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金融机构从事本币之外的其余外币的存贷款业务渐渐兴起,有些国家的金融机构所以形成世界各国外币存贷款中心,该种专门从事外币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活动统称为离岸金融,而自此建立起来的银行体系即为离岸市场(offshore market)。简介
也就是说,任何国家、地区及城市,凡首要以外币为交易(或存贷)标的,以非本国居民为交易对象,其本地银行与外国银行所形成的银行体系,都可称为离岸金融中心。欧洲美元市场就是一种典型的离岸金融中心,它是一种自由交易、不受管制之自由的国际金融市场。离岸金融业务是属于批发性银行业务,存贷款金额大,交易对象一般是银行及跨国公司,而与个人无关,其业务一般为引进外来资金,再将资金贷给外国。 基本信息 离岸市场供应离岸金融业务:交易双方都是非居民的业务称为离岸金融业务。 离岸中心的特点:低税或零税率、首要向非居民供应服务、没有或很少管制、具有地理优越性、政府政策优惠、政治平稳等。现实中因低透明度和极宽松的管理制度,被各种资本看为“避税天堂”的上述弹丸之地,也形成资本外逃的“中转站”。 造成原因 欧洲美元的造成,是现代离岸市场造成的标志。最基础的原因是主权国家管制增强。离岸市场致使资金的跨国流动真正世界化了。它从根本向上突破除了国际金融中心务必依附经济贸易中心和取资于国内资本提供的传统范式,进而导致了国际金融中心的分散化进度,并致使“离岸金融中心”的造成。在这个世界的任何地方,只要它政治安定、管制较松、赋税较轻、风景优美、生活舒适,并拥有一定数量的合格金融从业人士,都可望形成离岸金融中心。据预期,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世界货币存量的50%通过离岸市场周转,世界私人财富约有1/5集中于离岸市场,1/5多的银行资产投资于离岸金融市场。 重点市场:伦敦、东京、瑞士、香港、新加坡、卢森堡以及南美洲、欧洲、中东亚太地区的岛屿国家和地区(p145)。美国的国际银行便利与纽约离岸市场。 具体描述 一般来看,各国的金融机构只从事本币存贷款业务,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各国金融机构从事本币之外的其余外币的存贷款业务渐渐兴起,有些国家的金融机构所以形成世界各国外币存贷款中心,该种专门从事外币存贷款业务的金融活动统称为离岸金融(offshorefinance)。也就是说,任何国家、地区及城市,凡首要以外币为交易(或存贷)标的,以非本国居民为交易对象,其本地银行与外国银行所形成的银行体系,都可称为离岸金融中心。欧洲美元市场就是一种典型的离岸金融中心,它是一种自由交易、不受管制之自由的国际金融市场。离岸金融业务是属于批发性银行业务,存贷款金额大,交易对象一般是银行及跨国公司,而与个人无关,其业务一般为引进外来资金,再将资金贷给外国。 而欧洲美元离岸市场造成并不是人为力量之结果,而是国际上的政治与经济原因促使自然生成。如在冷战期间,东欧国家为了免遭美国的监管,不愿把美元存于美国而存于欧洲银行,仍有70年代的石油美元也是这样;二战后美国的援助计划、对美贸易顺差,致使大批美元外流;美国金融市场的管制,致使美国本土的利率、汇率、信用、贷款方式等方面都竞争然而管制少的欧洲金融市场等。 20世纪70年代,受于国际贸易、投资扩张与石油开支的增长,各国的货币与信用需求得到了迅速的扩张,而欧洲离岸金融市场的高效率运转恰好适应了该种信用需求的扩张。如具有弹性的多元化的利率结构,能够调和不同货币、不同期限的资金供需。在此段阶段,无论是短时间(一年在内)资金交易的欧洲货币市场,依旧长期资金交易(一年以上)欧洲债市都得了快速的成长。当前,伦敦之所以形成世界最大的外汇交易中心,就在于伦敦拥有世界最为活跃的美元离岸交易市场(每天约4620亿美元),伦敦的美元交易量较之美国本土还要高(美国为日均2360亿美元左右)。 “红筹上市”模式,是指国内企业事实控制人以个人名义在开曼群岛、维京、百慕大等离岸中心设立壳公司,再以国内股权或资产对壳公司执行增资扩股,并收购国内企业的资产,以国外壳公司名义高达曲线国外上市的目的。 事实案例 2001年11月中国加入WTO时郑重允诺将于五年后全部放开金融市场,人民币资本项目也将于适当时候放开。伴随人民币在香港离岸交易中心的确立,中国马上迈出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重要一步。有媒体称,十六大会议后不久,也许明年初,中国政府将发布相关在香港设立人民币海外交易市场的规定。 香港银行的福音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币的国外流通量日益扩大,据粗略预期,仅仅在香港一地流通的人民币就高达500亿元之巨,但经由银行流动的不足1/5,开展人民币海外交易的呼声越来越高,业已引起中央银行相关官员的高度关注。政府开始倾向激励香港的银行开展人民币存款业务,然后将资金流回它们在大陆的分支机构。 粤港经贸合作中,金融合作是极端重要的一环,但进入内地银行业的高门槛使香港中小银行望而却步。而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的建立使香港银行可以方便的在当地开展人民币业务,而不用束缚于中央银行的管制,预期重大的业务量将给香港银行导致不错的利润。 受于人民币不可在资本项目下完全自由兑换,在上海外汇市场交易的人民币兑美元、港元、欧元和日元业务是以美元并非是人民币结算的。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交易市场后,可以方便投资人通过不可交割的远期合约对汇率变动风险执行对冲,香港银行也将从中获益。 人民币离岸市场香港具优势 人民币不能自由兑换,制衡了中国和潜在海外债权人、借款人和客户之间的资金流动,长期以来被看为在中国执行商业活动的一个阻碍。 香港一直盼望在香港执行人民币交易,以保持其作为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且香港具有形成中国首个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优势。香港与纽约、伦敦等国际金融市场联系紧密,同期又与内地金融市场关系紧密,在管理上香港市场又同内地分离,是极好的实验地区。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从市值上讲是香港第三大银行,并作为人民币结算银行供应相应服务。 第一步设兑换中心 行业人士称,在香港建立人民币兑换中心的第一步,或许是允许香港各银行接受人民币存储业务,然后再准许接受其余银行业务。即便只允许人民币部分自由兑换,对香港本地银行来看也是一大有利于,由于香港的银行多为中小银行,因很难满足准入要求而无法进入重大的内地市场。如何吸引到在中国内地开展人民币贷款业务所需的资金是包含香港银行以内的外资银行面对的考验,在香港筹集人民币将有利于减轻它们这方面的困难。 事实上,人民币海外交易早已通过小范围的换汇点在香港普遍流通,据悉这些兑换后的人民币经常通过非法洗钱途径流回大陆,离岸交易中心的设立有助于加大反洗钱的强度。 中央银行的忧虑 但中央银行对设立人民币离岸市场依然有一部分忧虑。按国际惯例,离岸金融市场一般不受交易货币所在国金融当局的管辖。中国内地的利率仍未市场化,与香港市场利率的不同有机会导致风险,致使大范围套利举动并动摇人民币的平稳,在香港开展人民币业务将使人民币更容易承受市场波动的影响。 受于开办离岸金融市场业务的银行不需要向中央银行缴存准备金,不受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约束,离岸银行的预案金稍有增长就能创造大批的贷款,其货币创造乘数比内地银行高。因此有能力为客户供应利率愈加便宜的贷款,所以不能消除内地银行想方设法在香港买入人民币贷款,仍有或许造成大批国际性人民币流动资产,产生中央银行信贷管理的问题和导致一部分很难预料的后果。仍有一种意见将美元离岸存款的上涨与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通胀相联系,觉得离岸货币助长了通货膨胀。 同期,离岸银行的扩展降低了各国金融市场的分离,独立的国民货币通过离岸金融活动可逃避国内货币紧缩,产生货币流动的无管制,货币政策控制的效应因此减弱,进而影响整个宏观经济。在美国,隔夜欧洲美元被列为货币提供量的M2、长期欧洲美元列为M3之内,是对离岸金融影响货币政策的明显注解,所以中央银行的忧虑不难理解。所以有行内人员称香港的人民币离岸市场将或许承受严格监督,包含禁止人民币进入其大陆业务,将被要求仅同个人投资人交易,并把每位客户的存款制约在人民币2万元内。可以想象中央银行对人民币离岸市场将不会放任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