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
1、简述
我国是最早运用白银的国家,历代提炼白银多在含银方铅矿中执行,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白银曾作为一种货币和民间工艺制品的金属原料,在出土文物中占有很大比例,作为货币在历史演变中,由历代银元宝转变为近代各式版本的银元,当代由白银制作的各式纪念币、饰品供民众收藏、佩戴。
2、国家标准
GB/T11887―2000是在GB/T11887―1989实行基础向上修正改策划的,其中银饰品方面银及其合金规定如下:
银及其合金 纯度千分数最小值 纯度的其余表明方法 800
925
990
足银
纯度千分数前冠"银"或"S",如"银800"或"S800","S 990"或"足银"。
3、市场产品
在中国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苗、侗、水、布依)女性,是银饰品的首要消费对象,如在贵州省施秉县施洞镇苗族女性,婚嫁时全身佩戴的银饰品重量达十余斤。
城市中银饰品较少,首要有各种镯、佩、链、坠,少数民族特有的簪、圈、锁,仍有各种生活用品,如银餐具、工艺品等。
4、白银特质
纯白银颜色白,掺有杂质金属光泽,质软,掺有杂质后变硬,颜色呈灰、红色。纯白银比重为10.5,熔点960.5℃,导电性能佳,溶于硝酸、硫酸中。
5、白银种类
银元宝
外貌呈椭圆形、长方形,一般两耳高立,两耳中间面部凹下平坦,洁白光润,底部有蜂窝,蜂窝口小洞大,深浅不一,分布自然,冲击声音贯通统一,重量1750克左右,成色980‰。若表面有黑斑点,成色970‰,黑斑点较多,成色950‰。有一种重量为312.5克、31.25克的旧制十两及一两的小元宝,面部打有"十足"戳记,成色950―980‰。
银砖
外貌长方形银锭,重量2000克左右,也有几百克,成色950‰居多980‰少。成色900‰下方的起很厚的皱皮,面上黑红色发乌。
银滴珠(高足锭、老虎眼)
外貌半圆形,底部有小蜂窝,成色950―980‰,重62克左右。
松江锭
外貌形状似乳头,表面灰黑色,重量180克左右,成色950‰左右,有突出的铅釉,底部具深细蜂窝,每锭上附有15克铅釉,有的地方(北京地区)己经去掉,有冲击痕迹,形成上方下圆。
银条
外貌长条状,尺寸不等,重量300克左右,好的成色950‰左右,一般成色900左右,是制作银饰的原料。900‰下方的呈灰白色,质坚硬敲打有铜声,底面无蜂窝,火烧后表面显黑红。
首饰、器皿
首饰、器皿中掺入杂质红铜较多,白铜、黄铜较少。 首饰有镯、佩、链、坠、簪、锁。 器皿有餐具、壶、碗、杯瓶、鼎、炉、盾牌。
出土银饰
墓葬中出土银饰去面均腐蚀成一层黑锈,市场上常显现用硫化氢作用做旧。
银圆
银圆是我国以往市场上流通的一种货币,种类繁多,从孙中山头像、袁世凯头像版为主,仍有中华苏维埃币、四川"汉"字币、孙船币、光绪元宝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