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明野
报告支持 | 勾股大报告(www.gogudata.com)
大家好,我是明野!
周末看了些资料,给大家分享下一部分的看法。
一
2021年10月14号国家统计局公布:
生产价格指数同比10.7%,9月CPI同比0.7%;卖方预期四季度CPI运行在1.0%以上,11月份或打击2.0%,首要是受基数原因抬升。
9月生产价格指数同比增10.7%。这反应了工业限电对影响、油气进口价格上涨,以及黑色金属产能连续压缩等供给侧制约。卖方预期:生产价格指数近月仍高点运行。
9月社会融资范围增量2.9万亿元,预计3.24万亿元,前值2.96万亿元,社融存量同比增速10%,高基数与弱内需共振,社融增速达历史低点。
信贷层面,9月新添人民币贷款1.66万亿元,差于预计,也较去年同期少增2400亿元。
货币层面,9月M1与M2的剪刀差连续走阔到4.6%,其中新添原因奉献7.41%,经济动力边际降低。
有卖方觉得:生产价格指数高的类停滞性通胀环境下,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将深陷进退两难之地。目前中央银行宽松难做,但四季度经济增速减缓和流动性空缺客观存在,宽松几率也有。相反的缩紧银根,卖方预期当前愈加很难显现,一面目前的生产价格指数通货膨胀核心原因在于供给疲软而非货币超发,货币政策的缩紧并没有对症。其次,目前CPI通货膨胀依旧平和,因通货膨胀而实施货币缩紧理由并没有充分。最后,目前中境内需偏空,经济复苏尚不平衡,基础尚不牢固,中小企业运营阻力不小。这样基本分析之下,货币政策缩紧更为问题,也不符合目前跨周期调节的总风格。
10月15号,中央银行举办2021年第三季度金融数据统计新闻公布会。
核心看法:降准预计会遇冷,碳减排支持工具的结构性宽松会回暖,房地产开发贷松动还将回暖。
1、四季度降准的机会性下滑,市场预计应还将遇冷;
2、中央银行觉得,恒大风险的外溢性可控,房企债务危机不会导致体系性风险;恒大的困难在房地产行业是个别现象;大部分房地产企业运营稳健,财务指标不错,房地产行业总的是健康的;
3、中央银行表示,仍会坚持房住不炒、坚持不将房地产作为短时间刺激经济的手段;然而,银行对房企开发贷过于缩紧会纠偏;
4、针对美联储撤出宽松,中央银行已做预测安排,将以我为主、稳字当头,做好跨周期调节,加强信贷总量上涨的平稳性;
5、碳减排支持工具正“加紧推动”、并有新表述(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碳减排技术三大支持方向;先贷后借;“做加法”不是“做减法”),预期马上落地、且或许是“量价双宽”;
6、中央银行觉得,CPI将有所上涨,生产价格指数升幅在今年年末至明年会趋于回调,通货膨胀总的可控。
境外层面:美国Q4的CPI中枢或许位于5%以上,单月同比增速或许再破年内前高。有卖方觉得:美国通货膨胀阻力加大后10月底G20领导人峰会或许是减轻通货膨胀阻力的重要窗口期,以美中为轴的外交关系或许显现边际缓和,包含美中贸易关系、伊核协议和欧中BIT等。目前的QE政策并不是助推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将来联储的着重或许还在稳上涨,减轻通货膨胀阻力抓手或许首要通过B登的外交斡旋,经济未知性较强环境下美联储或保持鸽派。
二
市场对于Taper的时间点从12月调到11月,且已无超预计空间,削减速度有待观察。预期每个月100-200亿。境内预计不会紧跟,总体仍宽松,此外,信贷层面前段时间矫枉过正,有放宽预计。
Q4流动性困难:又一次降准机会不大,债券到达阻力位。明日发布Q3经济报告,结果预期比较偏空(拉闸、洪水等外部阻力及内部经济的缩紧),预期后续会有转好,推荐不对以前报告执行线性外推。
美债影响:通货膨胀预计上涨,美元流动性到达转折点。长端利率不存在大幅抬升的基础。
从理论上来看,利率中枢性上涨,对各行各业均存在影响(受于贴现);对于盈利平稳的(如消费、公用事业、卫生保健、美国股市科技巨头),对利率敏感性更高;对于成长科技&周期性,则更关注本身盈利震荡性。
境内的宽松有一定程度的对冲,但对于盈利平稳甚至在渐渐走软的消费医药个股、到顶的周期股存在较高的杀估值风险。
三
近期市场表现没有主线,轮动起来比较快,但该种轮动大家或许也很难追得上。此外就是在这个过程里面,市场上各类各样的担忧开始渐渐增长,比如说从美债利率的上涨,短时间有大约有三十个BP,随后再比如说通货膨胀导致了一连串如此那样的忧虑,最终减弱了市场风险偏好,致使轮动加速。
最首要的原因之一是没有主线,以前的市场,5-8月,市场是有显著新能源主线的,但是后面,伴随股价的连续高点,估值亦在高点,对各类有好处空头消息就反映比较敏感。后面的一部分板块,逻辑均为比较短时间的,或许业绩的影响也有半年附近,不管是电力依旧上游,对外来业绩连续性的预计都大幅不如以前新能源的主线。
四
有关美债利率的上涨,最直观的一个反馈,它没好处于科技成长股或者是高估值的资产,这是大家的第一直观反应,但是这个东西或许依旧要更细化的角度来说,它对于不同类型的资产的影响不相同。
对于所谓的盈利预计平稳的资产,一般均为市场的龙头股,从估值角度,分子端总体比较平稳,所以收到分母端的影响会比较大,这类资产比如美国的科技和消费龙头,境内的消费医药,仍有港股的互联网等等。从报告来说,比如说以以往50年的报告来说,美国股市受美债利率影响最大的就是美国的漂亮50,也就是比较平稳的资产,能够长期能够保持一定上涨的如此的公司,所以从70年代到10年代,这批漂亮50公司,他们的估值差不多跟美债利率呈现了一个反向关系。
但倒过来说美国股市以往50年的例子,比如硬件与设备这个行业,相似于半导体通讯如此的行业,他们在70年代大多属于新兴产业,处在刚暴发的产业,业绩往往震荡比较大,这些的估值和美债利率没什么特别大的关系,差不多与世界半导体销售周期,相当于产业周期是关系比较大的。
比如今年2月份的美债上涨,尽管市场整体都历经了回踩,但是消费为代表的盈利平稳资产,显著估值就下了一个台阶,但是当时的赛道股,分子端是有暴发潜力的,最后都创了高峰。这个结论我认为是有借鉴意义的。
格隆汇声明:文中看法均来自原作者,不代表格隆汇看法及态度。特别警示,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事实交易参考,交易风险自担。