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金融银行文章详细

中银大厦

外汇网2021-06-19 00:03:59 87
简介

中银大厦外观图(13张)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楼高315米,加顶上两杆的高度共有367.4米。建成时是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亦是美国地区以外最高的摩天大厦。结构采取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很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致使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改变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到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改变。外型像竹子的“节节高升”,象征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基座的麻石外墙代表长城,代表中国。建筑介绍

结构

香港中银大厦从1982年末开始规划设计,到1990年3月19号银行乔迁开始运营,历时六年有余,大厦基地面积约8400平方米,是一块四周被高架道路“缚绑”着的局促土地。要满足楼地板面积需求,要在高楼林立的香港中环区“出人头地”,唯有向高空发展,这就是如今315米的首要原因之一。楼高加之当地台风季节强势的风力,致使建筑物的结构系统需要非比平常的处理方式,结构工程师罗伯森,该ENR杂志1989年的风云人物,向贝氏建议采取合成的强劲结构体,即以钢组组成盒状,内灌注混凝土,以之做为抗风力暨承重的主干。

仔细观察中银大厦,会发现很多贝氏作品惯用的设计,以平面为例,中银大厦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节节高升,致使各个立面在严谨的几何规范内改变多端,至于平面的概念,可以溯到1973年的马德里大厦,马德里大厦亦是以方正的正面做多边的分割,分析其组合,乃系两个平等四边形的改变。

内部

中银大厦整栋大楼以三楼运营厅,17楼高级职员专就餐厅兼宴客厅与顶端70层的“七重厅”等处最受注目。

两层楼高的运营空间恢宏,以石材为室内首要建材更增长其气派,位在该层中央直达第17楼的内庭,其在询问服务台上方的天花处形成一个金字塔,让人联想到巴黎罗浮宫整建案的设计,同样是金字塔造型,两者有着不同的空间意义,罗浮宫一案是由玻璃形成一个罩覆的实体空间,中银大厦是在一个实体空间中塑出虚负的空间。贝氏极为知名的华盛顿艺廊东厢,在东西两廊间的广场,有多个小金字塔错落地分布在喷泉,这些小金字塔是以其雕塑性来丰富景观代间,同期为两廊之间的地下通道采光,若追根究底贝氏采取的最早之金字塔造型,是拟建于剑桥的肯尼迪纪念图书馆,该案由于基地未获处理而夭折,这四个案子的金字塔尺度大为殊异,唯一共同点是皆具有采光的功能。17楼是第一个有斜面屋顶的楼屋,斜面达7层楼高,在北侧的休闲厅,透过玻璃天窗可以仰视到大厦的上部楼层,自中庭可以俯目睹运营大厅,空间的流畅性在此再现得淋漓尽致。

第七十楼的“七重厅”是举行盛大宴会的场所,大厅中有张可坐24人的大桌,两侧有数组沙发,南侧是备餐间,储藏室及男、女厕所,整层就是一个大房间,加之高斜的玻璃屋顶,尺度巨伟,一般建物的顶屋是机械房,贝氏却将香港中银大厦机械房安排在第六十九层,在其上层创造一个充满阳光的玻璃厅,引进阳光,引进风光,将民众对空间的感觉引进至高的层次,让人衷心地佩服建筑师的气魄,这是贝氏一贯的设计手法——结合阳光与空间。

金茂大厦1楼和2楼是办公大堂,高10.1米,空间规划相当宽敞明亮、庄严典雅;3楼到50楼层是办公层楼,室内都是无柱空间的设计加之办公设备先进,是办公商务的好场所;53楼到87楼层是金茂君悦大酒店的中庭,高152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楼中庭,室内设计出典雅舒适的感觉,金碧辉煌又不失高贵的气息;游客可从88楼观景厅望下看饭店中庭,层层金色透亮的环廊,独特的建筑设计故被称为时空隧道。

位在金茂大厦88楼的观光厅,高340.1米,面积1520平方米,是大陆最高最大的观光厅,已荣获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总部颁发的证书;到达金茂大厦旅行的群众可搭乘每秒行进9.1米的高速升降梯,只需45秒就可直达观光厅,让您省时省力感受速度的快感;在广大的观景厅内,站在高处向下鸟瞰上海的全景,整个黄浦江畔、长江口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而夜晚的上海景色,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同水中央,万灯齐放的美景更是让人拍案叫绝。 大厦采取超高层建筑史上第一次运用的最新结构技术,整幢大楼垂直偏差仅2厘米,楼顶部的晃动连半米都不足,这是世界高楼中最出色的,还可以保证12级大风不倒,同期能抗7级地震。大厦的外墙由大块的玻璃墙构成,反射出似银非银、深浅不一、改变无穷的色彩。该玻璃墙由美国进口,每平方米500美金,玻璃分为两层,中间有低温传导器,外面的气温不会影响到内部。金茂大厦共有79台电梯,观光高速电梯一次可乘35人,速度为每秒9.1米,由下到上只要45秒。

外部

玻璃帷幕墙需要定期清洗,中银大厦的造型独特,清洁维护需要特殊的设计配合,由于建筑物没有平台,清洁工作台得储藏在第十八、三十一、四十四与六十九楼的机械房内,操作时,工作台得由特别设计的窗门出入,斜面的部分,与喷泉地大厦的方法相同,在斜面周边设计轨道以架设工作台,受大斜撑构体的影响,垂直的窗棂不是接连的,工作台的挂勾特别加长以增长安全性,一幢建筑施工完成并没有意味终结,日久天长的维护工作伴随业主迁入而开始,建筑师有责任藉着不错的设计为业主考虑,中银大厦是一个典范。

中银大厦有个三层楼高的石质墩座其上是玻璃帷幕墙楼层,这点是贝氏作品的特殊情况,一般贝氏设计的高楼,由底至顶通体只有一个建材,墩座是因应基地的斜坡而设计,同期期望藉着厚重的石材,加强平稳的感觉,墩座部分的窗框呈“冂”形,在窗底加一横石,而非四边接连呈口字形,相同的窗框显现在好莱坞的艺人经纪中心;石柱顶端的四方菱形白色石饰,则可在巴黎的罗浮宫整建与北京香山饭店见到;第十七楼与七十楼的遮阳设施,同样地曾用在华盛顿国家艺廊东厢与达拉斯梅耶生音乐厅;大厦南大门两侧的灯座,使人想到了台中东海大学校区内的相似设计,这些“似曾相识”的建筑语汇与元素乃是经历历练的设计结晶,凡能经得起挑战的,就是历久弥新的设计,这就是贝氏作品隽永的原因。

周围环境

大厦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庭园,园中有流水、瀑布、奇石与树木、流水顺着地势潺潺而下。水在此具有双重意义,实质方面,水声可以消灭周围高架道路的交通噪音,另一面水流生生不息,隐喻财源广进,象征为银行导致佳运,西南解处耸立朱铭的“和谐相处”铜塑,对着的两个个重大青铜像在灰色的花岗岩衬托下,甚是抢眼,铜塑的位置正是到香港观光胜地山顶缆车站的必经之处,就整个敷地计划来说,颇稍微睛之妙,贝氏从事敷地计划,未若香港一般的惯常方式将建筑盖满整个基地,而用心地在东西两侧规划了庭园,为人挤楼拥的香港创造了精致的室外空间,诚乃可贵之举。英文介绍

Bank of China (BOC) Tower is located at No.1, Garden Road, a flourishing centre of activity in Hong Kong's business and financial core. The building was constructed over a period of four years and four months commencing in April 1985. Completed for occupancy in August 1989, the building was opened in May 1990, towering 70 floors above the ground floor level and offering parking in four basement levels. The tower structure of 315 metres and two masts of 50 odd metres give the building its aspiring height of 367.4 metres – which, in 1989, made it the tallest in Hong Kong as well as the fifth by height in the world. It is still one of the tallest office buildings in Hong Kong.

The BOC Tower is a masterpiece of the world-renowned Chinese-American architect I.M. Pei. His inspiration for the building's construction was the elegant stature of bamboo, its sectioned trunk reaching higher and higher with each new growth. The Tower is symbolic of strength, vitality, growth and enterprise, repsenting Bank of China (Hong Kong)'s rapid development. The building is characterised by a harmonious blend of modern architecture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design. Its four prism-shaped shafts reflect the sun's rays like a glittering crystal. A geometrical work of art clad in a curtain wall of glass and aluminum, BOC Tower rises majestically from its Central location to command a spectacular panoramic view of the Victoria Harbour.

The BOC Tower has won many construction awards locally and globally. To name just a few, we have 2002 "Excellent" Award of Hong Kong Building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 1999 Ten Best Architecture in Hong Kong, HKIA; 1992 Marble Architectural Award; 1991 AIA Reynolds Memorial Award; 1989 Award for Engineering Excellence, ACEC; 1989 Certificate of Engineering Excellence, NYACE, etc. Its architect, Mr. Pei, also received the Smithsonian Institute's 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Award for Lifetime Achievement on 10 October 2003, an honour bestowed upon him by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结构分析

整座大楼采取由八片平面支撑和五根型钢混凝土柱所构成的混合结构“大型立体支撑体系”,此一混凝土——钢结构立体支撑体系,在改进结构性能方面具有如下独到之处:

1.采取几何不变的轴力代替几何可变的弯曲杆系,来抵抗水平荷载,愈加经济有效。

2.利用多片平面支撑的组合,形成一个立体支撑体系,使立体支撑在承受全部水平荷载的同期,还承受了高楼的差不多全部的重力,进而更深一步加强了立体支撑抵抗倾覆力矩的能力。

3.将抵抗倾覆力矩用的抗压和抗拉竖杆件,布置在建筑方形平面的四个角,进而在抵抗任何方向的水准力时,均具有最大的抗力矩的力偶臂。4.利用立体支撑及各支撑平面内的钢柱和斜杆,将各楼层重力荷载传递至角柱,加大了楼层重力荷载作为抵抗倾覆力矩平衡重的力偶臂,进而提升了作为平衡重的有效性。建筑师简介

简介

贝聿铭(Ieoh Ming Pei),美籍华人建筑师,1917年4月26号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创立者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到达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1918年其父亲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他的童年。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初中就读上海青年会中学,高中毕业自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后来赴宾州大学攻读,后转读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贝氏埋首于图书馆,付出吸收欧洲近代建筑有关的讯息,柯比意的作品是他最醉心的,日后贝氏作品所呈现的雕塑性 ,就是深受柯比意的影响。1939年毕业。

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与法国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也许有人会说,建筑是科学,为何与艺术并列?但是世界建筑界人员都知道,贝聿铭不仅是杰出的建筑科学家,「用笔和尺」建造了很多华丽的宫殿;他更是极其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把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最新技术熔于一炉,丛而创造出自己独特的风格.贝聿铭自己说:”建筑和艺术尽管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统一的,我的目标是谋求二者的和谐统一.”事实证明对于建筑艺术的执着追求是他事业成功的一个重要方面。

学业生涯

贝聿铭于一九一七年四月二十六日诞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苏州望族,父亲贝祖诒曾任中国银行行长,于一九一九年到香港创办了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所以,贝聿铭在香港度过了童年,在圣保罗小学读书,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回到上海读中学,后来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一九三五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父亲原来期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他为何将对建筑有与趣呢,说起来也属偶然。他在上海读书时,周末常到一家台球馆去玩台球。台球馆附近正在建造一座当时上海最高的饭店。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民众怎么会有建造这么高的大厦的能耐,自此他造成了学习建筑的理想。

但是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便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一九三九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第二次世界大战暴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一九四四年退役,进入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一九四五年学成,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建筑生涯

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进入事实的建筑领域是在一九四八年。这一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开发富商威廉·柴根道夫打破美国建筑界的惯例,第一次雇佣中国人贝聿铭为建筑师,担任他创办的韦伯·纳普建筑公司的建筑研究部主任。柴根道夫和贝聿铭,一个是有经验、有口才,极其聪明的房地产建筑商人,一个是学有专长、极富创造力的建筑师。两人配合,相得益彰,是一对事业上的理想搭档。他们合作达十二年之久。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很多商业及住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其间,贝聿铭还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雇员住宅大厦。这一切,使贝聿铭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一九六零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民众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他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设计了很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所以,费城莱斯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华盛顿邮报》称他的建筑设计是真正为人民服务的都市计划。

在他的建筑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之际,他设计的主力渐渐从都市改建和重建计划逐渐转移到巨型公共建筑物的设计。六十年代建于科罗拉多州高山上的「全国大气层研究中心」可以说是他从事公共建筑物设计的开始。「中心」始建于一九六一年,一九六七年落成。它的外形简朴浑厚,塔楼式的屋顶使建筑物自身像巍峨的山峰,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调和。美国《新闻周刊》曾刊登它的相片,称贝聿铭的设计是「击穿性的设计」。

在贝氏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然而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首要建材,贝氏采取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氏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之作。贝氏解脱密斯风格当属甘乃迪纪念图书馆为滥觞,几何性的平面取代规规矩矩的方盒子,蜕变出雕塑性的造型。后来有机会贝氏身为齐氏威奈公司专属建筑师,从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设案,贝氏从这些开发案得到对土地运用的宝贵经验,致使他的建筑设计不单考虑建筑物自身,更关切环境提陹到都市设计的方面,着猛击造社区意识与社区空间,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费城社会岭住宅社区一案,而他们所接受的案子以办公大楼与集合住宅为主,贝氏后来获得齐氏集团的协议于1955年将建筑部门改组为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开始独立执业,事务所共从事过114件设计案,其中66件是贝氏负责。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氏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任然是贝氏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帷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内庭形成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纽约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厅,香港中国银行的中庭,纽约赛奈医院古根汉馆,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与比华利山庄创意艺人经济中心等。光与空间的结合,致使空间改变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建筑师风格

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形成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的材料只包含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批的划时代建筑。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自身。

贝聿铭被称为“美国有记录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最优秀的建筑家”。1983年,他得到了建筑界的“诺贝尔奖”——普里茨克建筑奖。

贝聿铭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和高楼林立的上海度过的,从小立志要当一位建筑师。后来他留美学习建筑学,以超人的智慧多次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并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专门承受工程的设计任务。

在美国的很多大城市中,都有贝聿铭的“作品”。他设计的波士顿肯尼迪图书馆,被誉为美国建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仍有丹佛市的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纽约市的议会中心,也使很多人为之倾倒。费城社交山大楼的设计,使贝聿铭得到了“人民建筑师”的称号。

在贝聿铭设计的那么多的建筑物中,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大厅最让人叹为观止。美国前总统卡特称赞说:“这座建筑物不仅是首都华盛顿和谐而周全的一部分,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之间日益加强联系的艺术象征。”贝聿铭的作品不仅遍布美国,而且分布于全球。我国北京西山有名的香山饭店,也是贝聿铭设计的,它集中国古典园林建筑之大成,设计别具一格 。1984年5月间,美国在凤凰城举办建筑学会年会,几百名建筑师和来宾 ,从500个候选建筑物中选出13个建筑物授予年度荣誉奖,贝聿铭设计的香山饭店名列榜上。

贝聿铭还应法国总统密特朗的邀请,完成了法国巴黎拿破仑广场的卢浮宫的扩建设计。使这个拥有埃菲尔铁塔等世界建筑奇迹的国度也为之倾倒。这项工程完工后,卢浮宫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民众赞扬该东方民族的设计师,说他的独到设计“征服了巴黎”。轶事

设计金字塔被辱骂

贝聿铭最具争议性的设计,是巴黎罗浮宫拿破仑广场的透明金字塔。他曾表明,事件简直演变成一场“灾难”,他在巴黎街头遭到辱骂、被法国媒体讥讽为“贝法老”、公众还表明“巴黎不要金字塔”。他在专访中承认自己承受了伤害,而且在公众批评下差不多失去所有顾客。直到1988年,他在新建成的金字塔内获密特朗总统颁发荣誉勋章。后来,金字塔和埃菲尔铁塔一样,形成了巴黎的标志。

世贸重建敬而远之

据了解,贝聿铭于1982年获邀设计香港中国银行大厦。他表明接受该份委托,是由于他父亲曾是这家银行分行的主管。中银大厦于1990年落成后,形成他作品中最高的建筑物,也象征着他事业的巅峰,他同期宣称退休。

贝聿铭觉得,时下大众喜爱的是刺激、时髦的事物,而非伟大的建筑。对于当前美国最具争议性的世贸中心重建计划,他表明会像避开死亡一样,对其敬而远之。贝聿铭建筑作品年谱表

1956年 - 1963年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台湾台中市

1961年 - 1967年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州 Boulder

1962年 - Place Ville-Marie, 加拿大蒙特利尔

1968年 - 1974年 基督教科学中心,马萨诸塞州 波士顿

1968年 - Everson Museum of Art,纽约州 雪城

1969年 - Cleo Rogers Memorial Library,印第安纳州 哥伦布

1969年 - 1975年 John Hancock Center,伊利诺斯州芝加哥

1971年 - Harbor Towers

1972年 - 达拉斯市政厅 美国德州达拉斯

1973年 - 约翰逊艺术馆, 康乃尔大学,纽约州Ithaca

1974年 -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

1976年 - 罗彻斯特大学Wilson Common, 纽约州罗彻斯特: 纽约时报选为当时全美最佳的前十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

1977年 - 汉考克大厦,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当时单块玻璃面积最大的全玻璃幕墙建筑,受于当时玻璃幕墙的技术不够成熟,大厦建成初期曾经显现过玻璃脱落的事故,后经历技术改进得以处理。

1978年 - 1982年 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印第安纳州Bloomington

1979年 - 1986年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纽约州纽约市

1979年 - 肯尼迪图书馆,波士顿

1981年 - JP摩根大楼,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1982年 - 香山饭店,中国北京

该饭店是中国改革放开后外国建筑师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也掀起了中国建筑界对中国传统建筑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大讨论。

1982年 - 1990年 中银大厦,香港

当时的香港第一高楼,建筑面积是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的两倍,而造价差于其五分之一。

1985年 - 威斯纳馆(Wiesner Building),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麻州波士顿

1989年 -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

法国大革命200周年纪念巴黎十大工程之一,也是唯一一个不是经历投标竞赛而由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委托的工程。1990年 -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德国柏林

1995年 - 中国银行总行,北京

1996年 - 1997年,美秀美术馆(Miho Museum),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8年 - 摇滚音乐名人堂,俄亥俄州 克利夫兰

2002年 - 2006年,苏州博物馆,中国江苏苏州

2004年 - 中国驻美大使馆,华盛顿特区

2006年 - 澳门科学馆,中国澳门贝聿铭著名建筑作品简介

肯尼迪图书馆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大师行列的是对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一九六四年,为纪念已故美总统约翰·肯尼迪,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一座永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起初,肯尼迪家族在一大群应选的一流建筑师中没有太注意贝聿铭该「初生之犊」,但当他生动地描述了依据建筑场地所作的设计、建筑材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义之后,深深地得到了肯尼迪遗孀杰奎林的激赏。她笃定,「贝聿铭的唯美世界无人可与之对比,我再三考虑后选择了他。这座建造了十五年之久。于一九七九年落成的图书馆,受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美国建筑界宣称一九七九年是「贝聿铭年」,授予他该年度的美国建筑学院金质奖章。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其实,在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建成的前一年--一九七八年,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的设计建产生功,便已奠定贝聿铭作为世界级建筑大师的地位了。当时的美总统卡特在“东馆”的开幕仪式上称,“它不但是华盛顿市和谐而周全的一部份,而且是公众生活与艺术情趣之间日益加强联系的象征。”称贝聿铭是“不可多得的杰出建筑师”。

“东馆”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它东望国会大厦,西望美政府。而它所占有的地形却是使建筑师们颇难处理的不规则四边形。为了使这座建筑物能够同周围环境组成高度谐调的景色,贝聿精心构思,创造性地把不同高度,不同形状的平台、楼梯、斜坡和廊柱交错相连,给人以变幻莫测的感觉。阳光透过蜘蛛网似的天窗,从不同的角度射入,自成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座费时十年,耗资近亿美元建成的「东馆」,被誉为“现代艺术与建筑充满创意的结合”。

建筑界人员广泛觉得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几十年来,贝聿铭在美国多地负责设计过很多博物馆、学院、商业中心、摩天大厦,亦在加拿大、法国、澳洲、新加坡、伊朗和北京、香港、台湾等地设计过不少大型建筑。他是当之无愧的世界著名建筑大师。

据粗略统计,将近半个世纪以来,贝聿铭设计的大型建筑在百项以上,获奖五十次以上。他在美国设计的近五十项大型建筑中就有二十四项获奖。

贝聿铭首次获奖是在一九五九年。是年他设计的美国丹佛市迈尔哈商场得到美国建筑学会的荣誉奖。同年,他为丹佛市一座新型建筑物的设计又获该学会的功勋奖。六十年代以后,他得到的奖项许多,尤以八十年代为最。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米,底宽三十米,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有二千平方米。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重一百零五吨,金属支架只有九十五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胜过了它本身的重量。所以行家们觉得,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试图。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仍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图形的奇特美景。民众不但不再指责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重大的宝石”。

同一年,他还得到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奖。这个奖是一九七九年由“凯海”基金会设立的一项世界性最佳建筑成就荣誉奖金,每年颁发一次。贝聿铭是得到此项殊荣的第五人。这个奖是近几十年来的工作加起来评估的。

此后,贝律铭差不多年年获奖。一九八四年,受于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而夺得是托漪学会颁发的荣誉奖。一九八五年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膺选为崇高的研究院院士。一九八六年他作为十二名各族移民中有个人杰出成就者之一,接受了里根总统授予的自由奖章。一九八八年,在卢浮宫玻璃金字塔落成典礼上密特朗总统授予他“光荣勋章”。这一年他还得到里根总统颁发的第四届美国“国家艺术奖”。一九八九年贝聿铭设计卢浮宫地下扩建工程竣工受于它和玻璃金字塔的成就而被膺选入全美群英厅。一九九零年,他和儿子贝礼中因合作设计洛杉矶比利华山庄办公大厦而得到“洛杉矶美化奖”。一九九一年接受了新罕布什州特矛斯学院颁赠的荣誉博士学位。一九九二年得到布什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

香山饭店

贝聿铭自一九三五年赴美国求学。以后在大洋彼岸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迄今已整整六十个年头。但他对中国的一片深情,任然萦系于怀。他祖籍苏州,生于广州,所以他常对人称“我是苏州人”、“我是广州人”。他的太太卢爱玲曾在美国卫里斯学院念书,后来在哈佛大学攻造园设计。夫妇俩迄今仍能讲一口流利的普电话、广州话、上海话和苏州话。平时的衣着打扮、家庭布置与生活习惯任然维持着中国的传统特色。他们有三子一女,三个儿子的名字都有一个“中”字。依次是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女儿叫贝莲,也是典型的中国化的名字。

七十年代初,贝聿铭第一次回到阔别近四十年的中国探亲观光。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以后他又多次到达中国。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说过我的根在中国,中国对我的牵引非常大,所以我不论哪一次回去,都认为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在贝聿铭的心中留有极其深刻的印象。苏州庭园的长廊曲径、假山水榭,特别是建筑屋宇与周围自然景观相辅相成的格局,以及光影美学的运用,在他数十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都有轨可寻。而坐落在北京香山公园内新建的香山饭店,更是他将现代建筑艺术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相结合的精心之作。

一九七九年,贝聿铭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他以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连串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所以,这座新建的香山饭店,外貌似很普通,就像一个内秀的姑娘,初看疑似貌不惊人,但是愈看就愈会感觉到她轻妆淡抹的自然美。

与以往设计的那些摩天大厦对比,香山饭店的范围不算大。但是贝聿铭说「香山饭店在我的设计生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我下的功夫比在国外设计有的建筑高出十倍」。他还说「从香山饭店的设计,我企图探索一条新的道路。在一个现代化的建筑物上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的精华」。在该多产的建筑设计师的事务所只放着两个设计样子。一个是美国国家艺术馆东楼的设计,其他就是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可见香山饭店的设计在他心目中的确占有重要的位置。

一九八四年,贝聿铭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了一座七十层楼,高一百米的大厦。这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美国以外的世界最高建筑物。这固然由于他的父亲是香港中国银行的最早创办人,使他对这项建筑有一种亲切感。但他更强调的是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当让它“抬抬头”。要表明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美秀美术馆

美秀美术馆是日本人小山美秀子为藏品所建。贝聿铭在日本设计的60米高的钟塔和在法国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打动了小山美秀子,于1990年委托贝聿铭设计美术馆。由于业主对建筑师的完全信任,一切均尊重设计者的意见,不惜花费250亿日元的总造价建成这座人间的天堂。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如此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仍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很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环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到达此地山高路险,这正是那些寻道者的旅途。

美术馆的开掘经历了精心的安排。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坡面和树木生长,民众修了专门的隧道,并搭建了一连串平台,用以降低对周围水土和植物的影响。在美术馆的填土过程中,精心设计了一同防震墙,墙高20多米,将地下二层的建筑与山体岩石隔开,经历覆盖,几年后山上的原始风貌已经复苏,自然景观完好如初。

眼前又是一个圆形小广场,在广场中间同样有一个圆,并刻有十字交差纹样。想必与迎宾馆小广场所见的意义相同,我没有急于登上那三重台阶,而是先观赏造型传统,且全部用玻璃镶成的屋顶,以及光影交错之下的月亮门。贝聿铭本人说那是参考了日本寺院的构造,但我认为那分明是贝聿铭少年时代苏州园林的记忆再现。

在屋面玻璃与钢管支撑杆之间的空间,设计了滤光作用的仿木色铝合金格栅。除了美学上的成就外,格栅梦幻般的影子泼撒在美术馆的大厅及走廊,它与传统的日本竹帘式的“影子文化”对上了话,这个强烈的效果是始料未及的。

一贯喜欢将隐藏在造型中的几何形提纯。这个入门建筑,细看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方形和三角形组成,它们互相交错、像是一幅几何形错觉绘画。到此并没有完。假使你将屋顶中最大的一个三角形的腰边,向两边延伸,就会自然与台阶两边的围墙斜边相连接,这时我们所目睹的是一个重大的、平稳的正三角,这便是贝聿铭的妙笔所在。假使说有承受日本的影响,应当是被强调了的清析的轮廓和剪影效果。

这入门建筑、不分前墙后壁,一片透明。天窗设计的独到之处是邢玻璃下边的“遮阳帽”.贝里铭的建筑中常常运用这阳的处理手法,但均为运用铝合金,这一次则是全部运用木质材料,光线通过根子的折反射之后散入空间,使室内显现一种温暖柔和的情调。进入正门之后,透过像广角银幕一样的玻璃开窗.可以看见窗外的青松以及层层叠叠的山峦,像一幅透明的屏风画,迎接着前来的观众。

现代建筑有着多元的倾向,其中一个分支是朝着一个可游、可观、可居、可以使精神高扬的场所移行。其实,所谓建筑的真实一定是向你展现易于记忆的空间,或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最特别的是建筑80%分都埋藏在地下,但它并没有是一座真正的地下建筑,而是受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在日本的自然保护法上有很多制约而已。它建在一座山头上,假使从远处眺望的话,露在地面部分屋顶与群峰的曲线相接,好像群山律动中的一轮。它隐蔽在万绿丛中,和自然之间维持应有的和谐。

苏州博物馆

由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设计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包含拆迁以内总投资3.38亿元。设计完工后的博物馆将收藏这个有着2500年历史的苏州城的宝物,建筑不仅弥补了古物无收藏之地之苦,同期也形成苏州著名的传统而不失现代感的建筑。博物馆包含一个占地7000平方米的展览馆,一个容纳200个座位的礼堂,一个古物商店,行政办公场所以及文献资料图书馆和研究中心,此外仍有一个空间用作储藏,以及一部分中国园林。

“在整体布局上,博物馆新馆巧妙地借助水面,与紧邻的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全国着重文物保护单位忠王府融会贯通,形成拙政园、忠王府建筑风格的延伸和现代版的诠释。”新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因为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飞檐翘角与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但是,新的屋顶已被科技从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奇妙的几何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观者供应导向。金属遮阳片和怀旧的木作构架将于玻璃屋顶之下被普遍运用,以便控制和筛选进入展区的太阳光线。光线的层次改变,让人入诗入画,妙不可言。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它将形成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保持。很多人反应,看新馆设计,越看越有味道,会感觉到一种震撼心灵的效果。

新馆分为3部分:中心部分是入口处、大厅和博物馆花园;西部为展区;东部为现代美术画廊、教育设施、茶水服务以及行政管理功能区等,该部分还会形成与忠王府连接的事实通道。博物馆于2003年11月奠基开工,于2006年10月6号正式对外放开。人物评价

民众称贝聿铭为建筑设计界的“奇才”、“现代派设计大师”,这绝非溢美之词。悬挂在他办公场所墙上的幅幅奖状就是最好的证明。美国全国建筑学院继1979年向贝聿铭颁发了金质奖章之后,1982年推选他得到“最佳大型普里茨克建筑学奖金”。总部设在纽约的“亚洲协会”向他颁奖,表彰他为中国和其余亚洲国家设计的形式多样、宏伟壮丽的建筑物,有利于增进美国与亚洲国家之间的了解。上海同济大学授予他“名誉教授”的称号。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