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工伤保险条例
外汇网2021-06-18 22:57:22
57
四川省人民政府有关贯彻《工伤保险条例》的实行意见
川府发〔2003〕42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级各部门: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下方简称《条例》)从2004年1月1号实行,这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巨大举措,对切实保障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分散用人单位事故风险,维护社会平稳起着重要作用。为保证《条例》的贯彻落实,根据《条例》规定,结合我省事实提出如下实行意见,请认真贯彻实施。
一、各种企业(含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股份制企业、民营企业、乡镇企业)、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下方简称用人单位)均应依法参与工伤保险,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下方简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其职工依照《条例》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二、国家机关和依照或者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执行人事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士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的,由所在单位支付费用。具体办法按劳动保障部、人事部、财政部相关规定实施。
其余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各种民办非企业单位参与工伤保险的具体办法按劳动保障部、人事部、民政部、财政部相关规定实施。
三、全省设区的市依照《条例》规定实施工伤保险市级统筹。阿坝州继续实施工伤保险州级统筹。甘孜州、凉山州的统筹层次由州政府依据当地事实确定,逐渐实施州级统筹。
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中央在川行业单位可以采取相对集中的方式异地参与工伤保险社会统筹,具体办法由省劳动保障厅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制订。其余中央属、省属单位依照属地原则参与所在地工伤保险社会统筹。
四、工伤保险费由用人单位缴纳,职工个人不缴纳工伤保险费。用人单位应该按时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征收。工伤保险基金存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专项用于工伤保险待遇、劳动能力鉴定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用于工伤保险的其余费用的支付。
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安全监管部门依照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的原则,依据工伤保险费运用、工伤发生率、职业病危害程度等情形,依照国家规定提出分类行业基准费率的具体标准,报统筹地区政府准许后实行。费率浮动的具体办法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会同财政、卫生、安全监管部门依照国家规定制订。统筹地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据用人单位的工伤保险费运用和首要运营生产业务及工伤发生率等情形,分别确定用人单位的具体缴费率。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参与工伤保险适用相应的行业差别费率。
用人单位以本单位职工薪资总额为基数缴纳工伤保险费,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的缴费基数依照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薪资确定。
五、统筹地区应建立工伤保险储备金。工伤保险储备金按统筹地区当年事实征收基金总额的5%提取,工伤保险基金结余较多的地区还可从结余中提留部份作为储备金。各统筹地区工伤保险储备金总计不应胜过当年应征收基金总额的40%。工伤保险储备金首要用于统筹地区重特大事故的工伤待遇支付。储备金不足支付的,由统筹地区政府垫付。运用工伤保险储备金由经办机构提出意见,报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和财政部门准许。储备金的提留比例可伴随经济发展和工伤保险制度完善适时调整,具体调整比例由省劳动保障厅会同省财政厅确定。
六、职工工伤认定条件、认定管理机构、申请和认定时效、认定程序、举证责任等,依照《条例》第三章以及劳动保障部《工伤认定办法》的规定实施。
我省原实施的职工伤残性质认定中“比照因工”的相关政策规定,从2004年1月1号起不再实施。
七、劳动能力鉴定机构、鉴定标准、申请和鉴定时限、鉴定程序等,依照《条例》第四章的规定实施。省、市(州)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人事行政部门、卫生行政部门、工会组织、经办机构代表以及用人单位代表构成,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下设专门办事机构并建立医疗卫生医师库。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由同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四川省劳动能力鉴定工作规程由省劳动保障厅会同相关部门制订,劳动能力鉴定收费标准由省物价局、省财政厅依照国家相关规定制订。
省、市(州)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同期负责职工因病(含非因工负伤)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
八、工伤职工依照《条例》第五章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五级、六级伤残,工伤职工本人提出与用人单位消除或者终止劳动关系的,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贴金和伤残就业补贴金。其标准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薪资为基数计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贴金标准为五级伤残14个月,六级伤残12个月。依法获得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的人士经统筹地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证实需长期医治的其余工伤人士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长6个月;一次性伤残就业补贴金标准为五级伤残60个月,六级伤残48个月。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劳动合同期满终止,或职工本人提出消除劳动合同,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贴金和伤残就业补贴金。其标准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薪资为基数计算:一次性工伤医疗补贴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贴金合并计算,标准为七级伤残36个月,八级伤残26个月,九级伤残16个月,十级伤残10个月。
九、工伤人士的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的调整,由省劳动保障厅依据职工平均薪资和生活费用改变等情形适时制订调整办法,各统筹地区及用人单位应依照省制订的调整办法和标准对工伤人士伤残津贴、生活护理费、供养亲属抚恤金及时执行调整。保留劳动关系的五、六级伤残人士,伤残津贴随用人单位职工薪资上涨程度按比例调整。
2003年12月31号前领取生活护理费的工残人士经鉴定依然符合护理条件的,根据其鉴定的生活护理等级,从2004年1月1号起以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薪资为基数,按规定标准计发生活护理费,所需资金按原支付途径处理。
十、职工上下班途中承受交通机动车事故伤害,或者履行工作职责和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遭受无意中伤害,按《条例》规定认定为工伤和视同工伤的,如第三方责任赔偿的有关待遇已经高达工伤保险有关待遇标准的,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不再支付有关待遇;如第三方责任赔偿差于工伤保险有关待遇,或因其余原因使工伤职工未得到赔偿的,用人单位或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依照规定补足工伤保险有关待遇。
十一、用人单位依法破产,依照《条例》的规定执行清算。参与了工伤保险的,还应依照相关法规清算用人单位欠缴的工伤保险费。破产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费用清算标准、支付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省劳动保障厅会同财政厅、省经贸委制订。用人单位依法撤销、关闭的,应按规定妥善处理工伤职工的工伤保险困难。
十二、2004年1月1号以后我省国内的各级各种用人单位发生的职工伤害事故依照属地原则,其工伤性质均由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认定。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由省、市(州)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
十三、2003年12月31号前承受事故伤害或确诊患职业病的职工,工伤保险待遇已经按原相关规定处理了的不再从新处理;2004年1月1号以后应享受的工伤待遇按《条例》的规定实施。2003年12月31号前承受事故伤害或确诊患职业病的职工,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已经做出了工伤认定,有关待遇仍未处理的,一次性伤残待遇和一次性死亡待遇仍按原规定实施,其余待遇和劳动能力鉴定依照《条例》的规定实施。2003年1月1号到12月31号阶段承受事故伤害或确诊患职业病的职工,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2004年1月1号后完成工伤认定的,其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待遇标准依照《条例》的规定实施。2002年12月31号以前承受事故伤害或确诊患职业病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不再受理工伤认定。
十四、用人单位参与工伤保险前因工负伤的人士纳入工伤保险统筹管理,其工伤保险待遇按《条例》和本实行意见的规定实施,工伤保险费的筹集办法和标准由各统筹地区政府依据事实情形确定。
十五、省劳动保障厅负责全省工伤保险工作,各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具体经办工伤保险事务。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负责全省工伤保险经办工作的综合管理,承受跨地区、生产流动性较大的行业单位的工伤保险经办工作。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承受省级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职工劳动能力鉴定,承受对市(州)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争议的复查鉴定工作,其鉴定结论为最结束论。各市(州)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本辖区规模内除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外的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办事机构承受劳动能力鉴定具体事务。
财政和审计部门以及工会组织等依照《条例》规定履行监督职责。
对违背《条例》的举动依照《条例》第七章的规定查处。
十六、各市、州政府要高度重视《条例》的贯彻实行,切实增强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做好《条例》实行前的宣传培训工作,为《条例》的贯彻实行创造不错的社会环境。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要增强调查研究,制订具体工作方案,加紧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加速建立健全工作队伍,切实做好《条例》施行的各类工作。
各级劳动保障、人事、财政、卫生、民政、物价、工商、编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和工会要相互支持,各尽其责,紧密配合,保证《条例》在我省顺遂贯彻实行。
十七、我省原工伤保险规定与《条例》和本《实行意见》不统一的不再实施。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推荐文章
- 黑马在线:均线实战利器 8434 阅读
- 短线交易技术:外汇短线博弈精讲 3816 阅读
- MACD震荡指标入门与技巧 3962 阅读
- 黄金操盘高手实战交易技巧 4291 阅读
- 做精一张图 3065 阅读
热门文章
- 港币符号与美元符号的区别是什么啊? 23668 阅读
- 我国各大银行汇率为什么不一样啊? 13980 阅读
- 越南盾对人民币怎么算的?越南盾对人民币汇率换算方法是什么 9654 阅读
- 百利好环球欺诈,不给出金,无法联系。 9014 阅读
- 黑马在线:均线实战利器 8434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