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投资转移的原因缪尔达尔的地理二元经济理论提" />
首页百科金融金融知识文章详细

投资转移

外汇网2021-06-20 18:03:12 52
什么是投资转移

投资转移是企业(转出方)将投资让与或交付给该金融资产发行方以外的另一方(转入方)的举动。

">编辑]投资转移的原因

缪尔达尔的地理二元经济理论提出,发达地区的产业集中胜过一定限度后,往往会显现范围报酬递减现象,这些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乃至人力资源将令逐渐向其余区域尤其是欠发达地区扩散,以谋求利润空间的增长,进而造成产业的转移。

而早在缪尔达尔以前,马克思就曾提及1855年到1857年英国的对外贸易逆差“唯一或许使英国真正感觉到恐慌的,是英国显然不能在国内为它的巨额资本寻到充足广阔的场所,因此必须愈来愈大批地出借这些资本”列宁也曾表示:“在先进的国家中显现了大批的‘过剩资本’” 这些过剩的资本会“输出到落后的国家去,以提升利润。在这些落后国家中,利润一般均为很高的,由于那里资本少,地价比较贱,薪资低,原料也便宜。其所以有输出资本的机会,是由于很多落后的国家已经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的流转,首要的铁路线已经建成或已经开始兴建,发展工业的基础条件已有保证等等。其所以有输出资本的必要,是由于在少数国家里资本主义‘已经历度成熟’, 有利可图的投资场所已经不够了”。

显然,投资转移的首要原因就是投资自身的原因,即资本对利润的追逐。只要能够得到利润,那么,除非存在妨碍资本流动的阻碍,否则资本自然地就会流动到利润较高的地方去。

所以,投资举动自身就蕴含着投资转移的机会。而投资转移能够从机会变为现实性,就在于伴随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的成长,资本积攒目益增长,当地可供资本投资的空间愈发不足,巨额资本需要到其余地方谋求投资机会。而相对落后的国家出于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也欢迎发达国家的资本前往。

同期,对外投资自身对于发达国家和地区从事对外贸易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在谈及英国对印度的统治时曾经提及:“英国工业愈是依靠印度市场,英国厂主们就愈是感觉到在他们摧残了印度本国的工业之后务必在印度产生新的生产力。一味向某个国家倾销自己的工业品,而不让它也能够销售某些产品,那是不行的。英国厂主们发现,他们的生意不是增长,而是正在衰退。...工业巨头们发现,使印度变成一个生产国对他们有很大的好处。为了高达这个目的,首先就要供给印度水利设备和内地的交通工具。当下他们正打算在印度布下一个铁路网。...英国的工业巨头们之所以愿意在印度修筑铁路,完全是为了要减弱他们的工厂所需要的棉花和其余原料的单价”。而在铁路修筑起来之后,印度的工业也必然要发展起来,除了减弱原料的单价外,英国资本家还可以得到两大好处:一是得到在印度直接投资某些工业的利润;二是得到印度由于本国工业的成长而增长的对英国工业品的买入能力所导致的英国商品出口的收益。

所以,列宁才会发现:“对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来看,典型的是商品输出。对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来看,典型的则是资本输出”这也解释了为何发达国家没有依照所谓比较优势原理直接放弃其丧失了比较优势的所谓边际产业,而是将其转移到低收入国家和地区继续从事生产。

除了上述原因之外,对外投资转移的一个首要原因是绕过关税和原产地配额控制等贸易壁垒。假使进口国对最终产品征收高额进口关税或实施原产地进口配额控制,就有机会会促使出口国的生产企业将全部的生产过程或最后装配的过程转移到进口国或其余受限较少的国家完成,进而达到投资转移和产业转移。“中国‘入世’后国际间贸易摩擦的增长和我国出口产品遭遇贸易壁垒的增多,又促使了制造业领域对外直接投资的增长,进而动员了与制造业有关联的交通运输、仓储物流等领域投资的扩大”。

最后,一国货币大幅增值,致使国外资产变得非常便宜,也会引起大批的对外投资和投资转移。1985年,“广场协议”(Plaza Accord)签订后,目元大幅增值,本跨国公司借助这一机会在生产和制造业、金融业、不动产及服务业等三大领域全面推动海外直接投资,尤其是大批在美国执行兼并收购,大有买下整个美国的势头。

">编辑]投资转移与产业转移的关系

一般来看,一件普通的商品“或者是由各个独立的局部产品纯粹机械地装配而成,或者是依次经历一连串互有关联的过程和操作而获得完成的形态”所以,这里我们所说的产业转移,是指那种商品生产的某个独立的或若干个独立的局部产品部分的生产或商品生产过程的某个或若干个加工阶段, 从发达国家或地区向低收入国家或地区执行的产业转移。该种产业转移在国与国之间发生时, 一般会导致两国间投资和贸易的改变。

1.投资转移和产业转移的有关性

在马克思看来,产业资本要得到收益,务必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产业资本实施货币资本的职能。资本家作为买者显现于商品市场和劳动市场,他的货币转化为商品或所谓的生产要素。第二阶段:产业资本实施生产资本的职能。资本家用买入的商品或生产要素从事生产活动,生产出新的商品。第三阶段:产业资本实施商品资本的职能。资本家作为卖者回到市场,他的商品转化为货币。“所以,在这里,货币资本,商品资本,生产资本,并没有是指如此一部分独立的资本种类,这些独立的资本种类的职能形成同样独立的、彼此分离的运营部门的内容。在这里,它们导致指产业资本的特殊的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是依次采取所有这三种形式的”。当产业资本的这三个阶段或三种形式发生跨国家或地区的移动时,我们就注意到发生了产业转移或投资转移的现象。

第一,假使产业资本在生产资本这个阶段发生跨国家或地区的移动时,就显现典型的产业转移现象,生产过程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了其他国家或地区,如发达国家或地区的生产线或生产技术转移到低收入国家或欠发达地区,在低收入国家或欠发达地区从事生产。

第二,假使产业资本在商品资本这个阶段发生跨国家或地区的移动时,就显现了典型的国际贸易现象,这时或许显现也或许不显现产业转移的现象。假使执行国际贸易的是最终产品或买入方原先从事生产就需要的中间投入品或资本品就不会引起产业转移;假使执行国际贸易的是买入方原先没有的中间投入品或资本品,如新的生产线设备,就会帮助买入方建立新的产业,进而导致产业转移,即使转移的不是设备的生产,而是运用该种设备执行生产的产业。

第三,假使产业资本在货币资本这个阶段发生跨国家或地区的移动,如低收入国家或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国家或地区借款,或在发达国家或地区的资本市场发行债券、股票等有价证券时,就显现了典型的投资转移现象,这时或许显现也或许不显现产业转移的现象。假使货币资本导致用来兼并收购当地现有的产业并继续在该国从事生产,或者导致在当地从事非流通的产业如不动产或餐饮、超市等,就不显现产业转移的现象,导致替代该国原有或潜在的资本得到投资收益;假使投入的货币资本用来买入其余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要素并将其移入货币资本的投入地从事生产,如低收入国家的企业到发达国家发行股票并用得到的资金(此时即显现发达国家的投资转移),收购发达国家的技术或设备回到低收入国家执行生产,或者投入的货币资本是用来收购当地的生产要素并将其带回投入货币资本者的母国或所在地执行生产,如低收入国家的企业收购发达国家的企业,然后将其生产设备运回国内生产等,则显现产业转移的现象。在资本流动的三种形式中,货币资本的流动日益形成首要的资本流动方式。“1995~2001年,证券投资范围在世界资本流动总额中所占比重由1995年的22%上涨到2001年的75%以上,并有继续上升的态势;1995年跨国兼并金额为2000多亿美元,2001年高达3500亿美元左右”。

总体来看,投资转移与产业转移,均为资本跨国家或地区执行流动的方式,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有关性。“发达国家在低收入国家的投资特别是直接投资,一般是伴伴随资本输出的较先进技术产业的输出,或者说发达国家较高发展水平的产业向低收入国家较低发展水平的产业投资对低收入国家产业结构发生影响”。

2.产业转移与投资转移的异向性

即使产业转移与投资转移之间存在着紧密关系,而且投资转移致使产业转移形成或许,但是,一面,投资转移并没有必然导致产业转移,特别是在一部分跨国金融投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投资转移;另一面,即便投资转移与产业转移相伴发生了,但是,它们的方向却或许是相反的。比如,中国南京汽车集团公司收购英国罗孚(MG—Rover)汽车公司就是如此的一个案例。从产业转移来说,这是中高端汽车产业从英国向中国转移:从投资转移来说,则是资金从中国向英国转移。这二者的方向是相反的,而一般的产业转移与投资转移的方向一般是统一的。这是由于,一般的产业转移均为在发达国家为了本身利益而执行的转移,低收入国家只能被动地接受,而这次是低收入国家为了本身的产业结构升级主动执行的产业转移。该种主动式产业转移更符合低收入国家产业升级的要求。

有关条目产业转移参考文献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