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金融金融理论文章详细

差额管理法

外汇网2021-06-18 22:43:42 59
差额管理法又称为“敏感性空缺管理法”,是指商业银行依据对市场利率改变的预期,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减利率敏感性空缺,进而保证商业银行收益的平稳上涨[1]。

利率敏感性空缺指利率敏感性资产减去利率敏感性负债后的差额。利率敏感性空缺管理的着重是银行的短时间净利息收入。空缺为正,利率上升时,净利息收入增长;空缺为负,利率下滑时,净利息收入也增长;只有空缺的符号与利率改变量的符号相反时,银行净利息收入改变量为负。这为商业银行在预期利率改变的基础上,通过协调、控制资产负债表中的各个项目,利用敏感性空缺来增长利润给予了机会,同期银行也务必承受相应的利率风险。假使商业银行导致为了使资金不承受利率改变的风险,可将利率空缺调整得比较小或靠近于零,这是一种保守型的空缺管理方法。积极的空缺管理方法是指银行依据自己对利率改变的预期,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减利率敏感性差额,争取得到更大的净利息收入,但同期也承受更大的风险[1]。

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所运用的工具首要是银行在短时间内在主动控制权的资产和负债,如联储资金、回购协议、大额定期存单、可变利率放款等。差额管理法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是当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了大量的管理利率风险的方法之一[2]。

差额管理法的分类[2]

1、保守型的,即付出使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靠近于零,进而把利率风险降到最低限,维持银行收益的平稳。

2、主动型的,即银行依据利率预期,在利率的周期性改变中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减利率敏感性差额,进而得到更高的收益。主动型差额管理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利率改变的方向,同期也取决于将来利率的不确定程度。

差额管理法的评价[2]

差额管理法不同于其它的管理方法,它觉得决定资产负债内在联系的核心原因是利率,力争把管理的着重放在依据不同利率特点确定的差额上,并依据利率周期的改变,及时地调整各种利率类型的资产和负债的范围组合,进而使差额管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从这个角度讲,差额管理可谓是银行运营管理领域内的一场变革。

差额管理法的难点和缺陷在于:

1、在确定利率敏感性资产和负债的时间标准困难时,银行选取多长时间作为规定利率敏感性的标准,这在银行事实业务运营中十分重要,但也很难确定。

2、银行是否预期利率改变的方向、大小及时间,值得不怀疑。

3、银行是否灵活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这受很多原因(如市场、制度原因等)的制约。

资源的制约,如小的区域性银行,其资金来源有限,因此不具备灵活调节的条件。

差额管理与顾客心理的冲突。由于银行和顾客对利率预期的心理是完全相反的。

调节差额务必有充足的时间,假使利率周期短,那么银行就无法更改差额。

4、银行的利率风险与信用风险很难权衡,利率风险的减弱或许招致更大的信用风险。

5、差额管理法忽视了利率改变对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

一般觉得,利率风险有两方面:一是更改再投资利率,二是更改现有资产负债的价值(价格)。差额管理法只集中分析资金流量的改变,强调了再投资风险,而未注意到利率改变对银行长期固定利率资产和负债价值的影响,忽视了利率改变对银行净值(股东产权)的影响,因此具有极大的片面性。

6、差额管理法致使银行成本提升。

综上所述,差额管理法虽非十全十美,但却更靠近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事实,它能够抓住沟通资产与负债之间联系的核心原因――利率,以部分动员全体,依据,市场情形的改变,采取积极有效的运营措施,使差额管理法更富裕灵活性、准备性和严密性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