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证券股票术语文章详细

除权

外汇网2021-06-19 16:57:52 52

基本简介

除权

除权是受于公司股本增长,每股股票所代表的企业事实价值(每股净资产)有所降低,需要在发生该事实之后从股票市场价格中刨去这部分原因,而形成的刨去举动。

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分配给股东,也就是公司的盈余转为增资时,或执行配股时,就要对股价执行除权。上市公司将盈余以现金分配给股东,股价就要除息。

除权造成系由于投资者在除权以前与当天买入者,两者买到的是同一家公司的股票,但是内含的权益不同,显然相当不公平。所以,务必在除权当天朝下调整股价,形成除权参考价。

形成原因

致使上市公司总股本发生改变的情形有很多,首要包含:上市公司实行送股、转增、增发、配股、回购注销等。其中,送股和转增是比较常见的会致使除权的情形。受于当前在公开和定向增发的定价方面,都有“发行价格不差于定价基准此前二十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均价的百分之九十”的规定,即和市场价颇为靠近,所以上市公司均未执行除权处理。如6月份实行公募增发的三房巷。然而,受于配股在定价方面没有被要求靠近市场价格的原则,上市公司在针对原股东配股时,往往配股价远差于市场价格,所以在配股实行完成后,全将执行除权处理。如人福科技于2006年8月7号实行配股除权,配股比例为10:3,配股价3.80元,配股除权前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5.77元,除权当日的基准价的计算公式为(5.77元/股×10+3×3.80元/股)÷13股=5.32元。

操作技巧

在除权操作上,首先要掌握下方一个简单的公式

A=[(B+E×D)/(1+D+c)]

A:除权后的市价

B:除权前一天的收市价

c:送股率

D:配股率

E:配股认购价

如某股送配方案为10股送l配1,如当天价为8.9,配股价为3.6。A=[(8.9+O.1×3.6)/(1+O.1+0.1)]=7.72即除权价为7.72元。

用以上公式可计算除权后的市价,而市价的高低则因权值的大小而不同。除权除息对投资人来看,最重要的是能否会填权和填息,中线投资人可以选一部分业绩较好、权值较高的股票在低价位时大胆买入,目标是在一个不长的时期内能填权,如此老股差价没损失.所配的增资股等于是“零成本”,卖多少赚多少,这也是很多投资者乐于参与除权的原因。短线投资人一般可在除权后介入,以赚取填权的差额,既可赚钱又可避免短时不能填权的风险,短线操作者多以有限的资金,求取最大的运作效率,并没有想承受一旦除完权不但填不了权,而且价格上仍有损失的风险。能否参与除权交易,首要看大势。当大势走弱,接手不强,参与除权的中短线筹码就会让除权行情行情下探。

而只要大势走强,除权股不论当时能否填权,中短时间差不多全将填权。诚然选择高权值的绩优股也很重要,大势没戏,个股乱跳可能是这一段行情的状况形式,所以股民应特别注意备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

选择好的绩优股参与填权。选择这类股票首先从行业类别分析该上市公司从事的行业能否属于朝阳产业,再详细了解该上市公司的真实业绩如何。

投资者士在除权消息未出以前抢低位买人,在消息出来时出售,是一种稳健的投资手法。 [1]

操作策略

除权前行情独立的庄股机会大

含权股,多为控盘庄股。一般来说,含权权数越大,庄家控盘程度越高。通过公开的送转股信息,喜欢跟庄的投资人可以轻松地发现一批庄股。只然而含权的消息一定是落后于股价的涨升的。除权前的庄股行情与同期大盘强弱的对应关系,是研判该股能否具有购入价值的重要手段。弱市环境下,含权庄股假使能迈出独立的上升行情,那么除权前介入的胜算就较大。如深市的健特生物,2001年12月份起,大盘接连大跌,该股却能在送股除权前一轮三折地刷新前期高位。之后大盘显现中级反弹,该股除权并完全填权。大势淡尽,含权庄股仍能逆市接连上升,表明庄家对后续的操作充满信心,加上弱市时极少人敢购入屡攀高峰的品种,延长了庄股运转的时间,加大了庄股的上升空间。

除权后无量急跌的小盘庄股机会大

弱市中,庄股除权之后,往往会有一段沉闷的贴权行情,或平台下挫,或直接走下滑通道。相对于平台换档式下挫,直接走下滑通道,很多跟风盘会迅速抛弃幻想,自动退场,落入洗盘陷井,通道越陡,短线机会越丰富。满足够上技术要求,且除权后流通盘仍偏小的品种就是上佳选择。如这周风光无限的隆源双登,前期10送10除权后流通盘仍不足3000万股,在除权后跟随弱市接连下挫15%后,趁大势反弹,接连三天打击涨停。所以我们在选择除权后的庄股时,首先要精选除权后流通盘仍偏小的品种。由于小市值品种筹码收集问题,庄家一旦高达控盘程度,就有机会待在其间几年。

被关注程度处在两极的除权庄股机会大

被关注程度最大的股,就是龙头股。最近的哈医药、隆源双登就是最吸引大家注意力的龙头股。哈医药在10送2股之后,在大盘萎靡不振的几个月里,从13元填权至当前的18元,隆源双登在每股大涨10元的疯狂抢权之后,仍能快速收回失地,靠的就是他们一呼百应的龙头气质。以往的深发展、四川长虹,就是依靠持续地除权填权来维护他们的龙头地位。除此以外,一批鲜为人知的小盘股,经历多年的高送配,满填权,不知不觉中市值翻番几倍,德隆系旗下的个股最为经典,金信系的浙大网新、长丰通信紧随其后。最不显山露水的是东阿阿胶了,该股的周K线图恐怕是两市独一无二的,最低位与最高位始终保持在9-18元,其间多个除权空缺的封闭造就了长线投资人的神话。最被关注与最容易忘记的除权庄股,机会最大。 [2]

市场表现

我们可以目睹,增发新股的上市公司,其股票在除权当日的确显现了与大盘独立的下挫行情。更深一步观察其全天的市场交易价格,我们还可发现,从与两个交易所的除权价对比来说,除了深康佳和东大阿派两个交易所未作除权处理,在 10家执行除权处理的公司中除了上海医药情形比较特殊,好于除权价外,其余9 家均较交易所除权价显现不同程度的下挫,即显现比正常除权空缺更大的下挫空缺。从与老股东持股成本对比来说,情形基本也是如此(详见附表一)。而且,在此后的一段交易时间里,绝多部分股票股价也是一蹶不振,处在低点徘徊。而从未执行除权处理的深康佳和东大阿派来说,深康佳在新股上市当日、东大阿派在复牌当日也均显现下挫行情,显现“跳空”下滑空缺。这表明无论是依照交易所的除权方法,依旧采取市场上计算老股东持股成本的方法来除权,都不可避免地会显现公司股价下挫、老股东持有股票价值“缩水”这一情形。

由以上结果,可初步分析,上市公司增发新股除权后股价下迭,与其股价除权方法并无必然联系,或许有其余的原因。实际上,交易所供应的除权价只然而是个参考价格,并没有能对投资人事实买卖价格执行强行控制。对投资人来看,交易所的除权价或许最多是起了个心理导向的作用。核心要问为何有人愿意在如此的价位上抛售股票。假使绝大部分投资人的平均成本比较高,纵使交易所的除权价比较低,但只要大家都不愿意以差于成本的单价抛售,市场价格是不会差于交易所除权价的,也就不会有老股东持有股票价值“缩水”情形的发生。

实际上,通过分析,我们容易发现,除了深康佳和真空电子外,差不多所有实行增发新股的公司股票在增发方案发布前,极少数是在实行前,股价已提早起步上涨。尤其是,那些最先实行增发新股方案的那批公司,其累积升幅十分惊人,远大超过了同期大盘的升幅。详见附表三。加上,中国投资人素有“见有利于出货”的操作定式,其结果必然会让除权后的股价显现大幅下挫的行情。深康佳之所以除权前不涨反跌,首要是其方案比较复杂、模糊,迟迟不清晰,以及不对老股东配售产生的。真空电子下挫,则是前期公司股价在高点已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而最后终因增发价格偏高、与市场预期差距较大,以及方案实行时间过于紧俏、投资人缺少配售资金等引起。

增发方案是产生除权后股价大幅下挫的另一重要本质性原因。从附表四可以目睹,受于绝大部分公司增发方案,尤其是最早一批增发公司,其增发价格折扣非常大,一般在50%到83%之间不等,而其对老股东配售的绝对数量却比较少,大大少于新股东持有的数量,最多的是新钢钒、上菱电器和中关村,比例1:1到1.5, 其余的比例均在1:0.4到0.6之间,深康佳和东大阿派则不向老股东配售, 其直接后果必然是使新股东成本大大差于老股东持股成本,也大大差于交易所除权价,进而在除权上市后形成大批的低成本筹码。这些大批的低成本筹码,在市场主力止盈出场举动动员下,必然选择抛售股票,加剧抛售力量,结果可想而知,老股东必然套牢、利益受损。

此外,增发后股票流通盘大幅增长也是诱发抛售的重要原因。从附表五中,可以目睹,增发后公司流通股本都有了较大程度的增长,增长最小的东大阿派也有21 %以上,最早一批的,大都增长1到3、4倍,有的甚至增长了5倍多。这对于一贯在意盘子大小的我国投资人来看,肯定有着较大的心理阻力。更深一步观察,后期几只增发数量较少,其折扣也较少的公司股票,其股价的下迭程度相对就要小一部分。

另外,增发新股的程序及处理安排,对增发股票市场表现时间先后也有适当的影响。具体可从附表六执行分析。

分析与比较

国内及国际重点市场对实行增发新股的公司股票,在技术上一般都对其股价执行除权处理。但两者遇到的情形却有很大差别。目前,市场中议论比较多的几种首要除权方法有:(1)是按总市值不变除权,即依据除权前后公司发行的总股本的市值不变来除权。(2) 是依照公司可流通股份的市值不变除权。(3)是依据公司老股东增发前后持有的股份市值不变原则, 即老股东持股成本来除权。

对于国际重点市场来看,其一般是采取“公司股本总市值不变”的原则来除权。受于其规则规定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份都可以流通,所以依照上述第(1)种和第(2)种办法执行除权其结果是一样的。至于第(3)种除权方法, 受于其新股配售价格一般采取市价折扣方法,且一般情形下,价格折扣不会胜过10%,增发新股的数量一般也不会胜过原总股本的20%,老股东所配售股份数量则更少,所以即便是按上述第 (1)种和第(2)种办法除权,其结果与依照第(3)种除权方法的差异十分有限。

举例来看,一家总股本为1亿股的公司,现增发新股2000万股,其中50 %向老股东配售,采取市价折扣法,折扣率为10%。当下我们来比较一下上述除权方法的除权价。依照第(1)种、第(2)种办法来除权,其除权价=[原总股本×前收盘价+增发股本×前收盘价×(1-折扣率)]÷(原总股本+增发股本)=[(1+0.2×0.9) ÷(1+0.2)]×前收盘价=0.983×前收盘价。若采取第⑶种除权方法, 则其除权价=[原总股本×前收盘价+老股东可配售股份×前收盘价×(1-折扣率)] ÷(原总股本+老股东可配售股份)=[(1+0.2×0.5×0.9)÷(1+0.2×0.5)]×前收盘价=0.991×前收盘价。前一种方法仅比后一种方法低0.8%×前收盘价。 假使老股东配售的比例增长,则两者的差距将更小。即便老股东不参与配售,两者的差异最大也只有1.7%×前收盘价。以20元的股票计算,绝对价格相差仅0.34元。 而在我国则不能作如此简单处理。受于政策规定,每家上市公司总股本中平均约有2/3 的国家股、法人股和转配股不能上市流通,而且绝大部分增发新股的发行价较市价折扣率非常大。从已实行的公司来说,除了东大阿派和深康佳折扣率较低,分别为 4.2%和8.1%,其余都在15%到82.9%之间。在该种情形下,依照上述三种除权方法必然会造成不同的除权结果,所以在除权时,就需要对除权方法执行恰当地选择。

当前,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实行增发新股股票的除权公式是:除权参考价= (前收盘价×原股本+发行价×增发股本)÷(原股本+增发股本)。此处的原股本是指该公司的总股本,但不包含发行的B股。 深圳证券交易所的除权公式是:除权参考价=(股权登记日收盘价×原总股本+发行价×增发数量)÷除权后总股本。 此处总股本中不包含发行的B股。自此可见,两个交易所对增发新股除权方法, 是采取相似“公司A股股本总市值不变”的原则来执行的。

为何说是“相似总市值”,是基于下方的原因。受于我国现有的绝多部分股票的市场价格,是在没有庞大的国家股、法人股和转配股上市的情形下形成的,其市场交易价格存在着显著的高估现象。而且受于大部分新股增发价格较市场价折扣比较大,与市价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假使要以高估的市场价格及偏低的新股发行价,以及A股股本计算出的结果不能称之为总市值,更不能作为该公司的内在价值。这样看来,在我国运用第(1)种总市值方法来除权, 也就是当前沪深两个交易所对增发新股的除权方法,的确存在着值得商榷之处。

从理论上讲,从市场的角度出发,第(2)种方法是最切合市场事实的, 也是国际上一般所采取的方法。而且,它们与增发价格的差距也是最小(详见附表二)。但是,受于当前绝大部分公司的增发方案都选择了低价发行,且相对于原流通股本其增发股本数量一般都比较大,此种情形下,假使要按此方法来除权,势必会产生大部分公司除权价大程度差于老股东持股成本,“老股东市值”大幅缩水的情形(详见附表二),如此做恐怕会损害老股东的利益,或许会显现影响市场和社会平稳的困难。

第(3)种除权方法,尽管照顾到老股东的事实利益, 但又会显现使新股东获利更大,倒过来对老股东更不利的情形。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目睹,在中国现阶段运用上述三种除权方法,可以说各有优缺点,都不是最完美的方法。从平衡各方面的原因考虑,两个交易所现行的除权方法或许是没有办法的方法,也是大家比较容易接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执行适当的调整,再辅之以增发方案的改进,依旧能够起到除权参考价的作用的。

实际上,投资人自己也是值得主动缩减与交易所除权价的差距的。受于当前绝大部分公司增发方案中,并没有清晰规定老股东不可以同期参与其上网发行部分的申购,所以只要老股东在参与优先配售的同期,积极参与上网申购,就会一定程度上减弱自己的持股成本,进而缩减与交易所除权价的差距。 [3]

具体作用

事实上,除权的目的就是调整上市公司每股股票对应的价值,方便投资人对股价执行对比分析。试想一下,假使不执行除权处理,上市公司股价就显现为较大程度的波动。而执行了除权,投资人在分析股价行情改变的时机,就可以执行复权操作,而致使除权前后的股票行情具有可比性。

然而,也有一部分特殊情形,上市公司股价显现了较大程度的改变,而无法执行除权处理。比如上市公司在执行股权分置改革的时机,非流通股股东将所持有的一部分股份作为得到流通权的对价支付给流通股股东,尽管流通股股东所持的股数增多了,但上市公司的总股本未发生改变,股票对应的价值也保持原样,所以便不执行除权处理,但对于流通股股东来说,每股的持股成本则发生了更改。在实行对价的时机,上市公司股价往往以放开涨降幅的方式,来反应这一特殊情形。

市场影响

除权

除权一面可以更为精准地反应上市公司股价对应的价值,另一面也可以方便股东调整持股成本和分析盈亏改变。一般情形下,上市公司实行高比例的送股和转增,会让除权后的股价大打折扣,但事实上受于股数增多,投资人仍未承受损失。除权对于股东来说影响是中性的。

但是,上市公司通过高比例分配等方式将总股本扩大,将股价通过除权拉低,可以提升流动性。股票流通性好的上市公司,假使业绩优良,往往容易得到机构投资人的青睐,这在实行定向增发和后续或许实行的融资融券业务中均为重要的原因。

除权后,假使不执行复权处理,上市公司的股价就会形成一个较大的空缺,使K线和技术指标都显现不正常的改变,不利于投资人执行技术面。然而,在一般的股票分析软件中,都有对K线执行复权的选择操作,并分为前复权和后复权,有的软件为下复权和上复权。所谓前复权是指将上市公司历史股价按除权后的单价执行调整,就是将除权前的市场报告也执行除权处理,使股价行情具有连贯性,便于投资人分析当前的股价和历史对比的总计涨降幅。所谓后复权是指将现阶段的股价按除权前的单价执行调整,就是将除权后的市场报告换算回除权前的单价,而是股价行情连贯,便于投资人依照除权前的成本分析当前的获利程度。

上市公司的股票价格执行除权后,投资人往往对填权抱有乐观预期。事实上填权不是必然的。除权后上市公司的股价能否回补除权空缺,核心在于其每股价值能否得到提高,以及整体市场原因。比如驰宏锌锗在4月12号实行了10送10股派30元的超高比例分配,股价在4月11号的收盘价为147.45元,4月12号除权后的收盘价为79.45元,假使要完成填权,股价就务必要从新涨到150元左右,而当前其市场价为84元左右,完成填权恐怕是很问题的,除非每股净资产也显现同样较大比例的上升。

所以,投资人对于上市公司的除权,要理性分析其原因,以及对股价的影响,对于填权行情不可过于迷信,更应看重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