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金融金融理论文章详细

最适度通货区理论

外汇网2021-06-18 22:44:39 105

通货区的概念

所谓通货区(currency area)所指的区域是,区内各成员国货币相互间维持钉住汇率制,对区外各种货币实施联合浮动。理论上表达,任何一个国家全将面对最适度货币区的困难,即本国是适宜单独构成一个货币区,依旧与其它某些国家共同构成一个货币区。假使对于某一国家来说,本国单独构成一个货币区,那就代表着本国实施的是浮动汇率制或弹性汇率制。困难的核心在于,究竟根据什么准则来确定什么样的国家之间适合共同构成一个货币区。不同的学者所强调的准则存在显著的不同。

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内容与发展

最适度通货区理论又可以叫作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最早于1961年提出最适货币区理论的罗伯特·蒙代尔(Robert Mundell)力争生产要素流动性准则,“货币区”内的汇率务必被固定;“最佳”的标志就是有能力平稳区内就业和价格水平。最佳货币区不是按国家边界划定的,而是由地理区域限定的。他觉得生产要素流动性与汇率的弹性具有相互替代的作用,这是由于,需求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所产生的国际收支调整要求,既可以通过两国汇率调整,也可以通过生产要素在两国间的移动来处理。在他看来,生产要素流动性越高的国家之间,越适宜于构成货币区;而与国外生产要素市场隔绝越大的国家,则越适宜于构成单独的货币区,实施浮动汇率制。

罗纳德.麦京农则强调以一国的经济放开程度作为最适货币区的确定标准。他以贸易品部门相对于非贸易品部门的生产比重作为衡量放开程度的指标,并觉得假使一国的放开程度越高,越应实施固定汇率制,反之则实施浮动汇率制。在放开程度高的情形下,假使实施浮动汇率制,国际收支赤字所产生的本币汇率下浮将令导致较大程度的物价上升,抵消本币汇率下浮对贸易收支的作用。

继此之后,仍有一部分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最适货币区的确定准则。如彼得·凯南(Peter Kenen)力争采取出口商品多样化准则,詹姆斯·英格拉姆(James Ingram)强调国内外金融市场一体化准则,等等。

实施浮动汇率制后,依据相关最适货币区理论,罗伯特·赫勒(Robert Heller)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要素执行了归纳。他觉得,一国汇率制度的选择,首要受经济方面原因决定的。这些原因是:①经济放开程度;②经济范围;③进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④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及其与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程度;⑤相对的通胀率。这些原因具体与汇率制度选择的关系是:经济放开程度高,经济范围小,或者进出口汇聚在某几种商品或某一国家的国家。一般看好于实施固定汇率制或钉住汇率制。经济放开程度低,进出口商品多样化或地域分布分散化,同国际金融市场联系紧密,资本流出入较为可观和频繁,或国内通胀与其余首要国家不统一的国家,则看好于实施浮动汇率制或弹性汇率制。依据赫勒对一部分国家汇率政策的比较。浮动汇率制显著趋于同一国进出口对GNP的低比率(即放开程度低),进出口贸易商品结构和地域分布的高度多样化,相对较高的通胀率,以及金融国际化的高度发展相联系。

最适度通货区理论的意义

1.有助于促进本区经济一体化,并极大地提升区内总体经济福利

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前提之一,就是达到人力、资本及商品等要素在区内的自由流动与统一共享。区内要素的自由流动,不只有利于促进区内贸易自由化,进而极大地提升区内贸易效率,而且它仍有利于充分利用区内人力、物力及财力,达到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从而在宏观经济政策策划上易于促成统一,并直接推动本区经济一体化进度的成长。

2.有助于减弱货币汇兑成本,规避区内货币之间的汇率风险

区域货币一体化的初级形式是:区内成员间货币达到可自由兑换,且比价固定。这一规则无疑将令锁定区内成员间的汇率风险,并大大便利区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结算。当区域货币一体化迈向其最高形式——单一货币时,则区内各成员国货币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大一统”的单一货币,如此,区内成员国之间的国际贸易就变成了“内贸”,也就没有了所谓的成员国之间的货币“兑换成本”。

3.有助于整合区内金融资源,减弱投融资成本与风险

国际投融资不但成本高,而且风险大。区域货币一体化则有助于区内金融资源共享,而且在固定汇率下锁定汇率风险,在共同货币政策下,还可以锁定利率风险。在此条件下,各成员国也无需保留太多的国际储备,进而降低总体资源闲置成本。应当说,在人力、商品及资本等要素的整合上,金融资源的整合处在核心地位,所以说,区域内达到单一货币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

4.有助于增强区内一体化协作,并统一对外抵御竞争风险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一股强大的国际力量,它不只有利于经济上的联盟,而且仍有利于区内成员国之间结成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强大联盟,它们统一对外,采取“一个声音说话”,往往能得到一种“增大”的效果。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