对的困难不是如何回避,而是运用中 国的智慧把这个游戏玩好,而且要形成这个世界大游戏的首要博弈者之一。中国人完全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假使再有充足的运气,做到这一点的把握就会更大一部分。

《货币战争》课程提纲:

一、货币战争的开端

二、货币战争的战略性

三、货币经济基础

四、货币战争的历史演变

五、货币战争的状况形式

六、欧元出台的背景

七、欧元的经济基础

八、将来欧元的生存前景

九、欧元的风险

十、货币战争中的日元

十一、格局组合与价格组合

十二、人民币的单价困难

十三、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

十四、国际货币体系的前景

十五、如何应对货币战争图书《货币战争·债务篇》信息

书 名: 货币战争·债务篇

作者:(美)布鲁瑟,陈召强译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1-1

ISBN: 9787508617176

开本: 16开

定价: 36.00元

内容简介

从股市泡沫到房地产泡沫,美国始终通过纸变钱的游戏掠夺世界资源,源源持续的美元在全球泛滥。但是,游戏还能玩多久?

资产泡沫后面,隐藏的是更危险的债务泡沫。从房主要原因债务增长致使的崩溃,到房贷引起的银行危机,再到恶性通胀的造成,本书揭示了这一链条将来的裂过程。美国通过债务掠夺了世界财富,最终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书中透视了美国债务导致经济萧条的深层原因,揭秘美国主导的金融游戏的真面目,并对将来艰难的经济事态执行了预期:美元将令崩盘,更深层的经济打击仍未到来,下一场货币战争马上展开……

作者简介

沃伦·布鲁瑟,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33年。毕业于克利夫兰州立大学,获工程学学位,后又在肯特州立大学攻读EMBA课程。出版过《易学易用的六西格玛统计分析》和《六西格玛概沭》。

图书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马上打响的下一场货币战争

第一章股市疯涨:萧条的前奏

第二章更危险的债务泡沫

第三章泡沫导火线

第四章重演大萧条

第五章债务大萧条的受害者

第六章或许恶化的萧条

第七章助推萧条的美联储

第八章对抗经济萧条

第二部分货币战争之后的股市

第九章危险的股市

第十章新的入市机会

第十一章战胜股市

第三部分面对新事态,你的应对之道

第十二章经济事态变了,你也得变

第十三章明智的积蓄之道

第十四章为15--40年后的退休积蓄

第十五章为马上退休积蓄

附录货币战争:真相与将来

作者: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组 著出 版 社: 华夏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0-3-1

字数: 250000

开本: 16开

I S B N : 9787508055794

定价:¥29.80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英镑、美元、日元、人民币、欧元等首要货币的成长史,从中我们将目睹为了取代英镑,美元如何合纵连横;而弱势的英镑又是如何声东击西;日元为何没能最终崛起;一度比美元还硬的“西德马克”为何败走麦城;政治关系紧密的美国和欧盟如何在货币话语权上勾心斗角;中国崛起环境下。人民币国际化路在何方……作为“中国经济红蓝书系”的第一本全力之作,本书将为广大读者层层揭开货币战争后面的真相,并展望世界货币的全新格局。

目录

英镑

第一章 日不落帝国的货币霸主

荷兰盾没有搭上顺风车

英格兰银行成立

英镑的金本位

英镑兴盛——货币世界化

第二章 英镑的衰退

“一战”的牵累

付出复苏金本位

英国人难舍的“英镑情结”

“个性”岂能丧失?

第三章 半小时观察:态度终究要变

美元

第四章 美元世纪的兴起

战争让美元迈向巅峰

“二战”之后的英美“战争”

布雷顿森林体系——美元的全面胜利

马歇尔计划——美元如中日天

第五章 美元世纪的衰落

拖垮美国经济的越南战争

无力回天的尼克松

美国人的噩梦

美元拖垮了世界经济

第六章 美元身边的“敌人”

昙花一现的日元

一生圆满的马克

第七章 美元世纪的中兴

当美元与石油联姻

里根种树,克林顿乘凉

欧元与伊拉克战争

第八章 世界货币的将来格局

次贷危机的衰退序幕

谁能撼动美元的霸权地位

来自中国的声音

第九章 半小时观察:告诉你真正的货币战争

日元

第十章 日本经济的战后复苏

第十一章 日美货币战争拉开帷幕

第十二章 四次美元贬值,日元资产遭受噩梦

第十三章 日元遭受狙击被逼增值

第十四章 泡沫破裂依旧遭遇狙击

第十五章 泡沫破灭之后

第十六章 半小时观察:日元的不完美教训

欧元

第十七章 欧元前史

第十八章 欧元史册上的转折点

第十九章 在质疑声中壮大

第二十章 欧元将何去何从

第二十一章 半小时观察:经济世界化需要世界货币

人民币

第二十二章 计划经济时代人民币被严重高估

第二十三章 人民币汇率进入双轨制期间

第二十四章 首次汇攻让中国走上高上涨之路

第二十五章 亚洲金融危机人民币坚持不贬值

第二十六章 人民币第二次汇改

第二十七章 人民币走上国际化之路

第二十八章 半小时观察:人民币国际化迈出核心一步批评

与该书热卖情形恰如相反,金融学者广泛觉得该书分析错误,作者看来不了解金融运转。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表示,作者建议重返金本位制度疑似是出于不明白现代金融基础,由于现代金融的核心是利用信用货币和信用为基础,利用债券的金融化过程为整体经济运转提升效率和价值。

俄亥俄州托利好大学的经济学教授张欣曾表示,这本书中有很多常识性的错误,比如说美联储是一间私人中央银行,但联储局的私人银行成员其实没有任何讲话权,最高决策机构是由7位成员构成的董事会,这些人均为美总统任命的,而且任命者不能与任何私人银行存在利益矛盾。然而,书中早已经就这一点做出反驳,书中表示尽管董事会成员的确由美总统任命,但董事会却未有真正的决策权力,真正的决策权力被一个由势力及影响力极大的银行家构成的“联邦咨询委员会”所拥有。

但他觉得,尽管在中国热卖,而内容具有煽动性,但当下的中国经济制定人应当受过宏观经济训练,应当不会受多少影响。

2007年12月10号,第25期《财经》杂志刊登了Goldman Sachs集团董事总经理胡祖六所写的《子虚乌有的“货币战争”》的文章,批驳宋鸿兵的看法。受于胡身份特殊,此事引起了质疑。

一部分国外媒体如德国之声中文网、美国之音中文网、华盛顿邮报已经发文过该书。其中,德国之声的观点文章表明了对书中论调的忧虑。 另外,郎咸平在多地演讲和专访节目中多次批评《货币战争》。《货币战争》库勒版

基本信息

作者: (美)库勒

isbn: 7533928571

书名: 货币战争

页数: 234

译者: 陈远明, 陈曦琳

定价: 32

出版社: 浙江文艺出版社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9-7-1

内容简介

20世纪欧洲最大的金融丑闻后面见底隐藏着什么?

世界刑警组织是如何诞生的?

绿背美元诞生之初历经了怎样艰难的保卫战?

本书试图投入远至古希腊的漫长历史,以发掘有记录以来的政治家、歹徒、间谍乃至寻常老千是怎样为了赢得战争、搞垮对方的经济或者导致为了使自己发财而开始伪造货币的。

从这么多故事中不难看出,不论希腊萨摩斯岛的古代暴君,依旧神圣罗马帝国的中世纪君主,对美国开战的英国的帝王将相,法国革命的斗士,首次世界大战中的德皇威廉二世,对抗欧洲仇家的拿破仑·波拿巴,南北战争中对抗南部同盟的北部联邦,对抗赫伯特·胡佛的美国的约瑟夫·斯大林,对抗英国及其盟国的阿道夫·希特勒,抑或对付越南共产党和古巴菲德尔·卡斯特罗的中情局,没有人可以单单靠伪币赢得战争。恰恰相反,搞伪币的多部分人输掉了他们的战争,输掉了整个帝国或本人的财富。仍有个别人,比如葡萄牙的阿尔维斯·雷斯,无意当中导致了政局的变迁,给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导致了深远影响——基本均为负面影响。

这并没有代表着货币战争将来不会在世界上重演。人作为贪婪的造物,从人的本性看,差不多可以肯定,货币战争将永无止境。了解以往那些为首的伪币制造者成功和失利的手段和原因以及他们如此做的目的,或能有利于制约这类人带给将来的危害。作者坚信,本书将为这一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简介

约翰·K.库勒:美国记者兼作家,曾效力于美国广播公司,同期也是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的长期特约编辑。作为一名中东历史和政治专家,他是为数极少的在中东承受关注和信任的西方记者之一。他专访过几位中东地区的国家元首,与巴解组织的高层领导相熟。他因其在国际新闻报导中杰出的成就得到了美国著名新闻奖项乔治·伯克奖(George Polk Award)。以他为首的ABC新闻现场报导组还曾赢得美国艾美奖。

书本目录

第一章 “皇家魅力”和“烟龙”

印钞票历来是政府的最后一个招数。从18世纪90年代大革命期间的法国到20世纪20年代的魏玛德国,面对胁迫的政府为了高达收支平衡,其手段便是急速扩大支付能力,使之胜过其已有债务……通胀的最结束果往往是社会诚信的损坏以及经济的崩溃。

第二章 中东的伪币

华盛顿盛传如此一种说法:特勤局和财政部还没有发布的打算,由于一旦承认有数量这样之众的伪钞正在流通,对于美元已然动荡飘摇的国际地位不啻是雪上加霜。

第三章 东方造假西方帮

意大利黑手党卖掉毒品,并通过遍布世界的网络执行洗钱——俄罗斯黑社会亦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日益重要的角色——随后又将部分收益作为买家支付的货款转移至各个金融中心。

第四章 古老的伪币术

严苛刑罚许多地是应用于古罗马穷人身上,而在富人和特权阶层里,官方禁绝的制造伪币举动却是一种日益流行的消遣或者说行当。在该种经济自由的氛围之下,尼禄的国家造伪举动实行起来差不多就没什么难度,并最终致使了古罗马货币及经济在帝国最后几十年的彻底崩溃。

第五章 本杰明·富兰克林vs 乔治国王:美国开国期间的经济危机

日益弱化的大陆币务必同来源五花八门的其余各式货币作竞争。各州任然发行本州货币用于支付各类开销。就在此时,英方的大范围造伪行动依然没有中止。市场遭到损坏、地产被毁、军人及平民的伤亡等原因或许也更深一步加重了通胀。到1777年末,国会发现,其财政收入中竟然有90%是已经大幅贬值、而且仍在连续跌价的大陆币。

第六章 法国大革命:软钱对硬钱

而在运用货币作为冲击敌国武器的困难上,拿破仑及其余几位十九世纪早期欧洲领袖的立场就截然不同了:造伪是他们秘密武器库中的一件重要法宝。正统历史学家对这个话题要么避而不谈(可能是由于缺乏有关史料),要么就是含糊其辞。然而,纸币收藏家及钱币商手头有的是证物。

第七章 美国内战和绿背美元的诞生

1865年4月14号下午,林肯会见了蔡斯的继任者、财长威廉·P. 麦卡娄。麦卡娄简要描述了目前紧急的伪币困难,建议设立一个“常设永久机构,以杜绝伪币活动。” 就在林肯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被演员及邦联支持者约翰·威尔克斯·布斯刺杀的那个夜间,林肯答应了这个提议。受于随后政坛的混乱局势及种种阴谋,特勤局一直拖延到1865年7月5号才正式成立,到如今一直存在。

第八章 英国的目标:颠覆德国经济

1914年战争……是代表英国,而非法国或比利时的利益……其目的便是在或许的情形下,彻底打垮德国,让它在经济上无法同英国抗衡。从1916年开始,除了战场上的军事战争外,一场有组织的经济战争也已打响,为的是彻底置对方于死地。

第九章 伪币作手、老千和法西斯分子:魏玛年月

就像诸如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阶段发生的其余超通货膨胀式“钱疫”一样,“真”和“伪”之间的界线变得很窄,民众干脆不再加以辨别。德国人匆匆忙忙要赶在涨价以前买进面包、菜豆、书籍,没工夫也没心思对购物所需的大摞钞票逐一检查。

第十章 葡萄牙:机灵老千搭台,独裁政权唱戏

20世纪20年代席卷了葡萄牙和其余欧洲各国的伪币风潮导致的一项后果是国际刑警组织的建立和渐渐壮大,它已演化为今日世界的执法工具,即便不能说是全能的,起码可以肯定它很有用。

第十一章 斯大林的美元:恩将仇报

伪币行动的参与者,有很多简直就是格雷厄姆·格林和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影片里的角色,苏联女间谍莉迪亚·斯塔尔在所有这些非常人物中显得格外亮眼。

第十二章 希特勒的伪币行动:二战的教训

货币体系一片紊乱。假使能以实物交易,没人愿意接受法国法郎和德国马克。伪币的泛滥让原先立足未稳的货币更深一步贬值,它们很多均为在德国集中营造的。

第十三章 秘密行动vs平稳:从越南战争到伊拉克战争

国际刑警组织1994年的材料表明,美元伪币在该组织查获的所有伪币中占到80%左右。美国特情局的报告则表明,在美国以外发现的冒牌美元的面值总额在1992年为2490万美元,1年后猛涨到了1.2亿美元。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