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科会计审计文章详细

金审工程

外汇网2021-06-17 23:28:59 48

什么是金审工程

金审工程是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的简称,是《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有关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中确定的12个着重业务系统之一。在国务院领导同志的关心和国信办、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财政部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金审工程相关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已经全部履行完毕。2002年7月28号,国家计委准许审计署开工申请,并下达2002年中央预算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00万元,专项用于审计信息化系统一期工程建设。

金审工程背景

审计是一个古老的职业,审计的基本职能是通过对账簿的检查,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但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查账为首要手段的审计职业遇到了来自计算机技术的考验。金融、财政、海关、税务等部门,民航、铁道、电力、石化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开始普遍运用计算机、报告库、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执行管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趋向普及。会计信息电子化发展的同期显现了会计领域计算机做假和犯罪,具有“舞弊功能”的财会软件时有显现。只具有传统检查手段的审计人士,无法揭露电子化条件下的经济犯罪和会计信息失真困难。审计面对着失去资格的重大行业风险。

审计对象的信息化,客观上要求审计机关的作业方式务必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要运用计算机技术,全面检查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发挥审计监督的应有作用。1998年,审计署提出审计信息化建设的意见,得到了朱镕基总理的充分肯定和国务院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审计署开始筹备金审工程。

金审工程建设的目标

金审工程的总的目标是:建成对财政、银行、税务、海关等部门和着重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系统及有关电子报告执行紧密追踪,对财政收支或者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实行有效审计监督的信息化系统。逐渐达到审计监督的三个“转变”,即从单一的事后审计转变为事后审计与事中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静态审计转变为静态审计与动态审计相结合,从单一的现场审计转变为现场审计与远程审计相结合。加强审计机关在计算机环境下查错纠弊、规范管理、揭露腐败、冲击犯罪的能力,维护经济秩序,促进廉洁高效政府的建设,更好地履行审计法定监督职责。

金审工程一期建设的任务

金审工程分期建设。一期建设工期为两年左右。一期建设的任务是:

(一)应用系统建设。整合审计业务和原有的应用系统,初步建成基于应用平台、达到报告共享的办公和业务应用系统,开展联网审计试点,探索“预算追踪+联网核查”审计模式的达到渠道与方法。

(二)局域网建设。改建、扩建和提高审计署机关和驻地方的18个特派员办事处的原有网络基础设施,使之适应应用系统运行的需要;实行审计机关之间、审计机关与政府部门和着重被审计单位之间、审计机关与审计现场之间的广域连接试点。

金审工程建成之后,审计署与省级审计机关、驻地方的18个特派员办事处之间的城际广域联接,将依托国家统一电子政务网络平台。不搞重复建设。

(三)安全系统建设。以国家有关电子政务安全体系框架为指导,以保证审计信息的安全为核心,在局域网系统设计、报告传输、审计业务应用、安全管理机构和制度等方面,采取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定的建设措施。着重处理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平台环境下的报告交换、共享的安全。

(四)标准规范建设。以国家有关电子政务标准体系框架为指导,以保证网络互连互通、信息资源共享为目标,依照“有国标用国标,无国标定署标”的原则,策划金审工程需要的审计准则、审计操作指南、审计机关、审计事项、被审计单位、违纪违规举动等标准代码。

(五)人士培训。继续抓好审计人士信息技术知识培训,依照就业岗位和人士比例,分别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计算机审计中级培训。

金审工程的进度情形

截止2002年10月末,第一笔建设资金已经到位,审计署召开了金审工程工作会议,宣称金审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第一工程年度的任务已经下达。经历公开招标选定网络系统、应用系统集成商已经进驻审计署,依照信息化建设办公场所的安排,供应各类咨询服务和技术支持。

为了保障工程建设(申报)的顺遂执行,审计署于2000年成立了由李金华审计长担任组长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2002年6月14号建立了包含何德全院士、李国杰院士以内的金审工程专家咨询委员会;策划了三个工程管理办法:《金审工程建设管理暂行办法》、《金审工程财务管理办法》和《金审工程项目管理办法》;编制了《审计软件开发指南》。

标签:

随机快审展示
加入快审,优先展示

加入V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