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管理贸易文章详细

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外汇网2021-06-19 21:50:45 64
绝对优势贸易模型的分析

1、如何分析一国在哪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1) 用劳动生产率,即通过单位要素投入的产出率来衡量。产品j的劳动生产率可用(Qj / L)来表明,其中Qj是产能,L是劳动投入。假使一个国家运用单位或相同数量的资源能够比另一国生产出许多的某种产品,那么该国在此产品生产上具有比别国高的劳动生产率,即该国在此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

(2) 用生产成本,即用生产1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数量来衡量。单位产品j的生产成本(劳动使用规模)可用αLj = L / Qj来表明。

在某种产品的生产上,假使一国单位产品所需的要素投入量差于另一国,那么该国在此产品上就具有绝对优势。

2、比较结果(原因和流向)

3、贸易利益

4、价格的确定(局部均衡分析)

绝对优势贸易模型的分析

假定A、B两国,拥有同质的(Homogenous)劳动资源,生产同质的F商品和C商品。又假定A国生产1单位F商品需要耗费8单位劳动,生产1单位C商品需要耗费4单位劳动;B国生产1单位F商品需要耗费10单位劳动,生产1单位C商品需要耗费2单位劳动。同期还假定A、B两国不发生技术进步,也不存在生产的范围效应,即生产成本不变(Constant Production Cost)。可以有如下表所示之“两个国家——两种商品的贸易模型”(Two-Country-Two-Good Trade Model)。

假使商品交换以以物易物的方式执行(Barter Trade System),则在没有国际贸易的情形下,两种商品在两国国内市场上的交换比率(Domestic Exchange Ratio between the Two Goods)或“用一种商品数量表明的其他商品的相对价格”(Relative Price of One Good in Terms of Units of the Other Good) Ra 和 Rb 务必依等价交换的原则来确定。即:

Ra=1F:2CRb=1F:5C

以上模型显示,A国在F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B国在C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由于它们各自都可以以比对方绝对低的成本从事某一特定商品的生产。依照绝对优势理论,各国都应集中努力于生产自己最擅长的产品,也就是说在经济资源充分就业的前提下,它们各自国内的经济资源(劳动)应当向其最擅长的部门转移。现假定A国原来从事C商品生产的16单位劳动转而生产F商品;B国原来从事F商品生产的10单位劳动转而生产C商品1。结果是A国F商品产能增长C商品产能降低,B国F商品产能降低C商品产能增长,两国总起来考察,F商品和C商品各净增长了1单位。根据绝对优势理论从新配置资源导致了世界生产总量的增长,诚然也就提升了世界的总的消费水平。

在放开市场执行贸易的条件下,两种商品的(International Exchange Ratio between the Two Goods)国际市场交换比率或国际市场上商品的相对价格 Ri 务必介于两国的国内交换比率之间,即:

Ra>Ri>Rb 或者 5C>1F>2C

如若不然,贸易势必无法执行。由于只有如此,参与贸易的双方才都能得到贸易利益。假使两国间的竞争最终使国际市场上1单位F商品同4单位C商品相交换。即:

Ri=1F:4C

则A、B两国通过参与国际贸易都能确定地得到贸易利益。同他们各自的国内交换比率对比,A国每出口1单位F商品的净利益为8单位劳动,每进口1单位C商品的净利益为2单位劳动;B国每出口1单位C商品的净利益为1/2单位劳动,每进口1单位F商品的净利益为2单位劳动。

各国发挥本身拥有的绝对优势,在贸易往来中都能各得其所,再也看不足所谓的“零和游戏”。广泛存在着的贸易利益显现为劳动的节约。节约下来的劳动可以再投入生产,更深一步增长商品的产能和社会消费总量。节约下来的劳动也可以用于休闲、娱乐、健身、教育等方面,使社会成员的闲暇增长,从而从其他方面提升社会生活的质量。

与本条目有关的条目

亚当·斯密(1723-1790)的绝对优势理论。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