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波动学说简述
经济波动学说:是考察和解释经济上涨中扩张与缩减的交替变动过程的学说。
扩张状态是指经济上涨速度呈现上升趋势,缩减状态是指经济上涨速度呈现停滞或减弱趋势。两者的交替变动通过国民生产总值、工业生产指数#就业和收入等综合经济活动指标的波动表明出来,一般把包含危机、恢复、高涨和衰退四个紧密衔接的阶段的经济活动看作一个经济周期。
匈牙利经济专家科尔奈觉得,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波动的原因在于经济过热倾向和匮乏;南斯拉夫经济专家巴伊特则觉得,社会主义国家经济波动发生的原因在于投资的正负效应。国内很多学者觉得,中国经济从1949-1987年已发生了七次经济波动。经济周期可以依据连续时间的长短加以分类。美国经济专家约瑟夫·熊彼特把经济周期分为大、中、短三种类型。长周期即康德拉季耶夫周期,连续时间为50-60年;中周期即朱格拉周期,连续时间为9-10年;短周期即基钦周期,连续时间为40个月。理论界对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有不同观点。马克思觉得,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冲突是发生经济周期的根源。西方经济专家提出了很多理论来解释经济波动现象。首要包含:以货币数量的增减为唯一原因的纯货币理论;以生产资料的生产过多为根源的投资过分理论;以消费不足为原因的消费不足理论;以心理预期的改变为导因的心理理论;以创新浪潮的影响为根据的创新理论;以及由太阳黑子的周期性活动引起经济周期的太阳黑子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