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把期货做好,就必须了解一下期货市场的成长历史。下面给大家说说,国际期货市场是如何形成的?
伴随现代商品经济的成长和社会劳动生产力的极大提升,国际贸易广泛开展,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市场供求情况改变更为复杂,只有一次性地反应市场供求预期改变的远期合约交易价格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商品经济的成长,而要求有能够接连地反应潜在供求情况改变全过程的单价,以便广大生产运营者能够及时调整商品生产,回避受于价格的不利变动而造成的单价风险,使整个社会生产过程顺遂地执行,在该种情形下,期货交易就造成了。
一般觉得,现代期货交易最早造成于美国。1848年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的成立,标志着期货交易的开始。期货交易的造成不是偶然,是在现货远期合约交易发展的基础上造成的,基于广大商品生产者、贸易商和加工商的普遍商业实践而造成的。1833年,芝加哥已形成美国国内贸易的中心地带。南北战争之后,芝加哥受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而发展形成交通枢纽。到了19世纪中叶,芝加哥发展形成重要的农产品集散地和加工中心,大批的农产品在芝加哥执行买卖,民众沿袭古老的交易方式在大街上面对面讨价还价执行交易。当时,价格波动异常强烈,在收获季节农场主都运粮到芝加哥,市场供过于求致使价格大跌,使农场主常常连运费都收不回来,而到了第二年春天谷物匮乏,加工商和消费者很难买到谷物,价格飞涨。实践提出了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市场机制以防止价格的大涨大跌。
为了处理这个困难,谷物生产地的经销商应运而生。当地经销商设立了商行,修建起仓库收购农场主的谷物,等到谷物湿度高达规定标准后再卖出运出。当地经销商通过现货远期合约交易的方式收购农场主的谷物,先储存起来,然后分批上市。当地经销商在贸易实践中存在着两个困难:一是需要向银行贷款以便从农场主手中买入谷物储存;二是在储存过程中要承受重大的谷物过冬的单价风险。价格波动有机会使当地经销商无利可图甚至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处理这两个困难的最好的办法是“未买先卖”,以远期合约的方式与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联系,以转移价格风险,并得到贷款。如此,现货远期合约交易便形成一种广泛的交易方式。
但是,芝加哥的贸易商和加工商同样也面对着当地经销商所面对的困难。比如,他们只愿意依照比他们预期的交割时的远期价格还要低的单价支付给当地经销商,以避免交割期价格下挫的风险。受于芝加哥贸易商和加工商的买价太低,到芝加哥商谈远期合约的当地经销商为了本身利益必须去寻求更大量的买家,为他们的谷物定个好价钱。一部分非谷物商觉得有利可图,就先买进远期合约,到交割期也快到再出售,从中盈利。如此,买入远期合约的需要逐渐增长,改观了当地经销商的收入,当地经销商支付给农场主的收入也有所增长。
1848年,第一个近代期货交易所——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成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成立之初,还不是一个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所,它导致一个集中执行现货交易和现货中、远期合约转让的场所。
在期货交易发展过程中,显现了两次堪称革命化的变革,一是合约的标准化,二是结算制度的建立。1865年,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达到了合约标准化,推出了第一批标准化期货合约。合约标准化包含合约中品质、数量、交货时间、交货地点以及付款条件等的标准化。标准化的期货合约反应了最广泛的商业惯例,致使市场参与者能够非常方便地转让期货合约。同期,使生产运营者能够通过对冲平仓消除自己的履约责任,也使市场制造者能够方便地参与交易,大大提升了期货交易的市场流动性。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在合约标准化的同期,还作出按合约总价值的10%缴纳交易保证金的规定。
伴随期货交易的成长,结算环节显现了较大的问题。芝加哥期货交易所起初采取的结算方法是环形结算法,但该种结算方法既繁琐又问题。1891年,明尼阿波里斯谷物交易所首先成立结算所。随后,芝加哥交易所也成立了结算所。直到现代结算所的成立,真正意义上的期货交易才渐趋完善,期货市场结构才算健全起来。所以,现代期货交易的造成和现代期货市场的诞生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内在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