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金融金融理论文章详细

偏好习性理论

外汇网2021-06-18 22:44:26 59
什么是偏好习性理论

偏好习性理论,又称作期限选择理论或优先偏好理论。该理论如果不同期限的债券是替代品,这代表着一种债券的预期收益率可以影响不同期限债券的预期收益率。同期,该理论承认投资人对不同期限的债券存在着偏好,如此,若投资人对某种期限债券的偏好将大于其余期限的债券,他总是习惯地投资于所偏好的某种期限债券,只有当其他期限的债券预期收益率大于他所偏好期限的债券预期收益率时,他才愿意买入非偏好期限的债券。受于一般投资人对短时间债券的偏好大于长期债券,所以,为了让投资人买入长期债券,务必向他们支付正数的期限升水。

依据偏好习性理论,长期利率和短时间利率的关系不仅表当下:长期利率取决于市场对将来短时间利率预期的平均值,而且还要加之一项正数的期限升水。考虑了偏好习性的原因就可以更好地解释收益曲线。“收益曲线的形状由预期将来利率与风险升水共同决定,它们正向或反向地引导市场参与者脱离了偏好习性。依据这一理论,收益曲线显著地上升、下滑、平缓或隆起均为或许的。”

偏好习性理论的提出

优先偏好理论由莫迪利安尼和萨奇(1966)提出,他们觉得不同类别的投资人具有优先偏好习惯,这使投资人一般会处在本身偏好的期限市场执行交易。然而他们并没有会将自己“锁定”在某一特定的细分市场,假使某一面显现巨大收益率诱导原因,他们将放弃原有投资习惯,转而进入其它市场;假使收益率诱导原因没有充足大,投资人也不会转换投资。

优先偏好理论实质上是市场分割理论与流动性升水理论的折衷,一面它承认市场分割现象,投资人受各种原因的影响而偏优于不同期限的市场,所以市场上既有短时间也有长期的借贷者,这一点致使该理论不同于流动性升水理论,后者力争所有市场参与者都看好于短时间与投资。另一面,它又觉得市场分割并没有完全,在充足的利益诱导下,比如支付收益升水,短时间市场投资人和长期市场投资人会发生相互转换,这一点又使该理论与市场分割理论有所差异,在后者看来,无论何种诱导原因,不同期限市场的投资人都不会相互融合。正由于这样,优先偏好理论也被称为“局部市场分割理论”。实际上,市场分割理论中的中期市场参与者举动已经暗含了优先偏好理论的某些看法。

莫迪利安尼和萨奇觉得,优先偏好理论下的市场参与者之所以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不同期限之间的转换,原因就在于他们选择特定的投资期限,并没有象完全市场分割下的参与者那样出于法律、规章制度的约束,而是出于本身的消费偏好。也就是说,投资人在消费与积蓄之间的偏好结果会影响他们对投资期限的选择,如此一旦显现有利的可能,他们就会离开以前的期限市场。但是约翰·考克斯、英格索尔和斯蒂芬·罗斯(Cox、Ingersoll and Ross,1981)并没有赞同上述两人的解释,他们表示造成优先偏好习惯的根源是投资人的风险回避立场,并非是与时间相关的消费偏好,为此,三名学者特地把投资人的偏好习惯解释为“防范利率变动风险的一种更强或更弱的趋势”。

在利率期限结构中,很多时候优先偏好理论并没有作为一种独立的理论而存在,有时它作为一种对预期理论的修正和补充,有时又被看作市场分割理论的此外一种变形,致使这一结果的原因是走中间道路的优先偏好理论实际上是以三大理论为基石的:一是期限偏好;二是对将来短时间利率的预期;三是弥补性质的流动性升水。

即使这样,优先偏好理论自造成以来依然得到了一部分研究成果的确认,如:多伯森、萨奇和范德福德(Dobson、Sutch、and Vanderford,1976)、伊克尔斯和伊利奥特(Echols and EUiott,1976)以及罗利(1981)等,他们都得出了优先偏好习惯存在的结论。仍有美国的财政部,尽管它习惯上不会在不同期限的债券之间执行调整,但当代发行库(Contemporary Issues Box)有资料表明,在20世纪90年代初,当收益曲线迅速朝下倾斜时,美国财政部却利用这次机会将它的大批短时间债券转换为长期债务。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