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金融衍生产品文章详细

西汉半两

外汇网2021-06-19 12:32:36 594
西汉半两

秦始皇死后不久,天下大乱,战争不绝,每次动员都在数十万人,生产事业大受冲击。秦灭亡后,楚汉相争,对峙五年大小战争七十二起,刘邦以一小股的兵力削平群雄,于公元前206年即汉皇帝位。汉初沿用了秦代的货币制度,黄金与铜钱并行。尽管铜钱因连年战争、生产萎缩而持续减轻重量,但是依然称作半两。《汉书·食货志》说:“汉兴,以为秦钱重难用,更令民铸荚钱。”刘邦令民间自铸荚钱,或许与他的无为思想相关。他曾经令陆贾分析秦失天下的原因,陆贾说:“(秦代)事逾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及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刘邦接受秦代二世而亡的教训,采取轻徭减赋、缓刑等“与民休息”的政策,来巩固汉王朝的统治。他如此做,对于促进当时生产力的成长无疑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中央政府把铸币权也下放到民间,未免有些失之过宽。要知道听任私人铸钱,事实上贫民百姓只会受害,获利的依旧豪强富商,而富商们比国家还要富裕,往往形成割据势力。其后发生的“吴楚七国之乱”就是明证。

允许民间私铸钱币的危害在于:一、私铸必然会让铜钱轻重和成色不一而产生混乱,给群众导致不便。二、势必会驱使民众去犯法谋利,犯法的人多了,政府就很难控制。三、会产生农民弃税、起义,给国家导致不平稳原因。刘邦会用人,却不会用事,在铸币事宜上缺乏考虑,放任自流,是政策上的一个巨大失误。

汉初的钱币依然称半两,汉半两钱前前后后铸行过五次。刘邦时的半两又称为“荚钱”或“榆荚半两”,该种钱法定重量为三铢(约2.1克)即秦半两的四分之一,事实上民间私铸的钱绝大部分都不足三铢。汉初的半两钱穿孔比较大,无内外廓,肉薄,形制不够规整。到惠帝三年(公元前192年)就明令禁止民间私铸伪钱。

吕后期间所铸的半两钱的重量是八铢和五分。吕雉亲政后由于钱币太重而不方便行用,钱轻了又有损于币制,于是在高后二年(公元前186年)铸行“八铢半两”。该种八铢重的半两钱是把减重较少的半两定为铸行货币的标准。这比当时的“榆荚钱”增长了五铢重。汉八铢半两的特质是体大肉薄、背平无文,钱文书体扁平,已经有隶书的趋向,钱直径2.8—3.2厘米,重4.8—5.5克,为汉半两中最大者,其制作也较整齐。此钱行用不久,大多被商人私自熔化,改铸为小的榆荚钱牟利。高后六年必须停铸而改行“五分钱”。“五分钱”事实重量只有2.4铢,仅是秦半两的五分之一,是汉初“荚钱”的再现。

汉文帝前元五年(公元前175年)铸行“四铢半两”,简称“四铢钱”,又称汉半两。其直径为2.4­—2.6厘米,重2.2—2.8克,钱穿孔比较小,无内外廓,钱文制作比较规范。汉文帝铸行四铢半两适应了当时的国势民情,连续了三四十年没有更改过。文景期间铸钱致富最突出的有吴王刘濞和财过王者的大夫邓通,一时间“吴邓氏钱布行天下”。汉初对铸钱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允许民间私铸,该种政策老百姓是沾不足光的,只能有助于贵族、豪强和富商们。权贵富商既占有矿(铜)山,又拥有劳活力,仍有雄厚的资本和专门的技术,放开私铸,使他们形成直接受益者。

吴王刘濞,汉初被封到沛县,有三郡五十二城。他占领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利用吴有很多铜产地,运营铸钱业达三十载,富可敌国。邓通本来是一位船夫(黄头郎),因汉文帝做梦,在他摇摇欲坠时有一裤带反系的黄头郎把他推扶上去。梦醒后就派人找有如此衣着特质的人,正好邓通的衣着打扮正合此梦,所以得宠,官至上大夫。相面的人说邓通会贫饿而死。文帝说,能叫邓通富起来的是我,怎么能让他受穷呢?于是赐给邓通铜矿山一座,准许其铸钱,邓通也所以大富,他铸的钱行遍天下。

七国之乱平定以后,景帝采取缩减诸侯王国官吏等措施,把王国的行政大权收归中央,并接受贾山的建议,在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颁布了“定铸钱伪黄金弃市律”的法令,禁止民间私铸货币,只准郡国铸币。郡国是直属中央的,由中央委派官吏管理。如此,西汉政府才初步控制了铸币权。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