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经济货币文章详细

纸币流通规律

外汇网2021-06-19 00:07:43 69

纸币流通规律

正文

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决定纸币流通量的规律。纸币流通的特殊规律只能从纸币是金的代表该种关系中造成,即纸币的发行限于它象征地代表的金(或银)的事实流通的数量。

纸币是货币符号,它代替金属货币实施流通手段的职能。纸币的发行量,务必以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币量为限度。假使纸币发行量相当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币量,那么,纸币的买入力就会同它所代表的金币的买入力相等。假使纸币发行量胜过了这个限度,每一单位纸币所代表的金币量就会降低。比如,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是1亿英镑,而发行的纸币却是2亿英镑,每个单位纸币所能代表的金属货币量也就缩减一半;其后果就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原来价格为1英镑的商品,当下要用纸币2英镑才可买到。

纸币流通不同于金币流通。在实施金币流通的条件下,过多的金币会被流通所排斥,变成贮藏手段退出流通,使流通中的金币量伴随流通需要的改变而改变,货币量得到自发的调节。但是,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情形完全不同。纸币自身没有价值,不能象金币那样贮藏起来,只能在流通领域中起到代表金币价值的作用,假使纸币退出了流通领域,它就会变成一文不值的废纸。所以,当国家发行纸币后,纸币就全部进入流通领域。在纸币贬值时,纸币的持有者还会千方百计地抛出纸币,以免更深一步贬值。如此,纸币不但不会象金币那样自动退出流通领域,反而会将所发行的纸币更大批地吸引到流通中去。而该种现象还会受于剥削阶级的国家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滥发纸币而加重,进而显现纸币流通量多于商品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币量的现象。

流通中纸币数量过多所引起纸币贬值和物价上涨的现象,称为通胀。这是剥削阶级国家用来对国民收入执行有助于剥削阶级再分配的一个重要手段。滥发纸币事实上是一种最坏的强迫性公债,它使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急剧恶化。中华民国期间国民党政府为了掠夺人民的财富,任意滥发纸币。通胀高达骇人听闻的地步。从1937年抗日战争暴发到1949年国民党统治崩溃的12年间,纸币的发行量增长了1400多亿倍,而物价却上涨了36万多亿倍。通过通胀从广大人民手中掠夺的财富,预期在 150亿银元以上。再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元为例,受于美国长期扩军备战,大批军事支出产生巨额财政赤字。美国白宫必须增发纸币弥补财政赤字,抵偿国际收支差额,进而引起严重的通胀。在1945~1975年的30年中,美元的买入力下滑了2/3。正如马克思所表示:“国家固然可以把印有任意的铸币名称的任意数量的纸票投入流通,可是它的控制同这个机械动作一起终结。价值符号或纸币一经为流通所掌握,就受流通的内在规律的支配”(《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09页)。

配图

有关连接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